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邻避现象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一个非常棘手、复杂的问题。邻避现象的本质并非单纯的利益问题,它涉及公共决策时的民主程度,由此内含着权力与权利的博弈。化解邻避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决策者与对象之间的信任关系,并以预防矛盾激化为主。在参与决策意识觉醒、权利保护强化、依法治国战略深入推进以及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对城市邻避问题进行防控的最理想也是最有效的途径是法律。唯由法律对邻避设施的决策、实施、补偿和救济进行科学的规范,邻避问题以及可能的邻避危机或冲突才能得到有效预防和化解。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国内邻避公用设施落地难、最终实际选址结果与城市总体规划等规划成果中邻避公用设施规划布局毫无关联的状况,结合若干案例剖析了规划编制决策体系自身缺陷,提出了改进对策,包括:邻避公用设施专项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同步启动、采取互动编制模式;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影响半径大的邻避公用设施及早开展全面的选址论证工作;对邻避公用设施周边防护距离的规划控制,周边用地布局考虑环境兼容性和社会风险,并对开发强度进行控制;在规划实施评估或规划环评跟踪评价中制定邻避公用设施监测与跟踪评价计划.  相似文献   

3.
邻避设施规划之困境——上海磁悬浮事件的个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卫 《城市规划》2011,(2):74-81,86
许多城市正常运行所必需的公共设施,都面临因负外部性而引发的公众抵制现象,这种现象一般被称为邻避。长期以来,邻避现象被视为公众自私心理的反映,其症结也被归因为利益问题。通过对上海磁悬浮事件的分析,指出邻避设施规划冲突背后存在着复杂的矛盾关系,并非单纯的自私心理或利益因素能够解释。邻避设施规划必须回归到理性的公共利益分析与管理上,解决公共利益界定、利益保护和程序这三个关键问题,方能促进规划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颁布实施后,由邻避设施所导致的居民维权事件出现了集中高发的态势。文章从邻避设施的社会属性出发,针对现行规划体制中应对邻避设施设置的不足,提出了适应邻避设施社会属性的规划建议,以期对社会转型期的城市规划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北京发生的以反对垃圾处理设施为典型特征的"邻避现象",给邻避设施规划选址造成了巨大的困境.本文通过对西二旗餐厨垃圾处理站事件的分析,发现邻避设施负外部性的存在和政府决策过程中公众参与的不足,是导致群体性抗议的根本原因,居民的邻避行动则呈现出网络媒体传动、多种渠道表达诉求、专家支持等特点.为对邻避现象进行有效治理,达到政府与社会、公众的和谐,政府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并探索综合治理之道.  相似文献   

6.
邻避效应是城市设施各种负外部效应的总称,是当前社会中存在的一种重大风险,邻避效应的缓解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本文首先根据设施的影响范围、服务范围及城市全域提出基于空间区划的利益群体划分,分析其相互之间的博弈关系;进而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将城市设施划分为规划选址、建设、运营和废弃四个阶段,运用包容性的理念,提出各阶段邻避效应风险规避的方法途径和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7.
城市以公众利益为出发点向城市居民提供各项必需的公共设施。然而其中某些特殊设施,如垃圾转运站、变电站、精神病院等,可能会对其周围的生活环境、居民健康与经济财产造成损害,以至于所在地居民反对这些设施的设置甚至强烈抵制,即所谓“邻避现象”。这已成为当前我国城市公共设施建设中一个日益凸显的难题。本文以邻避现象的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为指导,从我国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的现实分析出发,探讨邻避现象的成因与应对策略,以期为此类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之见。  相似文献   

8.
陈勇  华晨 《规划师》2015,(3):29-33
研究从民法物权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城市规划、地役权和"邻避"现象的关系,通过逻辑分析、案例分析和比较研究指出,"邻避"现象本质上属于维护财产权的物权行为,是自私自利的极端表现,严重威胁到城市规划的实施。同时,不动产产权的无限扩张受到地役权的制约,地役权是不动产产权内生的自我限制机制,与财产权构成辩证否定的关系,可以依法限制"邻避"行为。在此基础上,研究进一步指出了城市规划具有地役权属性,利用城市规划解决"邻避"现象的方法和机制,建立针对"邻避"的民法物权诉讼机制,对限制"邻避"现象将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垃圾转运站的需求同步增长,但由于受用地保障不足、邻避效应等影响,生活垃圾转运站建设面临选址难、建设难等问题.本文以青岛市崂山湾国际生态健康城全地下景观转运站为例,探索垃圾转运站的规划建设思路,助力解决城市垃圾转运站落地难、邻避效应等难题.  相似文献   

10.
城市燃气设施既是城市的生命线工程,也是传统的城市邻避设施,会对设施周边区域的环境质量等不利影响。论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城市的先进经验,结合城市燃气设施功能属性、建筑特征等要点,从破除邻避和实现邻利2个方面提出邻利化对策,以期为城市燃气设施邻利化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选取广州大坦沙垃圾焚烧发电厂和广州番禺垃圾焚烧发电厂选址为例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地方政府与公众在邻避设施规划中的互动与角色。指出在邻避设施规划中,城市规划领域健全的制度环境是维持政府与公众良性互动的关键。地方政府应在承当主要领导力角色的同时,谨慎避免在邻避设施规划中的绝对权力。公众具备公民意识是进步的表现,但公众也应当认识和学习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建立政府和社会的协作关系是城市管治的出路之一。  相似文献   

12.
在城市建设日益加快的发展情形下,如何降低邻避公共设施建设所带来的邻避冲突,关乎政府威信、企业效益、公众利益各方面.本文针对垃圾焚烧发电厂规划及运营管理所引起的各种邻避冲突,全面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措施策略,为建构科学发展的全新局面奠定基石.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范围不断扩大,垃圾焚烧发电厂选址很难做到完全远离住区。作为典型的邻避设施,如何运用设计手法增加社区友好性,减少建筑本身的邻避属性,是一个新的课题。该文选取近年来国内外新建的选址在居住社区附近并得到良好社会反馈的一些社区友好型垃圾焚烧发电厂案例,对其采用的去“邻避”属性的建筑设计手法进行分析,并归纳总结出其情感化设计策略,以期望对新建在社区周边的城市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建筑设计提供一定的建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4.
蒋红军  肖棣文 《城市规划》2023,(10):62-68+91
在超大型城市中,公共设施潜在的邻避效应易引发严重的邻避冲突。使公共设施在满足公共需求的同时避免特定群体反对是城市治理的重要挑战。本文聚焦G市厕所革命,总结了消减城市公共设施邻避效应的空间营造策略。研究发现,城市政府应明确治理责任,通过对公共设施空间治理单元定位、注重增量利益投入及强化城市主体与公共空间的关联度,来实现空间“公共性”的塑造。公众对空间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也因其“公共性”的提升而改变,成为强化空间互动、参与空间维护的重要力量,从而促使消减邻避效应的目标逐步实现。本研究拓展了空间政治分析在城市治理研究中的应用,对现代城市人居环境规划和治理体系建设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城市化由增量扩张向存量优化的转变,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成为了核心关节,不可避免地需要补充完善邻避设施,但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逐步增强,城市中邻避设施落地面临较大的困难,其中难以直观界定邻避设施的影响范围是一个重要原因。文章总结国内外邻避设施空间方面的研究进展,探索利用CFD模拟手段,分析垃圾转运站的影响范围和特点,提出规划选址建议和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8,(11)
近年来城市化发展迅猛,而邻避冲突这一类特殊的环境群体性事件也频繁发生。有效治理此类冲突事件面临着四大困境:城市化进程的必然、居民的邻避情结、邻避效应的传递性以及邻避抗争的动员。文章就其治理出路提出了科学规划,充分运用邻避设施;完善受损补偿机制;增强政府治理能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针对我国频繁发生邻避冲突事件的现状,从博弈论视角分析邻避效应的演化机理与成因根源,并提出相应规避机制。针对不同决策主体构建了三类邻避效应演化博弈模型,通过引入邻避因子_m^n、信息传播函数λ(x)等参数,建立地方政府与邻避居民的一般化复制动态方程,深入分析了地方政府封闭决策期、协商谈判期以及设施兴建运营期时的邻避效应演化机理。分析得出:邻避居民由于信息匮乏,导致风险损失预期值K增高,从而增强冲突演化进度与强度;规避邻避效应的关键节点在于避免邻避效应的利益冲突,其根源在于不同主体对邻避设施风险成本感知的巨大差异,以及由差异导致的应对策略和行为;邻避因子_m^n值大大降低,驱使邻避居民风险偏好抗争收益大于风险抗议成本,形成冲突演化。最后基于合作博弈理论分析提出规避机制,只有博弈双方共同签订具有特定约束力行为的协议,才能充分避免邻避居民的利益受损,邻避效应才能得以最终规避。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24)
相较于国外,国内有关邻避研究起步较晚。考虑到对自身生存权的关注和环境正义的诉求,邻避不能完全归结为个体的自私自利和地方偏狭主义,风险感知、相对剥夺感、对政府和专家共谋的质疑、低成本理论对其有较好的解释。具体到我国,邻避运动是国家自主性及单位制式微、公民权利意识觉醒的产物,寻求更具操作性的化解邻避冲突、实现社会良性运行的手段亟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9.
高速的城市化进程以及城市经济规模的大跨度发展,极容易导致城市建设过程中各领域的顾此失彼。不少城市建设的决策者对于原本作为"城市根基"的基础设施尤其是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不够重视,"优先建设"改为"后期配套"。藉由规划建设上考虑的不周全,引发了不少社会问题。尤其是本文所研究的邻避性市政基础设施,在当今社会的各类焦点问题中,显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20.
胡印斌 《中州建设》2014,(15):45-45
“大家制造的问题,为什么由我单独承担?”“欢迎建设,但请远离我家后院”1980年,美国第一次用“邻避”这个词来描述美国人对化工垃圾的排斥和反抗,后来媒体和学界以此概括在现代化进程中,社会必需的公共设施遭到选址社区排斥甚至引起群体抗议的现象,对应的英文短语是“NIMBY”(音译为“邻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