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对锡林、盖板两针面运动状态分析与在锡林—盖板梳理工作区不运转盖板纤维凝聚情况的检测,探讨该区域内纤维梳理机理,揭示该区域纤维梳理与短绒排除的规律。指出:锡林针面上的纤维进入工作区时的厚度大于梳理隔距,通过锡林针面的拖曳作用挤压入盖板针隙,才能被梳理;转移到盖板针面的纤维通过盖板针齿穿刺分解纤维束的作用,将与锡林针面联系弱或无联系的纤维阻留完成梳理与转移,其转移是有选择性的;锡林—盖板梳理工作区的隔距应由大到小,有利于梳理;短绒排除主要集中在第13块盖板之前的区域内。  相似文献   

2.
梳棉机锡林前,后固定盖板的工艺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高产梳棉机加装锡林前、后固定盖板的国内外情况。经对固定盖板的工艺效果分析后认为,肯定前固定盖板有一定的整理分析作用,对提高分梳,调节道夫棉网转移,提高棉网质量有一定效果;后固定盖板虽有一定的预分梳作用,但对纤维有损伤作用,为减少对纤维损伤,后固定盖板与锡林隔距应放大至0.5mm左右。并建议前后固定盖板在针密上应作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3.
C60型梳棉机隔距参数设计理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C60型梳棉机隔距参数设计理念.通过对比立达公司各型号梳棉机的主要工艺隔距,探讨了刺辊与给棉罗拉、除尘刀、分梳板、锡林间的隔距以及锡林与后固定盖板、活动盖板、前固定盖板、道夫等分梳元件隔距的选择方法.指出:在产量大幅提高的条件下,C60型梳棉机锡林与活动盖板隔距选择仍坚持"紧隔距、强分梳"的工艺设计思想.认为在工艺参数选择时,一定要坚持系统工程的理念,随着产量增加,锡林与道夫、刺辊间的隔距均应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4.
总结FA231A/C系列梳棉机后固定盖板分梳系统的改造经验。对后固定盖板作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和验证。制定了后固定盖板数量、后固定盖板针齿密度配置、后固定盖板与锡林间隔距、棉网清洁器位置和数量、导流板隔距以及除尘刀与锡林隔距等试验方案,分别对各试验方案的分梳和排除杂质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确定了后固定盖板预分梳系统的理想改造方案,以及合理的工艺配置。认为:通过优化确定的后固定盖板分梳系统改造方案可有效提升FA231A/C系列梳棉机的分梳效能。  相似文献   

5.
梳棉机加装后固定盖板及棉网清洁器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敬党 《纺织导报》2006,(12):54-56,58
文章对梳棉机加装后固定盖板及棉网清洁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探讨。梳棉机加装后固定盖板及棉网清洁器对生条和成纱质量是有利的,而且同时加装效果更佳;后固定盖板的隔距一般来说应与后罩板和锡林的隔距相关联,对于国产A系列梳棉机,后固定盖板隔距一般采用0.5~0.6mm;后固定盖板的根数一般为2~6根(以3~4根居多),不宜过多。  相似文献   

6.
梳棉机工艺配置与生条短绒率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探讨梳棉机工艺参数与生条短绒率的关系.分析了短流程清梳联中短绒率增加的原因,对短绒增加较多的FA221B型梳棉机的刺辊速度、刺辊与给棉板隔距、刺辊与分梳板隔距、刺辊与锡林隔距、锡林速度、盖板速度、锡林与活动盖板隔距、锡林与固定盖板隔距、出条速度进行了优化试验,优选出了较为合理的工艺参数,使生条短绒率下降了5.7个百分点,认为刺辊速度的增高和给棉板隔距的减小是短绒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英国克罗斯罗尔公司在梳棉机上又开发了一种称为Aero Door的新型梳理装置,这种装置可作为新机或老机改造的附件装配,以提高棉条质量和梳理质量的稳定性。 Aero Door是由两套固定盖板组成的梳理部件。其中的一套,由两根盖板连同一个新后罩板装于刺辊上方,起预开松装置的作用,以便除掉大块的纤维束,这样可防止回转盖板的破坏。另一套固定盖板也装在锡林旁边,在道夫上方抄针门的位置。和刺辊上方的那套一样,这些固定盖板包覆不需抄针的特制针布,而且与锡林的隔距很小,目的是降低抄针门以下区域的压力和空气紊流,并使纤维从锡林向道夫转移更有规律。这样还可以使斩刀花得到更好地控制并提供一个附加的梳理表面。  相似文献   

8.
倪士敏 《纺织器材》2014,41(6):42-46
为了提高生条质量,减少盖板落棉,分析了锡林与回转盖板的梳理原理,对比了标准盖板与非标准盖板对条干、棉结杂质及锡林—盖板隔距与质量的关系,探讨了降低盖板总高误差及锡林—盖板隔距变化的方法。指出:锡林—盖板隔距增大使生条结杂增多、短绒率降低,当隔距增大0.025mm时生条质量恶化,增大0.051mm时生条严重恶化;锡林—盖板隔距和刺辊工艺优化组合,生条棉结降低25.6%,短绒率降低0.65%、棉结降低35.5%,条干CV值降低0.07个百分点;隔距的准确性、稳定性关系到质量与节棉的双重效益;减小盖板针布总高误差及隔距差异,有利于设备更好地发挥工艺特性,取得质量和节棉双赢。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梳棉机锡林—盖板间的梳理质量,从分析锡林—盖板梳理工艺特性及采用标准盖板隔距的原因入手,介绍了梳棉机锡林—盖板间梳理隔距不同导致标准盖板梳理不匀的问题;重点分析了采用标准盖板作为隔距基准点的重要性、标准盖板的分梳效果以及标准盖板分布对梳理不匀、盖板自洁性、梳理度、棉结、短绒、落棉、气流运动等的影响;从机理、特点、条件和措施四个方面对标准盖板实现均匀强分梳进行了探讨。指出标准盖板与非标准盖板存在差异,标准盖板的隔距小于非标准盖板,因此盖板每一运动周期的分梳有强弱之分导致分梳状态不均匀,造成生条内部结构不匀;锡林—盖板隔距紧分梳建立在盖板与锡林针齿的隔距上,其针齿的调节取决于双面的平整度和合理配套;应根据锡林—盖板隔距的分布特点,合理安排强分梳点,采用标准盖板均匀间隔分布并校正隔距,使梳理的运动周期呈渐隔距曲线状态,有利于均匀分梳并提高生条质量。  相似文献   

10.
梳棉机锡林分梳角和直径的研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梳棉机强化锡林分梳、除杂和去除短绒功能采用的主要技术措施是减少回转盖板数,增大锡林分梳角,在锡林前后增装固定盖板、棉网清洁器及其控制元件,同时实现锡林高速化.导出了锡林分梳角及其弧长的计算公式和影响参数,通过实例计算得出了扩大分梳角的主要途径.分析了锡林直径对梳理速度、梳理功效、梳理力、纤维离心力、梳理隔距、纤维转移、能耗、设备占地面积等的影响,分析了优选锡林直径与实行高速运行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1.
梳棉机后固定盖板隔距对结杂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为探讨后固定盖板隔距对棉结杂质的影响,用AFIS单纤维测试仪对不同道夫、刺辊速度和后固定盖板隔距所加工生条的棉结杂质情况做了检测,结果显示,当梳棉机产量较低时,采用0.50 mm后固定盖板隔距对棉结杂质去除比较有利;当梳棉机产量较高时,杂质去除以原机状态和0.75 mm隔距方案为最佳,小隔距的0.25 mm方案最差.当刺辊速度在800 r/min时,加装后固定盖板几个方案的棉结去除均不及不加固定盖板的原机状态;当刺辊速度在1000 r/min~1200 r/min时,加装后固定盖板的1.00 mm、0.75 mm隔距方案总体上有利于棉结去除(均比原机状态好).综合棉结杂质去除,以后固定盖板隔距取0.75 mm较佳.从杂质平均尺寸变化来看,加装后固定盖板可能使杂质梳碎的可能性增加.  相似文献   

12.
梳棉机后固定盖板根数对生条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探讨后固定盖板根数对生条质量的影响。采用USTER AFIS单纤维测试仪对不同后固定盖板根数条件下所加工的生条进行了质量检测,结果显示:总体上在加装4根后固定盖板时,生条中纤维的损伤较小;随着后固定盖板根数的增加,棉结去除的效果越来越差;总体上加装4根后固定盖板时对杂质的去除效果较好,加装6根~8根后固定盖板时对杂质的去除效果较差。总体上看,梳棉机加装后固定盖板时根数不宜过多,以不超过4根为好。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后固定盖板根数对生条中未成熟纤维去除的影响,采用USTER AFIS单纤维测试仪对不同后固定盖板根数条件下所加工的生条进行了未成熟纤维去除的检测,结果显示后固定盖板根数对未成熟纤维去除有一定的影响:(1)在后固定盖板隔距适当的条件下,加装后固定盖板比不加装后固定盖板对未成熟纤维的去除效果要好;(2)从有利于未成熟纤维去除角度来说,加装后固定盖板时根数不宜过多,以2~4根为宜.  相似文献   

14.
邵敬党 《纺织学报》2007,28(6):115-117
对梳棉机后罩板处的气流理论进行分析,提出隔距比的概念,认为后罩板处有一压力最大处,其位置与隔距比、压力差、出口隔距及后罩板长度有关;同时对梳棉机后罩板处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认为单独加装棉网清洁器对成纱质量是有利的,风量以180~240 m3/h为佳,单独加装固定盖板对成纱质量也是有利的,隔距应偏大掌握,且根数不宜过多,固定盖板与棉网清洁器配合使用,效果更佳,并提出其安装位置在后罩板压力最大处为宜。  相似文献   

15.
刺辊分梳板和锡林前后固定盖板的梳理效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费青 《棉纺织技术》1999,27(5):276-281
分析了刺辊、刺辊分梳板、锡林前后固定盖板的梳理作用和梳理工艺效果;论述了分梳板、前后固定盖板的针布规格和选用配套原则;最后强调三种附加分梳件应与吸风除尘刀、棉网清洁器相结合,提高梳棉机除杂和排除短绒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P.Z. Sun  Y.Q. Ju  Y.H. Li  J.P. Cao 《纺织学会志》2013,104(9):980-984
The length of small gauge zone (SGZ) between cylinder and flat of a card was studied mathematically. A formula to calculate the length was derived with geometry and calculus methods, by which the abscissa of the point at which the flat–cylinder gauge was minimal was obtained. The effect of heel–toe difference (HTD), cylinder radius, flat setover, minimum flat–cylinder gauge, as well a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outlet gauge and minimum flat–cylinder gauge on the length of SGZ was discussed, respectively. It is concluded that a smaller cylinder radius, smaller HTD and a longer flat setover will help to lengthen SGZ. Given an appropriate value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outlet gauge and the minimum gauge, δ, a longer SGZ will be beneficial to improving the carding intensity. But the influence of δ and the minimum flat–cylinder gauge on the length of SGZ can be ignored. The conclusion is of some theoretical value for manufacturers of textile accessories or machinery to accurately choose parameters such as cylinder radius, HTD and setover in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