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颗粒分析试验在土石坝工程施工中是必做的一项检测工作,人工计算和手工绘制级配曲线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且易出错。利用EXCEL软件可以自动进行计算并自动生成相应的颗粒分析级配曲线,具有快速、准确、节省工作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粗细泥沙挟沙能力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文中导出了均匀沙、非均匀粗细泥沙平衡和不平衡状态下的挟沙能力公式,反映出含沙量、来沙量、级配和粘性对挟沙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非均匀沙推移质输沙率及其级配计算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根据水流功率理论,导出了非均匀沙推移质输沙率公式,并考虑了床沙运动的随机性及床面粗化对输沙率的影响;提出了推移质级配计算的公式。由非均匀推移质输沙率及其级配计算公式的计算值与作者、Samaga、Gilbert试验值及长江新厂(二)站、美国东汊河实测值吻合较好,并且能够用于均匀沙的推移质输沙率计算,具有广泛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4.
级配显著影响着土的工程力学特性,深入研究土的级配特征并建立级配方程将其定量表达,对于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分析与工程应用至关重要。通过分析不同粒组含量分布态势下土的级配特征,确定了连续级配土级配曲线的基本形态。基于Burr分布,提出了一个适用于各类连续级配土的连续级配方程,对级配方程特征参数和级配曲线形态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并利用实际工程数据验证了该连续级配方程的广泛适用性。研究表明:土的粒组含量分布态势和级配曲线形态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连续级配曲线存在近似直线形、双曲线形、上凸形和反S形等4种基本形态;提出的连续级配方程可以很好地描述连续级配曲线的4种基本形态;通过连续级配方程特征参数分析,可以定量判断土的级配曲线形态和级配优劣情况;连续级配方程对天然砂砾料和人工爆破堆石料等粗粒土,以及覆盖层天然砂土、粉土和黏土等细粒土,均能够很好地描述它们的级配特征。  相似文献   

5.
6.
丁丽萍 《山西水利》2006,22(6):110-111
泥沙颗粒分析工作是水文测验的一项重要内容,长期以来一直靠手工完成数据处理,程序繁琐又易出错,因此尝试编写应用软件替代人工分析,阐述了开发颗分应用软件的思路和原理。  相似文献   

7.
挟沙能力级配及有效床沙级配的概念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阐述了笔者在研究非均匀悬移质不平衡输沙时引进的两个重要概念:挟沙能力级配及有效床沙级配。 文中首先指出以前对迭加输沙率的方法,即令对非均匀沙运动最简单的情形(强平衡输沙),仍然存在着一些分歧,还缺乏统一认识。其次论述了强平衡条件下,由泥沙运动统计理论得到的挟沙能力迭加的基本关系,和挟沙能力级配的引进。第三,从扩散方程出发,论证了挟沙能力迭加关系的正确性。第四,闸述了不平衡输沙条件下,挟沙能力级配及有效床沙级配的概念。第五,证明了在明显淤积特殊条件下,淤积物级配即为有效床沙级配,含沙量级配即为挟沙能力级配。  相似文献   

8.
周波  黄双喜 《人民长江》2006,37(12):45-46
泥沙颗粒分析作为水文测验项目,其资料对于水文泥沙分析计算和水利工程设计十分重要.对粒径计-吸管结合法(以下简称粒吸法)与激光法颗粒分析成果转换软件开发原则、思路、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基于不同河段、不同悬移质颗粒级配建立标准样本库,进而进行级配转换的软件的开发模式.开发的转换软件具有准确性、通用性、操作简便、界面友好等特点,其转换结果能满足水利部行业标准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CAD系统中,查寻设计或校校计算所需的各种系数、参数的曲线线图时,用几种常见的方程近似拟合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使软件的设计、编码简单易行,而且可大大减少数据处理的工作量,减少物理存贮空间并提高运算速度。  相似文献   

10.
主要讲述DLY-95在水文分析中应用的可靠性,重点论述其分析精度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1.
宽级配卵石泥沙颗粒特性的分维值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过去床沙粗化实验中依据推移质输沙量确定粗化稳定的不足,利用分维测度提出了两种新的判别方法,即通过计算分析粗化层及推移质级配分维值稳定程度而加以识别。通过实验资料计算验证,得到了较满意的结果,对研究泥沙级配特性及粗化稳定具有积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非均匀沙床面阻力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天然情况下,河流泥沙组成多为非均匀沙。河流床沙及其粒径组成的非均匀性是影响水流阻力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床沙组成的非均匀性对水流阻力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在大量实验和实测资料的基础上,首次系统考虑床沙级配及其组成的非均匀性对水流阻力的影响,认识了床沙组成非均匀性对水流阻力的影响关系,初步得出非均匀性对水流阻力影响的规律,丰富了人们对床面泥沙组成非均匀性的认识,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  相似文献   

13.
泥沙起动判别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对泥沙起动判别标准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所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水流紊动底速符合正态分布的特点,分别提出了均匀沙和非均匀沙起动的判别标准。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二维泥沙颗粒的相对隐蔽度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绝对隐蔽度和相对隐蔽度是泥沙颗粒隐蔽度研究中的2大派别。针对韩其为定义的二维泥沙颗粒相对隐蔽度,给出了统计意义上的宽级配非均匀沙颗粒相对隐蔽度的计算式,对该式的物理意义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基于泥沙相对隐蔽度的宽级配非均匀沙中“大颗粒”、“小颗粒”、“中等颗粒”的概念。  相似文献   

15.
李成荣  张祎  刘平 《人民长江》1999,30(10):38-39
计算机应用的发展,推动了水文事业的发展,使水和从繁重的水文数据中解放出来。介绍了开发泥沙悬移质颗粒级配计算程度的意义、程序设计思路、数学及其应用。采用泥沙悬移质颗粒级配计算程序具有操作简便、运行速度快、提高工作效益、减轻劳动强度等许多优点,避免了每张计算表格都需要一算二校的工序。由计算机输出的成果资料,数据统计正确,表面美观整洁,且更工整更清晰,保存使用都很方便,能满足测站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床沙粒径及级配对非均匀沙起动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廷杰  陆彦  陈帅  刘益 《人民黄河》2015,(1):34-37,41
对Wu W.等的荫暴系数计算方法进行了修正,根据滚动起动模型建立了以荫暴系数为主要参数的起动底流速公式,在此基础上理论探讨了暴露程度、床沙各分组泥沙粒径及其质量比对泥沙起动的影响,并论述了非均匀沙起动中完全暴露、完全荫蔽和极限跃移3种极限起动情况。结果表明:1非均匀沙起动底流速随着荫暴系数的增大而减小,荫暴系数越大,泥沙越容易起动;2在由两种粒径泥沙组成的非均匀沙中,粗颗粒的荫暴系数在定义域上均随着细颗粒床沙比例和粗细颗粒比例的增大而增大,即细颗粒比例越大,粗细颗粒间粒径差异越大,粗颗粒越容易起动;细颗粒的荫暴系数在定义域上随着细颗粒床沙比例的增大而增大、粗细颗粒比例的增大而减小,即细颗粒的比例愈大,细颗粒愈容易起动,且起动规律渐趋于和均匀沙的相仿,粗细颗粒粒径相差愈大,细颗粒受到的荫蔽作用愈显著,其起动流速也愈大。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三维泥沙颗粒的相对隐蔽度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绝对隐蔽度和相对隐蔽度是泥沙颗粒隐蔽度研究中的两大派别,为理论分析方便,人们往往把泥沙概化为二维"圆饼"来研究对应的颗粒隐蔽度.本文以韩其为建立的相对隐蔽度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三维泥沙颗粒相对隐蔽度的概念,给出了其在统计意义上的计算式,最后对该式的物理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非均匀推移质级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根据脉动流速服从正态分布和输沙平衡时床沙与推移质泥沙颗粒的交换处于平衡状态的概念,经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得到了适用于宽级配非均匀沙河槽的推移质级配计算方法,该方法的计算结果与水槽实验资料和野外实测资料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拓石水文站2007年~2011年单断颗资料的间测分析,得出用单颗代表断颗进行输沙率颗粒级配间测分析,为该站实行停三测一提供了间测依据,同时减轻了职工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经费.  相似文献   

20.
河流泥沙级配函数表达式及其检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泥沙级配是河流泥沙工程学中最基本的资料,许多理论和实际问题的分析研究都要依据它.然而,现阶段获得泥沙级配资料的途径主要是生产实测,其工序之复杂和工作量之大是众所周知的;理论上的计算办法虽见不少,但都远非一算即准,追究起来,仍嫌理论研究深度和广度不够.譬如,对于天然沙级配形成的机理,客观因素影响之关系,以及级配曲线图形的函数性质等基本问题均做工作不多.其中,能否用一个简单便用的函数表达式去描述天然沙的级配规律,就是一件很有理论和实际意义的事情.对此,前人曾针对大量实测泥沙级配在半对数纸上其曲线图形具有上下大致反对称的连续分布共性(或称之为正常分布),提出了正态分布和S形分布函数表达式.在此基础上,笔者又于1985年提出另一种类型的函数表达式即双曲正切函数表达式.本文在1985年工作基础上,进一步讨论这三种分布的有关问题,并重点利用大量天然实测资料检验和论证三者的精确度及其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