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将主动悬架和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集成设计问题纳入多学科设计优化框架,实现多目标协同优化。建立了带有LQG控制器的主动悬架模型和电动助力转向模型,充分挖掘其耦合关系,对相关系统参数进行集成化处理并构建协同优化计算模型。基于多学科设计优化的思想,将复杂的集成设计问题转化为一个两级优化问题,让子系统分别承担各自学科的优化任务,同时通过系统级约束来协调子系统间的不一致性。优化结果表明,集成系统性能指标均有所提高,不仅行驶平顺性指标得到较好改善,而且低速转向更轻便,主动悬架作动器作用力也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
基于试验研究建立了某款车用磁流变阻尼器的数学模型。利用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SIMPACK建立了某款乘用客车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和虚拟仿真环境。针对半主动悬架系统和转向系统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PID神经网络协调控制器,并在Matlab环境中定义了半主动悬架协调控制器与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的数据交换接口,实现了汽车半主动悬架和转向系统的协调控制。仿真结果表明:PID神经网络协调控制策略可以抑制由悬架传递的振动,调节汽车转向时车身的横摆及侧倾运动,有效地解决了汽车悬架设计中操纵稳定性与行驶平顺性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半主动悬架系统(SAS)和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的故障诊断对保障整车安全性及其重要.为快速准确诊断SAS和EPS的子系统故障,基于多智能体理论构建出半主动悬架智能体、电动助力转向智能体、系统智能体、显示智能体等,构架底盘悬架子系统与转向子系统通用故障树,建立故障征兆库、专家规则库等数据库,利用智能体的智能行为决策问诊、快速分析判别原因并显示维修建议.通过故障实例诊断模拟,验证了智能体技术在底盘故障诊断中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电动助力转向( EPS)作为转向执行机构的车道线保持的控制系统设计及保留驾驶员对车辆操控问题,提出基于串级模型预测控制( MPC)和EPS集成驾驶员转向的车道线保持系统. 在车道线识别视觉系统空间,建立车道线保持状态空间模型,设计基于MPC的车道线保持控制器( LMPC) . 建立EPS状态空间模型,设计基于MPC的EPS车辆前轮转角控制器( EMPC) . LMPC与EMPC经逆转向机构模型组成串级控制结构. 分析驾驶员转向对车道线保持控制的影响,进而通过保留驾驶员对车辆控制来提高处理紧急事件的能力. 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同车速和不同曲率道路下,该控制策略均能快速消除横向位置偏差和航向角偏差,保证车辆沿着车道线行驶,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鲁棒性. 驾驶员转向可以改善车道线保持和提高车辆主动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文章综合考虑EPS系统需要功用及其影响要素,设计车辆EPS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并设计适当的辅助特性曲线和控制算法,即以保证最合适的转向盘“路感”,最后借助AMESim/Simulink的联合模拟验证了EPS系统模型的动态应用性能,结果显示,该文所设计的EPS系统能切实有效且安定地使提升传统式转向系统的轻便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AMESim的工程车辆液压悬架系统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液压悬架系统中各主要参数对控制车体垂直位移的影响,在建立的单轮1/4车液压悬架数学模型基础上,运用AMESim软件进行了1/4车液压悬架建模与仿真分析.通过仿真,将液压缸和伺服阀不同规格参数对液压悬架在阶跃激励下车体垂直位移的影响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AMESim在液压悬架系统仿真中的有效性为整车液压悬架仿真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作者介绍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特点、工作原理与主要结构 ,建立了动力转向的数学模型 ,进行了PID仿真控制 ,指明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EPS系统可根据转向需要控制助力电机工作,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转向特性及行驶安全性.采用32位定点DcsP芯片TMS320F2812为EPS的控制器,在进行控制器的硬件及软件设计的基础上,实现了数字PID控制策略.最后对所设计的控制器进行了台架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控制器性能稳定,可满足助力转向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整车主动悬架和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分析了接受PID控制的双闭环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输出的转向助力矩,通过车身姿态参数动态调整悬架作动器作用力的大小,实现悬架和转向的集成控制.相对于传统的悬架和转向系统,引入预测控制理论,并建立了预测控制器,既保证了车辆操纵轻便性,又显著提高了整车操纵稳定型、安全性和行驶平顺行等整车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0.
为对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工作性能进行研究,在对其结构原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搭建电动助力转向试验台。系统采用电动机、扭矩传感器、汽车转向系统搭建硬件环境,应用Labview和研华数据采集卡编写相关测试系统,完成数据采集,信号分析和信号控制等功能。该系统通过采集分析EPS电机电流、EPS扭矩、电动机输入输出扭矩等数据,对EPS的性能及控制策略进行全面分析,提高EPS的开发效率和质量。实验结果表明该试验台测试系统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1.
基于AMESim的随车起重运输车支腿垂直液压缸回路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某SQ5型随车液压起重机的垂直液压缸回路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液压回路模型.首先根据整车的有关参数对回路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AMESim7.0A的液压回路动态仿真方法.依据AMESim软件作出了仿真模型,设置了软件的相关参数,给出了仿真曲线.最后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利用该软件建模仿真方便且可行性强,同时也可以看到仿真技术在产品开发中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筒式液压减振器的工作原理和阀系特性,根据流体力学缝隙流动、管嘴流动计算理论及流体连续方程,推导了油液流动数学公式。应用AMESim建立了减振器上腔、下腔、补偿腔及各种阀系的模型,仿真得到了减振器示功图和速度特性,按照减振器台架试验标准QC/T545进行了试验。仿真结果和试验数据吻合良好,表明:用AMESim对筒式液压减振器建立的仿真模型正确可靠,符合实际要求,准确地描述了阻尼力随行程变化的规律,仿真模型可用于指导减振器的设计以及进行性能预测。  相似文献   

13.
利用AMES im软件提供的平均值发动机模型和一些发动机专用模块库建立虚拟发动机,同时利用AMES im和M atlab/S imu link接口模块成功地将两种软件的各自特点结合其来,在S imu link中完成了整个控制系统建模,并对应用氧传感器信号的CNG发动机闭环控制进行了联合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在S imu link中建立的ECU对AMES im中的虚拟发动机进行控制,实现了在稳态工况下将空燃比控制在理论空燃比附近一个小范围内;利用AMES im和S imu link联合仿真能够实现物理模型和控制算法的良好结合,使控制算法的研究得到更具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利用AMESim软件针对某混合动力汽车建立其仿真模型,重点研究并制定了使发动机的最优工作的控制策略和自动变速器最佳动力性换档规律.在NEDC循环工况下对仿真模型进行了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的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定的控制策略能有效的降低燃油消耗,使电池SOC维持在一定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DCT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建立DCT传动系统及整车行驶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基于AMESim仿真平台,分别建立了发动机模型、离合器液压系统模型、机械齿轮传动系统模型和轮胎-悬架-车身模型,最终建立了DCT车辆的整车动态仿真模型。基于DCT动力学模型及AMESim仿真模型对DCT车辆的起步和动力换挡过程进行仿真分析,得到了DCT车辆行驶过程中离合器油压变化曲线、动力传动系统转矩和转速的变化曲线以及汽车车速和加速度曲线,为进一步深入研究DCT提供了参考。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基本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6.
DC-32捣固车作业走行主辅轴驱动减速结构的不同导致其存在运动同步性很难调节及牵引力不均衡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对DC-32捣固车作业走行驱动液压系统进行了分析,并运用AMESim软件建力了其仿真模型.通过分析仿真结果提出了新的驱动方案,并对这一方案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新的驱动方案满足工作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国内挖掘机液压技术水平,以某型号小型挖掘机为例,基于AMESim对包括动臂、斗杆、铲斗在内的小型挖掘机执行机构的液压系统进行了建模,修正了以往研究者在建造此类模型时主换向阀的阀芯反向移动时,弹簧反馈力加倍的错误。仿真并分析了无负载情况下执行机构的单独动作与复合动作的特性。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吻合,为挖掘机液压系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简要介绍三位四通电液换向阀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根据阀的结构利用AMESim仿真软件中的HCD库构建其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得到阀的基本动作曲线.通过对不同参数进行批处理,分析阀的压力一流量特性以及阀的性能参数和结构参数对其动态换向性能的影响.这对电液换向阀的性能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通过此种建模方法避免了繁琐的流体计算和大量的测试实验,为电液换向阀的设计提供一种新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