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的第一批世界地质公园.公园由一系列具有特殊科学意义和美学价值,能够代表本地区地质历史和地质作用的地质遗迹组成,它是一处以裂谷构造、水动力作用和地质地貌景观为主,以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为辅,集美学价值与科学价值于一身的构造地貌型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及地质景观是其主要的景观.就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的基本特征及科学价值进行了综合分析及研究.  相似文献   

2.
河南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云梦山组波痕类型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焦作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红石峡的地层主要为新元古界云梦山组,在该组地层中发现了大量的原生波痕.云梦山组发现的波痕以小水流波痕和浪成波痕为主,少量存在有干涉波痕、削顶波痕和双脊波痕.从云梦山组下部往上,波痕类型逐渐由直线型不对称小水流波痕变化为波曲型对称浪成波痕,说明沉积环境由极浅水的前滨过渡为浅水的临滨环境.  相似文献   

3.
熔岩洞穴在镜泊湖地质公园分布十分广泛,准确勘查地下熔岩洞穴大体位置及大小,为镜泊湖世界地质公园的后续开发提供可靠的依据是本次工作的重点。地质雷达探测具有工作效率高、分辨率高和异常图象直观、实时异常图像显示等突出优点。本文基于地质雷达原理,采用先在已知洞穴采用地质雷达探测实验验证该方法在该区域的应用效果,进而推广到整个工区的熔岩洞穴探测工作。  相似文献   

4.
百里峡地质公园以典型的峡谷、构造地质剖面以及其与溶洞、古生物化石等地质遗迹组合的完整性、系统性为景观特色。地质构造、水流侵蚀、岩溶作用是百里峡地质遗迹景观成因的主导因素,尤其是与褶皱构造变形关系极为密切。从百里峡切割并形成于褶皱构造山系(特别是梳状褶皱山系)这一特征来看,百里峡与长江三峡属于相同峡谷类型,在景观特征上具有诸多相似之处。经定量评价,峡谷地貌、褶皱构造和溶洞是公园导向性的A级地质遗迹景观;而众多的峰丛、象形山石等为B级地质遗迹景观。  相似文献   

5.
云南黎明丹霞地貌景观特征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云南黎明地区丹霞地貌发育地区的景观特征,从地质学的角度出发,分析典型丹霞地貌景观的成景地质条件,探讨景观的地因,总结景观的成景过程.研究认为:黎明丹霞地貌具有自身独特的特征,岩性和构造是独特丹霞地貌景观形成的根本原因;峰林景观受岩层厚度、节理发育程度、交错层理控制;丹霞峰林或赤壁上的“变色瀑布”是裂面或层面之间岩层水渗出沿壁下淌的结果;龟裂纹景观形成严格受岩性和节理构造控制,其发育经过了成景初期、成景中期、成景晚期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寒武系馒头组发育了良好的陆源碎屑与碳酸盐的混合沉积.在野外观察和区域地质资料分析基础上,结合密集薄片分析,对这一混积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馒头组主要为一套混合局限台地沉积,仅顶部发育混合开阔台地沉积.剖面自下而上,分别发育混合坪、混积泻湖、混积鲕粒滩、鲕粒滩、混积浅滩、混积潮道及混积滩间7种微相类型.经过进一步沉积环境演化分析认为,云台山地区中寒武世馒头组沉积时海平面呈现频繁动荡但整体呈现上升的变化趋势.该研究结果为恢复云台山地区寒武纪古地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地质调查、采样测试等方法,查明了米钵山电石灰岩矿体特征、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及其成因.结果表明,该矿床赋存于奥陶系下统马家沟组石灰岩地层中,褐红—紫红灰色薄—中厚层状细晶白云岩、白云质灰岩是区内寻找电石灰岩的最主要标志层,为今后该地区查找电石灰岩矿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塔中北部中下奥陶统鹰山组白云岩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盆地塔中北部中下奥陶统鹰山组中白云岩和白云石化作用相当普遍,由台地相多种白云岩、灰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和灰岩的不等厚互层组成.其中的白云岩主要包括结晶白云岩、残余颗粒白云岩、残余灰质白云岩和隐藻白云岩等类型.通过对这些白云岩的产状、岩矿和地球化学等特征的分析,认为本区鹰山组白云岩以近地表蒸发海水交代成因为主,可以用潮坪环境蒸发白云石化作用模式和回流渗透白云石云化作用模式来解释.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江南造山带东北缘唐舍复式岩体成岩序列、岩石成因和找矿前景,采用区域地质填图、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全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野外地质接触关系厘定唐舍复式岩体的成岩序列为中粒二长花岗岩、中粗粒正长花岗岩、粗中粒斑状正长花岗岩和细粒正长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显示成岩时代分别为(140.4±3.3)、(131.7±3.2)、(132.2±1.6)和(125.0±2.0)Ma。各类岩石均具有高Si、富碱、低P、低Ti的特征,为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系列的I型花岗岩; 岩石的轻、重稀土元素分异程度较强,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右倾,富集Rb、Th、U、K等,亏损Ba、Nb、Ta、Sr、P、Ti等,呈中等—强负Eu异常。总体上,唐舍复式岩体从早到晚岩浆演化具有SiO2含量、K2O含量、K2O/Na2O值、A/CNK值逐渐增高,TiO2、Al2O3、TFeO、MgO、CaO、P2O5含量逐渐降低,负Eu异常逐渐增强,分异程度逐渐增高的趋势,为古太平洋板块俯冲-碰撞造山后陆内拉张环境下的下地壳物质重融,经结晶分异作用沿唐舍背斜构造侵位的产物。唐舍复式岩体侵入接触带由内向外矿化类型及矿种具有钨→银铅锌→锑/萤石的分带性,形成了一个矽卡岩型-热液脉型矿化系统,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世界遗产地及周边能否开展项目建设的评判标准在于项目是否会对世界遗产地的突出普遍价值造成负面影响及其影响程度。以湖南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地为例, 运用GIS 技术, 采用视域分析方法, 开展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对武陵源世界遗产价值的影响评价。结果表明: 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全部视域范围都在该世界遗产地外围, 对武陵源世界遗产地的美学价值没有造成视觉影响。因此, 该玻璃桥对武陵源遗产地的突出普遍价值没有负面影响。视域分析显示有0. 6 km2 位于遗产地的缓冲区内, 占缓冲区总面积的0. 47%, 对武陵源遗产地缓冲区的影响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11.
从景观资源评价的角度,对黔东南地区巴拉河流域的5个山地聚落群进行了综合评价方法的分析,旨在为自然生态、原生文化、民居建筑保护以及旅游资源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以实地调研与访谈资料为依据,运用地理学、建筑学、景观学、旅游学、美学等多学科作为理论研究基础,选取聚落外部景观、聚落内部景观、聚落人文景观和聚落旅游潜力景观元素构成因子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确立因子体系的权重并制定评分标准,通过"德尔菲法"获取问卷数据,对当地的景观资源进行了综合量化评价.以"朗德"上寨为例,评价结果是整个流域的自然生态较为脆弱,在旅游规划上应采取较为谨慎的策略,以保护为主展开景区项目开发.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相公庙水库坝址区微地貌的成因分析,指出了山区河流的微地貌不仅与邻近的地质构造关系密切,还受远距离的地质构造控制。并对山区河流的微地貌成因和地质构造的查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新世纪新阶段指导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崭新的思想观念。本文阐释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说明了树立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价值,并提出了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ArcView GIS软件平台,以炎帝神农故里风景区规划为例,建立规划区数字化空间模型,借助ArcView软件强大的空间分析、三维分析和影像分析模块功能,进行了现状分析、地貌三维仿真模拟、地形断面分析、道路线形优化以及景观控制点的可视区域分析,为方案的景观创造和优化布局提供可靠的规划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较准确地估计山区弯道路段随景观改变而改变的驾驶员行车视距的大小,本文在分析山区公路弯道路段道路线形、景观属性、车辆运行特征等的关系后,在一定的假设基础上将视距计算问题简化。根据各参数的几何关系建立了受山区弯道公路景观影响的行车视距估算模型,为山区弯道行车安全性评价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建立系统的沙漠景观资源美学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根据沙坡头景区具体实际,选取最能反映其景观资源总体特色的7大景观要素和5项美学评价指标因子,运用层次分析法及专家打分法对景区沙漠景观资源的美学价值进行了量化等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沙坡头景区沙漠景观资源美学价值较高,其美感度等级属于优美景区,突出了景区沙漠景观给游者的整体美感,与现状相符.该研究可为沙漠型景观美学价值评价及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科技成果"一词的起源、演变及重新界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技成果"一词频繁地被人们所使用,并且也出现在有关科技成果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上,然而对该词却没有明晰统一的认识,从而造成了很多问题."科技成果"一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个词,它是从"科学"一词演化来的,在计划经济时期、市场经济初期、市场经济成熟期以及加入WTO后,它的内涵均有所不同.在新的时期,为了明确认识,把"科技成果"分解为"科学成果"和"技术成果"两部分,并把"软科学成果"排除在"科技成果"的范围之外.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网上科研项目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和设计思想;认为B/S(浏览器/服务器)模式更适用于网上科研项目管理。包括科研项目网上申报、评审系统、科研项目过程管理系统、科研信息管理系统。此科研项目管理系统对加强科研项目管理、提高科研管理效率和水平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毫-微米级孔喉圈闭油气,向微-纳米级孔喉连续型油气延伸,是油气储层地质研究的趋势,加强对非常规油气储层微观表征研究意义重大.应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和纳米计算机断层扫描重构等先进技术,在含油气致密泥页岩、砂岩和灰岩储层中发现孔径小于1μm的纳米级孔喉系统普遍发育.研究发现,在非常规源储共生层系油气储层内,纳米级孔喉是储集空间的主体,占储集空间总体积的70%~80%,微米到毫米级孔隙、裂缝等储集空间仅局部发育.非常规油气致密储层主体孔径为20~500 nm,其中页岩气储层孔径为5~200 nm,页岩油储层孔径为30~400 nm,致密灰岩油储层孔径为40~500 nm,致密砂岩油储层孔径为50~900 nm,致密砂岩气储层孔径为40~700 nm.油气水在纳米级孔喉系统中,渗流能力差,油气被滞留吸附,在源储共生层系中大面积连续分布,泥页岩烃源层中可能滞留了占总生烃量30%~40%的油气资源,近源致密砂岩、灰岩等储层中可能聚集了20%~30%的油气资源,纳米级孔喉储集空间中很可能聚集了超乎想象的巨量油气资源.非常规致密储层中纳米级孔喉系统的发现,改变了对油气储层微观孔隙空间的传统认识,对认识非常规源储共生层系油气连续聚集的地质特征,拓展资源潜力有重要战略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