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鄂尔多斯盆地曙光地区延长组低丰度油藏成藏机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根据油气二次运移理论对曙光地区延长组特低丰度油藏的油气运移机理进行了分析,主力烃源岩延长组长7段在燕山中、晚期(白垩纪)大量生烃排烃,长6、长8砂体成为油气运移的疏导层。在油气的运移过程中,由于物性的差异、岩性变化形成局部遮挡,使得少量石油"残留"下来,从而形成"石油运移泄流区内的低丰度油藏"的成藏机理。该类油藏是鄂尔多斯盆地,甚至国内其他大型盆地应该重视的主要油藏类型之一,也应该是今后研究的主体和勘探开发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2.
毛管压力是油气运移的动力吗?——与李明诚教授商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油气运移过程中的毛管压力作用机理深入研究后认为,毛管压力不是油气初次运移的动力,也不是二次运移的动力,在油气运移过程中基本上不起作用,而仅仅在初次运移向二次运移转换时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毛管压力不是油气初次运移的阻力,也不是二次运移的阻力,而是在二次运
移向三次运移转换时起到一定的阻力(封堵)作用,该封堵作用对油气成藏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地震勘探技术亦可用于油气运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气运移研究是目前石油地质学中最薄弱的环节。本文从油气运移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运移机理、定量研究、动态研究)出发,基于地震勘探技术的特点,论述了将其应用于油气运移研究中的可行性,并从理论上较全面地探讨了如何将地震勘探中所用的有关技术和成果应用于油气运移的定怀和定量研究中。以期从多学科交叉研究出发,将分属不同学科 研究和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根据断层断距的大小对断层进行分级,将断距小于2m的断层定义为微小断距断层,简称微小断层微小断层的发育程度、分布密度等特征受构造的活动强度、活动时间等作用影响,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微小断层难以用常规的勘探和地质手段进行有效识别,但通过野外地质剖面和露头可以对微小断层进行详细的观察和研究,在油气成藏过程中微小断层可以作为油气的运移通道,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微小断层对油、气、水的流动起着导流的作用,同时也会导致油井迅速暴性水淹和水井无效注水等开发问题在地层相对稳定或断层不发育的地区,也可能由于小型的构造运动、沉积成岩作用等形成微小断层。  相似文献   

5.
运移路径模拟和应用尝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油气二次运移的方式和方向对具体指出盆地油气资源量所赋存的位置有决定性的意义.在运载层中推动油气运动的作用力主要是浮力和毛细管力,而盖层则起着毛细管阻力作用.因此盖层的形状及空间分布就成了影响运移路径重要的封盖因素.该文试图根据盖层的几何形状特性,建立运移路径模拟模型,开发微机软件运行实施.在一个具体盆地进行运移路径模拟应用的结果反映,与已知勘探情况基本符合,能够检验油气期次性运移的地质概念,可以揭示运移过程,预测可能的运移聚集位置.  相似文献   

6.
用于烃类二次运移与聚集评价的专家系统,共进行了以下三方面的尝试:(1)以专家系统的方式,建立运移与聚集知识库,以此来适应油气运移理论与认识的不断发展;(2)综合运用构造发育史、沉积史和生排烃史等地质资料对烃类的二次运移方向、运移规模以及聚集进行三维状态下的评价;(3)半定量地给出评价区内区带与局部圈闭的油气聚集规模,为局部圈闭评价有效地提供油源方面的重要参数,并且取代使用排聚系数求取聚集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发现的二叠系芦草沟组页岩油,具有较好的油气资源潜力,其形成与富集机理与常规油气藏有很大差异。页岩油运移机制是页岩油形成机理的重要部分,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结合地球化学分析化验及地质条件综合分析的基础之上,重点研究了页岩油运移的动力、通道、方向、距离和效率等方面。结果表明,页岩油在源内的运移效应不明显,油气的富集非源内规模性运移聚集结果;油气垂向向源外的运移效应较为显著,活动的大规模断裂会降低源内页岩油丰度。页岩油的初次运移以生烃造成的地层超压为动力,通过干酪根网络、纹层间及微裂缝发生了小尺度的运移,油气大部分滞留原地,运移效率极低。在输导断裂发育的地区,泥页岩生成的油气发生了垂向向上的二次运移,在芦草沟组上覆地层聚集成藏。页岩油的这种运移机制决定了页岩油连续分布、油水分异差、油气聚集不受构造控制及断裂活动区油气丰度较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天然气地球科学》2007,18(5):688-688
会议主题是:①沉积盆地的地流体活动与油气运移;②改造型盆地的油气运移特征;⑧致密储层中的油气运移与聚集规律;④海相碳酸盐岩中的油气运移、聚集与破坏;⑤成盆作用、成岩作用与油气运移、聚集的关系;⑥非常规油气藏的运移、聚集机理;⑦油气运移研究的理论、方法与技术。  相似文献   

9.
安弘 《石化技术》2018,(2):13-13
油气运移是石油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于油气勘探有一定指导作用,尤其是在油气成藏的研究预测方面显得至关重要。所以,在油气勘探的过程中,对油气运移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现阶段,对于油气运移的研究工作主要针对二次运移展开,但油气运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仅仅就二次运移进行单方面浅显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本文就前人对油气运移方式和运移路径的研究进行综述,进而总结油气运移在近几年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0.
油气运移研究现状及主要进展   总被引:24,自引:11,他引:13  
20世纪80年代以前,油气运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定性实验、机理认识和有机地球化学中油-源对比方面。之后,油气运移的研究呈多样化发展,主要包括:1)小尺度模型物理模拟-大尺度箱状模型-仿真模拟;2)油气运移流体动力学模拟-油气优势运移数值模拟;3)运移机理研究-系统论研究;4)油气运移流体示踪技术地球化学研究;5)网格模型-逾渗模型研究和应用;6)封存箱-幕式成藏理论与认识。未来油气运移学术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油气在输导层中运移的优势通道、逾渗模型在盆地尺度的发展和应用、断层启闭性评价方法、油气包裹体及自生矿物标志特征和采用动态、定量的动力学方法研究古流体运移问题的三场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