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回转窑筒体与轮带间隙大小直接影响着筒体的变形量,本文通过分析回转窑椭圆度、轮带间隙、滑移量间相应关系,筒体椭圆度对窑衬压力的影响及轮带间隙的跟踪与控制方法,得出热、冷态的跟踪与调整可提高回转窑耐火材料使用周期和运转率。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回转窑轮带固定系统,强调了轮带实施良好润滑的重要性;详细分析了回转窑轮带与轮带下垫板间隙,轮带滑移量以及回转窑筒体椭圆度的计算、实测方法、合理范围和调整操作.作者认为:(1)轮带侧面应每周润滑一次,每次停窑应将润滑脂施加到轮带内孔中且要加匀、加透,润滑脂可选防金属卡咬的特种润滑脂;(2)轮带与垫板的实际间隙为:理论间隙+窑直径/1000;(3)回转窑运转时,滑移量应保持在8~25mm/r之间为佳;(4)间隙调整时,新垫板的曲率与窑筒体匹配,且轮带下垫板材质强度要高于窑筒体钢材等级.  相似文献   

3.
基于φ4.8m×74m回转窑运行数据,简述了通过计量热膨胀量和滑移量,测量轮带与垫板间隙的方法,以及间隙大小对回转窑运行的影响及间隙调整措施。轮带与垫板间隙过大,易造成耐火砖断裂、脱落,缩短耐火砖使用寿命;间隙过小,易造成回转窑受热膨胀不均,产生“缩颈”现象,严重影响窑的安全运行。通过加强轮带与垫板间的润滑维护、调整垫板厚度、更换垫板等,可使轮带和垫板间隙在合理范围内,降低维护成本,进一步提高窑运转率。  相似文献   

4.
刘宋华  李文明 《水泥》2022,(5):51-52
回转窑是水泥生产企业的核心设备,轮带是回转窑重要部件之一,也是主要的承重及传动部件。在与窑筒体的共同运转中,受回转窑的转速、温度、滑移量及托轮的受力等因素影响,轮带与两端的挡铁自身也会发生很大磨损。根据回转窑维护管理要求,轮带与挡铁间隙应保持2 mm,防止挡铁变形和错位对轮带产生附加应力和交变应力。因此,轮带及挡块磨损到一定程度时,停窑检修时必须将轮带复位。采用一种全新的轮带自动复位方法,根据回转窑与轮带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结合回转窑的滑移量与位移间隙,制作出相应角度的楔铁装置,利用回转窑自转产生推力,可实现轮带的快速自动复位。  相似文献   

5.
1.绪言回转窑是一个复杂的热工设备,在高温重负荷的运转中承受着机械力(包括重力)、热变形、化学侵蚀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再加上本身的倾斜和各处温度不均匀及膨胀量的不同,造成局部筒体横断面变形,尤其是轮带的内径与简体垫板的间隙(简称轮带间隙)对筒体横断面变形的影响是很大的。回转窑轮带处筒体的受力是复杂的,轮带转动时按照椭圆轨迹而移动,加上高温下筒体蠕变、磨损等因素,加速了轮带与垫板之间隙的变化,致使内部窑衬之间受挤压与拉伸应力的破坏,造成耐火砖脱落,影响窑的安全运转。因此轮带间隙的合理控制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热态工作温升对回转窑轴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转窑安装、停窑检修时其轴线的找正都是在冷态下进行,但是当窑在热态工作时,窑体、轮带、托轮受热膨胀,使得窑体各档中心标高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了在冷态下调整好的窑体直线度,影响回转窑的平稳安全运转。因此,在冷态下安装、调整回转窑必须考虑热态工作时温升对窑体轴线的影响。1 问题的提出 文献[1]、[2]给出了一种计算回转窑冷热状态中心标高变化的公式: 式(1)仅考虑了轮带、托轮和筒体受热膨胀对回转窑中心标高的影响,没有考虑窑体与轮带之间存在的间隙,这个间隙通常有6~12mm。因此,式(1)不能真实反映受…  相似文献   

7.
蒋有泽  曹辉 《水泥》1998,(12):47-48
四川安县睢水煤矿水泥厂使用Φ3m单冷机,已投产运行3年多时间。轮带与垫板之间的冷态间隙由安装时的7mm磨损到35mm,严重地影响到耐火砖浇注料的使用寿命和设备正常使用。由于间隙大,轮带与垫板相对滑移量增加,导致轮带内孔磨损严重。由于原垫板与筒体是采用...  相似文献   

8.
于守仁  夏耀文 《水泥》2012,(2):67-67
回转窑的轮带与垫板和挡块之间是有相对滑移的,在轮带和垫板之间及轮带和挡块之间必须可靠润滑,才能保证平稳滑移和间隙值长期保持在合理的范围。以往的润滑是用昂贵的耐高温含石墨的专用油品,在轮带和垫板的空档间用专用设备喷入油品,在  相似文献   

9.
我国回转窑的轮带设计多采用松套式轮带,轮带与垫板间存在着设计间隙,窑型不同,窑径不同,设计间隙也不同,通常为4~12mm。经过长期运转,轮带与垫板间隙会不断扩大,至一定程度,就须及时调整间隙,以确保回转窑安全运行。1 原因分析 1.1 磨损 轮带是随窑体回转的,轮带与垫板间隙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筒体椭圆度、轮带间隙和轮带滑移量的关系以及筒体椭圆度对耐火衬体的影响,介绍了筒体椭圆度影响耐火衬体的典型案例,提出了降低筒体椭圆度,提高耐火衬体使用寿命应采取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1.
我国回转窑的轮带设计多采用松套式轮带,轮带与垫板间存在着设计间隙,窑型不同,窑径不同,设计间隙也不同,通常为4~12mm,经过长期运转,轮带与垫板间隙会不断扩大,至一定程度,就须及时调整间隙,以确保回转窑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2.
对一起窑内耐火砖异常损坏的案例进行了分析,描述了窑筒体变薄和轮带间隙偏大,造成应力聚集在耐火砖上释放,导致耐火砖扭曲断裂的现象,通过采取加固筒体和调整轮带间隙的措施,使窑内耐火砖损坏情况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3.
鲁南水泥厂2000t/d干法水泥生产线是我国自行设计安装。主机设备国内制造,带窑外分解炉和四级预热器的最大生产线,配套设备具国内领先地位,预分解窑的迅速发展,窑的直径不断增大,支承点减少,对各支点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为满足热膨胀的需要,我厂回转窑的轮带与筒体之间采用了可换垫板,予留了间隙,尽管有不少优点,但经运转实践后,逐步暴露出一个明显问题:由于挡块与轮带之间的间隙在安装中不可能掌握得十分准确,同时由于轮带与筒体之间存在相对滑动,随着运转时间的延长,会造成间隙增大,挡块磨损,最终导致轮带位置的…  相似文献   

14.
水泥回转窑的动态检测及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汉理工大学国家建材行业回转窑检测技术中心应用系列测窑专利技术,于2000年使用KAS-3型窑中心线测量系统对湖北某水泥厂回转窑作全面动态测量,测量内容有:窑中心线、轮带间隙及直径、托轮直径及其水平位置。  相似文献   

15.
轮带在运动中会产生一定的偏摆,影响回转窑的稳定运行。通过使用激光测距仪测量轮带偏摆量,将窑筒体的一个回转周期32等分,取一圈中每段距离的平均值,采用最小二分法计算轮带偏摆量。根据计算结果,分析轮带偏摆产生的原因,监测筒体温度变化和轮带/托轮的不均匀磨损,进行轮带处筒体更换和轮带在线修磨等调整,使轮带偏摆量恢复正常,确保回转窑长期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6.
水泥回转窑由于长期磨损,轮带与托轮直径在变小,托轮轴直径在变细,支承瓦在变薄,轮带与胴体之间的间隙在变大,再加上多次调整托轮所引起的积累误差,窑体轴线会逐渐发生变化,应定期测量、找正。测量轮带直径是测量窑体轴线的重要环节。过去我厂是用盘尺盘周长,然后计算直径。这种方法只能测轮带边缘的直径。由于旧轮带都被磨成鼓形,边缘直径比中间直径要小10毫米左右,而轮带中间与托轮表面紧密接触,没有空隙,盘尺是塞不进去的。过去的另一种测量方法是铅垂线法,它弥补了盘尺法的不足,但程序复杂,工效低。现在我们采用了新的测量方法——弦高法。如图,将游标卡尺的两脚放在轮带表面  相似文献   

17.
刘晓兵  张云 《水泥》1993,(3):39-40
1 引言轮带间隙,轮带及托轮外径是窑运转及调窑中的重要参数。本文将介绍一种便携式测量仪,它利用单片机技术,通过更换不同的传感器,便可实现对间隙、外径及表面温度的在线测量。 2 测量原理及测量方法 2.1 间隙测量图1给出了间隙测量示意图。当轮带和简体上的磁铁分别周期性地经过接近开关时,单片机系统将测出筒体周期T_1和轮带周期T_2,设筒体直径为2R_1,那么间隙  相似文献   

18.
预分解窑的轮带间隙不适当,将对生产带来严重的后果,必须采取—定的润滑和控制措施,使轮带间隙始终处于合理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9.
1存在的问题 我公司2号窑中4m×60m回转窑自2007年5月投产,2010年5月进窑内发现二档轮带处局部耐火砖扭曲,被挤碎,到7月、8月二档轮带处在短时间内出现掉砖两次、砖体剥落以及红窑现象,耐火砖损坏严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二档轮带北侧筒体出现较严重的波皱现象(大半圈),位置在二档轮带短节与过渡段筒体60/32焊缝北侧;一、二档轮带与垫板问间隙大,磨损较重,目测热态间隙一、二、三档分别为10mm,12mm,7mm;各档轮带挡块间隙大,滚圈轴向窜动量大,挡块间隙目测40mm左右,各轮带存在反向轴向力。由于使用磨损,窑体中心下移,传动装置已退至极限;液压挡轮系统不能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20.
KAS- 2B型测窑仪能在生产中对回转窑轴线和轮带间隙进行动态测量。本文对该测窑仪的测量原理和技术参数及使用情况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