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泥》2018,(10)
正各位代表、同志们: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代、新思想、新目标、新征程,提出了要"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建材行业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原材料和制品工业,经过几十年来的努力,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目前传统建材产能已经严重过剩,以增量为主的发展方式和雷同技术复制的方式已经一去不复返,当下去产能、补短板、发展绿色建材是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行业主旋律。转型的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代、新思想、新目标、新征程,提出了要"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建材行业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原材料和制品工业,经过几十年来的努力,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目前传统建材产能已经严重过  相似文献   

3.
举世瞩目的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向全世界宣告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为鞭策我国建材行业未来发展新目标指明了方向,增强了信心和动力。今天我们齐聚一堂,以“迈进新时代,开发新需求,把发展建材服务业作为建材行业结构调整、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支撑”为主题,召开“推进建材服务业创新发展大会”,创新思维,统一认识,拓展思路,瞄准新的发展目标,部署推进建材服务业创新发展。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是新发展理念体现在对传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理论指南,为我国工业,特别是为传统产业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和途径。为建材行业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落实《加快与拓展建材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加快与推进建材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实现建材制造业和建材服务业并举给了我们鞭策,增加了我们的勇气和信心。在全行业系统地推进建材服务业创新发展还是第一次,应该说这是历史进步与时代发展的呼唤,是建材行业对发展的客观事物的悟醒的反映,可以预见这次大会对于建材行业的转型和发展方式的改变无疑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全国建材行业的同志们: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文件要求,积极推动建材行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在新时代,实现建材服务业与建材制造业在更高水平上有机融合,为建材工业的  相似文献   

5.
沈军 《水泥工程》2018,31(2):1-7
中国是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并在高铁制造、超级计算机、无线通讯、航空航天等重要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总体而言,中国制造总量巨大而质量不高,转型升级面临着巨大困难。据此,中国政府在参照发达国家发展先进制造业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中国版的"工业4.0",即中国制造2025,希望通过发展先进制造业扭转困境,提高中国制造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本文详细介绍了中国和德国工业4.0的起源和发展战略,提出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全面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可行性措施,为实现中国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谋划之年。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为推动我国产业开展区域合作和产业转型带来发展机遇。国务院日前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提出,未来10年内我国制造业将以体现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为主线,实现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低成本竞争优势向质量效益竞争优势转变,由粗放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中国制造2025》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行动纲领,将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加快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加快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不仅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更是加快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抉择。迁安是一座依矿而起、因钢而兴的典型资源型城市,铁矿资源不可再生、昔日采矿塌陷区和采石宕口,成为这座城市转型的痛点和“疮疤”。近年来,迁安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科技引领、绿色崛起”,实现了由“灰色钢城”向“产业新城”“生态绿城”的转型蜕变,对钢铁资源型城市转型路径作出了有益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8.
《中国水泥》2023,(1):40-45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国家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推动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智能制造、大数据、NFT、VR、AR……囊括一系列新鲜概念的工业4.0时代已经扑面而来,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华润水泥顺应时代发展和技术革新趋势,在“十三五”中期制订了数字化转型整体规划,在生产、营销、  相似文献   

9.
正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各国都在抢抓智能制造发展机遇,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德国最早提出工业4.0概念,美国启动了"先进制造伙伴计划",日本提出"新机器人战略"。智能制造已成为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对于促进制造强国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推动重点行业绿色改造升级,加快重点区域绿色转型,发展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预计"十三五"期间,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6%,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30%。  相似文献   

11.
我国石油和化工装备制造业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腾良 《化工机械》2011,38(1):1-6,10
<正>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等新形势,是我国石油和化工装备制造业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和转型期,也是从"装备制造大国向装备制造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因此,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努力提高石油和化工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增强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得十分紧迫。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 2013年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也是水泥行业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化解产能过剩,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之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必须强化创新驱动,加快技术创新。2013年,中国水泥行业的创新能力持续得到提升,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泥科技成果的研发和应用,进一步提升了水泥行业技术和装备的整体水平,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化解产能过剩,实现水泥工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3.
<正>新时代呼唤新变革,新变革催生新思维。当前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适应数字经济,谋求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为加快推动企业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推进水泥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长期过程,首先要从转变思维做起,逐步深化技术应用与场景培育。数字化转型不仅为企业带来了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的机会,也有助于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适应市场和行业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正>实施"中国制造2025"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代表着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升级,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战略,同样适用于农化行业。"十三五"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宏伟目标的关键5年,而农药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不可或缺的重要行业,也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药行业必须提早布局,着手实施"中国农药制造2025"。据了解,由工信部牵头、百余名院士专家联手制  相似文献   

15.
正各有关单位:质量发展是兴国之道,强国之策。《中国制造2025蓝皮书(2017)》指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终端将体现产品质量和企业品牌的提升。"中国制造"要转型升级的关键是质量,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升级,质量是中国制造必须跨越的门槛。中国制造转型升级,质量当自强。在农药行业中,随着科技和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家们意识到"品质为先"这一战略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当中的重要性。围绕着如何提效率,提质量,让我们的农药  相似文献   

16.
加快橡胶机械、工装设备发展既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要求,实现工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重点,也是未来抢占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由橡胶工业大国向强国跨越具有主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智能制造是建设制造强国的主攻方向。传统轮胎行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行业,作为中国传统制造业的典型代表,应用智能制造新模式促进中国传统轮胎行业转型升级已经成为有实力、有胆识、有技术的国内轮胎企业寻求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8.
“一带一路”建设拓展了沿线各国各地区的合作空间,释放了发展潜力,受基础设施建设的带动,水泥需求量上升空间很大,为产能过剩的中国水泥产业转型升级、拓展发展空间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新机遇,也开启了中国水泥企业融入国际产能合作的新时代。协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有助于推动水泥工业的转型升级和持续健康的发展,有助于增强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的共识深化,有助于“一带一路”美好愿景的实现,也有助于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共同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1背景介绍水泥工业是重要的基础原材料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产业。作为传统制造业,我国水泥工业产能过剩的现象日益积累,2014年水泥产能超过35亿t,产能利用率较低。同时,面对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水泥等基础原材料行业首当其冲受到影响,行业发展面临巨大挑战。因此,加快水泥行业的转型升级是我国水泥工业面临的迫切挑战。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提高关键阶段智能制造水平,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传  相似文献   

20.
2021年,2021年国家制造强国建设专家论坛暨“青岛制造”品牌发展大会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大会以“新金花、新动能、新品牌”为主题,赛轮集团作为2020年新一代“青岛金花”培育企业受邀参会,并与众多本土企业发起《中国品牌青岛宣言》,共同探索“十四五”期间品牌建设新路径,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品牌经济是青岛制造业最具特色的软资源,在这种良好的品牌培育氛围和土壤下,赛轮集团以“做一条好轮胎”为使命,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在基础研究、新材料应用、工业互联网等方面持续发力,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打造品牌新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