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深度-射线域偏移速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波场外推理论和共角度成像条件,给出了基于深度-射线域共成像道集的偏移速度分析方法。该方法采用速度扫描技术,以共成像点道集同相轴拉平,即成像质量最优为准则提取速度修正量,可以采取沿构造层位或道集深度2种方式进行交互式速度分析。用Marmousi模型对该速度分析方法进行了沿深度方向和沿层位的偏移速度分析测验,结果表明,用该方法提取的速度修正量与预设的偏移速度误差几乎一致。  相似文献   

2.
射线层析与波动方程联合成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射线层析与波动方程联合成像是构造和速度同时成像的新思路。由偏移共成像道集算出深度偏差,进而算出速度修正量,把速度修正量按射线路经均匀地分配,由浅入深,逐层修正速度模型;再用修正后的速度作波动方程偏移,抽取共成像道集,算出速度修正量,再将其按射线路经均匀地分配。如此反复进行波动方程偏移和射线法反演迭代,直到共成像道集深度方差满足预设的精度为止,最后得到速度和深度构造同时成像。仿真实验验证了本方法。  相似文献   

3.
地震处理新方法——共聚焦点技术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共聚焦点(CFP)叠加成像方法以算子驱动代替模型驱动,以算子修正代替速度修正,可以避免叠前深度偏移对速度模型的要求太高,速度模型修正比较困难的问题,适用于复杂地表地质条件下的构造成像处理。论述了两次聚焦成像的原理,讨论了聚焦算子的修改方法,并给出了一个理论模型试算结果及CFP的其他应用。  相似文献   

4.
叠前深度偏移成败的关键在于速度建模的精度[1]。速度模型是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最核心的部分,如何通过提高速度模型的精度来改善成像质量,减小深度误差是叠前深度偏移处理中亟需解决的问题。由于深度误差是由浅到深逐渐积累的一个过程,对于埋藏较深的中古生界深度误差的控制尤为重要。而对于低信噪比地区的速度模型的建立也很难通过常规层析反演方法来实现。但在速度模型反演迭代的过程中,通过层位约束的方法由浅到深、逐层迭代的方式可以较好地减小深度误差,而对于低信噪比地区的速度也可通过层位约束的方法较好地提高速度模型的精度,从而改善低信噪比地区的成像质量。本文重点讨论层位约束的方法在王家岗地区深度域速度建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是目前解决复杂地质构造精确成像问题的重要手段,其成像效果取决于深度域速度模型的准确与否.通常采用的沿层构造解释速度建模方法在构造特别复杂、层位解释不合理时往往得不到准确的速度模型,因此研究了层析反演更新深度域速度模型的建立方法.该方法可利用偏移成像数据计算剩余误差曲线和地层倾角信息,迭代更新反射层的位置和形态,最终获取准确的速度模型.应用实例表明,层析反演速度建模技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系统介绍了分光光度计法岩石阳离子交换容量的测量原理和步骤,修正了行业标准SY5395-91中的计算公式.对测量过程中的误差进行了分析,尤其是标准工作曲线斜率误差和溶液浓度误差对吸光度的影响,给出了通过调整待测液浓度来降低测量误差的方法.最后计算出阳离子交换容量的测量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7.
理论上用数字模型来研究分析溶解气驱条件下,压力和表皮因子对油井流入动态的影响(IPR'S)。综合产能曲线的分析结果认为,产能曲线的指数是时间的函数,其指数通常大于单相流。研究还认为,只要已知产能曲线的指数以及避免长时间外推,该法就能够用来预测未来动态。如果用单点测试法来预测未来动态(该法假定产能曲线指数是常数),那么,该法求得结果十分接近井的实际产量,其误差最小。既然如此,产量预测的误差将取决于假设的已知产能曲线指数误差的大小。综合考虑表皮因子的影响,还提出了修正IPR曲线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井间直达波层析成像的井斜校正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钻井过程中由于地层倾斜等原因,导致井的轨迹不是过井口的垂线,而是一条空间曲线,这就造成井间地震成像计算所用的初至旅行时存在偏差,影响成像精度。为此,本文提出了解决井斜校正的方法。通过对合成井问地震记录和实际记录进行试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解决井斜造成的直达波旅行时误差,可提高速度反演的精度。  相似文献   

9.
通过实验研究,基于Gardner经验公式,本文提出-种更加准确的揭示地层密度与纵波速度之间关系的方法。首先用Gardner经验公式估算地层密度;然后计算实测密度与估算密度的差值dt,同时考虑了测井资料中对密度有影响的GR,RD,PE,CNL,AC五条测井曲线,对dt与这五条曲线做多元回归分析,建立误差模型;最后用预测误差值加上Gardner密度预测值,得到最终密度预测值,也就是添加了dt修正项的Gardner公式的密度预测值。将该方法预测结果与Gardner经验公式、Castagna等提出的速度和密度的多项式及指数关系式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引入误差修正项dt的Gardner公式的预测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10.
常规叠前时间偏移仅适用于横向缓变速介质,对于横向变速剧烈的介质,其旅行时计算存在较大误差,远偏移距误差更大。针对这一问题,对常规叠前时间偏移双曲线旅行时计算公式进行了改进,提出了扩展的横向变速叠前时间偏移旅行时计算公式。其基本原理是,引入速度函数和加权函数,将偏移距离散化,在每一个偏移距范围内通过加权函数调整均方根速度,由此来修正由横向速度变化引起的旅行时变化,使旅行时的计算精度得以提高,从而加强了时间偏移对速度横向变化的适应能力,改善了偏移成像质量。标准的Marmousi理论模型数据和实际资料的测试结果表明,扩展的横向变速叠前时间偏移能够提高复杂构造的成像精度。  相似文献   

11.
塔西南山前带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勘探接替领域之一,其地表为巨厚黄土覆盖,黄土厚度可达500 m以上,速度在纵、横向上变化快,表层结构复杂。为改善地震成像效果,针对复杂地表区表层模型精度难以满足需求的问题,开展了拟合时深曲线量板、层析反演及折射反演等方面研究工作。结果表明:多种表层建模方法综合运用是提高近地表模型精度的有效途径;黄土曲线量板可反映连续介质区近地表速度变化规律;层析+折射约束迭代反演近地表建模方法能够将模型精度误差控制在5%以内;逐级递进约束层析反演可拓展可信速度场深度约1 500 m。以上成果认识,对类似探区构建高精度近地表模型及提高地震成像精度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常折射波成像仅适用于界面为平面的地质模型,本文将折射波法推广到弯曲界面二维地层速度成像。首先假定被反演的曲界面是由多个直界面段组成,然后逐段反演,再将这些直界面段连接起来逼近被反演的曲界面。文中导出了直界面的折射波时距曲线方程,据该方程可逐段逐层完成反演计算。对于层状介质,用折射波可反演出层速度、曲界面的形状和深度,实现二维层速度成像。  相似文献   

13.
用不正确的速度进行偏移会产生一条能量分布不清楚的曲线。在单炮点试验中,这条曲线或称为“反射层”是由一系列等旅时椭圆的包络线构成,而震源和众接收器正好位于这些椭圆的两个焦点上。另一条与这个反射层有关的曲线是由反射射线包括的散焦线。如研究的是常速介质中单绕射点的资料,从其反射波的零距离相位波前的结构可见,其散焦线呈尖点状,所处位置与震源和接收位置无关。从其尖点的位置可以知道应该怎样修正成像方法或速度,从而提高偏移输出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CFP道集交互速度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基于双聚焦成像理论,本文提出一种共聚集点(CFP)道集交互速度分析方法,用于建立初始成像速度模型,完成从时间层位到深度层位、从时间域速度场到深度域速度场的转换。该方法根据旅行时相等原理确定地层速度,以成像质量最优作为速度正确性的判别标准。根据时间解释结果计算CFP响应曲线和时移曲线是CFP道集交互速度分析方法从理论到实践过渡的关键一环,也是本文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一个新贡献。此方法具有实现灵活、过程稳定、分析结果比较准确的特点。通过对大庆地震数据模型和实际地震数据的速度建模验证了方法的稳定性、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用误差曲线法修正焊接应力测量误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栋才  袁海斌 《石油机械》1997,25(8):13-15,26
用盲孔法测量焊接残余应力时,由高应力区的孔边应力集中引起的塑性变形是影响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通过对20g钢进行非常规的超载拉伸标定试验,得到一条误差曲线,进而由该曲线回归得到一个经验公式。试验证明,用该公式对用盲孔法测得的20g钢焊件的残余应力误差进行修正,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成像测井资料在湖盆沉积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湖盆沉积砂体规模小,分布不稳定,非均质性强,在研究过程中,特别需要运用具有高分辨率、高覆盖率、高直观性特点的成像测井资料。讨论了成像测井资料在湖盆沉积研究中的主要应用:①基于成像测井资料分析常规测井曲线形态对微相分析的可靠性,钟型、箱型曲线代表正韵律的可靠性很好,卵型曲线代表正韵律的可靠性较差,漏斗型曲线并不完全代表反韵律。②识别指相标志。除岩石的颜色外,大部分指相标志都可通过成像测井资料获取。③判断层段的砂体骨架主体。例如在H油田某构造沙三段辫状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沉积中,根据成像测井资料和常规测井曲线分析沉积韵律,结果是正韵律的数量及厚度远远大于反韵律,从而判断出该层段的砂体骨架主体是水下分流河道砂体,而不是河口坝砂体。④用经过刻度的成像测井资料反映的沉积特征修正地质录井剖面,不仅可以准确识别湖盆沉积的岩性、岩石组合和沉积序列,还可以修正复杂地质层段地质录井资料的失误,恢复正确的岩性剖面及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7.
利用共聚焦点方法消除复杂的近地表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复杂的近地表效应会降低地震数据的质量,通常假设射线垂直地穿过近地表来消除其影响。共聚焦点方法把近地表效应当作成像问题的一部分来处理。依据等旅行时原理估算出波场的传播算子,在差异时移模板中进行算子更新,再用这些算子重建基准面。利用修正后的层析反演,把重建基准面后的数据校正到合适深度,得到近地表速度模型。对复杂的合成数据集进行处理,可消除复杂地表的影响,得到令人满意的叠加剖面。  相似文献   

18.
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利用定向深度偏移技术和三维层析成像技术对速度模型、深度模型进行迭代修正,得到较精确的层速度模型、从而实现精确成像。在焉者盆地本市图和泌阳凹陷栗园地区,根据三维叠前深度偏移解释成果布署的评价井,预测目的层深度与实钻深度误差3~7m  相似文献   

19.
在小型计算机上,采用一定的变延拓步长计算,可大大提高相移法波动方程偏移的速度,而又不损失偏移的精度。当选用的延拓步长Δτ<48毫秒时,偏移成像效果好,偏移误差小于1%;当Δτ>48毫秒时,其成像效果变差,在此条件下,偏移误差随着延拓步长的增加而加大。  相似文献   

20.
地震成像是地震勘探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而速度场的精度是地震成像的关键.为了探讨双复杂条件下近地表速度场对地震偏移成像的影响,依据弹性波动方程正演模拟的数据,在给定不同误差的近地表速度模型条件下,对比叠前深度偏移后近地表速度模型精度对线性噪声压制、浅层成像质量和精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风化层厚度误差大于+20%或风化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