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通蓖9号、通蓖6号、通蓖5号和中东为试验材料,利用作物生理发育时间恒定的原理,系统构建了蓖麻花芽分化和物候期的机理模型。模型用Bate函数来计算相对热效应,用高斯函数来计算光周期效应,引入温度敏感性、光周期敏感性、品种早熟性和灌浆因子4个参数。运用不同地点和年份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蓖麻生长锥伸长膨大期、花梗原基分化期、小花原基分化期、花粉粒和子房形成期、花粉粒充实完成期等花芽分化阶段和出苗期、开花期、结果期和成熟期等物候期的绝对模拟误差0~5d,根均方差不超过3d。  相似文献   

2.
大豆生育阶段研究:II.大豆鼓粒期长度遗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葡萄的生长暴露在烟雾环境中,葡萄酒的烟雾污染时常发生,且有加重趋势。但在物候期内葡萄暴露在烟雾中所产生的污染的理解仍然存在很大局限,本研究的目的就是证明和分析不同季节内烟雾吸收与污染程度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王敏 《中国油料》1996,18(1):18-21
利用3个大豆杂交组合的F2-F4材料,通过实际选择试验,研究鼓粒期对籽粒产量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不同鼓粒期组籽粒产量差异显著。鼓粒期延长主要通过增加粒重,降低粒率提高产量,亲代鼓粒期对子代产量的显著的线性效应。对鼓粒期正回选择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响应值。  相似文献   

5.
通过两年田间试验,研究了在玉米-大豆套作模式下,6月15日(A1,适期播种)、6月25日(A2,适当晚播)、7月5日(A3,晚播)3个播期和8.25万株·hm^-2(B1)、11.25万株·hm^-2(B2)、14.25万株·hm^-2(B3)、17.25万株·hm^-2(B4)4个密度对大豆植株性状、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A2较适期播种A1处理,花后单株干物质积累、茎粗和株高均降低,但花后群体干物质积累、花后作物生长率、荚果分配比率以及单株粒数均增加;在三种播期下,适度密植B3使大豆花后群体干物质重、作物生长率及荚果分配比率增加,在适当晚播A2的条件下表现更明显.在适当密植B3条件下,大豆适当晚播有利于大豆产量的提高,A2B3比A1B3平均提高了6.8%.  相似文献   

6.
大豆种子脂肪蛋白质含量与萌发期耐冷性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以大豆毛油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在不同气体(Ar、N2、CO2)、不同体积分数(95%、98%)气调储藏过程中主要品质变化规律,构建预测模型并进行预测和验证,为毛油安全储藏及品质预测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储藏期间N2、Ar、CO2气调油脂POV分别比CK显著降低了72.7%~91.5%、74.2%~92.2%和75.7%~89.9%,气调处理抑制POV效果显著,且Ar效果最好,其次为N2和CO2;Ar和N2气调抑制AV效果显著,CO2处理则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三种气体体积分数98%气调储藏大豆毛油POV和AV不同程度低于体积分数95%。基于POV,运用一级氧化动力学模型结合Arrhenius 方程建立储藏期预测模型,拟合精度高(R2>0.95),验证效果好,预测储藏期相对误差为8.3%。结合实测和预测模型预测结果得出,25、40、50、60℃情况下,CK组储藏期分别为69、38、26、19 d,Ar 98%和N2 98%组储藏期分别为155、104、83、66 d和129、92、76、63 d,Ar气调处理对维持大豆毛油储藏品质效果好于N2气调,但差异不显著,且体积分数越高,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8.
冯东岳  石波 《食品科学》2012,33(23):18-22
目的:以大豆异黄酮(大豆苷和大豆苷元)为指标,研究硝酸银诱青仁乌生成大豆抗毒素的机理。方法:以0.01mol/L硝酸银为诱导剂,采用分析型高效液相法测定青仁乌大豆抗毒素的生成量,同时检测大豆苷和大豆苷元的含量变化,以及分析丙二酰大豆苷和丙二酰染料木苷的变化规律,进而初步分析青仁乌大豆抗毒素的生成机理。结果:大豆苷元是生成大豆抗毒素的重要前体物质,大豆苷、丙二酰大豆苷和丙二酰染料木苷对大豆抗毒素的生成具有一定影响。结论:检测大豆中大豆苷元的含量,可为选择大豆品种诱导生成大豆抗毒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大豆萌发期功能性营养成分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大豆(Glvcine max(Linn.Merr.)在萌发期蛋白质、氨基酸、总糖、还原糖、矿质元素、异黄酮和皂甙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总糖含量随时间的延长含量下降外,其余物质含量在萌发期均较对照增加。萌发20h后,皂甙的含量出现最大值,较对照增加68.6%。萌发40h后,蛋白质、氨基酸、异黄酮的含量均出现最大值,分别较对照增加23.4%、83.9%和66.7%。矿质元素中Zn、Cu、Mg的含量变化较大。萌发达20h时Mg含量出现最大值,较对照增加183%;萌发达40h后,Zn和Cu的含量出现最大值,分别较对照增加17.9%和39.8%。得出结论为大豆在萌发期营养价值要高于末萌发状态。  相似文献   

10.
11.
为了探索大豆品种耐盐性的简易鉴定方法,了解不同生育期大豆品种耐盐性的表现,从种子萌发开始用80mmol/L盐溶液对99个大豆品种的耐盐性进行了鉴定和生长观测.结果表明,80mmol/L盐溶液浸泡72h后的大豆发芽率可较好地反映大豆品种的耐盐性.种子萌发后根系的长度、侧根数量、根的干重和鲜重与品种的耐盐性密切相关.苗期大豆对盐胁迫的处理最为敏感,在营养生长期(V2和V4期)盐胁迫显著降低植株的高度和生物量,R2和R4期大豆品种的耐盐性最强,是生物量下降最小的时期.盐胁迫对R6期植株的伤害最大,种子萌发期的耐盐性表现与植株生长后期的耐盐性基本一致,种子萌发期的发芽率可以作为抗盐性的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不同浓度除草剂处理大豆叶片,对4个大豆品种的草铵膦和百草枯耐受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对两种除草剂的耐受性存在明显差异,中豆32对百草枯耐受浓度最高为0.24mg/L;中黄10号次之,为0.18mg/L;东农50和小粒豆最低为0.12mg/L。中豆32对草铵膦耐受浓度最高为6mg/L;吉林小粒豆1号次之,为4mg/L;中黄10号和东农50的耐受浓度均为3mg/L。  相似文献   

13.
《中国油料》2012,(1):69-73
对大豆蚜等7种食叶性害虫的田间分布型及其在豆株上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生前期,大豆蚜Aphis glycines Masumura主要集中于植株上部叶片;发生中期,有向植株中、下部转移的趋势;后期,又迁至植株上部叶片危害。大豆蚜田间呈聚集分布型。茄无网长管蚜Acythosiphon solani(Kaltenbach)、二条叶甲Monolepta ni-grobilineata(Motsch.)成虫及豆卜馍夜蛾Bomolocha tristalis Lederer幼虫为全株发生。其中,二条叶甲成虫田间呈随机分布型。茄无网长管蚜发生前期至中后期,田间多呈聚集分布;发生后期,呈Poisson分布型。豆卜馍夜蛾幼虫发生前期,田间呈聚集分布;发生中后期,多呈均匀分布。豆黄蓟马Thrips nigropilosus Uzel若虫主要集中于植株上部发生,成虫全株发生。发生前期,豆黄蓟马为聚集分布;发生中期,成虫为均匀分布、若虫为聚集分布;发生后期,成虫为聚集分布、若虫为Poisson分布。双斑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Motsch.)成虫主要集中于植株上部发生,发生前期、后期,田间呈均匀分布型;发生中期,呈聚集分布型。发生前期及中期,大造桥虫Ascotis selenariaSchiffermüller et Denis幼虫主要于植株上部叶片发生,田间呈均匀分布型;发生后期,则转移至全株危害,呈Poisson分布型。  相似文献   

14.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干旱胁迫对4个抗旱大豆品种和4个普通大豆品种叶片的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特性和一些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R2、R4、R6三个时期大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均呈下降趋势,普通品种相比抗旱品种下降更为显著;在R2期,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下降较大,普通品种的下降最为显著,表观叶肉导度(AMC)变化极小;在R4期和R6期,Ci下降幅度变小,AMC呈下降趋势,以普通品种的下降最为显著,推测光合能力下降可能与非气孔限制因素有关。干旱胁迫下光合电子传递量子效率(Фpsii)、光化学猝灭(qP)和表观光合量子传递效率(ETR)均降低,非光化学猝灭(NPQ)升高,原初光能转化效率(n/hz)变化不大。干旱胁迫下叶片丙二醛、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5.
采用盆栽试验对生长在不同粒径团聚体干旱土壤中大豆出苗和幼苗生长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低土壤含水量条件下,与大粒径团聚体和未筛土壤相比,小粒径团聚体(尤其1~2mm)显著提高大豆出苗率(P〈0.05),缩短出苗时间,显著增加冠干重、苗高及叶面积,显著增加总根长和根表面积,但显著降低主根直径和根干重(P〈O.05)。说明大粒径团聚体不利于干旱土壤大豆出苗和幼苗生长,种床内小粒径团聚体可部分地补偿土壤干旱对大豆出苗和幼苗生长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16.
以贡选1号大豆品种为材料,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磷钾营养对套作大豆茎秆形态和抗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磷钾显著影响套作大豆茎秆的抗倒能力。茎秆基部节间粗度、C/N比、细胞壁纤维素、木质素含量、机械强度、抗倒指数(SLRI)均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增加,随施磷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后降的趋势,而基部节间长度、主茎高、倒伏率均随磷钾施用量的增加而降低。SLRI与基部第1、2节间粗度、茎秆木质素、纤维素含量、机械强度及C/N比呈显著正相关,与基部节间长度、主茎长、实际倒伏率呈极显著负相关。适宜的磷钾水平(P2O517kg/hm2,K2O 112.5kg/hm2)能提高套作大豆SLRI,降低其倒伏率。  相似文献   

17.
对蓖麻花序特征、顶芽分化及内源IAA和ABA含量变化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系)间雌花率及雌花密度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蓖麻雌花并非完全单性花,各品种(系)雌花均存在退化雄蕊痕迹,但其发生率不同,单雌后代品系明显高于供试品种。单雌花序与两性花序的雌花中均存在退化雄蕊,且无显著差异,但花序中下部与上部之间差异显著。顶芽石蜡切片观察表明:蓖麻在5叶期以前,其顶芽基本处于叶芽生长阶段;在6~9叶期,顶芽逐渐进入花芽分化、生长阶段,顶芽内源IAA、ABA含量变化也十分明显。不同性别花序和花的内源激素含量显示:IAA含量,单雌花序〉雌花〉两性花序〉雄花;ABA含量,雄花显著高于雌花,但两性花序却明显低于单雌花序;IAA/ABA值,雌花〉单雌花序〉两性花序〉雄花;说明IAA含量和IAA/ABA相对含量可能在花性分化中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GmKAB1在大豆处于低钾胁迫下的表达水平,以大豆钾高效品系油06-71和钾敏感型品系衡春04-11为试验材料,设置低钾胁迫试验,分别在处理后0.5h、2h、6h、12h、3d、6d、9d和12d取样提取RNA,利用Realtime—PCR检测各时间段GmKABl基因的表达量。结果显示GmKABl基因在地下部分表达比地上部持续时间更长,地下部相对表达倍数最高为3.5,较地上部相对表达倍数更高。克隆目的基因并对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与GmKAB1基因相似性在30%以上的同源基因有45个,GmKAB1在进化树中的位置与Gly-ma20g19000最近;GmKAB1编码蛋白为稳定的可溶性蛋白.具有2个保守结构域,多个磷酸化位点,表明在受到低钾胁迫后该基因编码的β亚基与α亚基结合调控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对大豆从根部获取钾离子可能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以不同基因型大豆nf37和冀黄13为材料,溶液培养法研究大豆根系周围的酸化现象,并通过对大豆根干重、根冠比以及植株中磷含量的测定来探讨不同基因型大豆对枸溶性磷肥的利用效率。结果表明,低磷胁迫下,不同基因型大豆的根系均能主动向外界环境分泌H+;经HPLC分析得出,柠檬酸、草酸、酒石酸和苹果酸是主要分泌的有机酸;当向培养介质中添加枸溶性磷肥后,不同基因型大豆均可有效利用这一难溶性磷肥。无论是H+分泌量、有机酸分泌量还是对枸溶性磷肥的利用效率,耐低磷基因型大豆(nf37)都显著高于磷敏感基因型大豆(冀黄13)。表明,低磷胁迫均导致不同基因型大豆根系向介质中分泌H+和有机酸,同时还诱导大豆根系的加速生长,各项指标在耐低磷和磷敏感大豆基因型之间表现出显著差异,这可能是不同基因型大豆对枸溶性磷肥吸收、利用效率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