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采用氢氟酸-硝酸溶解样品,高氯酸冒烟驱除硅、氟,加入抗坏血酸、显色溶液后直接显色测定,建立了磷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工业硅中0.001%~0.27%磷含量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溶液中磷质量浓度在0.05~1.40 μ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中磷的检出限为0.000 46 μg/mL;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825=2.75×104 L·mol-1·cm-1;样品中其他共存离子不干扰测定。不同实验室应用实验方法测定3个工业硅行业标准样品中磷的结果均与认定值吻合;按照实验方法测定2个工业硅行业标准样品中磷的结果与国标方法GB/T 14819.4-2012和GB/T 14819.5-2012的测定值均基本一致。将实验方法用于工业硅行业标准样品和工业硅实际样品中0.001%~0.27%磷的测定,实验所得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22)为1.4%~4.5%。
  相似文献   

2.
在0.01~1.0mol/L的盐酸介质中,磷酸根与钼酸铵形成磷钼杂多酸,用甲基异丁基甲酮萃取,以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磷钼杂多酸中的钼,据此建立了一种间接测定钢中微量磷的新方法。选择溶解体系为王水+HF+H2O2;萃取条件为:5.0mL的甲基异丁基酮,振荡时间为3min,2.0mL20g/L钼酸铵溶液。当磷的含量在0.04~1.00mg/L范围内时,吸光度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为0.015mg/L。对钢标准样品中微量磷的测定,结果与认定值相符,RSD为0.7%~4.8%。  相似文献   

3.
以往铁矿石中磷和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需要分别采用钼蓝分光光度法。在使用磷钼蓝分光光度法时,常会因钒、砷等的干扰使得磷测定结果不准确,需要将样品再处理后才能测定。实验采用石墨垫底铁坩埚,碳酸钠和硼酸混合熔剂高温熔融铁矿石,使铁矿石样品分解彻底,再分别采用铋磷钼蓝和硅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磷和二氧化硅含量,从而实现了采用钼蓝分光光度法联合测定铁矿石中磷和二氧化硅。干扰试验表明,在高温熔融时,石墨可将钒(V)还原为钒(III),使样品中钒不干扰磷的测定;显色液中加入15mg硫代硫酸钠溶液可将砷(V)还原为砷(III),继而消除砷对磷测定的干扰。磷的质量浓度在0~3μg/mL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校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9,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242×104 L·mol-1·cm-1;二氧化硅的质量浓度在0~5μg/mL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校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5,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9.342×103 L·mol-1·cm-1。方法中磷和二氧化硅的检出限分别为0.0026μg/mL和0.0081μg/mL。按照实验方法测定6个铁矿石标准样品中磷和二氧化硅,磷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n=8)小于5%,相对误差小于2%;二氧化硅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n=8)小于2%,相对误差小于1.5%。按照实验方法测定5个铁矿石样品中磷和二氧化硅,磷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8)小于7%,二氧化硅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n=8)小于1%;磷和二氧化硅的测定值均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的测定值相一致。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在非离子(O/W)型微乳液(OP/n-C5H11OH/n-C7H16/H2O)中罗丹明B-磷钒钼杂多酸显色体系分光光度法测定钢样中磷的方法。对各试剂用量进行优化。罗丹明B-磷钒钼杂多酸形成的缔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85nm,磷含量在0.015~0.10μ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线性回归方程为A=0.0956ρ-0.0382,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48×105L·mol-1·cm-1,大多数常见离子不干扰测定,铜的干扰可加EDTA消除。方法用于标准钢样中磷的测定,结果与认定值相吻合,相对标准偏差在1.2%~3.5%之间。  相似文献   

5.
焙烧矿中磷量的测定——铋盐催化磷钼蓝吸光光度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丽静  刘晓杰  蒋天怡 《稀土》2001,22(6):52-53
本文采用铋盐催化磷钼蓝吸光光度法测定焙烧矿中磷含量,试验结果表明,对于五氧化二磷量10~120μg/50mL的范围内,工作曲线呈线性关系.在690nm处,磷钼蓝络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为1.91×104 L.mol-1.cm-1.方法RSD<5% ,标准加入回收率为98.64~105.58%,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碱度、TFe含量对炉渣物相以及磷在不同物相中分布的影响,对3种不同成分脱磷转炉渣的微观结构进行形貌和成分分析对比。当炉渣中FeO含量较高、碱度中等时,炉渣在冶炼过程高温状态下处于液态,在取样空冷条件下析出FeO含量高的枝状晶体结构和CaO-SiO2-(FeO)基体相,基体相中P2O5质量分数约为6.5%。当炉渣中FeO含量较低、碱度较低时,炉渣在冶炼过程高温状态下处于液态,在取样空冷条件下析出相和炉渣总成分相差不大。当炉渣的碱度中等、TFe含量控制合适的情况下,炉渣在冶炼过程高温状态下处于固液共存区域,形成液相和2CaO·SiO2-3CaO·P2O5固溶体,固溶体中P2O5质量分数为30%~40%。当炉渣处于C2S和液相渣的共存区域时,2CaO·SiO2-3CaO·P2O5固溶体的析出使得炉渣液相中P2O5活度降低,使得铁水中磷向液相渣中传递,脱磷反应程度更高,脱磷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以乙基紫为显色剂,非离子(O/w)型微乳液(OP/n-C5H11OH/n-C7H16/H2O)为分散剂,建立了乙基紫-磷钒钼杂多酸吸附型离子缔合物测定钢中磷的新体系。它用于钢铁中磷的测定,结果更准确,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测定方法和体系。  相似文献   

8.
对高级别管线钢超低磷生产工艺进行热力学计算,研究了转炉脱磷并控制增硫和LF脱硫并控制回磷的条件。当100 t转炉终点氧为0.055%时,在炉渣碱度大于4.5、(FeO)≤20%,渣中的硫、磷分别≤0.036 5%、1.18%情况下可控制转炉终点钢中硫磷≤0.004%。得到0.004%和0.006%钢中磷的精炼工艺条件为:精炼渣碱度5.5~6、(Al2O3)分别小于18.8%和21.0%、(FeO)分别大于1.72%和1.28%、(P2O5) ≤0.012%。  相似文献   

9.
陈德萍  史静 《江西冶金》1993,13(1):33-36
研究了在Triton x-100存在下磷钼杂多酸孔雀绿形成三元缔合物中测量痕量磷的方法.实验表明,柠檬酸及草酸能将钨基体络会,消除大量钨的干扰。Triton x-100作分散剂,磷与钼酸铵-孔雀绿显色体系形成稳定的三元缔合物。缔合物的摩尔吸光系数为9.03×10~4,0~2.0μg/25mL,服从朗伯比尔定律,颜色稳定,大部分常见阳离子和阴离子不干扰。可测定含量在0.0020%以下的痕量磷。操作简便、快速,能得到较满意的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10.
田春秋  邵坤 《冶金分析》2013,33(12):52-56
建立了微波消解-磷钼蓝分光光度法检测土壤和水系沉积物中总磷的方法。对微波消解的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以HNO3-H2O2(体积比为3∶1)为消解剂,最终消解温度为150℃,保持时间为15 min的最佳消解条件。探讨了显色酸度、干扰离子、测定波长等因素对显色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8 mol/L的酸度下,吸收峰在825 nm处符合比尔定律。应用方法对土壤和水系沉积物标准物质进行分析验证,测定值与认定值相符,相对标准偏差(RSD, n=6)均在0.9%~3.1%范围内。在实际样品测定中,方法与高温熔融消解-磷钼蓝分光光度法进行对照,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实验研究发现,在硫酸存在的情况下,高碘酸钾可以氧化亚甲基蓝褪色,钼对该褪色反应有催化作用,据此,建立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钼尾矿中钼的新方法。实验表明:当显色体系中亚甲基蓝浓度为0.012 g/L、硫酸浓度为0.001 mol/L、高碘酸钾浓度为0.000 4 mol/L时,于60 ℃加热13 min,钼在0.02~0.6 mg/L范围内与吸光度变化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为0.05 mg/L。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催化体系的表观活化能Ea=47.31 kJ/moL,反应速率常数k=3.5×10-4/s。方法应用于3个不同地区钼尾矿中钼的测定,测定结果与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吻合,相对标准偏差(RSD,n=11)为2.1%~2.9%,回收率为97%~102%。  相似文献   

12.
在铅铋合金中,使用SnCl2还原Te时,Cl-与溶液中大量存在的pb2+生成PbCl2沉淀,对其中痕量Te的分析产生严重的干扰.实验选用HCl去除大量pb2+,利用SnCl2在酸性介质中具有较强的还原性,使溶液中Te4+还原为Te单质,吸收一定波长的光,以此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铅铋合金中痕量Te的方法.试验讨论了酸性体...  相似文献   

13.
在pH 1.8的HCl-KCl缓冲溶液中,钪与偶氮胂Ⅲ形成稳定的紫红色络合物,其最大吸收峰在680 nm处。研究了酸度、偶氮胂Ⅲ用量、反应时间、共存元素等因素对显色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酸度和偶氮胂Ⅲ用量对体系吸光度影响较大,最佳pH值和偶氮胂Ⅲ体积范围分别为1.5~2.0和1.5~2.5 mL;温度对显色反应影响不大,室温下显色5 min即可测定,且吸光度在120 min内基本保持不变;铁、钛、锆严重干扰钪的测定,采用铜铁试剂沉淀分离的方法可消除其影响。在最佳条件下,钪在0~1.0 μ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8×104 L·mol-1·cm-1。方法用于铝合金中微量钪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RSD)不超过2%,测定结果与标样认定值或对比方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霍燕燕 《冶金分析》2016,36(11):76-80
以试剂2-(5-溴-4-甲基-2-吡啶偶氮)-5-二甲氨基苯胺(5-Br-4-CH3-PADMA)为显色剂,建立了双波长叠加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铑和钯的新方法。结果表明:钯与5-Br-4-CH3-PADMA在0.9~4.2 mol/L 高氯酸介质中,形成稳定络合物;而铑与5-Br-4-CH3-PADMA在pH值为4.2~5.0的近中性介质中形成稳定络合物,络合物一旦形成则很稳定,向其中加入强酸酸化,该配合物不仅不分解,反而吸收峰红移,吸光度增大。研究还发现,铑、钯与5-Br-4-CH3-PADMA形成的络合物,均呈现两个强弱不等的吸收峰,强峰分别位于605 nm和606 nm,弱峰分别位于558 nm和563 nm。在605 nm和562 nm处,其各自的强弱峰对应的吸光度之和与溶液中铑、钯的质量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铑、钯质量浓度分别在0~0.55 μg/mL 和0~1.04 μ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利用双波长叠加的分光光度法测得铑、钯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εRh=2.64×105 L·mol-1·cm-1εPd= 1.40 ×105 L·mol-1·cm-1,铑络合物的组成为n(Rh)∶n(5-Br-4-CH3-PADMA) =1∶2,钯络合物的组成为n(Pd)∶n(5-Br-4-CH3-PADMA)=1∶1。方法用于实际样品催化剂中铑和钯的同时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6)分别为1.4%和4.9%,测定值与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值相一致。  相似文献   

15.
唐清  黄葡英  李雨 《冶金分析》2022,42(5):43-47
在采用硅钼蓝分光光度法对铝钛硼合金中硅进行测定时,样品中的钛会与钼酸铵反应生成钼酸钛沉淀,使溶液中钼酸根浓度降低,影响硅钼酸发色,同时钼酸钛沉淀也会因散射作用使吸光度发生变化,从而对测定结果产生影响。实验采用氢氧化钠和过氧化氢溶解样品,于微酸性条件下,在硅钼黄显色阶段加入两倍于普通硅钼蓝分光光度法中钼酸铵的量,可以实现硅钼黄显色完全。在将硅钼黄还原为硅钼蓝前,加入草酸-硫酸混合酸,因草酸对钛有络合作用,能加速钼酸钛的溶解,故而消除了钼酸钛沉淀对测定的干扰。用抗坏血酸还原硅钼黄为硅钼蓝,稳定30 min后,于分光光度计上在波长660 nm处进行测定,建立了不分离钛直接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铝钛硼合金中硅的方法。结果表明,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硅质量在50~250 μg范围内与其对应的吸光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不小于0.999。检出限为0.002 8%(质量分数),定量限为0.009 3%(质量分数)。共存离子的干扰试验表明,铝钛硼合金中钛、硼、铝、铁、钒在其含量上限时,不干扰硅的测定。将实验方法用于测定铝钛硼合金样品中硅,结果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或重量法测定结果吻合,相对标准偏差(RSD,n=11)小于1%。  相似文献   

16.
以2-(5-氰基-2-吡啶偶氮)-5-二甲氨基苯胺(5-CN-PADMA)做显色剂,建立了双波长叠加分光光度法测定铜的新方法。研究发现,在pH 4.0~5.0的HAc-NaAc缓冲介质中,于室温下,5-CN-PADMA与铜即可形成稳定的2:1紫红色配合物,其吸收光谱呈现两个吸收峰,分别位于548 nm和583 nm处,且两个吸收峰处的吸光度具有良好的加合性,吸光度之和与铜质量浓度线性相关。铜质量浓度在0~0.8 μg/m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双波长测量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06×105 L·mol-1·cm-1。应用于铝合金中铜的测定,结果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一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86%~2.1%之间。  相似文献   

17.
报道了新显色剂3-硝基偶氮氟膦(偶氮氟膦-mN)的合成及与铬 的褪色反应,并将其应用于铬的形态分析。在硝酸介质中,于85 ℃热水浴中加热8 min,铬 可使偶氮氟膦-mN显著褪色,且试剂空白与褪色溶液在528 nm处的吸光度差与0.006~0.2 μg/mL范围内的铬 符合比尔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为1.87×105 L·mol-1·cm-1,方法检出限为1.5×10-3 μg/mL。应用该显色体系可直接测定样品中铬 含量,同时加入过硫酸铵将铬 氧化成铬,再进行测定可得总铬的含量,两者之差即为铬 含量。该显色体系用于测定多种比例的铬 和铬 混合标准溶液中铬 和铬 的测定,测定值均与理论值一致。该显色体系应用于电镀厂及钢铁厂的工业废液显色体系中铬 的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 n=5)为2.2%~3.4%,加标回收率为98%~103%,测定结果与二苯碳酰二肼光度法测定值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