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针对苏北地区乡村聚落的村地关系、空间形态展开调查和研究,从人地互动角度分析了乡村聚落在形成、发展、停滞和转型的各个过程中空间形态的演变,并针对不同类型村庄的各自特点,研究相关发展策略,为建立符合新一阶段人地互动的乡村聚落提供新参考。结果表明:苏北地区乡村聚落主要为团块状"地围村"型、散列状"村含地"型和条带状"村围地"型这三种典型类型,人地互动是促进乡村聚落空间形态演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该文以湘中梅山地区水车镇乡村聚落空间为研究对象,分析乡村聚落空间形成与发展的自然、历史、人文条件,研究乡村聚居空间形态构成基础、特征以及规律。从乡村聚落构成五大方面深入剖析乡村聚落空间形态,探索乡村聚落空间应对现代乡村聚落发展的对策及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3.
选取全国唯一的撒拉族自治县青海省循化县境内的撒拉族乡村聚落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乡村聚落空间格局成因、构成要素和空间演变规律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其空间形态特征以及与民族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积极探索撒拉族乡村聚落空间形态保护与发展的可行性策略,为撒拉族乡村聚落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乡土聚落空间不断演变的过程中,从人居学视角保存乡土、聚落的空间关系,以及乡村空间变迁中的乡土性、乡村行为活动、生活方式;从时间维度探求传统乡村聚落对现代乡村空间形态的演变,寻找乡村空间元素,探索乡村空间设计方法,实现传统乡村空间的保护与重构。  相似文献   

5.
伍国正  周红 《华中建筑》2014,(9):167-170
乡村传统聚落为当代人居文化研究和地区城镇规划与建筑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该文从总体布局空间形态特征等方面总结了永州地区乡村传统聚落景观空间结构形态的四种类型:"四方印"型、"曲扇"型、"街巷"型和"寨堡"型,揭示了永州地区"四方印"型和"曲扇"型聚落景观在空间布局上的总体特点、文化内涵及其建筑装饰艺术特色,从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人文背景等方面初步分析了永州地区乡村传统聚落景观的形成机理。指出了在地域乡村传统聚落景观整体研究中突出个体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徐钰彬 《建筑学报》2022,(S1):225-230
对1960年代和当前时期关中传统聚落L村的生活场景、公共空间、空间形态进行叠合对比分析,探讨聚落公共空间的社会行为、生活场景及其蕴含的风土文化特质。空间与行为的互动关系反映了生活场景的动态系统,揭示了社会组织、社会网络等力量在聚落演变中的作用。旨在以场景视角重新审视聚落的公共空间及空间形态,回归地域文脉特征及风土文化本质,以期为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聚落公共空间的活化及风土再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江南地区的天台县城分布着大量的村落,其中一些乡村聚落形成了极富地域特色的村落空间形态.在此以天台县山头郑村为例,经过实地调研与测绘,研究了山头郑村村落空间形态的发展转变和其中的供销所、明清四合院、民国洋楼等特色建筑,阐述了村落空间形态在乡村发展转型过程中的演变机理,并提出了今后对古村落空间形态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8.
李哲  陈妙 《重庆建筑》2021,20(11):19-22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乡村聚落进入转型时期,聚落空间形态也随之发生改变.湘西通道县高团村是典型的侗族古村寨,是百里侗文化长廊的重要节点,该文以高团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和史料考证的方法,研究高团村聚落空间形态及其演变过程,探究其聚落空间形态演变的驱动因素.研究表明,高团村聚落空间形态的演变分为形成初期、发展时期、逆向发展时期和稳定时期四个阶段,自然环境、社会组织结构和经济技术是导致高团村聚落空间形态发生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在其漫长的水乡聚落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乡村聚落集体空间,本文通过文献梳理与访谈,对其空间演变因素进行归纳,并剖析其集体空间特征与形成机制。研究显示,宋至民国时期,顺德乡村聚落的发展受到农业水利、经济贸易、政治制度与社会文化等四个方面的内外因素共同作用,其空间演变经历了从零散分布、功能集聚到跨区融合的发展阶段,分别对应均质点状、多中心网络及集体空间三种空间形态。总体来看,顺德乡村集体空间是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一体化发展的结果,表现出基于民间信仰与地方社会的地域性与社会性,是其传统乡村聚落空间整合与重构过程中一项重要特征。因此,在当前乡村转型面临治理主体地方化与管治模式多元化的趋势下,关于顺德集体空间中社会结构与地域认同的研究,对于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及完善基层治理体系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华中建筑》2021,39(6)
厘清乡村聚落时空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对于乡村聚落空间格局优化具有科学参考意义。研究运用景观格局指数及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剖析了1980年—2010年成都平原"林盘"聚落时空演变特征及内在机制。结果表明:(1)乡村聚落空间总体上呈现小规模、无序化、集聚化的格局特征,传统聚落空间分布对农田、河流等生产要素的依存度较高,而现代聚落空间分布对道路交通以及区位关系的依存度较高;(2)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分析,区位条件对乡村聚落形态演变影响最为显著,社会经济次之;(3)乡村聚落空间演变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时空序列上各影响因子作用不同。以期为乡村规划与聚落空间格局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潮汕乡村聚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并保留有近现代不同时期建设片段并存的特殊景观。文章通过对潮汕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乡村聚落进行村域层次上的、历时性的形态演变比较研究,从多学科角度探索潮汕乡村聚落在近现代演变历程中不同阶段的主要变力因素及其与抗变力因素之间的抗衡,以期为我国乡村聚落未来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空间基因蕴含着聚落与环境互动形成的空间信息, 在空间特色传承上有着重要作用。由于新疆天山北坡地区聚落 在独特的自然环境中形成了互动演化的聚落空间形态,因此以 其为研究对象,通过卫星影像图和三维数据采集其中的12个 典型聚落样本,在从自然环境、空间片段形态、聚落形态、路 网形态和拓扑连接五方面提取空间基因的基础上,构建聚落 空间基因图谱,运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方法,对聚落进行分 类,阐释其背后蕴含的环境-空间互动影响模式,并提出保护 与改造建议,以期为不同地区乡村聚落空间基因研究提供借 鉴,为聚落类型划分、乡村特色保护与发展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3.
当前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乡村地区出现了聚落空废化、空间布局散乱、配套设施不足及闲置化等一系列"共性"问题。陕南地区地处山地,地形复杂,生态环境脆弱,乡村聚落呈现出特定的空间特征,其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村镇发展受地质灾害影响、聚落空间演变无序、人均村庄用地面积偏大等"个性"问题。针对这些"共性"与"个性"问题,本文通过对东、中、西部不同地形乡村聚落空间特征及空间发展模式的对比研究,以陕西省商洛市为例,从分布、规模、村庄内部空间演变等方面分析山地区乡村聚落空间特征,并对现状的空间发展模式进行研究。根据以上分析提出乡村聚落大组团与小组团结合的新型农村社区聚落体系及乡村聚落适宜规模。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以湖北长阳丘陵地带三口堰村为例,从自然环境和经济政策两方面,对该村聚落空间布局做深入剖析,揭示聚落的形态演变过程、演变方式及驱动因素,汲取地域营造智慧,同时对该村聚落演变过程中出现的"迁村并点""集中整合"现象进行反思,并从自然生态、乡土人文、社会经济三方面,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希望在以后的乡村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中,采取积极的控制手段,在历史传承与聚落更新之间寻找平衡点,延续乡村聚落与自然有机结合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5.
经棚地处于宗教文化繁杂但地域空间较为封闭的环境之中,因此保持了良好的地域特性,是草原地区独特的人文景观、宗教文化等信息的载体。文章以分析经棚传统聚落的历史形成过程为契机,对经棚传统聚落发展过程进行研究,探索其聚落形态演变的基本特征,以期对经棚聚落今后的发展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丁杰  王如明 《室内设计》2023,38(5):103-109
传统聚落包括城镇与乡村,是中国历史 建筑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出多种独特的 空间特征。由于以往研究主要集中在城镇的空 间形态上,且多以描述性分析为主,导致人们对 传统乡村聚落空间形态特征理解不足。研究提 出一种新的方法理解中国传统乡村聚落空间特 征,基于句法原理分析中国传统乡村聚落空间模 式的差异,并选取三组(9个)地域特征明显的 乡村聚落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星形模型和分类 空间测度的方法解读中国传统乡村聚落的空间 特征。结果发现,中国传统乡村聚落的空间模式 主要分为轴线导向型与河流导向型,前者体现了 《考工记》中“理想城镇”的空间模式,后者则 反映了风水理论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研 究运用一系列数学测度方法来探索中国传统乡 村聚落的空间特征,可以促进对中国传统文化 的拓展解读,结果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中国传 统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7.
以金塔县乡村聚落斑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对DEM数据和2010年、2020年金塔县乡村聚落空间演变特征进行研究,为未来金塔县乡村聚落空间布局优化提供参考;同时,探寻乡村演变的影响因素,探寻乡村演变的影响因素,找寻适宜受限制区域发展的规律和路径,如受土地性质约束、自然环境限制等,并为类似受到较强限制条件的地区的未来发展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和方向,为促进乡村振兴发展与乡村聚落保护提供一定的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2020年金塔县乡村聚落斑块数量较2010年增加,其规模减小;产业规模化发展,形成集聚点;(2)乡村聚落密度分布整体呈现出非均衡性,在县域空间格局上呈现出“大集聚,小散居”的特征,由“单核心”逐渐转向“多核心”发展;(3)乡村聚落演变的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地理因素是乡村聚落演变的重要基础,经济因素是其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8.
辛鑫  路红  夏青 《中国园林》2021,37(6):60
针对藏式园林文化景观的流失,以及其在构建传统聚落空间形态所起的作用被忽视的问题,引入研读文献、实地调研、居民访谈与调查比较等研究方法,从园林类型、园林组织、园林体系和管理对象等方面入手,厘清藏式园林的形成机理、空间组织与聚落空间形态演变的耦合关系,揭示与人的价值取向相对应的园林等级是构建聚落秩序的关键因素,即集民族信仰与地域文化景观于一体的乡土园林组织有利于传统聚落空间肌理的延续。认为通过探索、挖掘民族地区乡土社会的景观内涵,有助于营建、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聚落空间肌理和空间组织。  相似文献   

19.
乡村聚落景观空间形态特征识别与类型划分是因地制宜进行规划设计管控的基础与前提,对城乡一体化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多以少数传统村落为对象开展地区形态特征的认知,对一般性乡村聚落景观关注有限,不利于对乡村聚落空间重构进行整体性调控指导。以晋中地区为研究区,以乡镇为研究单元,基于乡村聚落景观形态特征的空间分析,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得到研究区乡村聚落景观空间形态类型,进一步结合自然地理、社会人文等因素系统解析各子类型特征及其优化方向,在宏观层面上对晋中地区乡村聚落景观空间形态进行剖析和归纳。结果表明:晋中地区乡村聚落景观密度存在多点中心、带状集聚的特征,规模自中部向东西两侧逐渐减小,东侧形状复杂程度高于西侧。晋中地区乡村聚落景观可划分为低密度小规模简单型和高密度大规模复杂型两种差异显著的空间形态类型。研究可为晋中地区乡村聚落景观分类分区布局优化调控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整合与重构陕西关中乡村聚落转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立足中国乡村社会、经济与环境转型的视角,运用整合与重构的系统方法论思想,针对关中乡村聚落城市化与现代化进程中所突现的一系列空间形态结构异化现象进行剖析,揭示经济欠发达地区乡村聚落由传统型向现代型演变的问题、本质和规律,明晰其可持续发展的适宜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