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辉  岳浩  金容吉 《住宅产业》2022,(11):35-38
为了顺应旧城更新与社区复兴的城市发展趋势,重新激活城市闲置工业建筑资源来满足社区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本文通过观察老旧住区及周边工业建筑现状,提出归纳分析居民需求和行为活动、建筑空间可适化设计、可持续发展模式营造的社区工业建筑改造策略,为城市更新及社区营造提供新的改造模式。  相似文献   

2.
城市滨水区的重建和再开发是当前许多城市应对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和提升城市影响力的重要手段,滨水空间作为城市重要的开敞空间,其外部景观风貌对城市形象具有关键性影响。以武汉市C住区为例,针对滨水住区外部空间景观品质问题,提出强化建筑轮廓线、建筑群三维形态设计、滨水建筑界面通透性设计及建筑立面公建化设计4方面策略,以期为同类项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我国老工业住区兴起于建国初期的“一五”“二五”时期,随着城市功能改变、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建设与更新的大规模推进,老工业住区作为老工业基地的配套产物,呈现出设施环境破旧、历史风貌受损、老年人成为主要居住群体等问题。本文基于住区再生理论,以工业历史风貌保护和住区活力再生为目标,以洛阳涧西老工业住区二号街坊改造为例,探求老工业住区再生的更新策略,从而做到真正的保留工业文化记忆,提高退休职工养老居住环境,同时为老工业住区的活力再生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市空间发展模式正向紧凑化转型,相较于负面影响日益明显的大型封闭住区,高密度、小型化的小街坊住区模式具有更强的适用性,同时也从住区层面引发了城市公共空间资源分配方式的改变,如何从小街坊住区的公共空间配置出发,优化城市公共空间体系成为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从紧凑城市理念下小街坊住区公共空间网络拓展策略的提出、小街坊住区周边公共空间的规模控制,以及从挖掘方式3个方面对上述问题做出探讨,以期为小街坊住区和城市空间的协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李广杰  胡英 《华中建筑》2007,25(10):118-120
住区环境设计的目的,不只是塑造美观的环境,而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生理、心理和精神层次的需求,塑造人性化的住区环境.该文以居民对住区环境的需求为切入点,从住区的基本生活设施和活动场所的微气候、空间领域感的塑造、交往空间的塑造和自然环境的可参与性探讨了住区环境人性化设计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刘林涛 《安徽建筑》2022,(2):14-15+46
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导致传统村落空心化、文脉断裂等问题。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是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重塑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是满足当代人们的需求,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寨卜昌村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法,对寨卜昌村公共空间的价值、使用人群、使用特征、公共设施服务进行分析,并针对现在存在的问题,通过点、线、面状公共空间,分别提出满足村民需求,独具寨卜昌特色的传统村落公共空间重塑策略。  相似文献   

7.
结合苏州河公共空间改造提升的案例,分析滨河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在目前国内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外滨河改造的案例,提出了宏观上区域统筹、更新驱动,中观上文脉传承、腹地联动;微观上精细设计、智慧互动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蒋敏 《重庆建筑》2015,(4):18-21
住区公共空间的相互关系和构形会影响居民在住区中的认知和行为。三个不同空间结构住区的实证研究表明全局整合度和全局选择度能在一定程度反映住区空间结构的等级性和可达性,从而刻画不同空间结构带来的不同的意念社区。并且,研究表明公共空间自身的构形也会影响空间的使用,空间句法能够有效地刻画空间行为。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公共空间的概念入手,以武汉南湖周边三个住区的公共空间为调研对象,研究公共空间的人群行走滞留情况,分析公共空间与人的互动关系,指出现存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合理化建议。通过上述研究,为该区域相似住区公共空间的整改提供理论依据,重视"人"在空间中的参与性,唤醒部分城市居住区户外场地活力,体现住区及城市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0.
<正>一、研究背景2023年以来,城中村改造在中央及各部门重要会议中多次被提及。当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指导意见,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一方面,由于城中村土地无序规划、建筑密度高、布局凌乱等原因,公共空间缺乏;另一方面,由于城中村居住空间狭小,居民愿意在公共空间停留。因此,城中村有限的公共空间承载着更多使用功能。  相似文献   

11.
12.
以边城镇隘门村为研究对象,对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环境营造策略进行探讨。从隘门村的历史、文化及自然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发现该村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但在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村落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难题,尤其是公共空间环境破坏与缺失、传统文脉空间的传承与发扬等问题,本研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系列的策略,以改善隘门村公共空间环境品质,推动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期,构建生态景观是现代住区规划设计的主流,是以人为本理念的践行。本文分析了住区生态景观规划的原则及方法,并在此基础之上,以呼和浩特市某小区为例,通过绿化、水景及空间的构建分析,阐述了小区生态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4.
在当下的城市发展背景中,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城乡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但高速与大面积的建设也带来了若干问题,住区建设在满足底层次的居住需求后,还没有在居住品质上满足较高层次的生活需求,所以与社会和经济密切相关的住区建设已步入由注重数量向关注居住品质转变的时代。文章通过对徐州市沛县曙光路改造工程实践项目为例对如何优化住区空间居住品质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其他住区空间在居住品质的提升方面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5.
白如冰  常丽 《住宅产业》2022,(11):46-49
在我们的生活中一直存在着两种方法论,一种是偏向于现代设计的方法论,一种是相对原始的土著民族式的“野性思维”。本文以合肥拱辰社区畸零空间改造研究为例,论述了“野性思维”在设计中的具体表现,指出建筑师不应沉浸在自己的设计圈子及网红设计手法中,应对场地进行多角度思考。  相似文献   

16.
17.
王越  林箐 《风景园林》2018,25(9):40-44
为研究古人在长期适应与改造自然过程中积累的水资源利用及水患治理的经验,选取泉城济南为例,通过古籍、舆图的收集及实地踏查的研究方法,基于区域尺度、城市尺度和城—水相互作用的不同层面,从区域水网格局约束、防洪需求、用水需求3个方面,探讨水环境影响下城市的起源与格局演变,以及基于不同需求的宏观尺度城乡水适应性空间格局特征。进而总结水适应性空间格局营建的生态智慧,分别是顺应自然与利用自然、水利设施层层叠加与协调运作、自然—人工水系网络的内外贯通、依水营建特色居住空间4方面,从而对济南古城水环境及水工设施保护、城市水环境规划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可持续发展策略的提出,生态城市成为当下最为重要的议题。城市住区环境的质量高低影响着城市整体环境,而住区土地的低利用率与过度的能源消耗阻碍了环境的更新,既有住区外部空间已经不能满足居民对高质量生活的需求。环境质量提升成为居民的现实需求。选取天津市城市住区外部环境质量作为指标性影响因素,将天津市两个大型住区中的10个典型性住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安全性、保健性、便利性、舒适性与可持续性等五个方面提取的与环境质量相关的影响因素数据,通过SPSS主成分分析、共因子方差、因素解释的总方差、因素碎石图等数据量化方法进行分析,验证外部环境质量影响因素的合理性,为既有住区外部环境质量提升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旧住区出入口景观改造设计是未来城市景观建设重点之一。文章通过分析旧住区景观中存在的问题,参考出入口景观设计方法与原则,以南京锁金住区出入口景观改造为实例,对旧住区出入口景观改造进行探究,旨在为同类型景观的改造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现今的城市开发建设中,历史城市空间系统受到忽视和破坏,在历史城区中辨认、恢复和激活这种系统成为城市更新的重要任务。以上海市新华路历史街区为例,采用城市形态类型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其公共空间次级系统——公共空间子系统进行系统性分析,总结其在人群使用、平面形态和空间界面上的规律特点。并根据形态特征和规律提出提升策略,从而使历史街区公共空间子系统鼓励与支持日常活动的发生,激发街区活力,延续历史文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