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A simple object-oriented framework is presented for computer programs which require interactive numerical analysis in a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environment. The work attempts to bridge the current gap between purely analytical programs and interactive programs developed solely for graphics. Our proposed scheme is based on user interaction through a three-dimensional view, a menu system, a control bar, a tool box and a status bar. Displayed objects are derived from a common parent object class Element, while objects encapsulating user interactions are derived from a common parent class Tool. A class Framework holds Element and Tool objects, as well as a view object, a control bar object, a tool box object and a status bar object. Examples involving interactive finite element beam analysis and interactive finite difference bearing pressure analysis are given. The paper argues that programming interactive analyses need not be difficult if an object-oriented approach is adopted.  相似文献   

3.
4.
5.
6.
A worked example is presented to illustrate the application of a CEGB procedure for the assessment of defects in plant that operates within the creep range. The example chosen is a large cylindrical pressure vessel with a fully circumferential crack for which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available. The example demonstrates that it is straightforward to perform the calculations required in the procedure for the time for structural failure by continuum damage mechanisms, the time for crack incubation and the time for crack growth. It is predicted that crack incubation in the pressure vessel occurs at about one-third of life with the remaining life being taken up by crack growth. The predictions are in close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ly observed incubation, growth and final failure times.  相似文献   

7.
采用边界积分方程方法识别裂纹的一种优化算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使用边界积分方程方法(BEM)与迭代优化技术,建立了一种以静态边界位移测量为补充信息的裂纹识别方法,迭代中正问题的求解,采用了作者提出的高精度边界积分方程算法,结果表明在测量点充分、选位合理的前提下,该方法具有收敛快、识别精度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9.
韧性是指系统在受到外界扰动时抵抗、调整、恢复和适应的能力。北京历史上多次发生重大地震灾害,地震风险非常严峻。提升地震安全(Safety)韧性(Resilience)是北京市防灾减灾工作的重点之一。目前虽然对地震韧性问题已有诸多研究,但是尚缺少可以实操的区域地震韧性评价方法和工具。在北京市地震局的支持下,清华大学团队提出了可操作的社区韧性定量评价方法,并以一个典型社区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地震安全韧性评估工作,并开发了相应的系统平台。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社区韧性评估体系;建筑系统韧性评估;交通系统韧性评估;生命线系统韧性评估;非实体系统韧性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韧性评估系统应用示范软件平台。评估结果表明:该社区整体韧性水平有待提升。其中:交通系统满足需求的能力较其他系统高;建筑系统韧性水平不足,但在不同地震强度下满足需求的能力较为稳定;生命线系统在地震强度较低时韧性水平较高,地震强度较高时韧性水平较低,满足需求的能力与地震强度密切相关。针对上述结果,研究针对建筑系统提出了若干韧性提升措施并进行了讨论。该研究定量评估了包含多个子系统的典型社区地震安全韧性水平,成果可以作为示范为未来北京市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
蔡小培  高亮  曲村 《工程力学》2012,29(5):174-179,188
考虑高速铁路纵连板式无砟轨道底座板、摩擦板、端刺结构及路基土体的相互作用关系,深入分析了端刺顶部水平力的传递机理,借鉴水平荷载及弯矩共同作用下单桩承载力及变形的计算公式,推导出适用于计算端刺结构纵向受力与变形的解析算法。该方法中,底座板与摩擦板间“两布”滑动层的摩擦力假定为均匀分布,摩擦板和端刺间传递纵向力和弯矩且满足变形协调条件,路基土体对端刺侧面均匀支撑。解析算法的计算结果和基于有限元软件ANSYS 所建立的空间耦合模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该文提出的解析算法正确可靠,可实现纵连板式无砟轨道端刺结构纵向位移的快速准确计算。端刺结构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大端刺深度、宽度及小端刺数量的不断增加,端刺纵向位移会不断减小,有利于减小底座板的纵向位移及土体的压缩变形。  相似文献   

11.
12.
多媒体CAI课件设计的基本要求与实现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MCAI课件设计制作的基本要求,并深入探讨了这些基本属性的具体体现和实现方法。为学习设计制作及评价MCAI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参数优化的一种改进算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抑制主系统风振响应为主兼顾质量调谐阻尼器(TMD)子系统相对位移响应的参数优化算法,据此对控制九江桥吊杆风振的多重调谐质量阻尼器(MTMD)系统的参数优化设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按通常以主系统响应最小为目标的MTMD参数优化算法所得的参数,TMD子系统的相对位移响应过大,其构件易疲劳损伤,影响减振效果,增加维护成本.按改进后的优化算法,可获得更合理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应用方块脉冲函数方法直接求解直梁弯曲的能量泛函极值,给出了计算挠度和转角函数的一种新的计算机方法。  相似文献   

15.
贾伟 《包装与设计》2021,(2):112-113
在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我国也已经迈入老龄化社会.与其它国家相比,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老龄人口数量多、增速快、地区分布不均匀等特点.基于现状,我国政府出台了"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持"的养老政策.因此,本文以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通过安全性、健康性、便捷性、实用性和灵活性等为老年人设计一个适宜生活的室内环境,最大限度地延长老年人的独立生活时间,提高生活质量,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生活目标.  相似文献   

16.
深地能源工程多场耦合效应数值模拟面临的主要难题有深部岩体的非线性力学特性、复杂的赋存环境、以及围岩-结构尺寸相差悬殊的计算瓶颈。针对深地能源工程井筒结构独特的细长型几何特点,将井筒简化为一维线单元,考虑井筒内流体沿井筒轴向的渗流传热,而井筒内流体与周围岩体的换热过程则采用等效换热系数近似考虑,套管和砂浆层的影响包含在等效换热系数中,利用该方法实现了远场尺度深地能源工程热-水-力多场耦合效应的高效模拟。依托中国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典型水热型地热田群井系统开展案例研究,不仅证明了该文所提出的数值模拟方法可兼顾百平方千米尺度深地能源工程多场耦合效应模拟分析的精度与效率,还揭示了深部热储温度场、渗流场、变形场的长期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18.
19.
结构可靠度分析中的改进响应面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哲  李生勇  石磊  王会利 《工程力学》2007,24(8):111-115,187
在以响应面法分析结构可靠度中,提出了一种区别于通常以插值点为中心展开生成样本点组的新方法:在求解过程中,用插值点逐步替代初始样本点组中距离验算点较远的点,目的是使所选取的样本点集中于真实极限状态曲面上的验算点附近,重新构成下一轮迭代所需的一组样本点,直至满足收敛条件。算例表明,采用新方法可使结构的分析次数显著减少,并改善了对非线性程度较高的极限功能函数求解可靠指标的收敛性。同时,将该方法应用于一座拟建自锚式斜拉-悬吊体系桥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的可靠度分析中。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