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从搅拌的目的和要求出发,对搅拌过程进行了分析,对搅拌的动态过程进行了数学描述。通过对混凝土流变特性进行理论分析,揭示了混凝土搅拌过程的本质,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对搅拌过程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上海饱和软粘土进行一系列不排水应力控制式试验,得出其在三轴循环流变试验情况下的变形反应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偏压比、循环应力比和围压对软粘土的变形有较大影响.本研究将为今后上海地区高速公路、铁路和地铁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分别对上海淤泥质饱和软粘土进行了长期流变和循环流变试验,得出其在不同围压、不同偏压和不同动应力作用下的变形规律。结果显示,围压相同时,偏压比大,试样的流变变形大,而偏压比相同时,围压大,流变变形也大;循环流变试验总体规律和流变试验相同,但经过一个循环加载阶段之后,随后的流变变形则很小。这些结论对今后软土地区高速公路、铁路和地铁建设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4.
赵玲  葛科  刘恩龙 《建筑科学》2011,27(3):69-73
为了探讨黄土的流变特性,对西安地区的原状黄土进行了三组室内流变特性试验,第1组四个试样进行的是分别加载蠕变试验,第2组二个试样进行的是分级加载试验,第3组二个试样进行的是加载-卸载-再加载蠕变试验.试验发现:(1)在侧限状态下,黄土蠕变过程中的变形由瞬时弹性变形、瞬时塑性变形、粘性变形和粘性流动变形组成;(2)黄土试样...  相似文献   

5.
通过十字板剪切流变仪试验,得到了剪切阻力、含水量、孔隙水压力与应变速率的变化曲线。试验表明,含水砂层的流变曲线呈现稳态流变阶段和加速流变阶段。稳态流变阶段又可分为弹性变形、初始流变和非加速流变过程。初始流变过程含水量和孔隙水压力上升,后保持稳定;经过较长时间的流变后,进入非加速流变阶段,剪切阻力呈现波动下降趋势;达到屈服抗剪强度时,进入加速流变阶段,应变速率迅速增大。通过对加速流变过程曲线进行拟合,得出加载剪应力、屈服抗剪强度和应变速率的关系。分析表明,干燥细砂的抗剪强度主要来自颗粒间的摩擦力,当含水量增加时,颗粒被水分子包围,削弱了颗粒间的作用力,其流变特性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反映这一变化过程的主要参数是屈服抗剪强度,其与加载剪应力和含水量有关。  相似文献   

6.
7.
结合深圳福田车站超大超深基坑的深层粉质粘土,进行低围压作用下的三轴流变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到粉质粘土的三轴流变规律。通过对试验数据的拟合分析与流变模型的辨识,得出深层粉质粘土在不同受力状态下的合理本构模型及其三轴流变参数,从而为本地区基坑及类似工程的分析与计算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300 m级高土石心墙坝的流变特性对预判坝体竣工后长期变形及沉降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研究防渗心墙能否适应坝体长期变形并正常工作亦至关重要。依托314 m高的双江口土石心墙坝工程,使用大型高压三轴仪对上、下游堆石料进行了流变特性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当最终的应力状态一致时,堆石料的流变按照分级加载和按照单级加载得到的流变曲线随着时间的发展差异性逐渐减小,最后基本趋于一致。在试验基础上,依据流变经验模型,得出了流变分析参数,并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了300 m级土石心墙坝的流变特征。数值分析表明流变速率对坝体工后沉降幅度影响显著,由于试验中的流变速率较之现场坝料的实际流变情况明显偏快,因此流变速率的确定还有必要依据已建工程的反分析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9.
岩石流变特性及高边坡稳定性流变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3,他引:16  
叙述了岩石的压缩蠕变试验及方法;将蠕变强度和瞬时强度作了比较;拟合出了蠕变曲线经验公式;得到了蠕变理论模型及其参数;经综合分析和类比确定了蠕变参数。利用开发出的岩质边坡稳定性流变分析微机软件,对三峡船闸边坡进行了模拟边坡开挖过程的粘弹性有限元分析,并计算了船闸运行期边坡岩体的长期变形。  相似文献   

10.
软粘土深基坑开挖的粘弹粘塑性流变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洋 《工业建筑》2000,30(9):42-45
根据上海地区软粘土的流变特性提出了一种线性粘弹 粘塑性流变模型 ,运用该模型及自编的有限元程序对上海永银大厦深基坑工程实际挖土、支撑时间及工况进行了严格模拟 ,将开挖过程分成 1 4个开挖步的平面应变二维流变的计算。同时对围护结构水平变位、坑外土体沉降以及土体塑性区分布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陈泽展  柯名强 《山西建筑》2009,35(15):152-153
从沥青的感温性、粘—弹性来评价沥青的流变特性,通过不同温度及不同速率下的针入度试验、延度试验找出它们的流变特性,同时对沥青改性前后流变特性从微观上进行了分析,从而促进沥青材料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旁压应变保持试验(SHT)是测定土体水平固结系数的有效原位测试方法之一。通常采用Clarke建议的步骤,由于包含了一些简化的假设而导致对固结系数的不准确地评估。以Drucker-Prager理想弹塑性模型为基础,利用有限元法模拟饱和黏土中SHT,分析了Clarke等固结时间因数曲线(根据Randolph和Wroth解)的适用条件,并考虑渗透性及应变加载率引起的部分排水的影响,对Clarke曲线进行修正,建议了误差曲线。进一步地采用Drucker-Prager理想弹塑性与土体流变的耦合模型模拟SHT,分析土体流变性对超孔隙水压力消散的影响。研究表明:土体流变对超孔隙水压力消散的影响,除了通过应力松弛改变边界应力水平而使超孔隙水压力下降,还通过改变超孔隙水压力的分布而减缓其渗透固结速度;渗透系数越小,土体流变性对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速度影响越明显。忽略土体流变性会高估水平固结系数,可高估几倍到数十倍。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水泥砂浆流变仪、有机碳测定仪、电子显微镜等测试了含云母粉的水泥砂浆流动性、流变参数、云母粉对聚羧酸减水剂的吸附以及云母粉的颗粒形貌,研究了云母粉对水泥砂浆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含云母粉的水泥砂浆流动性降低、黏度增加、触变性增大;云母粉对聚羧酸减水剂的吸附不及水泥,不是造成水泥砂浆流动性问题的主要原因,而云母粉颗粒扁平状形貌才是造成水泥砂浆流动性问题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渗透性是黏土的重要工程性质之一,通过渗透系数进行表征,其机理在于水在黏土中的渗透过程.采用研制的刚性壁固结渗透装置,开展9种应力条件下的黏土渗流试验,并运用荧光示踪技术定量分析试样不同位置处的过水率和流道率,以刻画黏土的渗透过程.试验结果表明,试样同一横截面上的过水率变化范围很大,分布很不均匀,水在渗流过程中容易出现优...  相似文献   

15.
采用Haake流变仪研究了LS、FDN、SMF和ASP四种减水剂对新拌水泥浆流变性以及流变性经时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新拌水泥浆无论掺加减水剂与否,均属于假塑性流体,可用宾汉模型描述.减水剂的掺入明显降低了水泥浆的屈服应力,而对塑性粘度影响不大.当水灰比为0.32时,掺0.4%ASP水泥浆的屈服应力仅为6.64 Pa,而掺等量LS水泥浆的屈服应力较大,为16.28Pa.水泥浆流变性经时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剪切稀化阶段、剪切应力恒定阶段和剪切变稠阶段.剪切条件下减水剂的掺入有利于水泥浆流动性的保持.在相同条件下,LS对水泥浆流动性的保持能力较优、其次为ASP.  相似文献   

16.
流变学在水泥基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徐亦冬  何山青 《山西建筑》2005,31(24):152-153
首先对流变学的三种基本元件进行简介,通过将三种基本元件进行组合形成宾汗姆(Bingham)模型,并用该模型对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徐变和松弛进行模拟,最后讨论流变学在水泥基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韩斌斌 《福建建材》2009,(4):12-13,52
通过使用旋转粘度计测定掺加高效减水剂的砂浆和净浆以及空白的砂浆的流变曲线和触变曲线,研究了不同掺量的高效减水剂对砂浆流变参数的影响,并分析高效减水剂的掺入对浆体的流变性能及触变性能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18.
结合桥梁施工事故的特点,通过对流变突变理论的桥梁施工安全事故规律研究,绘制出桥梁施工安全事故流变规律曲线。建立了桥梁施工安全事故流变突变数学模型,基于该数学模型采用数学软件MATLAB分析了事故致因与流变突变曲线的关系。对该数学模型进行假设性验证分析,得到起始安全度和衰减系数对事故时间的影响。通过支架结构的施工期变形的监测数据和某次支架坍塌事故实例验证流变突变数学模型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9.
赵亚兰  郭红兵  张丽娟 《山西建筑》2005,31(23):159-160
针对低温开裂在沥青路面上普遍存在的现象,对沥青和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质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改善沥青低温性能的方法,并对沥青和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质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徐松 《工程勘察》2021,49(3):32-35
针对目前钙质结核粘土地基承载力理论研究手段单一且不够深入的现状,从传统的均质土地基承载力理论出发,采用理论分析方法研究了钙质结核粘土地基承载力升高的内在机理和决定性因素,同时探讨了钙质结核粘土静力触探试验比贯入阻力与内摩擦角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依托江苏省北部某风电场升压站工程,利用比贯入阻力与内摩擦角的内在联系,改进传统的承载力确定方法。经现场原位试验验证,改进后的方法合理、准确,为富含钙质结核粘土地区的岩土工程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