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提高污水处理厂科学运行管理水平和出水质量,通过对北京某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工艺的沿程采样分析,研究A/A/O工艺运行过程中磷的迁移途径、除磷效率与工艺运行控制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并进行污水处理系统内部磷平衡核算.结果表明,A/A/O工艺缺氧段存在明显的反硝化聚磷作用,其吸磷量超过好氧段的,回流硝化液中硝酸盐质量浓度对反硝...  相似文献   

2.
A/O工艺实现城市污水半亚硝化与生物除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污水半亚硝化是实现其厌氧氨氧化的基础和关键步骤,但相关研究甚少,为此,利用A/O反应器处理实际城市污水,研究实现半亚硝化的可行性及其对生物除磷的影响.结果表明:A/O反应器可实现稳定的亚硝酸盐积累,积累率约为85%;通过调整水力停留时间可控制A/O反应器出水NO2--N/NH4+-N在1.0左右,满足厌氧氨氧化对进水水质的要求;温度和溶解氧质量浓度的波动会导致亚硝酸盐积累的破坏.实现半亚硝化的稳定后,A/O反应器除磷稳定性变差,可能与出水游离亚硝酸质量浓度(FNA)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3.
A/O脱氮工艺影响因素及其控制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有效提高A/O工艺脱氮效率,以淀粉废水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了DO、硝化液回流量、污泥回流量、SRT、进水COD与TN质量质量浓度比和HRT等因素对脱氮效率的影响,并建立了相应的控制策略,如以出水氨氮质量浓度来控制好氧区DO值,以缺氧区硝酸氮质量浓度来控制内循环回流量,以进水COD与TN质量质量浓度比或出水总氮质量浓度来控制外碳源投量,最后根据上述分析建立了A/O工艺硝化与反硝化反应专家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4.
膜法A/O工艺较混法更具优越性,研究了此工艺缺氧段A段的动力学模式为dF/dt=k1A√c0-ce,由此式可知脱氮效率与填料比表面积成正比,与进出水NO3^--N质量浓度差的平方根成正比,并通过实验室小试验证模型。  相似文献   

5.
将PVDF帘式中空纤维膜组件与A/A/O工艺结合,构建“A/A/O—MBR”强化生物脱氮的中试系统,用于处理太湖流域城镇污水。针对组合工艺的脱氮效果,以组合工艺MBR池内活性污泥的硝化速率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溶解氧(DO)浓度、进水氨氮浓度和温度对硝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组合工艺在夏季和冬季的氨氮平均去除率分别稳定为96.56%和96.68%;低温(T〈15℃)条件下,进水氨氮浓度对硝化速率影响不大;温度升高硝化速率加快,温度为30.5℃时组合工艺的硝化速率为11.8℃时的2.6倍;与常规工艺相比,组合工艺的硝化速率是氧化沟工艺的2.3倍。组合工艺两级硝化空间形成的较长水力停留时间和MBR内膜的截留作用补偿了低温对硝化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内循环对A2/O工艺脱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有效容积为52L的A~2/O工艺,以实际生活污水为水源,研究了不同进水ρ(NH_4~+-N)负荷条件下,内循环回流比对系统脱氮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硝化速率随着进水ρ(NH_4~+-N)负荷增加而升高,系统脱氮效率随着内循环回流比增加而升高,内循环回流比从0增加到6,系统脱氮效率升高了14.0%,其中,ρ(NO_x~-N)去除率升高了10.2%,ρ(NH_4~+-N)去除率升高了3.8%.为稳定出水中氮的浓度、降低运行费用,内循环回流比应随进水ρ(NH_4~+-N)负荷的增加而增加,一般情况下内循环回流比易控制在2左右.  相似文献   

7.
景观旅游区公厕污水处理的A/O/N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C/N比值较低的景观旅游区公厕化粪池排水为研究对象,在试验基础上将传统的A/O型生物脱N工艺改良为A/O/N型.结果表明:A/O/N型工艺系统可显著提高好氧反应器的硝化过程效率,有利于提高系统的脱N率.结合工艺条件和试验数据对A/O/N型工艺系统的脱N机理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根据瓦池污水处理厂进水和出水的水质监测数据,采用基于ASMD模型的BioWin软件对该厂A/A/O工艺进行了建模、参数校正和模型验证。以该厂A/A/O工艺好氧池溶解氧为控制目标,利用参数属地化后的模型进行了供气系统运行策略模拟优化。结果表明,采用“两档曝气+局部优化”的供气方式,A/A/O工艺好氧池溶解氧浓度较为稳定,相比于现状所采用的一档运行模式,好氧池溶解氧达标率从46.4%提升至98.2%,曝气能耗降低13.2%,该厂全年鼓风机电费可节省约12万元。  相似文献   

9.
为丰富低温污水脱氮除磷途径并了解碳源对A2O工艺反硝化除磷的影响程度,采用单独的乙酸钠、丙酸钠及其混合物对A2O工艺处理低温污水时厌氧释磷与缺氧反硝化吸磷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温为10~12℃、HRT为8 h、污泥回流比为50%和硝化液回流比为150%~250%的条件下,不同碳源时厌氧释磷与缺氧吸磷速率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0.
A~2O工艺中的反硝化除磷及其强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A2O工艺中的反硝化除磷现象及影响因素,采用52.5L的A2O反应器处理实际污水.结果表明:正常运行的A2O工艺中存在反硝化除磷现象,在系统HRT为8h,污泥回流比为70%和内回流比为250%的情况下,A2O系统中缺氧区吸磷占总吸磷量的36%左右,序批试验表明,此时反硝化除磷菌占总除磷菌的35.4%.原水的C/N比越低,反硝化除磷的比例越高,但是过低的C/N比会导致TN去除率低下.将缺氧区和好氧区的容积比从1/1扩大到5/8,延长反硝化除磷反应的时间,TN去除率可从62%提高到70%左右,相比单纯提高内回流比更节能.强化A2O工艺中的反硝化除磷,为传统A2O工艺在处理低C/N比污水时提高脱氮除磷效率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缺氧/好氧和协同控制DO/HRT工艺对亚硝化的影响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比较协同控制DO/HRT和缺氧/好氧两种运行方式对亚硝化的影响,在常温(18~22℃)下,采用两组2级连续搅拌反应器(CSTR),1#采取协同控制DO/HRT的启动和运行方式,2#采取缺氧/好氧的方式,分别比较两种方式在亚硝化的启动时间、稳定运行效果、曝气能耗、对进水NH4+-N质量浓度下降的适应性以及污泥沉降性能上的差异.结果表明:1#、2#分别用了26和41 d实现了亚硝化;在以原水经AO除磷出水为进水时(NH4+-N质量浓度35~43 mg/L),两种运行方式亚硝化效果均较好,但缺氧/好氧的运行方式节省了约20%的曝气能耗.当进水NH4+-N质量浓度由43 mg/L下降到27 mg/L时,1#亚硝化失稳,最终亚硝化率下降到67.39%,而2#亚硝化较稳定,亚硝化率保持在88%以上;1#和2#在整个过程中污泥沉降性能良好.利用协同控制DO/HRT的方式启动亚硝化,随后转变为缺氧/好氧运行,有助于亚硝化的快速启动和稳定运行,并能节省曝气能耗.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A2/O工艺处理低碳氮(磷)比污水的同步脱氮除磷效率,使出水达到GB18918—2002一级A标准,采用2种模式A2/O工艺处理实验废水.模式1为投加填料的A2/O工艺,反应器在优化工况tHR=8.2 h、污泥回流比R=80%、硝化液回流比r=250%~300%、ρ(DO)=1.5~0.5 mg/L条件下运行,出水TP质量浓度仍超标.模式2为模式1的改良——末端间歇曝气填料A2/O工艺,好氧段后增设1个间歇曝气段,并改变污泥回流和排泥方式,系统在长污泥龄tSR=22.3 d、A2/O段优化工况、间歇曝气段tHR=4 h、曝气周期1 h(曝气1 min(ρ(DO)=0.3~0.5 mg/L)、沉淀59 min)的条件下,COD、NH4+-N、TP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87.8%,99.1%,95.5%和90.8%,出水亚硝化率在70%以上,污泥中反硝化除磷菌与聚磷菌比达95.65%.系统实现了短程硝化反硝化途径的氮磷同步去除,出水满足国家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13.
分段进水A/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的试验研究针对目前国内外对分段进水工艺的研究只是停留在过程仿真或对模拟生活污水的研究阶段,通过采用城市污水对该工艺的运行特性与优化控制进行了较详尽的基础研究.通过3个阶段试验,比较了不同ρ(C)/ρ(N)对提高分段进水A/O工艺脱氮效率的影响,对优化控制运行该工艺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城郊生活污水脱氮的A/O/N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脱氮机理,提出了A/O工艺的改良A/O/N工艺方案.结合城郊生活污水处理进行了A/O/N工艺影响因子的正交试验,提出了A/O/N工艺处理城郊生活污水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分析了各工艺条件对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城市污水为处理对象,开展多点进水-多级A/O工艺高效脱氮技术研究,并深入考察研究了系统中颤蚓的生长特性及其对系统脱氮能力和污泥特性的影响.经过120d的强化运行,系统表现出良好的处理效果,COD平均去除率为84%,氨氮去除率接近100%,TN去除率稳定在70%~80%,这3个指标可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的要求.经长期考察发现,低DO质量浓度不利于颤蚓生长,成蚓对兼性空间的需求较幼蚓高.颤蚓的生长未对系统处理效果产生影响,还促进了系统污泥的沉降性,并有一定的污泥减量效果.  相似文献   

16.
共沉积法制备不同含锌量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采用交流阻抗谱分析该正极材料在首次脱锂过程中的电化学特性以及锌对电极阻抗和锂离子扩散系数的影响.电极阻抗图谱分析结果表明:3.7~4.4V为电极发生电化学反应的电位区间;锌减小了电极材料的SEI膜阻抗和电荷转移阻抗;少量固溶锌提高了锂离子在材料固相中的扩散能力.  相似文献   

17.
Ba1+x(Mg1/3Nb2/3)O3 陶瓷的烧结行为和微波介电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A位Ba离子化学计量比变化对Ba(Mg1/3Nb2/3)O3陶瓷烧结行为、微观结构和微波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a缺量可促进Ba(Mg1/3Nb2/3)O3烧结和B位1∶2有序,而Ba过量则阻碍Ba(Mg1/3Nb2/3)O3烧结和B位1∶2有序.Ba缺量促进Ba(Mg1/3Nb2/3)O3烧结和B位1∶2有序是由于Ba缺位的存在,而Ba过量阻碍Ba(Mg1/3Nb2/3)O3烧结则是由于过量的Ba可能以游离态存在于晶界,阻碍了晶界的移动,从而降低了Ba(Mg1/3Nb2/3)O3陶瓷的烧结性能,抑制了致密化过程.Ba缺量对Ba(Mg1/3Nb2/3)O3陶瓷的介电常数影响不大.Ba缺量越多,材料的Qf值越低.  相似文献   

18.
Commercially available niobium (V) oxide [Nb2O5], with barium acetate [Ba(CH3COO)2] and magnesium acetate [Mg(CH3COO)2·4H2O] was used as the starting material in the sol-gel process for preparing Ba(Mg1/3Nb2/3)O3 (BMN) nanopowders. At first, Nb2O5 reacted with melting sodium hydroxide and transformed into dispersible oxide. The resulting glassy substance after cooling was dispersed and washed several times in distilled water to remove the Na ions. The as-prepared colloidal Nb2O5·nH2O was subsequently mixed with acetic solution of barium acetate and magnesium acetate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d molar proportions and followed by gelation. The ultrafine BMN powders were finally obtained after heat-treating the gel at 820℃ for 1 h, and the as-sintered nanoceramics revealed a high relative density of 98.2%, and a high microwave Q-factor, of 10397 at 1.45GHz.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