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沉降是机场地基极为重要的工程特性,也是一直困扰岩土工程界的难题。现今用于沉降预测分析的方法很多,而且各有千秋,对数法和双曲线法就是其中最常见的方法之一。基于西南某机场T7-1原地面的沉降实测资料,对双曲线法和对数法预测沉降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得出适合于本工程的最佳回归参数模型,为机场后续工程起到优化施工和安全预报的作用,对于其它类似工程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袁奇 《水利水电施工》2007,(A02):16-17,21
在深厚的软土地基处理中,如何利用前期沉降观测资料来推算最终沉降量,从而对地基处理效果作出合适的评价,指导后续子项目施工的预留沉降量,以保证最终实际高程,满足设计高程要求;已成为地基处理方法的重要环节。本文分别介了用双曲线法、Asaoka法以及三点法对软基的最终沉降量进行推算的过程,并结合某围垦工程软基沉降实测资料进行最终沉降量推算,从推算过程及结果的比较中找到最佳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针对Asaoka法在软土地基工后沉降量预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借助BP神经网络的超强非线性拟合能力,将实测数据向等时间间隔进行转化,建立了不同起算点和不同时间间隔下的Asaoka法回归分析模型,对其工后沉降量进行预测,并选用数学方法对预测值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利用某软土地基处理项目的实测资料,并综合分析了预测结果的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①BP神经网络的超强非线性拟合能力可有效用于软土地基实测数据的转化;②仅仅通过相关系数的大小来评判Asaoka法预测结果的可靠性是不可取的;③β_1细小的误差就可能引起预测结果的显著误差;④可通过合理加大时间间隔来提高预测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在沉降预测的各种方法中,Asaoka法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工程中得到广泛地应用。选取典型海堤工程为例,对采用Asaolca法进行沉降量预测时观测资料系列以及时间间隔的选取进行了影响对比分析,提出了有关的建议以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5.
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三种最终沉降推算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深厚的软土地基处理中,如何利用前期沉降观测资料来推算最终沉降值,从而对地基处理效果作出合适的评价,已成为地基处理方法的重要环节。目前常用的沉降推算方法有三点法,双曲线法和Asaoka法等。结合某一工程进行最终沉降量推算,并从推算结果的比较中说明Asaoka法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双曲线法在软土地基沉降预测中的适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降是软土地基极为重要的工程特性,是岩土工程界一直致力解决的难题.目前用于沉降分析的方法很多,而且各有特色,双曲线法就是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基于温岭东海塘的道路沉降实测资料,对双曲线法的适用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双曲线法预测宜选择沉降曲线后段,预测误差较小,精度较高,可以用于指导工程后期施工实践.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Asaoka法的基本理论知识,并以温州某软基加固工程为例,详细分析了取舍初始沉降值、时间间隔(△t)对Asaoka法预测最终沉降量以及相关指标的影响,确定了以相关系数(R)的大小来判别沉降预测好坏的方法,为类似软土地基沉降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运用沉降预测方法中的双曲线法、指数曲线法对堆载预压处理的某道路软土地基进行沉降预测,并研究了初始时间起点、采用数据时间长短、时间间隔对2种方法推算精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初始时间起点对双曲线法的推算精度影响较大,对指数曲线法的推算精度影响较小;采用数据时间的长短对2种方法的影响精度都很大,采用较长时间的沉降资料,能提高推算精度;时间间隔对2种方法的影响都较小。  相似文献   

9.
超软淤泥地基的计算参数难以准确测定,沉降计算条件比较复杂,造成其最终沉降量难以精确计算,一般根据工程现场实测沉降资料来进行推算,工程中常用的推算方法有三点法、Asaoka法和双曲线法。本文根据工程实测沉降资料分别采用上述三种方法来推求超软淤泥地基的最终沉降量,三点法推求结果和Asaoka法推求结果基本一致,双曲线法推求结果明显大于三点法。建议采用双曲线法推求超软淤泥地基的最终沉降量。  相似文献   

10.
改进的灰色预测模型及其在土坝沉降量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纪燕新  熊艺媛  麻荣永 《红水河》2006,25(4):132-135
文章将灰色预测模型与马尔可夫链预测相结合,提出了改进的灰色-马尔可夫链模型预测方法。用该法对广西百色澄碧河水库心墙土坝沉降量进行了预测,并与灰色模型预测结果相比较,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