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研究氯化聚乙烯橡胶(CM)/废旧三元乙丙橡胶(EPDM)胶粉共混发泡材料的性能,并采用活化剂420等对废旧EPDM胶粉进行活化改性,考察废旧EPDM胶粉改性对共混发泡材料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废旧EPDM胶粉用量的增大,共混发泡材料的门尼粘度增大,邵尔C型硬度减小,发泡倍率先增大后减小,发泡收缩率减小;废旧EPDM胶粉改性后,共混发泡材料的门尼粘度变化不大,M_H-M_L值增大,发泡倍率略有减小,但物理性能和发泡收缩率改善,且泡孔结构更密实、更完整。 相似文献
4.
以偶氮二甲酰胺(AC)为发泡剂,采用自由发泡法制备了聚氯乙烯(PVC)/氯化聚乙烯橡胶(CM)/丁腈橡胶(NBR)发泡材料,考察了CM/NBR(质量比)、填料品种及用量、氯化石蜡用量对发泡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BR并用量的增加,发泡材料的发泡倍率逐渐增大,泡孔逐渐变大且更加均匀,收缩率变化不大,但阻燃性能降低,综合考虑,选取CM/NBR为20/30;Al(OH)3和滑石粉均可改善发泡材料的阻燃性能,随着Al(OH)3和滑石粉用量的增加,发泡材料的发泡倍率和收缩率均变小,泡孔均匀程度变差,阻燃性能提高;随着氯化石蜡用量的增加,发泡材料的发泡倍率先增大后减小,均匀的泡孔结构逐渐出现较多的大孔,收缩率变化不大,阻燃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5.
以氯化聚乙烯/三元乙丙橡胶(CM/EPDM)并用胶为基材制得发泡材料,研究了DCP用量和发泡体系对发泡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DCP用量为2份、AC用量为8~12份时,硫化速率和AC分解发泡速率匹配较好,发泡材料泡孔细密均匀,表面光滑,制品综合性能最佳;在所研究的3种发泡助剂(硬脂酸锌,ZnO和纳米ZnO)中,含ZnO和纳米ZnO的发泡材料外观较好、性能优良;当ZnO用量为6~8份时,发泡制品密度较低,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6.
橡胶与塑料共混制备热塑性弹性体(TPE),是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技术。目前,这种技术已成为经济简便地制备新型弹性材料的有效手段。聚乙烯(PE)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塑料品种之一,具有价格低廉、性能优良、加工方便等优点。PE与橡胶共混,不仅可以赋予弹性体较高的模量和优良的可加工性,而且可使生产成本显著下降,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自从1973年出现聚乙烯/三元乙丙橡胶(PE/EPDM)共混型TPE以来,以PE为塑料相的橡塑共混型TPE的品种迅速增加,现已有PE与丁基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考察了共混比、硫化体系、高耐磨炉黑(HAF)及润滑剂二硫化钼的用量对氯醚橡胶/氯化聚乙烯(CO/CPE)共混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O中混入CPE后硬度增大,而综合性能较好;采用促进剂NA22/四氧化三铅硫化体系,促进剂NA22为1份时,共混物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当HAF用量为45份时,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及撕裂强度最佳;当润滑剂二硫化钼用量为2~4份时,共混物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共混物的形态及相容性,发现CO/CPE是一个热力学相容体系 相似文献
12.
13.
14.
研究氯化聚乙烯橡胶(CM)/丙烯酸酯橡胶(ACM)并用比、共混温度对CM/ACM共混物相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M的门尼粘度对温度变化敏感,ACM不敏感,CM和ACM生胶的门尼粘度差值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变小;随着共混物中CM用量的增大,CM和ACM玻璃化温度(Tg)的差值(ΔTg)逐渐减小,说明相容性和共混物各组分的用量比有关,在CM/ACM并用比为80/20时ΔTg最小;共混温度对CM和ACM的Tg影响不大,共混物拉伸强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当CM/ACM并用比为50/50时,CM的粘度大,为分散相;ACM的粘度小,为连续相。 相似文献
15.
制备了一种由氯化聚乙烯(CM)与聚氯乙烯(PVC)共混的弹性体材料,并对其各项性能进行测试表征。考察了不同CM/PVC质量比、硫化剂用量、白炭黑用量对CM/PVC共混弹性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体系中CM/PVC质量比为70/30、过氧化二异丙苯(DCP)和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TAIC)用量分别为3份与2份、白炭黑用量为50份时综合性能最好,其中拉伸强度为12.6MPa,断裂伸长率为554%,300%定伸应力为3.7MPa,邵尔A硬度为66,其耐油性能、热空气老化性能、耐臭氧性能良好,且CM/PVC损耗模量随剪切速率增大而增大,随应变的增加而减小,随温度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6.
《弹性体》2015,(6)
制备了一种由橡胶型氯化聚乙烯(CM)/树脂型氯化聚乙烯(CPE)/聚氯乙烯(PVC)三者组成的共混弹性体,并对其各项性能进行测试表征。考察了不同CM/CPE/PVC共混比、硫化剂用量及白炭黑用量对CM/CPE/PVC共混弹性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M/CPE/PVC共混质量比为50/20/30,DCP/TAIC用量分别为5份和4份,白炭黑用量为50份时即配方C1的综合性能最好,其中拉伸强度为13.6MPa,断裂伸长率为305%,100%定伸应力为5.5MPa,邵尔A硬度为80,其耐油性能、耐臭氧性能良好,且CM/CPE/PVC损耗模量随剪切速率增大而增大,随应变的增加而减小,随温度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7.
18.
19.
高密度聚乙烯橡胶共混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各种橡胶与高密度聚乙烯(HDPE)共混材料的研究和应用近况,分HDPE改性橡胶、橡胶改性HDPE及基础理论研究三个方面作了概述。并对国内情况提出了值得研究的方向,认为HDPE与橡胶的共混材料,是很有发展前途的高分子材料之一. 相似文献
20.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氯化聚乙烯共混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选用CPE和CPE/PVC为改性剂.用双辊熔融共混的方式对TPU的共混改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TPU/CPE和TPU/CPE/PVC共混体系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及对比。结果表明:选择适宜的TPU种类和CPE、CPE/PVC分别组成二元和三元共混体系,能明显改善TPU的加工特性,并且基本保待了TPU优良的耐油性和耐寒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