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水体微塑料污染范围广、污染程度深、潜在危害大,已引起较多研究人员的关注。目前,关于水体微塑料的去除技术已有大量研究,但尚缺乏全方面的综述报道。介绍了水体微塑料的污染现状,重点归纳阐述了水体微塑料的去除技术。常见的水体微塑料去除方法主要包括生物法、物化法(高级氧化法、絮凝沉降法)、物理法(格栅截留法、高级过滤法)和协同去除法。其中,絮凝沉降法、过滤法和协同去除法对水体微塑料的去除效率较高。最后,针对实际水体微塑料稳定性较强、难以彻底去除的问题,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发展建议,认为高级氧化技术发展潜力大,各种技术对微塑料去除机理需重点探究,以优化技术方案,为我国微塑料污染水体的安全治理提供新方法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污水处理厂污水和污泥中微塑料的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塑料被发现广泛存在于各类生态系统,研究表明,其可能对人类健康及其他生物产生潜在危害。污水中含有大量微塑料,尽管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含量显著减少,但仍被认为是自然水体中微塑料的主要来源之一。与此同时,污水中绝大部分微塑料会截留或转移到污泥中,在污泥土地利用过程中进入土壤生态系统,从而对后者产生潜在影响。此外,污水污泥处理过程中,微塑料的表面理化特性也会发生显著变化,从而影响其与重金属、有机污染物、致病菌的相互作用,进而增强污泥微塑料的生态风险。文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污水处理厂污水和污泥微塑料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首先,从微塑料的组成、含量、来源、潜在危害,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概述;然后,分别综述污水处理厂污水和污泥中微塑料含量及去向研究进展;最后,提出需加强我国污水处理厂微塑料的研究、建立污水和污泥微塑料标准化分析方法、强化微塑料与污染物作用机制等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3.
微塑料在环境水体中普遍存在。作为环境水体与人类社会之间的重要媒介,水厂和污水厂在含微塑料水体的处理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文章综述了水厂和污水厂水体中微塑料的赋存情况,系统地介绍了混凝气浮、砂滤和膜分离等传统工艺对微塑料的去除效果,归纳总结了微塑料的若干新型处理技术,包括通过电化学技术和表面改性技术改进混凝气浮效果、改变过滤介质以提高砂滤的去除效率、使用重力驱动代替压力驱动降低膜分离能耗,选择低成本膜基底降低膜分离成本,改变膜材料降低膜污损等。此外,寻找新型高效的吸附材料也是发展方向之一。研究结果可为水厂和污水厂水体中微塑料的高效去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微塑料是尺寸<5mm的塑料。微塑料污染已成为目前最严重的水环境污染问题之一,引起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微塑料污染不仅会对水体和水生生物产生危害,还可能随食物链进入人体,威胁人类身体健康。依据近年来微塑料的相关研究文献,对水环境中微塑料的来源、分类及间接危害进行综述,介绍了微塑料采样、预处理以及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的优缺点与应...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微塑料污染已经成为新兴的全球性问题.作为一种粒径很小的持久性有机物,微塑料可以通过各种外力如海洋及河流的运输、风力等遍布全球,已经危害到生态与人体健康.本文概述了水体、土壤以及大气环境中微塑料的来源以及分布情况,并对微塑料在环境中产生的危害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微塑料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对水体中微塑料的来源、类别、采集、分离及检测技术进行综述。对过滤式和拖网式样品采集方式的适应条件,样品预处理技术中目视筛选和消解法的优缺点,微塑料检测方法中显微镜鉴别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拉曼光谱法、扫描电子显微镜法、热重-红外-气质联用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介绍,为水体中微塑料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微塑料的危害、来源及在世界范围内水体中的分布情况,综述了物理去除技术、化学去除技术、生物去除技术、联用技术等4大类微塑料去除技术,最后对水环境中微塑料去除技术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环境微塑料污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塑料为粒径小于5mm的,对动植物、人类以及生态环境等产生危害的微型颗粒。本文从微塑料的来源、形态、分类、分布、危害等方面进行阐述,其主要来源是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丢弃的塑料垃圾,分布于陆地土壤、海洋环境、大气环境、海陆生物甚至生活饮用水中,对动植物、人类和生态环境具有直接危害和潜在危害,提出了直接对微塑料进行处理、通过截留处理塑料来避免微塑料的产生以及从微塑料的污染源着手等相对应的处理方法。微塑料研究存在认知和相关数据获取不足、相关法律不够完善和实施效果不理想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微塑料研究的建议和可行措施,以期通过对微塑料研究的分析,为微塑料污染的研究和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溶解性有机质(DOM)是广泛存在于各种天然水体中的一类具有复杂结构组成和环境行为的有机混合物,其行为与生态系统有机碳循环密切相关。微塑料作为一种全球性的新型污染物,具有残骸难以降解、在水环境中可长期保存等特点,已经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目前,国内外对于微塑料污染物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微塑料丰度、赋存状态以及其对水生生物的毒性研究方面,仅少量研究涉及关于微塑料与DOM、行为与效应之间的关系。本实验以典型微塑料和外源输入DOM(芦苇提取)为研究对象,进行微塑料与DOM的共培养,研究微塑料对DOM的吸附和释放作用。通过分析DOM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及三维荧光光谱法的结果表明,微塑料在水体富集过程中会吸附水体中的DOM,引起水体中类腐殖酸和类蛋白荧光物质总量的减少。并且水体中微塑料主要吸附植物来源DOM中的类色氨酸T和类腐殖质C组分并释放腐殖质类物质,吸附效果与微塑料浓度相关。本实验的研究结果对了解微塑料污染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微塑料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尤其是对水体的污染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如何有效去除水体环境中此类污染物,已成为目前国内外研究热点。由于具备多层级孔径的多孔结构,以及对微尺度颗粒较好的吸附特性,多层级孔材料在水体环境污染物的处理方面表现出广阔应用前景。综述了近年来多层级孔材料及在水体微塑料污染处理方面的研究与进展,提出了多层级孔材料在水污染治理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应用化工》2022,(7):1789-1794
化妆品和清洁用品中有大量的微塑料颗粒,已成为自然水体中微塑料的重要来源之一。采用絮凝法去除生活废水中的微塑料,以硫酸铝为絮凝剂,以水体的浊度为指标,考察絮凝搅拌速率、搅拌时间、静置沉降时间、絮凝剂投加量和絮凝温度对絮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絮凝条件为:硫酸铝投加量10 mg/L,絮凝温度30℃,快搅拌速率300 r/min,快搅拌时间10 min,慢搅拌速率85 r/min,慢搅拌时间20 min,静置沉降时间40 min。在此优化条件下,处理后水样的平均浊度为0.73 NTU,浊度去除率99.8%。  相似文献   

12.
微塑料是直径5 mm的塑料碎片或塑料颗粒,作为一种新兴的持久性污染物,严重影响水生态健康及供水安全。而现有的处理技术尚无法完全去除水中的微塑料。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有关微塑料的来源、特性、迁移转化规律等研究备受关注。对微塑料的来源及在水环境中分布情况进行介绍,综述了微塑料在污水和给水处理厂中的迁移规律和去除特性,分析不同工艺对微塑料去除效能的差异,探讨了常规混凝技术、溶胶-凝胶技术、电絮凝技术、膜技术和磁分离技术等去除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展望微塑料污染水体净化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曹龙海  孙婧  王承冉 《塑料科技》2023,(11):121-124
微塑料具有强稳定性、种类多、体积小等特点,影响海洋环境的安全与稳定。文章概述了微塑料的来源、类型、分布特征。论述了微塑料对藻类、浮游动物、鱼类及其他海洋生物的毒性效应,列举了相关实验方法和关键结论。归纳了光催化、热降解等非生物条件对微塑料降解的影响,分析了微生物作用下微塑料的降解效果。指出未来应加强探究微塑料对生物体的潜在危害,寻找合适的降解条件处理微塑料。  相似文献   

14.
水体中微塑料的环境影响行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微塑料是指一类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粒径小于5mm的塑料颗粒的总称,当其存在于水体环境中,容易吸附其他污染物,影响它们的迁移行为,进而对生态效应产生影响。本文依据水体环境中微塑料的相关研究报道,对微塑料在水环境中的影响行为进行概述。主要从微塑料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在环境中的变化特性,微塑料与环境中其他污染物质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微塑料及其复合污染体系对水生生物造成的生态效应影响等3个方面对微塑料的环境行为进行总结、归纳与阐述。最后,针对微塑料对水环境中的环境影响效应,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与展望。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微塑料(<5 mm)已在各种环境甚至生物体中被广泛检出。然而,人们对环境中粒径小于1μm的纳米塑料的赋存还知之甚少。以太湖竺山湾近岸带水体为研究对象,利用不同孔径滤膜通过分级过滤、H2O2消解、过滤富集等方法对水样进行处理,将样品颗粒分成3个尺寸范围(>20、1~20和0.1~1μm)。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激光红外成像光谱仪(LDIR)与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Py-GC/MS)等技术手段,综合分析太湖采样点水体中微塑料和纳米塑料的赋存情况。结果显示,水体中纳米塑料(0.1~1μm)主要以PET、PP和PS为主,并且其含量远高于微塑料。已有研究证明纳米塑料有更高的生态健康风险,因此需要对环境中纳米塑料的赋存情况进行精准的定性及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水体微塑料(MPs)污染已经对人类健康产生重大威胁,建立快速、准确的微塑料检测方法十分必要。表面增强拉曼光谱作为一种无损快速检测技术,能提供分析物的“指纹”光谱,已经在环境检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SERS技术在水体微塑料检测中的应用,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7.
微塑料在水环境中大量分布,其对水体环境的污染已引起广泛的关注。为探究微塑料的环境风险,笔者综述了微塑料的来源和其在海洋、河流和湖泊等水环境中的分布现状,总结了微塑料的迁移转化特征及其对生物体的单一与联合毒理效应,并对微塑料的进一步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微塑料作为一种危害大、存在范围广、不易分解的新型污染物,已成为当下环境科学研究的热门话题。通过概述环境中微塑料的来源、分类、特性和危害,分析并比较了常见微塑料检测方法的优缺点、使用条件和原理。针对目前微塑料的检测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并预测了环境中微塑料检测方法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环境中的微塑料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较为系统全面地综述了微塑料在大气、水体和土壤中的分布以及来源情况,总结了微塑料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行为、生态毒性效应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对今后微塑料污染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王娇  代新英  宋吉亮 《应用化工》2023,(12):3454-3458
综述了海洋环境微塑料中有机污染物的种类和危害,以便引起人们对微塑料危害的高度重视。介绍了目前检测微塑料中有机污染物的方法,为进一步准确提取和检测海洋系统中有机物提供研究方向。提出了未来需要进一步分析不同环境因素对微塑料吸附有机污染物的影响,及微塑料中有机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含量、毒性、分布以及迁移等方面,为研究海洋环境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