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僵尸网络的研究与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僵尸网络已经发展为攻击者的一个攻击平台,对于僵尸网络的防范与检测逐渐成为当前迫在眉睫的安全需求。该文通过对僵尸网络的分析与研究,介绍了传播、控制,并对典型特征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僵尸网络中的关键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僵尸网络是一种复杂、灵活、高效的网络攻击平台,在互联网中分布非常广泛.僵尸网络使攻击者具备了实施大规模恶意活动的能力,如发送垃圾邮件、发动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等.由于其危害日益严重,僵尸网络已经成为网络安全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是近年来,僵尸网络新的发展、变化,突破了以往对僵尸网络的认知.文中分析僵尸网络的现有研究,对僵尸网络进行了重新定义,并从网络结构、网络独立性和信息传递方式等角度对僵尸网络的类型进行了划分;然后,梳理了僵尸网络检测技术、测量技术和反制技术等方面的工作;最后,给出了僵尸网络的演化趋势和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僵尸网络"攻击者们采取各种途径进行僵尸程序传播,网络上的主机一旦感染了"僵尸网络"病毒将会接受攻击者的控制信道指令,在攻击者的控制下不断地进行传播,从而组成僵尸网络。僵尸网络对网络安全产生了巨大的威胁。本文将从僵尸网络的概述出发,分析僵尸网络传播的方式和僵尸网络的危害性,从而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4.
P2P僵尸网络是一种新型网络攻击方式,因其稳定可靠、安全隐蔽的特性被越来越多地用于实施网络攻击,给网络安全带来严峻挑战.为深入理解P2P僵尸网络工作机理和发展趋势,促进检测技术研究,首先分析了P2P僵尸程序功能结构,然后对P2P僵尸网络结构进行了分类,并分析了各类网络结构的特点;在介绍了P2P僵尸网络生命周期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P2P僵尸网络在各个生命周期的工作机制;针对当前P2P僵尸网络检测研究现状,对检测方法进行了分类并介绍了各类检测方法的检测原理;最后对P2P僵尸网络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一种改进的P2P僵尸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5.
半分布式P2P僵尸网络的伪蜜罐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谢静  谭良 《计算机工程》2010,36(14):111-113
在攻击与防御的博弈中,半分布式P2P僵尸网络随着P2P的广泛应用已成为僵尸网络最主要的形式。为此,描述攻击者组建的半分布式P2P僵尸网络的构建原理和增长模型,提出蜜罐与流量分析技术相结合的“伪蜜罐”检测模型,即在主机出现网络异常时,关闭已知程序和服务,使主机向蜜罐身份靠近,并用流量分析技术检测的一种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半分布式P2P僵尸网络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僵尸网络命令控制机制与检测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攻击者手中一个强有力的攻击平台,僵尸网络为攻击者提供了灵活、高效并且隐蔽的控制和攻击方式。僵尸网络是网络安全领域所关注的重要威胁之一,对我国网络安全的危害尤其严重。首先介绍了僵尸网络的结构和工作机制,然后着重分析了其命令与控制机制,并针对各种命令与控制机制介绍了当前检测僵尸网络的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僵尸网络是近年来网络安全最严重的威胁之一.P2P僵尸网络是在传统僵尸网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命令与控制机制具有隐蔽性和健壮性,使检测和防范变得更加困难.本文对P2P僵尸网络的构建、命令与控制机制、检测与反制技术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8.
僵尸网络作为目前重大的网络安全事件之一,正朝着P2P等分布式结构发展。迄今为止,用于检测并减轻僵尸网络效应的技术可以分为两类:基于网络的方法和基于主机的方法。分析了已有检测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层的P2P僵尸网络检测方法 ,并对这种僵尸网络检测方法的可行性和成功率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模拟实验对检测效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估,实践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僵尸网络研究   总被引:54,自引:1,他引:53  
僵尸网络是一种从传统恶意代码形态进化而来的新型攻击方式,为攻击者提供了隐匿、灵活且高效的一对多命令与控制机制,可以控制大量僵尸主机实现信息窃取、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和垃圾邮件发送等攻击目的.僵尸网络正步入快速发展期,对因特网安全已造成严重威胁,对中国大陆造成的危害尤为严重.介绍了僵尸网络的演化过程和基本定义,深入剖析了僵尸网络的功能结构与工作机制,讨论了僵尸网络的命令与控制机制和传播模型,并归纳总结了目前跟踪、检测和防御僵尸网络的最新研究成果,最后探讨了僵尸网络的发展趋势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僵尸网络是互联网网络的重大安全威胁之一,本文对僵尸网络的工作机制进了详细介绍,对僵尸网络的通信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检测方案,详细阐述了僵尸网络通信过程和检测原理,并对关键技术进行了设计实现。  相似文献   

11.
僵尸网络综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孙彦东  李东 《计算机应用》2006,26(7):1628-1630
僵尸网络(Botnet)是由Bot组成的可通信、可被攻击者控制的网络。Botnet对今天网络构成越来越大的威胁,由于组成Botnet的主机数量非常庞大,由Botnet发起的攻击的破坏性非常惊人。介绍了Botnet的定义、历史及所带来的危害,同时介绍了研究Botnet的方法,并给出了应对Botnet的措施,最后简要地论述和分析了Botnet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一种新型P2P Botnet的分析与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otnet是一种新型网络攻击方式,它为攻击者提供了灵活高效的命令与控制机制,对Internet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该文概要介绍了Botnet技术,分析了基于P2P技术的Botnet的特点,并对一种新型P2P Botnet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对新型P2P Botnet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3.
谢静  谭良 《计算机应用研究》2009,26(10):3925-3928
Botnet近来已经是网络安全中最为严重的威胁之一,过去出现的Botnet大多数是基于IRC机制,检测方法也大都是针对这种类型的。随着P2P技术的广泛应用,半分布式P2P Botnet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网络攻击手段。由于半分布式P2P Botnet的servent bot的分布范围大、网络直径宽而冗余度小,造成的危害已越来越大,对半分布式的Botnet的检测研究具有现实意义。阐述了半分布式P2P Botnet的定义、功能结构与工作机制,重点分析了目前半分布式P2P Botnet几种流行的检测方法,并进行了对  相似文献   

14.
控制服务器是半分布式P2P Botnet的bot程序最为重要的核心部分.基于Socket非阻塞模式的select模型,设计并实现了半分布式P2P Botnet的控制服务器.详细介绍了控制服务器的主要功能模块及各模块之间的运行关系,阐述了控制服务器的工作流程及相关的关键数据结构.从僵尸网络的资源占用、传递速度和控制方式等方面,与传统的IRC Botnet、全分布式P2P Botnet做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开发的控制服务器不管是功能还是性能,均满足半分布式P2P Botnet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僵尸网络(Botnet)是一种从传统的恶意代码进化而来的新型的攻击方式,为攻击者提供了隐匿、灵活、且高效的一对多的命令与控制机制。可控制僵尸主机实施DDoS攻击、垃圾邮件发送,窃取敏感信息等攻击。Botnet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对网络安全构成了越来越大的威胁,对中国造成的危害尤为严重,由Botnet发起攻击的破坏性非常惊人。介绍了Botnet的危害及应对Botnet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使用Kademlia协议的僵尸网络可利用海量合法流量隐藏攻击行为,但单纯使用Kademlia容易被防火墙拦截。针对该问题,设计一种基于Kademlia的新型半分布式僵尸网络。通过将Hybrid Botnet的主干部分由非结构化网络改为Kademlia网络,使之能规避防火墙,同时网络流量较小,通过仿真实验证明新型僵尸网络较传统网络具有更好的流量特性和鲁棒性。并给出3种抵御新型网络的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17.
网络攻击者为了掩盖其攻击行为会采取多种技术措施,其中最核心的是网络攻击源隐藏技术.研究了现有的网络攻击源隐藏技术,包括网络代理、反射攻击、僵尸网络和跳板等,并从不同方面对它们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给出了结论和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8.
王畅  戴航  孙启禄 《微处理机》2012,33(2):39-44
僵尸网络是桌面电脑平台上重要的安全威胁。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这一安全威胁出现在智能手机平台。在分析传统僵尸网络传播原理和控制方式的基础上,对智能手机僵尸网络的传播、控制、攻击方式及威胁等进行了深入研究,详细论述了通过SMS构建僵尸网络控制信道的方式。最后,对智能手机僵尸网络的防御手段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僵尸网络(Botnet)是一种从传统的恶意代码进化而来的新型的攻击方式。为攻击者提供了隐匿、灵活、且高效的一对多的命令与控制机制。可控制僵尸主机实施DDoS攻击、垃圾邮件发送,窃取敏感信息等攻击。Botnet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对网络安全构成了越来越大的威胁,对中国造成的危害尤为严重,由Botnet发起攻击的破坏性非常惊人。介绍了Botnet的危害及应对Botnet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