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公司2 500 t/d预分解窑水泥生产线,采用规格为Φ5 m×33.73 m的NC-SST-I型分解炉。受建设时技术水平所限,在生产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入窑生料分解率偏低,窑产、质量一直不理想;分解炉结皮厚重,影响窑内通风,甚至停窑处理等。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持续改进,取得了较好效果。1 NC-SST-I型分解炉简介NC-SST-I型分解炉,安装于窑尾烟室之上,为涡  相似文献   

2.
正1存在的问题我公司2011年5月投产的5000t/h熟料生产线,配置Ф4.8m×70m回转窑,五级双系列预热器,离线型N-MFC流态化分解炉和一台132kW流化床风机(全压11.7kPa, 259.6m~3/min) 。该生产线投产以来,分解炉陆续出现压力高、分解炉进风管道积料等问题。分解炉炉床压力高给操作带来困难,正常生产时压力在4.0±0.5kPa,随预烧温度波动升高,炉床  相似文献   

3.
陈世民  刘光珠 《水泥》1991,(11):30-33
我厂1号生料磨在线钙铁仪微机自动检测配料系统,1988年初调试结束投入使用。同年8月13日取消化验室CaO、Fe_2O_3的化学分析,改用离线钙铁仪对在线钙铁仪进行生产控制。2号生料磨系统于1989年3月1日也同样以离线钙铁仪对在线钙铁仪进行检控。两年来的实际运行表明,离线与在线钙铁仪的测定结果之间(主要是CaO)常出现较大误差。我们就自己了解的情况结合钙铁仪的分析理论进行初步探讨。一、钙铁仪分析理论与原理钙铁仪采用放射性元素作为激发源,样品在放射性元素发射的x射线轰击下,元素原子的K层电子被击出而出现电子轨道空穴,较高  相似文献   

4.
预热器和分解炉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热器和分解炉是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的核心设备。在预热器诞生后的70年里,出现了形体各异、技术性能各具特色的预热器和分解炉,主导着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王钰城 《水泥》2004,(6):14-16
我公司拥有一条以100%无烟煤为燃料的单系列TFD-1000t/d窑外分解窑生产线,于2002年9月16日点火调试,同年12月份实现了达标。经过不断摸索积累生产经验,完善工艺设备,优化看火操作,现已达产。熟料产量可达1172t/d以上,质量合格,2003年窑的年运转率为82.2%。本文就该生产线在达标  相似文献   

6.
分解炉内燃料燃烧问题已成为解决预分解窑达产达标的关键,要保证低挥发分煤在分解炉内的合理使用,必须全面了解煤粉燃烧特性及其与碳酸钙分解过程的作用关系。结合不同煤质,深入研究了在有大量生料加入时煤燃烧特性的变化规律,表明大量生料对煤的起燃有不利影响,而对煤的燃烧过程有活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储红金 《水泥技术》2006,(5):57-57,59
我公司有一条2500t/d熟料生产线,窑规格为!4m×60m,分解炉采用TDF炉,预热器为五级双系列,于年初投产。前几个月熟料生产正常,熟料强度高,游离氧化钙能控制正常范围,但在五月份,几次出现了大的球形夹心料,球中部显现的是灰白色,游离氧化钙偏高,对熟料销售产生了一定影响。通过公  相似文献   

8.
吕根壮 《水泥技术》2004,(1):45-45,48
1 引言 我公司2000t/d熟料的新型干法窑生产线,引进德国KHD、瑞士ABB的技术和设备,首先采用100%无烟煤,带Pyrotip离线式分解炉以及高阻低风量篦冷机等,达到国内最新水平。  相似文献   

9.
吕士诚 《水泥》2003,(11):17-18
0引言我公司有80年代设计制造的Φ4m×60m四级悬浮预热分解窑,炉型为RSP型,后经改造,但总体炉容偏小,已严重制约着熟料产量的进一步提高。2001年,为提高回转窑系统产量,先对2号分解炉、预热器系统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系统出现了塌料等不正常现象,经过分析、进一步改造,解决了问题。1第1次改造1.1内容1)MC室壳体断面由4700mm×4700mm扩为5400mm×5400mm。2)斜烟道2.9m×2.2m改造为4.9m×2.8m。3)将SC室、斜烟道和MC室的料衬厚度由原300mm减薄为250mm,进一步增大炉容。4)在不改变现有壳体的前提下通过减薄衬料的办法,对预热器各级上升管道及…  相似文献   

10.
详细分析了影响燃料在分解炉内燃尽的因素和分解炉CO2浓度对生料分解率的影响,针对烧无烟煤的分解炉的设计、改造和操作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如:在分解炉的设计和改造中宜选离线和半离线分解炉;适当增加分解炉高度;适当提高分解炉操作温度以及降低无烟煤粒度和水分等。  相似文献   

11.
王华民 《水泥》2021,(9):42-44
介绍两条4500 t/d生产线将离线炉改成在线炉、C1旋风筒改造和分级燃烧改造的实践,改后窑系统各项运行指标均有明显提升,分级燃烧结合SNCR脱硝能实现NOx超低排放(50 mg/Nm3以下),当控制NOx排放浓度小于100 mg/Nm3时,熟料用20%氨水量由4.5 kg/t降至2.8 kg/t,达到了技改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2.
陈杰  李正军  白林  任钦贵 《水泥》2020,(4):71-72
<正>1出现的问题我公司所在地海拔1 100 m,设计能力4 000 t/d的生产线回转窑规格为Φ4.6 m×68 m,分解炉规格为Φ6.3 m×45.2 m,换热管尺寸为Φ4.6 m×41.7 m,分解炉炉容1 530 m3。该线自运行以来,熟料产量提到4 800t/d以上时,分解炉温度提升困难,增加尾煤后分解炉出口CO浓度上升且波动大(0.03%~0.065%),  相似文献   

13.
周云  温集强 《水泥》2007,(10):29-30
我厂3号回转窑(Φ4m×60m)生产线在1996年年底由SP窑(产量912t/d)改为NSP窑(产量1320t/d),预分解系统为四级旋风预热器带离线式分解炉  相似文献   

14.
李锦标 《水泥》2010,(11):26-27
<正>我公司有两条5 000t/d生产线,其中1号线于2006年8月投产。投产后分解炉锥部温度较高,经常在1100~1200℃,造成此部位结皮严重,最厚处在1m左右,制约了生产,有时甚至需要停窑清理。2007年2月我公司对C4进分解炉的喂料系统进行了技术改造,技造后分解炉系统温度可以稳定控制,年平均日产量达5500t/d以上。  相似文献   

15.
广厦水泥有限公司现有一条φ3m×50m带五级旋风预热器的回转窑生产线.由于受到原燃料条件及预热器系统限制,熟料产量徘徊在420t/d左右.公司经多方案比较,决定采用武汉理工大学(简称学校)的多级分解炉技术对烧成系统进行提产技术改造,学校承担设计及技术服务工作.利用烧成系统大修时间,于2004年3月15日停窑实施,4月15日完成设备安装并点火投料,5月系统产量达到840t/d.该项目总投资约350万元,项目的实施使企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结合河南南阳某3?300t/d水泥生产线的工程实例,将配置为单系列五级预热器+MFC离线型分解炉组成的预分解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改造成在线型管道式分解炉,提升系统产量至4?300t/d,降低能耗。在预分解系统升级改造的同时进行氮氧化物超低排放的升级改造,将氮氧化物的排放控制在100mg/Nm3以下。  相似文献   

17.
通过增加TSD分解炉燃烧器的数量,并改变其布置形式,以及改造C4下料管,经过适当的生产调试及强化系统工艺管理,可以实现氮氧化物的超低排放,由原来的260 mg/Nm3降低到100 mg/Nm3以下,SNCR还原脱硝氨水用量由原来的1.1 t/h降低到0.6 t/h,改造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刘欣向 《玻璃》2004,31(6):60-62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建筑越来越趋向于使用大面积玻璃,注重自然采光,增加建筑的通透性,表现现代设计风格.然而普通玻璃在夏季无法阻挡阳光热能进入室内,冬季也无法阻挡室内热能向外传递.为了保持室内适宜温度以获取适宜的工作条件和舒适的生活空间,就要靠消耗大量的能量来制冷或制热.如何在保证室内采光良好的前提下,将透过玻璃的能量损失减至最低,一直是建筑玻璃领域中首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0 前言 我厂烧成系统的分解炉和预热器采用了带TSD型分解炉的单系列低压损五级预热器系统,目的是利用低挥发分无烟煤作为燃料,燃烧器采用丹麦-青岛史密斯公司新型多通道大推力煤粉燃烧器.在试生产期间曾出现二次分解炉红顶和红壁事故,本文就此作一分析和处理.  相似文献   

20.
Nylon 6/clay nanocomposites were studied by dielectric relaxation spectroscopy (DRS) to correlate morphology and microstructure with relaxation behavior of the polymer matrix at the molecular level. Partially exfoliated clay microstructure was achieved by extruding nylon 6 with surfactant-treated montmorillonite clays. A new on-line dielectric slit die sensor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melt state properties during extrusion compounding. Solid state properties were probed by off-line DRS over a temperature range from −50 to 180 °C in a frequency range from 10−3 to 106 Hz. Using non-linear regression methods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temperature-frequency positions of relaxations observed in the dielectric loss data, the experimental data were fit with the Havriliak-Negami and Cole-Cole dielectric relaxation functions corrected for electrode polarization and DC conductivity. Characteristic frequency, relaxation strength, and DC conductivities were extracted from curves with overlapping relaxation modes. Two dielectric relaxations were observed in the composite melt: the α relaxation associated with molecular segmental motion, and a Maxwell-Wagner relaxation (MW) resulting from interfacial polarization at the resin/clay interface. Analysis of the solid-state data yielded a comprehensive master plot of dielectric relaxations attributed to segmental and local molecular dynamics and other relaxations resulting from water and Maxwell-Wagner interfacial polarization. The impact of clay fillers is seen in nearly all relaxation processes changing both characteristic frequency and strength of the relax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