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INTERNET的高速发展验证了TCP/IP协议的生命力 ,同时也使IPv4协议天生的地址空间不足、层次结构不合理、安全性不够、没有QoS保证等问题暴露无遗 ,较之IPv4协议IPv6地址长度为 1 2 8位 ,地址空间更大、高效的层次寻址及路由结构、全状态和无状态地址配置、内置安全设施和更好的QoS支持彻底地解决了IP网不能作为电信基础网的难题  相似文献   

2.
目前使用的IP协议,其学名为IPv4,地址长度32位。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IP地址日益枯竭,从而催生了下一代IP协议IPv6。IPv6地址长度是128位,可有效解决IP地址短缺和网络安全等问题。近几年推出的操作系统,基本都支持IPv4和IPv6。  相似文献   

3.
全球目前广泛采用的IP地址是基于IP协议第四版本的IPv4,其地址数约有43亿个,但是随着Internet用户数的急剧膨胀和移动Internet的兴旺,现有IP地址越来越紧张,预计到2010年的Pv4资源将会耗尽,为此,新的IP地址协议应运而生,这就是IPv6。  相似文献   

4.
《中国电子商情》2007,(3):63-63
近日,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第23次亚太互联网络信息中心(APNIC)会员会议上,与会专家再次集中强调了从IPv4到IPv6的过渡时期的IP地址申请问题。参会专家们指出:目前全球IP地址资源呈现严重供不应求的不平衡局面,一方面互联网发展需求大量的IP地址。另一方面IPv4地址即将耗尽,而IPv6的大规模启用尚需时日。  相似文献   

5.
新一代IP协议——IPv6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志 《广东通信技术》2001,21(11):12-15,30
主要介绍了下一代IP协议--IPv6的一些特点,包括IPv6地址空间,IP安全和保密,服务质量(QoS),地址配置,移动IP等,并介绍了IPv4向IPv6的过渡策略和IPv6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在移动因特网提供新服务、新功能的同时,必然增加对IP地址的大量需求,现行的IP协议版本4(Ipv4)不能满足这么巨大的地址需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业界设计出了IP协议版本6(Ipv6)。这篇文章简要介绍了Ipv6的寻址和路由方法,并且对Ipv4与Ipv6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IP地址是构成互联网的基础,是非常重要的互联网基础资源,江苏作为互联网大省,对千万级IPv4地址、数亿级的IPv6地址进行有效的管理,很有必要建设一套IP地址综合管理平台.本文拟探讨如何通过IP地址数据的汇聚、核查比对、数据标签管理、资产探测等实现对IP地址的精细化管理.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IPv4地址资源贫乏的大国,因此在IPv6提出的前几年,我国是积极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但随着内网外网分立并隔离逐渐成为一种主流模式,内网用户一般都是采用私有IP地址,NAT技术可保证内网用户上网无忧,无线上网(包括3G)也与内网模式类似,可以不用公网IP地址。CIDR地址分配方法使得公网IP地址的分配更加经济合理,所有这些原因使用户对公网IP地址的需求量大为缩减,  相似文献   

9.
为了避免IP地址枯竭带来的影响,充分利用以IPv6技术为代表的下一代互联网的技术红利,世界各国都出台了IPv6发展战略,我国也出台了《关于下一代互联网“十二五”发展建设指导意见》等政策,明确了我国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目标.作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的有线电视网络正在加速向更加通用开放的IP技术过渡转型.由于IP地址资源不足及安全性等方面的问题,广电网络的业务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此外,面临三网融合的激烈竞争,广电网络运营商迫切需要解决IP地址资源不足,以及IP网络安全性的问题.本文通过论述广电网络IPv6迁移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了三种主流的过渡技术,梳理出广电网络演进的各个阶段,提出了广电网络实现平滑迁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移动IP是3G网络实现各种移动业务的关键技术。SIP是提供和实现IP业务的重要协议。未来移动IP网络由于受到地址空间不足的限制,必然要从IPv4发展到IPv6,本文主要讨论SIP协议在IPv6中的应用,并提出了在IP异构网络中实现SIP协议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IPSec与IPv6的网络安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Internet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个人把Internet作为传输信息的首要工县,从而导致现有IPv4网络的不安全性和教感信息的保密性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为此。IETF在设计下一代互联网协议IPv6时,特别设计了IPSec,用它来保护IP及上层协议的安全。IPsec作为下一代互联网强制支持的安全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IP而网络的安全性。介绍了IPsec的安全机制及其应用。以及国内外下一代互联网安全机制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2.
因特网发展中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陆学锋 《电信科学》2003,19(11):1-5
本首先指出了因特网在发展中所遇到的三大问题,即IP地址空间不足、QoS以及网络安全问题,并指出因特网正面临着被复杂化到难以驾驭的危险。这些问题虽经长期研究,但至今仍没有得到解决或完满的解决。章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指出问题的根源是在因特网协议(即IP协议)本身,是由于网络服务是无连接的,而占统治地位的要求的传送服务是连接方式的。在此基础上,章主张充分发挥因特网技术的优势,克服传统电信数据网的缺点,探索一个新的采用连接方式的因特网协议,并提出了对相关方案的设想。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用户的不断增长、网络应用的日趋丰富、技术水平的持续提高,未来互联网发展的焦点已经不再单纯是简单的接入,而是在此之上的多层次的、具有高可扩展性的增值服务。文章在分析了向未来互联网演进4个不同阶段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后,提出目前下一代互联网中重要的IPv6技术已经难以胜任向未来互联网演进的需要。文章强调未来互联网虽然存在着多个研究方向和热点,但在一些基本问题上缺乏共识,因此对于未来互联网的研究需要从更基础的起点出发。  相似文献   

14.
蔡晓宇 《电子工程师》2008,34(12):32-36
随着Internet数据业务和移动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基于Ipv4的Internet已不适应当前应用需求。Ipv6作为一种新型的Internet协议,克服了现有标准Ipv4在地址匮乏、路由表过于庞大和服务安全等方面的不足,Ipv6即将取代Ipv4成为下一代互联网的标准并且为未来移动通信提供重要支持。文中概括介绍了IPv6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如何实现IPv4到IPv6的过渡,并且讨论了IPv6对下一代移动通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首先分析了当前互联网体系架构所面临的新的挑战,研究了未来互联网体系架构的发展情况,接着分析了下一代互联网(NGI)协议标准IPv6,以及互联网与下一代网络(NGN)的之间的关系。最后,指出电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将是未来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6.
基于IPv6技术的下一代互联网是未来信息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本文介绍中国联通在建设下一代互联网方面的思考,包括研究发展策略、计划开展的业务应用和试验等.  相似文献   

17.
BE12000系列IPv6核心路由器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建平  崔勇 《电信科学》2005,21(1):18-23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IPv6核心路由器成为下一代互联网的核心技术之一,集中体现了网络互联的关键技术及其发展方向.清华大学和清华紫光比威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开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IPv6核心路由器.该路由器基于分布式的多处理器平台,采用可扩展路由器操作系统BWOS,支持IPv6和IPv4双协议栈,实现了多种网络接口下的高速分组转发功能,并通过硬件冗余和软件状态备份技术实现了路由器系统的高可用性.该IPv6核心路由器的研制成功,为我国建立自主知识产权的下一代互联网提供了网络核心设备,为我国网络安全的建设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8.
IPv6技术及其在移动互联网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介绍了IPv6技术的特点,结合移动互联网的实际情况对IPv6技术在移动互联网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移动互联网向IPv6演进的目标结构,以及各演进阶段引入IPv6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李西明 《电信快报》2000,(11):17-18,22
概述IPv6的地址结构,分析唯一型地址、任一型地址和多重地址3种地址形式,及各自的应用,最后指出IPv6互连网络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IPv6过渡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IPv6已被确定为下一代互联网所使用的协议,现有网络向IPv6网络的过渡问题正成为研究热点.由于现有使用IPv4的互联网规模已经十分庞大,如何保护现有投资,使网络平稳过渡到IPv6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本文对IPv6过渡中的研究问题进行了综述,总结了IPv6过渡中使用的基本技术,对不同过渡场景下IPv6过渡技术的选择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对过渡中的安全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分别从网络拓扑和协议层次角度对IPv6过渡进行了展望,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