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详细探讨了河南省下二叠统山西组二_1煤中硫的分布规律、赋存状态及成因,指出煤中硫的含量主要受泥炭沼泽介质性质和成煤植物的控制。当介质为半咸水时最易形成高黄铁矿硫煤,淡水介质时往往形成低黄铁矿硫煤。煤中有机硫的含量主要受成煤植物控制,当成煤植物为辉木类时易形成高有机硫煤:以石松类为主时,有机硫含量极低。最后从微生物地球化学角度论述了煤中黄铁矿的形成机制,建立了煤中黄铁矿的成因模式。  相似文献   

2.
从煤厚、煤岩组成、煤级、煤体结构、裂隙系统、渗透性、吸附/解吸特性等方面对河南省的主可采煤层二1煤的煤层气的储层特征进行了详细论述.指出镜质组含量较高、割理比较发育、外生裂隙发育适中的原生结构煤和碎裂煤渗透性最好,是最有利的储层;外生裂隙发育适中的无烟煤是有利储层;碎粒煤为不利储层;糜棱煤为不可开发储层.临界解吸压力较高、含气量较高的中煤级煤分布区是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首选地区.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下二叠统山西组二_1煤煤层气储层描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煤厚、煤岩组成、煤级、煤体结构、裂隙系统、渗透性、吸附/解吸特性等方面对河南省的主可采煤层二1煤的煤层气的储层特征进行了详细论述.指出镜质组含量较高、割理比较发育、外生裂隙发育适中的原生结构煤和碎裂煤渗透性最好,是最有利的储层;外生裂隙发育适中的无烟煤是有利储层;碎粒煤为不利储层;糜棱煤为不可开发储层.临界解吸压力较高、含气量较高的中煤级煤分布区是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首选地区.  相似文献   

4.
煤中硫在燃烧过程中析出规律的热分析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了TG-DTG-DTA联用的热分析技术,通过试验和分析了不同的热分析条件下,煤中黄铁矿在氧化过程中硫分析出的规律和燃烧特性,着重探讨了不同的黄铁矿重量,不同的升温速率和不同的掺比物对热分析逸出特性的影响,实验表明,不同的热分析条件对热分析的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和规律。  相似文献   

5.
煤层甲烷是赋存在煤层中的自生自储式天然气。本文通过对洛阳地区下二叠统山西组二1煤段煤层的生、储、盖等基本地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 ,认为该煤段生储类型以多生高储和多生低储为主 ,顶底板以泥质封闭 ,盖层条件好 ,总资源量为2600×108m3,具有一定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6.
金竹山矿区测水组含煤岩系属典型的近海障壁-泻湖-潮坪沉积体系,通常煤层硫的含量较高,但本区确产物质低硫煤。经剖面煤样分析,煤中硫的赋存形式以黄铁矿硫占绝对优势。硫酸盐硫很少,由此特低硫煤的成因结合成煤环境分析提出海水淡化的理论。  相似文献   

7.
延长油田东区下二叠统山西组沉积物受盆地周缘多个物源区的综合影响。从微量元素、稀土元素、主量元素等地球化学及重矿物等方面系统分析了研究区沉积物特征,恢复了该区物源。研究区山西组山2段总体少盐水,山1段以延安地区为界,以南地区少盐水、以北地区中盐水;富集Rb、Th、U、La、Pb、Nd、Gd而亏损Ba、Nd、Ta、Ce、Sr、Eu,山1段和山2段分异度不大;以Y145和Y153—Y120一线为界,前者以北地区及后者以南地区主矿物类型相似,受物源影响含量差异大。研究区山西组沉积物受北北东方向、北北西方向和南方3个物源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8.
从煤厚、煤岩组成、煤级、煤体结构、裂隙系统、渗透性、吸附/解吸特性等方面对河南省的主可采煤层二  相似文献   

9.
煤中硫的形成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脱硫、降硫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本文选择了内蒙古鸟达矿务局9号煤层和10号煤层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了煤中硫的形成及其分布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煤中硫含量的变化主要受控于泥炭聚积期沉积环境的变化,乌达矿区9层和10号煤怪是在海侵的背景下形成,在泥炭聚积期,由于不同水系的发育,控制了煤怪间距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控制了煤中硫含量的分布,在海水影响下聚积的泥炭比在淡水环境聚积的泥炭含量更多的硫。中硫煤和高硫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构造煤的成因,以豫西煤田不同构造区的构造煤和原生结构煤为研究对象,采用定向标本及反射率测定的方法作对比研究,发现构造煤的反射率比原生结构煤的发射率普遍增高.根据反射率与构造应力的关系,求得各构造区的古构造应力场,揭示了在前期断裂基础上喜山早期掀斜运动诱发的重力滑动构造是嵩箕区二1煤层中构造煤形成的主要原因,在崤熊区为燕山晚期的逆冲推覆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马钢常用炼焦煤为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高硫、中高硫、中硫和低硫炼焦煤为研究对象,进行固定床煤热解炭化实验,研究煤热解过程中硫的迁移、分布和脱除规律。结果表明:煤种是影响煤热解硫转化迁移、硫形态分布和脱硫率的关键因素,气肥煤和肥煤较焦煤利于硫化物向气相产物中迁移且占比相近,气肥煤中有更多的硫化物转化迁移至液体产物,肥煤和...  相似文献   

12.
13.
利用氧弹燃烧煤样,用H2O2吸收SOx,结合配位滴定,提出一种适用于中小水泥企业在测定发热量的同时测定煤中全硫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采用玫瑰红酸钠-氯化钡容量滴定法快速测定煤中的硫含量.样品用碱性熔剂半熔,熔块以水浸取,将转化为硫酸盐后的滤液以玫瑰红酸钠为指示剂,在pH=5.5~7.0的条件下,用氯化钡标准溶液进行滴定.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方法操作简单、测定快速、准确度高、干扰小,其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31%,加标回收率(R)为96.4%~100.8%.  相似文献   

15.
金竹山矿区测水组含煤岩系属典型的近海障壁──泻湖──潮坪沉积体系,通常煤层硫的含量较高,但本区确产特低硫煤。经剖面煤样分析,煤中硫的赋存形式以黄铁矿硫占绝对优势,硫酸盐硫很少,由此特低硫煤的成因结合成煤环境分析提出海水淡化的理论。  相似文献   

16.
17.
煤中氮和硫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其赋存形态的研究广受关注.选用美国标准煤Illinois No.6煤的溶剂不溶组分(萃余煤)作为反应物,在温和条件下进行加氢热解,对热解产物进行分级萃取,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萃取物的组成.结果表明,非催化加氢热解产物的总萃取率为4.1%,而在Ni的催化作用下,总萃取率高达13.5%;且后者有机氮、硫化物种类(27种)明显多于前者(10种).所检测到的含氮、硫化合物的类型主要包括异氰酸苯酯、异硫氰酸苯酯、苯胺、喹啉、二甲亚砜、硫醇、苯硫酚、硫醚、噻吩和噻蒽.这说明以萃余煤作为反应物,通过温和热解结合分级萃取的策略能够有效地从分子水平上揭示煤中有机氮、硫的赋存形态.  相似文献   

18.
禹州煤田梁北二井山西组二1煤瓦斯地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勘探阶段对井田瓦斯地质特征的描述、瓦斯赋存规律的探讨以及突出危险性评价,是煤矿设计的重要依据.根据勘探阶段的资料,系统分析了禹州煤田梁北二井山西组二1煤瓦斯含量的控制因素,并对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1)开放性正断层是造成瓦斯散失的主要通道;(2)上覆地层有效厚度是控制瓦斯区域展布的主要因素,厚度越大,瓦斯含量越高;(3)顶底板为泥质岩类的区块,瓦斯含量较高;(3)深部地下水滞流区瓦斯含量高;(4)二1煤为突出危险煤层.  相似文献   

19.
SCO炉是最接近焦炉实际的模拟焦化炉,为了更好地掌握焦炉内焦炭硫分的空间分布规律,选取山西灵石肥煤(LS)为研究对象,采用70 kg SCO炉炼焦,利用湿法化学分析方法结合XPS技术研究焦炭中硫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SCO炉上方焦样,沿着径向方向全硫逐渐升高,硫酸盐硫逐渐降低;SCO炉下方焦样,沿着径向方向,全硫呈...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煤岩学、沉积学、古生物学和地球化学等方面分析了中,梁山北矿 K_2、K_4煤层和南桐砚石台矿四号、六号煤层的煤相;根据从煤中发现的植物残体和含煤岩系中发现的大化石确定了成煤植物的类型;并根据从煤中发现的细菌化石结合地化分析阐述了泥炭沼泽的介质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