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成小英  耿梦蝶  魏超  杨桂军  滕跃 《广州化工》2020,48(13):131-133
"金课"可以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是实现高效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基于线上线下的慕课混合式教学,同时结合案例学习法、问题教学法、团队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是打造"金课"的重要教学方式。本文结合环境工程本科生专业课《环境影响评价》,从课程内容建设、教学方式建设和教学评价建设三方面,探讨了将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式应用于金课建设的具体策略,为深入开展本科生环境影响评价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高进勇  余倩云 《生物化工》2023,(1):133-135+138
为响应教育部打造“金课”的要求,顺应“双万计划”建设,微生物学教学结合课程定位,以立德树人为原则,以教书育人为根本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改革与实践。本文通过应用雨课堂及中国MOOC(慕课)等信息化教学平台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探索,主要从课前学生线上自主学习、预习,线下课中采用雨课堂互动教学,课后复习检测、完成实践作业、查文献做项目。同时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样化考核评价、课程思政等方面进行改革,借助智慧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得到了提高,课堂参与度提高,互动性增强,达到了教学改革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雨课堂"、慕课、微课等许多新兴网络教学平台不断涌现,既对传统教学模式带来了挑战,也为两者的融合与促进提供了机遇。本文以"雨课堂"为网络媒介探索了"互联网+"模式下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新模式,着重从课前、课中、课后、评价体系等方面对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与探索,以期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4.
注重兴趣提升与能力培养,革新过程性评价教学是打造“金课”、形成“新工科”教学范式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以高分子物理教学中“高分子取向态”教学部分为例,创新的引入了学生课下自主调研、课上讨论、论辩、答询、多向互动等过程性教学形式,从知识掌握、运用与表达能力等多方面评价学习表现,从理论知识到技能培养都注重激发其内心兴趣。这种教学具有积极的效果,为实现当前教育教学新常态下注重对学生能力培养的目标提供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5.
一堂成功的绪论课,就像一份"美味大餐",能够提高大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信心。本文从"认清绪论课重要性,思想上足够重视"、"巧妙设置问题,激发学生兴趣"、"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与"明确教学安排和评价标准"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上好仪器分析绪论课。通过以上的探讨,有助于任课老师思想上高度重视绪论课的作用,精心进行备课,彻底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微课已如火如荼的在全国开展起来,教学效果显著,但也存在不少问题。部分微课只是为参赛一味的炫技,选题价值不高,丢掉了教学的初衷,忽略了学生学习的目的等,目前微课评价规则皆是针对比赛设置,而没有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特别是职业学校教学型微课的评价指标更是没有,因而笔者就职业教育微课评价指标作为研究对象,希望建立适用于职业学生学习的"学习型"微课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
以"教、学、评"一体化为指导思想,针对传统课堂中评价与教学相分离的状况,构建课前注重设计、课中注重提问、课后注重练习的"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教学体系。以"锌和氯化铁溶液的反应"的教学为例,阐述"教、学、评"一体化的落实过程。实现评价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的促进作用,真正达到"教、学、评"一体化,进而应用到整个化学教学中,促进学生的自主成长。  相似文献   

8.
工程力学课程具有复杂性、抽象性、数学知识运用多与工程技术联系极为密切等特点且课时量较少。笔者结合省部级工程力学精品课程建设和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利用"慕课"搭建线上学习平台,促使学生主动地"课前"学习,"课上"则进行"应用"、"分析"、"评价"、"创新"的更深层次教学。通过慕课平台在工程力学教学环节中的运用,旨在提高民族院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增强工程意识。  相似文献   

9.
《食品工艺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内容复杂、知识点繁多,在学时有限的情况下,容易形成知识碎片化。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被动式接受,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信息量较小,学生学习效果欠佳。"超星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能够提供给学生大量的信息,从课前预习、课中互动、课后巩固,到课程评价,使学生所学知识系统化。经过实践表明,通过"超星学习通"教学平台的使用,能够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学习、参与式学习,学习效果由明显提高,信息化教学将是今后课堂教学改革中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0.
化工原理SPOC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核心是教学理念的改革,将教师以"教"为主转变到学生以"学"为主,在这个理念指导下,构建化工原理网络教学平台学习资源,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先在课下线上平台自学,课上实施"翻转课堂"新模式。以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化工原理课程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郑育英  余林  李军  周立清  陈兰英 《广东化工》2010,37(10):163-164,168
化工原理是化工、环境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要提高化工原理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必须改变以往单向传输的教学方法。根据化工原理课程的特点和笔者的教学经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灵活运用对比式、情境式、多媒体辅助式、归纳总结式等教学方法,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提高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姚金环  李延伟 《广东化工》2009,36(6):238-239
化工原理是化工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要提高化工原理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必须改变以往单向传输的教学方法。根据化工原理课程的特点,笔者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探究式、启发式、对比式、归纳式、互动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具体案例,介绍了数值模拟方法在过程设备设计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的一些应用情况.实践表明,数值模拟方法的引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知识技能,开阔了学生的学术视野,强化了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案例教学法在高职药学专业药剂学教学中的尝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开放式教学方法。在高职药学专业药剂学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容易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与现代高职教育理念相吻合,另外也有助于促进教师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王威  王峻岭 《广州化工》2014,(24):190-191
根据工科化工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学生的特点,针对于现在教学中遇到的无机化学教学内容安排缺乏合理性及内容陈旧的问题,设计了新的教学内容方案,并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提出合理的教学方法,从而降低工科化工类学生对无机化学课程的学习难度曲线,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16.
曾竞  马晓雯 《广东化工》2014,(2):125-125
精细化学品化学是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重要必修课程,此课程理论知识涵盖范围广,教师的授课任务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低。针对上述问题在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彭绍洪 《广东化工》2013,(19):190-190,203
针对生产实习存在目标不明确、学习不够主动、效果评价随意性大等问题,在生产实习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法。选择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作为应用化学专业在化妆品工厂实习过程解决的项目,并以项目为中心安排实习计划、评价实习效果。分组实习效果表明,通过项目教学法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实习的参与程度和学习主动性,取得了较好的实习效果。  相似文献   

18.
化工传递过程基础课程在化工类高校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化工传递过程教学经验的总结,提出对比归纳法,自学讨论与精讲相结合教学法,多媒体及仿真技术在化工传递教学中的应用,开卷考核方式,从而达到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实践创新综合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黄华容  谭伟  杜志云  赵肃清 《广东化工》2012,39(16):167+161-167,161
《药物合成反应》是制药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文针对课程特点及培养目标,对《药物合成反应》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初步改革与探讨。教学中,引入了案例项目化教学方式和内容,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为主的教育模式存在很多弊端,对此,新能源技术及应用课程中开展了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引入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讲授法,并采用过程考核和成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评定学生成绩。教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创新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可为地方普通高等院校的应用型高水平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