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增加香菇副产物的利用率,采用气流超微粉碎对香菇柄进行粉碎处理,以粗粉和40目粉为对照,研究了气流超微粉碎对香菇柄粉末理化性质,以及麦醇固醇和多糖为代表的功能性成分溶出量的影响,并对麦醇固醇和多糖的累计溶出率进行Weibull模型拟合。结果表明,经过气流超微粉碎后粉体的平均粒径(D50)减小至3.21μm,堆积密度由0.15 g/mL增加到0.25 g/mL,振实密度由0.23 g/mL增加到0.42 g/mL,L*值由65.31上升到73.49,粉体流动性、持水力和膨胀力显著增强(P<0.05)。气流超微粉碎后麦角固醇和多糖累计溶出50%所需时间(T50)与粗粉相比分别减少了2.56和8.14 min;45 min的累计溶出率(Q45)分别增加了10.88%和19.15%。气流超微粉碎处理香菇柄以后,粉体性质有所提升,香菇柄中功能活性物质的溶出率显著增加,有利于香菇副产物的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2.
超微粉碎在食品加工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超微粉体在人体内的消化机理,介绍了超微粉碎的分类,详细讨论了超微粉碎技术在巧克力食品、贝壳类产品、食品加工副产物利用以及畜骨加工等方面的主要应用.  相似文献   

3.
超微粉碎技术对绿茶主要功能成分溶出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拓展超细绿茶粉的应用领域,研究超微粉碎技术对绿茶主要功能成分溶出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用20 ℃低温水浸提,超细绿茶粉中茶多酚、咖啡碱的浸出速度大于普通绿茶粉与原茶.用80 ℃热水浸提时,超细绿茶粉和普通绿茶粉中茶多酚、咖啡碱的浸出速度差别不显著,但高于原茶.  相似文献   

4.
以竹笋壳为原料,利用气流粉碎机对竹笋壳细粉进行超微粉碎,对投料量、进料速度、气流压力及粉碎次数进行考察,制定理化性质指标,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竹笋壳最佳超微粉碎工艺参数为:投料量为70g,进料速度为0.3g/s,粉碎压力与进料压力均为0.35MPa,粉碎1次。经过最佳超微粉碎工艺可以达到具有最佳理化性质的竹笋壳粉体。超微粉碎技术有助于竹笋壳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溶出,为后续工业生产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牡蛎壳超微粉碎工艺及粉体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索钙添加剂的超微粉碎加工工艺及粉体性质,将牡蛎壳清洗、干燥、初步粉碎后进行超微粉碎.确定牡蛎壳超微粉碎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进料速度0.0625g/s,气流压力:进料压力、粉碎压力为0.56MPa,进料粒度150μm,粉碎一次.由超微粉碎得到的粉体,更易溶解于水,而且在水中的分散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6.
研究超微粉碎和普通粉碎对山银花(灰毡毛忍冬L.macranthoides)微粒结构、有效成分含量、活性成分溶出率及其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超微粉碎导致了山银花物料微粒结构的改变,即可使组织细胞壁及粗纤维结构破坏;同时提高了绿原酸、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川续断皂苷乙、木犀草苷、咖啡酸等活性成分的溶出量;超微粉中绿原酸的溶出度和溶出速率与细粉相比均具有较明显的提高;超微粉清除DPPH·的能力是细粉的1.36倍(浓度均为60mg/mL时)。超微粉碎技术改善了山银花的物理化学特性,破坏了其原有细胞壁及粗纤维的致密网状结构,提高了活性成分溶出量和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7.
祁门红茶超微粉碎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祁门红茶的超微粉碎工艺及气流粉碎技术,以祁红颗粒茶为原料,应用植物粉体加工技术,与"祁红"制茶原理有机结合,控制气流粉碎中气源的低温、低湿,抑制机械力诱导的化学作用.通过分析试验茶样的感官审评、理化检测及粉体检测结果,超微红茶外观呈红黄色匀净粉末、粒体细腻润泽,D97(97%的粉末粒径)在33.77 μm内,Dstokes(粉末平均粒径)在9.31μm内,并较好地保持祁门红茶品质特征的生化成分.  相似文献   

8.
栗红瑜  马晓凤  许光映  陕方  刘森 《食品科学》2007,28(10):261-263
对燕麦麸进行挤压加工及细胞级超微细粉,对照常规粉碎细粉,用显微观察法对其组织特征进行观察以及有效成分溶出特性观察。燕麦麸经超微粉碎后,显微镜下观察基本无完整细胞存在;挤压膨化后表面呈显著孔蜂窝状;其有效成分溶出特性有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湿法超微粉碎对质量分数分别为5%和10%的茶叶悬浮液理化性质(粒度、持水力、黏度、茶多酚溶出量等)的影响。结果显示:胶体磨磨齿间隙为5μm时,对茶粉进行超微粉碎可获得粒度小于25μm的细小颗粒,而且磨齿间隙减小,茶粉的持水力、茶浆的黏度、茶多酚的溶出量都增加。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辣椒籽进行粗粉碎,选择3个粉碎度对不同粉碎度辣椒籽的营养成分及活性物质溶出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粉碎度对辣椒籽营养成分溶出含量有一定影响。其中,粉碎度对油脂和辣椒素的溶出含量影响极显著(P0.01)。60目辣椒籽中脂肪溶出含量最高,可达到32.83%。40目辣椒籽黄酮溶出含量分别达到最高209.126mg/100 g。辣椒素溶出含量随着粉碎度的增大而增加,当粉碎度达到60目时,其辣椒素可达到10.26 mg/100 g,斯克维尔指数为1 583,辣度级别达到4级。  相似文献   

11.
超微粉碎锥栗淀粉的理化性质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超微粉碎对锥栗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超微粉碎时间的延长,锥栗淀粉颗粒的粒径、结晶度、膨胀度、糊化温度范围、糊化焓减小,溶解度与酶解率增加;当超微粉碎达到60 min后,淀粉颗粒粉碎达到极限,其结晶结构全部被破坏成为无定形结构,从35℃左右开始糊化,至62℃左右时已完全糊化,溶解度将近60%,α-淀粉酶的酶解率超过70%。当超微粉碎达到75 min时,更多的细微粒子发生团聚,粒径为0~5μm的细微颗粒明显减少,而粒径大于25μm的大颗粒增加。超微粉碎既破坏了淀粉颗粒的表观结构,也破坏了其结晶结构,使之变成了无定型态,大大改善了其糖化、酒精发酵特性;锥栗淀粉经60 min超微粉碎处理后,其免蒸煮的液化-糖化发酵工艺发酵96 h的酒精产量达到13.64%,而直接糖化发酵工艺发酵108 h后酒精产量也可达12.32%。  相似文献   

12.
超微粉碎对小麦麸皮物理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为研究超微粉碎对小麦麸皮持水力,膨胀力、持油力、阳离子交换能力、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含量等性质的影响,将小麦麸皮原粉进行超微粉碎处理得到小麦麸皮微粉,比较不同粒度的的小麦麸皮样品的性质变化.结果表明:超微粉碎后小麦麸皮的持水力、膨胀力、阳离子交换能力及SDF百分含量较原粉有较大程度的提高;持油力略有下降.其中微粉C...  相似文献   

13.
刘成梅  郭孝平  刘伟 《食品科技》2008,33(1):178-181
采用研磨式粉碎法对覆盆子干果进行超微粉碎,以索氏提取和恒温搅拌溶出的方法对不同的粉体粒度与覆盆子总黄酮溶出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超微粉碎后,随着覆盆子粉体粒度的减小,其总黄酮溶出量呈明显增加的趋势,粉体为60、100、140、200目,其总黄酮溶出量分别是21.06、25.49、26.37、26.70、27.09 mg/g;在溶出速率方面,粉体为200目其粒度较细时,其前50min溶出速率比较大,50 min后其溶出速率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说明这时覆盆子粉的溶出已基本完全,溶出时间对溶出量已影响不大;粉体粒度较粗时,在前50 min其溶出速率较小,50 min后其溶出速率有所减小,但减小的幅度要小于200目粉体,说明超微粉碎可以提高覆盆子的溶出速率和改善溶出效果,大大提高覆盆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研究超微粉碎对枣渣微粉粒径、微观结构以及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微粉碎枣渣微细化程度提高,完整的细胞结构减少,裂片增加,可溶性膳食纤维比例提高,持水性、溶胀性、吸附油脂、胆固醇、胆酸钠能力增强,其中对饱和脂肪的吸附能力高于不饱和脂肪的吸附能力;在酸性条件下(模拟胃p H环境)吸附胆固醇的能力较强,包括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吸附胆酸钠的能力受胆酸钠浓度的影响,高浓度促进吸附,存在一种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超微粉碎技术对油菜花粉中有效成分(槲皮素和山奈素)溶出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比较油菜花粉超微粉与普通粉(65~100 目)中槲皮素和山奈素的溶出差异。结果表明,油菜花粉超微粉中槲皮素和山奈素的溶出率比普通粉分别提高了45.16% 和27.86%,超微粉碎可显著提高油菜花粉有效成分的溶出率。  相似文献   

16.
大豆膳食纤维的湿法超微粉碎与干法超微粉碎比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实验以大豆膳食纤维的超微粉碎为基础,研究了膳食纤维先经微射流作用的湿法超微粉碎再经真空冷冻干燥处理后的物理性质(平均水分蒸发速率、膨胀力、持水力、结合水力等)的变化,同时对经研磨式干法超微粉碎后的膳食纤维进行以上物理性质测定,通过测定结果比较两种超微粉碎方法对膳食纤维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湿法超微粉碎能使物料平均粒径达到200nm以内,使膳食纤维的平均水分蒸发速率、膨胀力、持水力、结合水力分别从粉碎前的0.188g/min、5.89ml/g、5.42g/g、12.55g/g增大到0.475g/min、9.02ml/g、13.50g/g、25.00g/g。而干法超微粉碎能使物料平均粒径达到200~300nm以内,平均水分蒸发速率、膨胀力、持水力、结合水力分别增大到0.562g/min、8.13ml/g、12.06g/g、24.45g/g。可见干法粉碎对膨胀力、持水力、结合水力的影响不及湿法粉碎的大,却更有助于水分蒸发速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粉碎工艺对黑木耳多糖溶出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超微粉碎法和普通机械法两种不同的粉碎工艺,获得粗粉、中粉、细粉及极细粉4种级别的黑木耳粉体,研究粉碎粒度对黑木耳细胞表面破裂以及黑木耳多糖溶出量的影响。结果:粉体粒度越小,细胞表面破裂程度越大,黑木耳多糖的溶出量越多。当粉体粒度达到极细粉(35μm)级时多糖溶出量是粗粉(40目)的3.96倍。原料粒度对多糖溶出率有影响。结论:本研究为黑木耳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不同粒度超微粉碎米粉理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试验比较了早籼米经超微粉碎后再进行分级的三个不同粒度范围米粉的理化特性,并以普通粉碎米粉为对照。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米粉颗粒粒径的减小,其粒度分布范围减小,蛋白质含量、糊化温度、糊化液的透光率和冻融稳定性降低,酶解速度、糊化液热稳定性、冲调性能及溶解度提高,米粉的休止角和滑角增大,糊化液沉降性能和对蛋白发泡体系的持泡能力增强,耐酸性基本稳定。实验表明大米经超微粉碎处理能改善米粉的特性,而且不同粒径范围的米粉理化特性也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功能食品的超微粉碎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霞  李琳  李冰 《食品工业科技》2010,31(11):375-378
超微粉碎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加工技术,已被逐渐运用到功能食品的加工中。本文介绍了超微粉碎技术的特点、常用设备及超微粉碎技术应用于功能食品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超微粉碎对大豆分离蛋白功能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经不同程度超微粉碎后,得到不同粒径的超微粉体,并进行大豆分离蛋白功能性质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超微粉碎对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性质有一定影响。随着粒径的不断减小,大豆分离蛋白的持油性、起泡性、泡沫稳定性、乳化性、乳化稳定性以及凝胶性在一定粒径范围内均有明显提高,而黏度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