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2.
3.
与传统光学全息相比,计算全息图因具有极高灵活性,制作简单并且能够记录实际不存在物体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学者致力于研究计算全息图。在介绍计算全息基本理论后,采用四阶迂回相位编码方法,基于MatLab平台分别制作了傅里叶二元计算全息图和菲涅耳二元计算全息图。再现实验中得到的再现像直观明显,对研究和开拓计算全息图更广泛的应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针对用计算全息图(CGH)对非球面进行检测时出现的非对称畸变,分析了3种基本的畸变模型,提出了一种有效的校正非对称畸变的方法.该方法采用较少的拟合参数即可实现对非对称畸变的精确校正,从而可以较大程度地减少畸变校正所需要的数据点对,避免过度拟合效应.通过光学仿真模拟分析了整个干涉仪系统的畸变,并利用以上方法对畸变进行了校正.仿真结果显示,畸变校正的相对残差小于0.2%.最后,设计并制作了处于离轴工作状态的CGH,并用此CGH对非球面进行了检测.利用上述畸变校正方法对测量的非球面面形进行校正,并用校正之后的结果进行加工迭代,最终非球面面形的收敛精度达到1.8 nm(RMS),得到的结果验证了提出的畸变校正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利用曲面计算全息图进行非球面检测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研究了利用曲面计算全息图进行非球面检测.分析了曲面计算全息图的衍射特性,给出了曲面计算全息图与传统检测方法相结合检测凹非球面和凸非球面的原理及特点,并进行了具体设计.利用激光直接写入设备,在口径为110mm、曲率半径为504mm的曲面基底上制作出了计算全息图,并对金刚石车床车削的凸面非球面进行了检测.利用两步测量法解决了凸非球面的中心部位难以检测的难题,同时利用旋转相减法消除了调节误差,非球面的面形精度为234nm(P-V),与金刚石车床的精度相符. 相似文献
6.
全息空间再现技术可以记录三维(3D)物体并在空间重构出三维像,是真实地再现三维场景的一种新的可行方法。三维物体全息图的计算是全息空间再现技术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在简要论述三维物体计算全息技术的理论基础上,对具有代表性的三维物体全息计算方法的原理和技术要点进行了重点论述。采用了层析法、菲涅耳波带法、多视角投影合成全息法等三种方法进行了三维物体全息图的计算,并利用LCR-2500空间光调制器及650 nm的150 mW半导体激光器对层析法计算的三维物体全息图进行了光电再现,对其它两种方法获得的三维物体全息图进行了数值再现,并三种计算方法各自的特点和局限性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在对目前三维物体计算全息技术中存在的硬件和算法等关键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提高三维物体计算全息图的效率和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8.
在基于CAD(如Pro/E)系统卫星舱布局优化设计过程中需解决快速干涉计算问题。常用的干涉计算方法为八叉树法,但是在Pro/E系统中的数据结构为未知(商家保密),当被检测的复杂物体无法用常规数学模型描述时,则无法直接应用八叉树干涉算法。为此利用Pro/E全参数化的特点和所提供的二次开发接口,给出了基于Pro/E实体模型的八叉树结构模型生成的方法,以便在该系统下使用八叉树法实现不同给定精度下的快速干涉计算。经算例验证表明,该方法达到了预期模板,为基于CAD系统的卫星舱布局优化设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凸缘的优化设计与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凸缘是压力容器开口的主要补强元件,常被应用于易燃易爆,高压,高温,低温,厚壁压力容器,要求疲劳分析的压力容器,盛装极度或高度危害介质的压力容器等重要场合,经过多方案的比较计算,优选出一些结构尺寸和角度值,最终筛选出三种凸缘结构形式,解决了设计中小直径接管凸缘计算通不过,大直径接管凸缘或人孔凸缘尺寸过大的弊病,按照本文提供的方法,设计者只要经过最多两种结构的比较计算,就能得到既满足补强要求,又减小结构尺寸的优化凸缘设计结果。 相似文献
10.
将钢球球数Z、球中心圆直径D_o以及钢球直径D_w三个结构参数设为优化设计变量,根据额定寿命最长的要求构筑目标函数,建立11个不等式的约束方程,然后用约束非线性混合离散变量优化方法求解。结合28轴承优化设计给出程序总流程图、优化数学模刑源程序和输入输出数据文件。附图2幅,参考文献2篇。 相似文献
11.
12.
齿轮传动的可靠性优化设计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可靠性设计与优化设计有机结合的理论和方法。并对可靠性优化设计如何应用于齿轮传动设计中进行了较详细地讨论,最后通过一个实例说明其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8.
19.
通过对某矿井施工工程的基础影响因素的研究,对某矿井岩巷快速掘进的设计方案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优化。优化后,日进6 m,单月掘进总数超过160 m,明显提高了巷道掘进速度以及整体施工效率,保障了矿井持续高效安全地生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