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LTE 无线网络优化在整个无线通信网络的建设过程之中,这是十分重要的基础环节,它对无线通信网络的建设是不是能够科学地实施是很关键的。本文主要介绍了LTE系统的发展历史、TD-L的标准化历程,并对LTE无线网络优化的关键性能指标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无线技术的出现无疑是网络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一步,是推动网络发展的一针强心剂。它使我们摆脱了线缆束缚,并在技术上几乎保留了传统有线技术的所有功能。与普通有线网络技术一样,无线网络技术也分为多种,在选择它的时候我们应该要注意以下的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3.
凌卫军 《数码世界》2008,7(5):30-31
ProCurve统一解决方案可在整个网络中部署商业应用程序,为用户带来无缝使用体验,同时还可提高其生产率、降低IT生命周期成本。  相似文献   

4.
下一代网络中的无线网络安全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下一代无线网络也在向着多样化,宽带化,智能化。安全化方向发展,而其中安全问题成为其能否大规模商业化的关键点。本文介绍了多种无线网络中使用的安全技术,并提出了各种安全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和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ProCurve统一解决方案可在整个网络中部署商业应用程序,为用户带来无缝使用体验,同时还可提高其生产率、降低IT生命周期成本.  相似文献   

6.
林晓 《网络与信息》2010,(10):47-47
说起无线网络.有些朋友会觉得它只是简单的两台计算机互联,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两台计算机互联这已经是上个世纪的无线概念,而作为新一代的无线网络.是一种无须布线和使用更自由。给用户一种全新的网络感受。也可说是需求决定了市场的发展,无线网络近年来是发展迅猛,其中,WIFI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分享WIFI的优势,还有它与有线网络相比又是怎样的呢?文本将为你一一解答。  相似文献   

7.
MMS业务的QoE定义与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户体验质量已成为移动通信中的一个热门话题,为了有效地测量多媒体短信业务(MMS)的用户体验质量,分析了QoE的定义以及它与传统QoS的区别,介绍了QoE的KQI和KPI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建立起QoE的映射模型;然后,结合MMS业务的实现流程以及所涉及的网元设备详细定义了MMS业务中的KQIs与KPIs,最后,针对MMS业务提出了一种基于统计样本的QoE测量方案,通过测量明确KPIs与QoE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用户体验质量的因素,这对于提高用户的体验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登银  冯波 《微机发展》2010,(5):167-170
用户体验质量已成为移动通信中的一个热门话题,为了有效地测量多媒体短信业务(MMS)的用户体验质量,分析了QoE的定义以及它与传统QoS的区别,介绍了QoE的KQI和KPI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建立起QoE的映射模型;然后,结合MMS业务的实现流程以及所涉及的网元设备详细定义了MMS业务中的KQIs与KPIs,最后,针对MMS业务提出了一种基于统计样本的QoE测量方案,通过测量明确KPIs与QoE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用户体验质量的因素,这对于提高用户的体验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供需链管理研究现状的分析,明确了供需链性能管理在供需链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并从结构、功能、接口、软件实现等方面介绍了供需链性能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过程,对其应用前景和进一步的研究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文章阐述了资源供需关系与网络拥塞的影响,分析了网络拥塞的原因及拥塞控制算法性能评价方法,并分别对目前有线无线网络使用的各种拥塞控制算法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存在的缺陷和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根据目前最新研究情况,提出了把控制与优化理论引入到网络拥塞控制中的思路,进一步明确了研究趋势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李红  沈未名 《计算机工程》2009,35(14):111-113
针对有线/无线混合网络存在的数据包易丢失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探测包的传输控制策略。发送方周期性地向网络发送探测包,接收方通过观测探测包到达的时间间隔评估网络状态。观测结果能较好地表征可用带宽、网络拥塞以及包丢失原因等信息,发送方可根据观测结果调整发送速率以适应网络拥塞和丢包特性。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策略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局域网已经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随着无线局域网的崛起,关于无线局域网能否可以替代有线局域网的问题收到了极大的关注。本文主要针对无线局域网以及有线局域网的特点和局限作分析。并认为无线局域网是有线局域网的补充而不是替代,未来的趋势更可能的是两者融合组建成的混合局域网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提高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通信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与资金,我国通信行业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目前,通信技术与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从古时的快马传书,到现代的一封邮件,通信方式发生着巨大改变。基于无线通信技术与有线通信技术原理的研究,简单分析了通信过程中的有线通信、无线通信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The UK's Engineering and Physical Sciences Research Council launched its Wired and Wireless Intelligent Networked Systems program in 2004 to address research challenges in creating massive-scale ubiquitous and pervasive computing environments. WINES assumes an intelligent, pervasiv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environment would eventually emerge in which users experience a rich variety of heterogeneous services and systems, delivered through a wide range of devices.  相似文献   

15.
In the past few years, we’ve seen wireless keyboards, mice, headsets, broadband networking, and even high-fidelity speakers. Radio frequency-based products’ move toward the consumer space has greatly reduced the equipment’s price, and this in turn has caused a groundswell of new consumer- and enterpriseoriented products that use wireless technology. This, however, creates the potential for security and privacy problems--the focus of this special issue. The articles in this issue aim to have frank and open debates on the problems as well as advantages so that the results benefit everyone.  相似文献   

16.
介绍一种基于DSP的无线和有线USB接口的数据传输系统,实现无线USB和有线USB之间的通信,将无线USB数据传输到PC机,解决无线USB设备向PC机兼容问题。该系统可实现无线USB的62.5kbps的数据传输速率,有线USB的实际传输速率达到100Mbps,可以实现高速实时的数据传输。由于以DSP为核心处理器,适合于语音和控制系统的应用。该系统具有小型化、低功耗、使用方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MobileIP的无线/有线网络通信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书民  汤彬  孙亚民 《计算机工程》2006,32(12):107-108,111
采用NS对Mobile IP在无线网络和有线网络之间的通信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建立了含有5个有线结点、2个基站和1个移动结点的拓扑结构,对移动结点的通信路径和过程进行了模拟和分析。在模拟中,可以通过修改参数,如TCP的数据包大小、网络队列的类型选择,来获得不同网络方案的对比资料。通过模拟反过来也能为系统的布置、配置提供很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
王军  王宏  徐皑冬  周侗 《计算机工程》2006,32(14):236-237
EPA是我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场总线标准,现已正式成为IEC的PAS文件。作者在参与开发出“基于无线局域网的EPA网络控制系统”的相关设备后,分析和探讨了为适应不同需要的EPA若干无线与有线网段集成的方案。同时,提出了一种符合EPA标准的无线现场总线设备结构的实现模型。从而为实现了EPA进一步向无线工业现场总线进军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