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岭南建筑学派及其现实主义创作思想的学理合法性入手,按照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在学理层面上,得出岭南建筑学派也应具有一定的浪漫性。再从史的角度,简要说明了浪漫主义的兴起,随着浪漫主义思潮传入中国,对岭南建筑学派建筑设计师莫伯治的建筑创作产生一定影响,从而诞生了红线女艺术中心。该文着重阐明了莫伯治对红线女艺术中心的新的表现主义创作手法,从而在实践层面上,也肯定了岭南建筑学派确实具有浪漫性。岭南建筑是全国乃至世界建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文运用建筑史学与建筑美学相结合的方法,充实并推动了岭南建筑学派浪漫性的研究,对岭南建筑学派有积极影响与促进意义,对当代中国的建筑创作实践有积极的参考作用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约翰·波特曼与莫伯治在宾馆建筑设计领域都有突出的成就,他们设计的宾馆建筑反映了各自的建筑观。本文通过对约翰·波特曼与莫伯治的建筑观念和宾馆设计思想的比较研究,以期对大师创作的理念有更深的理解,启迪建筑创新中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庄少庞 《华中建筑》2012,(10):10-13
结合庭园的空间环境营造是莫伯治建筑创作的重要特征。关于莫伯治早期建筑实践的评析多侧重于地方特色,而对其现代性特质讨论较少,从平面格局、比例尺度和空间组合三个方面对庭园空间的分析有助于深入认识其早期建筑实践及其对后续创作的影响,对理解其创作思想与方法的现代性特质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4.
边陲偶语     
边陲偶语莫伯治近年来,参加过一些建筑方案评审会,就此漫谈一下个人的感受:1.在建筑美学的创作中,不少人认为我们存在着一个"千篇一律"的问题,一种带有规律性的形式的建筑系统,过多的因袭,必然导致形式上单调与僵化。因此,要求对建筑形式有所突破,是时代发展...  相似文献   

5.
国家级设计大师莫伯治,40多年来因设计创作了广州矿泉别墅、白天鹅宾馆、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等众多优秀建筑而享誉国内外。近年来,莫伯治院士不断创新,其新建筑作品层出不穷,正进入创作新表现主义建筑艺术作品的新境界。“轻歌曼舞”的红线女艺术中心是其代表作之一。该建筑位于广州珠江新城,是广州市政府为表彰红线女对艺术事业的卓越贡献而投资兴  相似文献   

6.
回顾岭南建筑大师莫伯治主持的广州泮溪酒家继1960年首期工程后的1974年开始的扩建历程,根据其化整为零、曲直结合的空间布局与指导思想,以泮岛餐厅和画舫为主,分析当代岭南庭园艺术在现代主义美学理论影响下的设计风格与形式特点,与同时期国际水准的作品横向比较,肯定其建筑、庭园、室内装饰三结合创作水平所达到的高度,遵循其创作路线,结合复建工程设计,探讨在现代主义美学理论的推动下进一步繁荣岭南庭园艺术形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建筑设计大师莫伯治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日。莫伯治大师生前系广州市城市规划局总工程师、中国建筑学会理事、《建筑学报》编辑委员会委员、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院兼职教授和总建筑师、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莫伯治大师是中国现代最杰出的建筑大师之一,他一生创作的建筑作品多达50余项,其中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建筑学会、教育部、广东省、云南省和广州市的奖项多达20多个,这表明了莫伯治大师在中国建筑创作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莫伯治创作的庭园酒家是岭南现代建筑的代表作之一,其陈设艺术丰富了庭园酒家的室内环境,同时还营造了独特的空间氛围,蕴藏着许多价值等待挖掘。通过分析莫伯治三大庭园酒家的创作背景,总结酒家中的陈设艺术设计特点,结合陈设艺术对空间营造的作用,举例分析庭园酒家中陈设艺术的形式载体,运用建筑体验相关理论方法从传统工艺、艺术氛围、广府文化、世俗情感和美好寓意等五个方面对陈设艺术的价值呈现进行深入探讨,以期阐明其中所蕴含的价值,赋值当下的陈设艺术设计。  相似文献   

9.
庄少庞 《建筑师》2011,(6):24-32
岭南著名建筑师莫伯治先生的建筑创作历程.有着较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在“多变”的表象之下有着”不变”的精神追求和思想方法。文章梳理了莫伯治的成长经历和建筑创作历程,从庭园研究新用、地域建筑创作、审美构图、材料运用四条脉络剖析其建筑创作.并解读其富于个性的建筑思想。  相似文献   

10.
吴宇江 《建筑学报》2015,(3):117-118
<正>为缅怀莫伯治大师建筑创作的卓著成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了《莫伯治大师建筑创作实践与理念》一书,以下为有关专家结合该书出版对莫伯治大师的评价,从中可以体现其不断创新的建筑思想和品德修养。  相似文献   

11.
大师的启示     
一年多来,我用了一部分时间,做岭南建筑丛书之一《莫伯治集》的编辑工作,虽眼疾碍事,总算愉快完成了任务。该书印行之后,得到师友们的认可。 莫伯治是著名的岭南建筑大师。《莫伯治集》选录了他50至90年代建成的18项优秀设计和同一期间内写成的29篇论文(其中有一篇重要论文曾被某权威扣压不得发表)。 1993年底,中国建筑学会在它成立40周年时,对40年间全国70项建筑作品颁发了建筑创作奖。莫伯治有7个作品(其中有一个是他与佘南大师合作的)获奖,他是全国获奖最多的建筑师。这一事实说明莫伯治和岭南建筑在我国建筑创作中的突出地位和积极影响。能为这位德高望重、成就卓著的前辈的创作和著述做编集工作,我感到荣幸和振奋。 当前,我国建筑事业繁荣兴旺,然而,春风春雨还无心顾及建筑理论这片枯萎沉  相似文献   

12.
禅宗推崇深远的美学意境,崇尚"抽象"的美,追求简洁、质朴的设计理念,擅长精致、细腻的处理手法,深深地影响了日本的传统建筑。战后,日本建筑师将禅宗思想与现代建筑技术相结合,创作了独树一帜的日本建筑。这种吸取传统民族文化精华的创作之路,值得中国建筑师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与西式建筑不同,中式建筑对建筑形构、体式等外在形式的追求往往不那么直接,大多将形式结构作为建筑意境营造的手段.形式为表,意境为里,互相呼应.中式建筑这种对意境的追求体现了中式美学在各种艺术创作过程中的影响,或浑然雄厚、或端庄大气、或婉转清灵、或苍茫辽阔、或曲径通幽,中式美学理念在古今建筑中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当然,这种对意境的追求和对美学理念的迎合并不是古代建筑的专属,许多现代建筑也在灵活运用现代建筑技术的基础上,对传统建筑美学理念进行了选择性吸收和创新改编,大大提升了现代建筑的艺术感和审美价值.因此,对中式建筑美学理念进行深入研究,具体分析中式建筑中体现的各种形构美学、意境美学,研究如何将中式建筑美学与现代建筑更好地融合,是丰富现代建筑文化、提升现代建筑质量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安藤忠雄建筑中三个突出侧面的分析,发掘出隐藏于安藤忠雄建筑作品独特建筑美学表象下,西方现代建筑、日本的传统美学,以及根植于日本特殊"风土"思想相综合而成的建筑美学追求,从而更好的理解安藤建筑的创作实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时代的发展,桥梁建筑的景观设计与艺术创作开始进入业界的视野,逐步成为城市文化景观设计的焦点命题。其中,从地域性与城市文脉的角度切入解题,进而进行桥梁建筑中特有的力与美的协同设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创作思路。该文从地域、城市和区域三个视角,尝试从关东文化、长春文化和空港新城等视角对桥梁进行定位,采用了文脉挖掘、文化原型抽象以及力与形的协同设计等主要方法,实现了反馈于特定文化语境的力与美的形态相统一的创作目标。作为一个融合地域文化与桥梁美学的设计案例,可以为桥梁建筑的文化意象表达以及美学形态的研究提供实证参考与理论线索。  相似文献   

16.
《岭南近代建筑文化与美学》是一部从建筑美学视角对近代岭南建筑文化进行剖析的理论佳作,作者充分吸收和借鉴了现有建筑美学的理论成果,在生存价值论的哲学基础上提出了有关建筑审美文化机制的四层次说和建筑适应性理论,由此构建了系统的建筑美学体系。在对近代岭南建筑、尤其是侨乡建筑的文化与美学研究中,作者结合其美学思想进一步提出了"文化地域性格"的概念,这一概念对于地域性建筑的研究具有广泛的理论适用性。全书逻辑严密,视野宽广,为岭南建筑学派在人文领域的深层次拓展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  相似文献   

17.
不同的建筑类型有不同的个性与内涵,体育建筑作为一种特殊的建筑类型,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因而在体育建筑造型的创作上,应该表现出深刻的内涵、鲜明的个性和优美的形式。该文分析了体育建筑造型个性与内涵的出发点,对其个性与内涵的表达原则进行了论述,对体育建筑造型设计手法从形体美学、结构美学、材料美学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当代的建筑空间形式已经向着造型纷繁、形态各异的方向发展,建筑的创作思想也正处于一个"理性"和"非理性"相互交织的时代中。文中通过对理性建筑创作思想与非理性建筑创作思想的分析及其在具体的建筑方案中的应用的介绍,讨论在这个追求多元个性的时代中,新的建筑空间对于传统建筑美学评价的挑战及其对于建筑美学发展的影响;并借此阐述理性与非理性思维是相互促进又相互影响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图腾美学是一个民族传承而来的历史文化,也是智慧与历史的集中.在广西壮族建筑的创作之中能够看到很多构筑与图腾文化相关,有些事运用图腾化进行装饰成为建筑的一部分,有些是通过建筑构筑物等形式摆放在建筑的空间之中,成为建筑中比较明确的标志物与象征物.而图腾化美学的应用在实际的广西壮族建筑中更加广泛,成为当地建筑的一种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20.
南粤先贤馆设计以传统美学思想的"气韵""虚实相生"作为核心设计追求,总体设计注重新建筑与原建筑气韵相合、和而不同的建筑理念,空间格局强调建筑内外空间的气息流动与贯通,从而达到建筑与园林场景的虚实相生、气韵生动,而内空间的气息又与观览流线相契合,最终获得建筑场所的气韵融通中和的建筑意。以传统美学思想衍生出的创作思维,这是区别于西方设计思维模式而走出独特建筑原创之路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