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7 毫秒
1.
笔者利用178个钻孔资料编制的二_2号煤层等厚线图表明,煤层为厚薄相间的条带状,大致南北向展布,平均厚度2.95m,系一中厚煤层。影响其厚度变化的主要因素系沉积环境和古地形,另外河流后生冲刷、沼泽基底不均衡沉降、构造和岩浆的侵入等在局部地区对二_2号煤层厚度也有影响.煤层厚度的变化影响采掘部署、造成采掘失调、降底回采率、增加煤厚的研究与探测工作等。  相似文献   

2.
鹤壁六矿二_1煤层的相对厚煤带(大于8m)与相对薄煤带(小于8m)呈相同排列,且总体上呈北东向展布,并显示出由北东向南西煤层厚度呈造减的趋势。在影响二_1煤层厚度变化的诸因素中,聚煤环境、聚煤古构造是普遍的、主要的,而河流冲刷、后期构造的影响则是局部的、次要的,由于煤厚变化而影响了六矿回采率、采掘部署、矿井正规化循环作业、工作面的划分等,故针对性地提出了在采掘过程中应采取的技术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鹤壁六矿二1煤层的相对厚煤带(大于8m)与相对薄煤带(小于8m)呈相间排列,且总体上呈北东向展布,并显示出由北东向南西煤层厚度呈递减的趋势。在影响二1煤层厚度变化的储因素中,聚煤环境、聚煤古构造是普遍的、主要的,而河流冲刷、后期构造的影响则是局部的、次要的。由于煤厚变化而影响了六矿回采率、采掘部署、矿井正规化循环作业、工作面的划分等,故针对性地提出了在采掘过程中应采取的技术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依据甚探和矿井采掘揭露的大量原始地质资料,对大庄井田山西组己16-17煤层厚度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较系统的综合分析和研究,对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和矿井采掘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依据勘探和矿井采掘揭露的大量原始地质资料,对大庄井田山西组己_(16-17)煤层厚度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较系统的综合分析和研究,对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和矿井采掘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煤层厚度变化区域矿震活动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有效地预防采掘期间深部煤层分叉或厚度变化区域冲击矿压的发生,以某矿回采工作面为工程实践背景,基于矿震活动在能量释放与震动频次方面的变化特征及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分析了煤层分叉及煤层厚度变化对冲击矿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大能量矿震发生前,日震动频次连续处于高位而日释放能量较长时间维持低水平;在煤层厚度变化区域,矿震活动活跃,容易发生大能量矿震。通过对矿震进行"时间-空间"分析,可以确定矿震集中区域和能量积聚时间段,从而可对煤层厚度变化影响区域进行有针对性的卸压防冲工作。  相似文献   

7.
多煤层区小断层发育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多煤层区采掘资料为依据,通过对不同煤层间小断层特征的比较研究,论证了煤岩层岩性、厚度及组合、煤层间距等因素在煤层小断层发育中的作用,提出了利用脆塑比的研究方法,丰富了对多煤层小构造研究的思路,对多煤层开采矿井小断层的研究和预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沁水盆地晚古生代含煤地层主要为晚石炭世太原组和早二叠世山西组,可采煤层有太原组第15号煤层和山西组第3号煤层,两者均为高煤阶无烟煤。对含煤地层内部各成因相及其组合的综合分析表明,太原组为陆表海多堡岛与碳酸盐台地复合沉积体系。第15号煤层形成于海退持续时间较长的潮汐三角洲环境,其中三角洲平原沼泽相中煤层较厚,滞留泻湖相中煤层较薄,障壁沙坝一带煤层厚度较稳定。山西组为河控三角洲沉积体系。三角洲平原沼泽环境中均衡补偿沉积持续时间较长,形成的第3号煤层厚度较大,结构简单。三角洲前缘沙坝中煤层厚度稍薄,分流河道中煤层不稳定。煤层气勘探实践表明,在同一口试气井中,盆地内大部分地方第3号煤层比第15号煤层厚度大,生气能力强,煤层气保存条件优越,气体质量浓度、含气饱和度、煤层气资源量高。因此,第3号煤层应是沁水盆地煤层气试采和商业化开发的首选目标层。  相似文献   

9.
根据河南胡襄煤田勘探钻孔资料,对煤层的稳定性和煤厚度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认为,区内二1煤层可采性指数为0.81,厚度变异系数为39%,属较稳定的全区大部可采的中厚-厚煤层;二2煤层可采性指数为1,厚度变异系数为11%,属稳定的全区可采的中厚-厚煤层;区内煤层厚度呈现东部厚西部薄的分布特征,局部出现无煤带或薄煤带;影响煤厚变化的因素主要为成煤时期地壳的不均匀沉降、成煤后期的古河流冲刷与断裂构造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 9号煤层及其顶底板岩性的研究 ,得出如下结论 :9号煤层煤层厚度变化很大 ,但层位稳定 ,在现代开采技术条件下应属大部可采煤层 ;9号煤层顶板K4灰岩厚度不稳定、相变大 ,须注意小于 0 .5m厚度顶板范围及相变部位的顶板管理 ;9号煤层底板为高岭石粘土岩 ,遇水易膨胀底鼓 ,对综采机械化生产可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9号煤层及其顶底板岩性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9号煤层煤层厚度变化很大,但层位稳定,在现代开采技术条件下应属大部可采煤层;9号煤层顶板K4灰岩厚度不稳定、相变大,须注意小于0.5 m厚度顶板范围及相变部位的顶板管理;9号煤层底板为高岭石粘土岩,遇水易膨胀底鼓,对综采机械化生产可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河南胡襄煤田为研究区,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探讨了煤层厚度、煤层埋深、上覆基岩厚度、地质构造、顶底板岩性以及变质程度等因素对煤层气富集的控制作用.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得出了煤层厚度、埋深、上覆基岩厚度与煤层含气量的回归方程,并进行了显著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煤层厚度的增加,含气量有着增大的趋势,两者之间具有线性正相关关系;随着埋深和上覆基岩厚度的增加,含气量都有着先快速增大而后缓慢增大的趋势,且具有对数正相关关系;煤变质程度是二1煤层和二2煤层含气量变化的影响因素之一,且含气量随Ro,max的增加而增大;次级褶曲向斜翼部和背斜轴部富气,且向抬升区域运移;断层或煤层露头线附近,含气量较小;断层的上升盘含气量明显小于下降盘;断层尖灭端附近,含气量大;煤层顶底板岩性对含气量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安家岭露天煤矿端帮采煤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将井工开采的放顶煤采煤技术应用于平朔安家岭露天煤矿端帮煤开采,提出了“煤墙支撑简易放顶煤”采煤法。该法将煤层全厚分为上下两个采掘层,每个采掘层又分为上下两个分层,采掘下分层时用单体液压支架支护,采掘上分层时采用顶板放炮民落煤,采掘的煤层厚度可达10m以上,此种采煤方法具有安全可靠,资源回收率高、作业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超化井田煤厚变化的构造控制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造作用是控制井田范围内煤层厚度变化的主要地质因素.超化井田二1煤层厚度变化规律研究表明,中生代以来三期挤压应力场作用导致煤层厚度展布的分带性和方向性;重力作用下的长期流变促使煤层展布具有南厚北薄的总体趋势;小型不协调褶皱和断裂构造,是造成煤厚局部变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5.
平顶山十矿煤与瓦斯突出地质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煤与瓦斯突出已愈来愈成为影响和制约生产的重要因素,为确保煤矿安全生产,作者对平项山十矿影响突,出煤层瓦斯赋存和突出的地质构造、煤层厚度的变化、煤体结构、埋藏深度等地质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地质条件对煤层瓦斯体积含量和煤与瓦斯突出的分区分带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井田内厚度小于2m的单一煤层一般不具突出危险性,但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有可能发生突出;戊9-10煤层分又合并线附近为煤与瓦斯突出带,其他煤层分又合并线附近可能形成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带.  相似文献   

16.
煤层瓦斯含量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利用矿井采掘区煤层瓦斯含量实测值,在瓦斯地质定性分析基础上,通过丰富翔实的钻孔资料建立井田未采掘区合用的煤层瓦斯含量预测公式,从而达到对井田煤层瓦斯含量预测的目的。为大型矿井煤层瓦斯含量预测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新兴煤矿地质构造对瓦斯赋存的控制作用,以瓦斯地质原理为基础,采用瓦斯赋存构造逐级控制理论方法,以煤层厚度、煤层埋藏深度、断层性质和凝灰岩厚度等影响因素为依托,建立了煤层瓦斯与地质影响因素相互关系的多元回归数学模型,并得出与实际值比较接近的预测值.研究结果表明:煤层埋藏深度是影响新兴煤矿22号煤层瓦斯含量的主控因素;上覆凝灰岩对煤层瓦斯保存起到了积极作用;NW-NWW向断层附近容易发生煤与瓦斯动力现象.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河东煤田三交3号井田上煤组分析,上煤组4号煤层和5号煤层煤岩特征不同,4#煤层以光亮部分为主,镜质组含量高,5#煤层以暗淡部分为主,惰性组含量相对较高;4#煤显微煤岩类型主要是微镜煤,5#煤主要是微镜惰煤。4#煤层局部受到上覆砂体的冲蚀变薄;5#煤层厚度与下覆K3砂体呈一定的正相关性,4#煤层硫分特低,5#煤层硫分变化很大,大于0.5%的硫分含量与4#~5#煤层间黑色泥岩和K3砂岩厚度比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根据皇化二井建井期间石门揭煤、采掘工作面瓦斯涌出情况,通过实测煤层瓦斯参数,重新评价了CB4煤层的突出危险性,认为CB4煤层为非突出煤层,皇化二井为非突出矿井。并用瓦斯地质单元法分析了评价结果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20.
煤层厚度与振幅、频率地震属性的正演模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依据地质、地震资料设计了地震地质模型,模拟了在煤层缺失、剥失、分叉、合并等情况下反射波振幅、频率等地震属性;同时讨论了这些属性对不同煤层厚度灵敏度.结果表明,当煤层厚度为0~8m时,振幅、频率地震属性与煤层厚度之间存在一单调非线性关系;当煤层厚度为8~13m时,只有频带宽度作为煤层厚度预测唯一参数;当煤层厚度大于13m时,根据煤层顶、底板反射波旅行时与速度预测煤层厚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