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1990 ̄1994年,以两个低温敏感型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为材料,探讨了提高制种杂交率的途径。结果表明:(1)在平丘区秋播制种条件下,不育系的不育度在70%以下,平均制种杂交率为62.0%,在自然生态条件下,难以筛选到秋播制种的适宜区域。(2)采用平丘区晚直播制种途径,不育系的不育度可提高到90%以上,但制种亲本个体发育不良,综合性状差,制种产量受影响。(3)高海拔区(2600 ̄3200m)  相似文献   

2.
通过试验,试验设5个处理,3次重复,种植模式采用“4+4种植模式”,研究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大豆不同密度对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作物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以及大豆不同密度对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作物经济效益的影响,通过回归方程分析,当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大豆密度达到10000株时为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仅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必品,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主要以大豆种植适宜性为例,重点分析其影响因素以及各个阶段大豆的成长过程,针对现阶段存在的些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总结,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5.
本文以黑龙江省为研究区,对中国东北地区的粮食生产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数理统计分析研究区2012-2021年大豆种植面积变化的影响因素,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保证黑龙江地区大豆种植面积、稳定粮食生产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粮油加工》2014,(11):86-87
以山西省农科院卫保国研究员为首的课题组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在杂交大豆高效繁育制种技术上取得了重要突破,为中国乃至世界大豆的杂种优势利用开辟了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7.
不同种植方式对甜菜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菜群体结构的布局、合理密植及其保苗 ,是甜菜高产、高糖的基础。我国甜菜栽培过去是传统的小垄栽培 ,行距一般是 65~ 70cm ,每公顷保苗突破 6万株非常困难 ,没有发挥甜菜群体的增产潜力 ,没有充分利用光照、温度、水分等条件 ,致使甜菜产量低 ,含糖低。目前甜菜生产中 ,固有传统耕作条件下普遍存在着低密度的问题 ,尤其是在我省中西部干旱地区春季播种保苗非常困难 ,加之小垄本身抗旱力差 ,甜菜地中缺苗、断条现象十分严重 ,一般缺苗 1 5 %~ 30 % ,严重的达 5 0 %以上。因此 ,探讨不同种植方式条件下的甜菜群体结构变化规律以及对甜…  相似文献   

8.
杂交构树是中科院培育的一种木本饲料植物,为提高杂交构树的生物产量,探明其营养成分动态变化和消纳猪场沼液的能力,本研究观测不同种植密度、不同沼液施用量对杂交构树生物产量的影响,测定不同茬次杂交构树枝叶的营养成分,检测施用沼液后土壤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结果表明,随着行株距的增加,年生物产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行株距为50 cm×50 cm时杂交构树生物产量最高,当年可达113.0 t/hm~2;风干杂交构树枝叶粉不同茬次营养成分动态变化,其中粗蛋白质(14.80±2.13)%,中性洗涤纤维(41.44±4.24)%,酸性洗涤纤维(30.18±4.32)%,粗灰分(9.19±1.83)%,总体全年营养价值较高;沼液用量为8 250 t/(hm~2·a)时,杂交构树的生物产量最高,达到157.8 t/hm~2。施用沼液地的土壤酸碱度、铜铬砷等重金属含量在正常范围内,未检出滴滴涕和六六六农药残留。综上,在南方红黄壤区适当密植对杂交构树增产作用明显,枝叶粉营养价值较高;杂交构树具有较强的沼液吸纳能力,且不会对土壤环境造成破坏。  相似文献   

9.
李长存 《中国油料》1994,16(3):57-59
1988-1993年对夏大豆,玉米同穴种植田大豆主害虫的发生特点进行调查,分析了引起大豆害虫危害变化的原因,从农业生态系统出发,把大豆害虫天敌的保护,利用纳入综合防治技术体系,以达到高效,经济,安全控制害虫危害。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干法、水化法和乳化法添加大豆分离蛋白方式对素食汉堡肉饼品质的影响,比较了三种不同添加方式下,产品的质构、感官、解冻得率、烤制得率、保水性和保油性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三种添加方法的产品感官评分大小依次为:乳化法>水化法>干法;乳化法添加方式可以有效改善产品风味和口感,增加弹性和咀嚼性,提高解冻得率、烤制得率、保水性和保油性。   相似文献   

11.
王竹  杨文钰 《中国油料》2014,(2):206-212
在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下,采用玉米株型与种植幅宽二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田间配置对套作大豆碳氮代谢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较大幅宽和紧凑型玉米下,大豆被荫蔽的程度有所减缓,碳氮代谢变化趋势朝着利于产量形成的方向发展。主要表现为,茎叶中的碳氮含量和关健酶在各时期保持在较高的水平;R4期后叶片中的淀粉迅速降解为糖运至籽粒,而氮的下降速率缓慢。结合前期的研究,我们得出,R2是大豆经历光照转换的重要时期,该时期植株的碳氮代谢能力对大豆后期产量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而R6期大豆表现出来的碳、氮代谢水平,又能一定程度反映产量水平。本试验条件下,对玉米、大豆两季作物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后得出,利于大豆生长,且保证全年高产、高效的最优组合为:与紧凑型玉米套作,大豆幅宽1.17m,玉米幅宽0.83m。  相似文献   

12.
以超高产大豆辽豆14号与普通产量大豆辽豆11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施肥水平和种植密度处理对其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水平下,辽豆14号叶片的光合速率从盛荚期以后均高于辽豆11号;不同种植密度水平下,辽豆14号叶片的光合速率从始粒期以后均高于辽豆11号。辽豆14号在始粒期的光合速率日变化未出现“午休”现象,而且整个鼓粒期保持了较高的叶面积指数。成熟时收获指数高,植株抗倒伏能力强是超高产品种的明显特征。  相似文献   

13.
氮磷钾肥施用对油菜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油菜科学施肥提供依据,利用当前推广的6个油菜品种秦优11号(QY11)、中农油2008(ZNY2008)、中油杂11号(ZYZ11)、湘油17(XY17)、浙油601(ZY601)和沪油杂1号(HYZ1),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氮、磷、钾肥施用对油菜产量及氮、磷、钾素吸收利用的影响,并比较了不同品种对施肥响应的差异。结果显示,相同施肥处理下不同品种籽粒产量差异显著,不施N(PKB)、不施P(NKB)、不施K(NPB)及NPK全施(NPKB)处理下品种间最大差异分别为385、244、759和720kg/hm2,变异系数分别为18.1%、25.5%、16.4%和11.0%。氮、磷、钾施用可显著提高各品种产量和相应养分积累量,NPKB处理相比PKB、NKB及NPB处理分别增产1101~2012、1681~2459和293~1567kg/hm2,N、P、K积累量分别增加63.0~113.2、17.2~23.8和94.1~166.3kg/hm2。不同品种氮、磷、钾肥利用率也存在显著差异。同一品种对氮、磷、钾的响应一致,其中秦优11号对氮、磷、钾肥施用的敏感程度均大于其它品种,湘油17耐低氮、低磷和低钾的能力均高于其它品种。  相似文献   

14.
以晋豆19号大豆种子为研究材料,对其进行40℃、100%RH高温高湿老化处理,并对种子发芽指标﹑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和丙二醛含量以及4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种子老化加深种子的各发芽指标均逐渐降低,相对电导率、外渗可溶性糖和丙二醛含量逐渐升高,铜锌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随老化时间延长而增加,锰超氧化物歧化酶呈波浪式变化,过氧化物酶和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变化的总趋势是随老化时间延长而降低,而过氧化氢酶呈先升后降趋势。种子活力和生理生化指标之间呈显著的相关性。用该老化方法评价大豆种子耐贮藏性的适宜老化时间在36~60h。在所测定的生理指标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及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与大豆种子活力快速下降相吻合,可作为敏感指标监测大豆种子的劣变状况。  相似文献   

15.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干旱胁迫对4个抗旱大豆品种和4个普通大豆品种叶片的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特性和一些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R2、R4、R6三个时期大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均呈下降趋势,普通品种相比抗旱品种下降更为显著;在R2期,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下降较大,普通品种的下降最为显著,表观叶肉导度(AMC)变化极小;在R4期和R6期,Ci下降幅度变小,AMC呈下降趋势,以普通品种的下降最为显著,推测光合能力下降可能与非气孔限制因素有关。干旱胁迫下光合电子传递量子效率(Фpsii)、光化学猝灭(qP)和表观光合量子传递效率(ETR)均降低,非光化学猝灭(NPQ)升高,原初光能转化效率(n/hz)变化不大。干旱胁迫下叶片丙二醛、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6.
17.
以贡选1号大豆品种为材料,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磷钾营养对套作大豆茎秆形态和抗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磷钾显著影响套作大豆茎秆的抗倒能力。茎秆基部节间粗度、C/N比、细胞壁纤维素、木质素含量、机械强度、抗倒指数(SLRI)均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随施磷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后降的趋势,而基部节间长度、主茎高、倒伏率均随磷钾施用量的增加而降低。SLRI与基部第1、2节间粗度、茎秆木质素、纤维素含量、机械强度及C/N比呈显著正相关,与基部节间长度、主茎长、实际倒伏率呈极显著负相关。适宜的磷钾水平(P2O517kg/hm2,K2O 112.5kg/hm2)能提高套作大豆SLRI,降低其倒伏率。  相似文献   

18.
在黄羽肉鸡玉米-豆粕型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饲料级动物性脂肪(猪脂)和植物油(大豆油)组成的混合油脂,研究对其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和肌肉抗氧特性的影响。各组猪脂占混合油脂的比例分别为0%(Ⅰ组)、25%(Ⅱ组)、50%(Ⅲ组)、75%(Ⅳ组)和100%(Ⅴ组),试验分前期(25~45 d)和后期(46~65 d)两个阶段。结果表明:(1)黄羽肉鸡前、期后期各组生产性能指标差异不显著;但从全期来看,Ⅲ组料肉比最低,比Ⅱ组低4.7%(P0.05)。(2)屠体率、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胸肌率Ⅲ组比Ⅳ组高15.1%(P0.05),Ⅲ组腹脂率比Ⅴ组低42.4%(P0.05)。(3)心脏、肝脏和胰腺指数及免疫器官指数各组差异不显著,但Ⅱ、Ⅲ、Ⅳ组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有升高的趋势(P0.05)。25~65 d黄羽肉鸡(母鸡)日粮中猪脂与大豆油的适宜添加比例为1:1。  相似文献   

19.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feeding value of forage soybean silage (SS) for dairy cows relative to a fourth-cut alfalfa silage (AS). Forage soybean was harvested at full pod stage. Two isonitrogenous diets were formulated with a 48:52 forage:concentrate ratio. Soybean silage and AS constituted 72% of the forage in each diet, with corn silage constituting the remaining 28%. Twenty Holsteins cows in early lactation were used in a switchback design. Four lactating Holsteins cows fitted with ruminal cannulas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dietary treatments on ruminal fermentation parameters and in vivo total tract nutrient utilization. Relative to AS, SS contained 15, 28, and 25% more neutral detergent fiber, acid detergent fiber, and crude protein, respectively. Dry matter intake (23.5 vs. 25.1 kg/d) and milk yield (35.5 vs. 37.2 kg/d) were lower for cows fed SS than for those fed AS. However, energy-corrected milk and milk efficiency were similar for both dietary treatments. Milk protein, lactose, and total solids concentrations were not influenced by dietary treatments (average 3.0, 4.7, and 12.6%, respectively). However, cows fed SS produced milk with greater milk fat (3.8 vs. 3.6%) and milk urea nitrogen concentrations (15.6 vs. 14.3 mg/dL) compared with cows fed AS. Ruminal pH was lower, whereas ruminal NH3-N concentration was greater in cows fed SS than in cows fed AS. Total tract digestibilities of dry matter, crude protein, and neutral detergent fiber were not influenced by silage type. We concluded that forage SS, when compared with AS, had a negative impact on feed intake and milk yield, whereas energy-corrected milk, milk efficiency, and total tract nutrient digestion were similar.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大豆油、亚麻籽油和紫苏籽油对草鱼鱼糜品质的影响,分析了添加不同含量的植物油后,草鱼鱼糜的色泽、凝胶特性、持水性、蒸煮损失、质构参数和微观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添加植物油可显著增加鱼糜凝胶的白度,但会降低鱼糜的持水性、凝胶强度、硬度、凝聚性和咀嚼性,同时蒸煮损失明显提高,而对弹性、粘着性和回复性影响不大。添加3%的植物油对鱼糜凝胶的微观结构没有显著性影响,尤其是添加3%的紫苏籽油时,草鱼鱼糜凝胶的网络结构相对光滑、平整,并无大的孔洞,而且持水性和凝胶强度下降幅度最低。因此,可以将紫苏籽油添加到鱼糜制品中,提高鱼糜营养价值,改善制品色泽,而不影响其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