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公众理解科学”一词涉及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有公众参与的各种各样的科普活动。其表现往往带有社会行为的特征, 有主导人物、资源和不断扩大的活动储备。另一方面是指一个不断发展的经验性社会研究领域。本文重在论述后者的演变, 它分为 3 个阶段, 即科学素养 ( 迄于20世纪80 年代) 、公众理解科学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 和科学与社会 (20世纪90年代后) 。这里称谓的变化不容忽视。各阶段的陈述均包含针对科学与社会之关系的症结所做出的专门判断, 特别要研究的问题以及优先考虑的介入策略; 同时可以看出, 各阶段之更替在修辞上表现出的是一种“进步”。比较此 3 个“范式”之后, 作者不禁发问: 此领域中的研究工作真的有什么进步吗?  相似文献   

2.
"公众理解科学"一词涉及科学与社会的关系,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有公众参与的各种各样的科普活动.其表现往往带有社会行为的特征,有主导人物、资源和不断扩大的活动储备.另一方面是指一个不断发展的经验性社会研究领域.本文重在论述后者的演变,它分为3个阶段,即科学素养(迄于20世纪80年代)、公众理解科学(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和科学与社会(20世纪90年代后).这里称谓的变化不容忽视.各阶段的陈述均包含针对科学与社会之关系的症结所做出的专门判断,特别要研究的问题以及优先考虑的介入策略;同时可以看出,各阶段之更替在修辞上表现出的是一种"进步".比较此3个"范式"之后,作者不禁发问此领域中的研究工作真的有什么进步吗?  相似文献   

3.
"公众理解科学"一词涉及科学与社会的关系,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有公众参与的各种各样的科普活动.其表现往往带有社会行为的特征,有主导人物、资源和不断扩大的活动储备.另一方面是指一个不断发展的经验性社会研究领域.本文重在论述后者的演变,它分为3个阶段,即科学素养(迄于20世纪80年代)、公众理解科学(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和科学与社会(20世纪90年代后).这里称谓的变化不容忽视.各阶段的陈述均包含针对科学与社会之关系的症结所做出的专门判断,特别要研究的问题以及优先考虑的介入策略;同时可以看出,各阶段之更替在修辞上表现出的是一种"进步".比较此3个"范式"之后,作者不禁发问此领域中的研究工作真的有什么进步吗?  相似文献   

4.
英文“科普”称谓探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科普一词大约出现在19世纪中叶,确切的年代还有待于今后去发现。科普观念的产生与科学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有直接的关系。公众理解科学和科学传播的提法始盛于20世纪80年代,但是其源头还要早。  相似文献   

5.
本文回顾了最近1/4个世纪以来公众理解科学(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以下简称PUS)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我们通过对科学素质、公众理解科学、科学与社会三个范式演变的回溯,展现了讨论是怎样随着大型的公众认知调查而发生变化的。正如“部落身份”的标记一样,此处的称谓变化值得重视。每个范式构造问题的方式不同,摆出了其特有的问题,提供了首选的解决途径,并且在修辞上表现出是对前一范式的“进步”。我们认为:“缺失概念”的争论反映了对专家们常识概念的合理批评,但是却把争论的问题与方法方案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6.
对过去40到50年间信息安全的发展变化,描述的方式各不相同。目前有一种公认的方式,是把信息安全的发展划分为三次浪潮。这种方式较好地反映了信息安全领域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技术浪潮”(第一次浪潮)是采用非常技术的方式达到信息安全;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的“管理浪潮”(第二次浪潮)是  相似文献   

7.
科学传播发展阶段的研究是中国科普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命题,它既有助于厘清国内外相关概念和研究路径的彼此关联,又有助于梳理我国科普事业的历史脉络和发展趋势.一般认为,科学传播的发展经历了传统科普、公众理解科学、科学传播三个阶段,但随着科学传播理念的不断发展和实践的逐步深入,"三阶段论"中的科学传播阶段应代之以更加明确的公众反思科学阶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公众参与科学和公共科学服务两个新的阶段,共同构成科学传播"五阶段论".  相似文献   

8.
关茜  刘兵 《科普研究》2017,12(3):19-25
在国内越来越多的学者讨论“公众理解科学”的同时,国际上已经有一些学者将视线转到“公 民理解科学”的讨论上。“公众理解科学”与“公民理解科学”两者之间是有着紧密联系和重要差异的,这 种差异给出一种新的看待科学传播问题的立场。本文通过对于“公众理解科学”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讨论,进 而对“公民”一词进行概念分析,讨论了公民教育与公众教育、公共教育等的差别。针对“公民理解科学” 中比较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指出以公民的立场或视角看科学传播,与以往“公众”的立场看科学传播 的不同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面向知识经济和国家创新系统的“创新范式”已经成为科技传播研究的新兴传统,它与面向科学文化和公民科学素质的“普及范式”共同构成当今国内科学传播的两大传统。在一阶和二阶科学传播的基础上,以公民参与科学为核心的三阶科学传播日渐重要,并成为实现“四科两能力”的有效路径。根据科学传播研究的最新趋势,可将其扩展为传统科学普及、公众理解科学、公众反思科学、公众参与科学、公共科学服务五个阶段,其共同构成科学传播结构化系统,实现了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和完善国家创新系统的有机统一,并为社会科学文化形成和政府职能转变提供了科学传播领域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张会亮 《科普研究》2017,12(4):77-82,88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创新对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日益显著,世界科技 先进国家都非常重视科学教育,将其置于教育发展的优先位置。我国科学教育是提高公民科学素质、促进社 会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途径。自1999 年6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教 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来,一系列与科学教育相关的政策相继出台。我国科学教育的目的也已 经由培养社会少数科技精英转变为培养公民的科学素质,科学教育理念逐渐与国际接轨,并且在非正式学习 情境下的科学教育比较灵活和多元。  相似文献   

11.
公众理解科学运动不但能够实现公众通过科学参与民主的需要,而且能够促进以科学为核心的知识经济的发展,对于中国而言,它还是补中国传统文化之不足的文化事件.因此公众理解科学是一个随着科技的进步、国情的变化以及世界文明的演进而内涵不断丰富变化的综合性概念.  相似文献   

12.
陈丽英 《电信技术》2009,(12):54-57
1前言 视频会议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随着20世纪70年代数字传输技术的出现以及20世纪80年代编解码和信息压缩技术的飞跃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视频会议系统已发展得较为成熟。视频会议的发展可分为4个阶段:拨号组群电视会议、基于ISDN视频会议系统、基于LAN的产品和基于广域网、互联网的组播视频会议.  相似文献   

13.
张馨文  诸葛蔚东 《科普研究》2017,12(1):12-21,94
《公众理解科学》(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 )是涵盖科学技术与公众互动关系各方面研究 成果的学术期刊,具有深远国际影响。本研究以2005 至2014 年间SSCI 期刊《公众理解科学》(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 )刊登的所有文章为研究对象,综合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对研究样本进行计量统 计和内容分析,并分析数据,讨论近十年科学传播领域的学术研究热点和趋势,包括研究主题、研究方法、 作者和国家分布、引用、被引和共引网络等类目。本文希望通过对最近十年的文献分析,不仅在宏观上看到 研究的基本特征和变化,也能从相对微观的研究议题、涉及学科和研究方法等维度总结出特点,为今后公众 理解科学特别是中文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我国超高亮度LED和白光LED产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超高亮度LED和白光LED产业化现状 我国发光二极管(LED)也步于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形成产业,90年代已具相当规模.在90年代后期,我国超高这度LED产业迅猛发展,经历了进口器件销售一进口管芯封装(1998年前100%进口)一进口外延片制管芯、封装-自主生产四个阶段,现已具有GaAs和GaP单晶、外延片、芯片的大批量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5.
李洋 《科普研究》2013,8(6):27-34
我国对科学的态度有关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起步较晚,此领域的学者以及研究机构较少,已有研究较为零散。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的指导下,我国已将民众对科学的态度列入科学素质的测评体系中,并且作为核心要素用于指导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本文拟从态度理论研究入手,对科学的态度研究(概念、影响因素及测量)进行回顾与总结,提出我国对科学的态度研究中的不足以及未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周程 《科普研究》2012,7(5):40-45
"科学拓展活动"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科学学会、科学基金会之类公共团体开展旨在提高公众的科学意识、增进公众与科学家之间的相互理解的科学传播活动的总称。科研人员有必要围绕自己所开展的研究平等地面向公众开展双向科学传播活动,也即开展科学拓展活动,这是由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所决定的。科学拓展活动20世纪末21世纪初才开始在英美兴起,各国重视科学家与公众的对话交流主要是因为科学发展离不开公众的支持,科学决策需要公众参与。尽管日本大力倡导开展科学拓展活动的时间稍晚于英国和美国,但是不到十年科学拓展活动就在日本实现了体制化,尽管如此,但是真要把科学拓展活动抓好,尚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17.
创新科普形式 增强传播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立军 《科普研究》2010,5(3):57-62
一般的传播模式由于传播链条太长,无法形成或较快形成反馈,缺少交流的亲切感与成就感,因而很难引起公众的学习兴趣。首都科学讲堂传播模式的成功在于它有一个“核心动力”——注重平等交流的现场活动,并通过沟通、对话、交流,调动公众的主观能动作用,促进其主动地接受。最终,形成了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理解促述接受,接受又加深理解,进而带动周边“因素”形成良好的社会传播效应。  相似文献   

18.
雷达发明于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最初用于军事上。其后雷达应用涵盖多个领域。雷达技术引入气象领域,是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20世纪50年代已有一些国家先后建起了天气雷达探测站。用于警戒强对流灾害性天气。20世纪60~70年代,随着半导体技术、数字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引入,雷达气象学形成了一个体系。20世纪80年代全相干脉冲多普勒天气雷达开始研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20世纪90年代正式业务布网的WSR-88D。我国对天气雷达的重视是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电信信息化体系CTQ-MBOSS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中国电信信息化发展历程回顾 回首20多年的中国电信信息化历程,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 (1)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信息化建设预备期,在程控交换机引进的过程中开始配套计费系统的建设,此时期信息化系统主要是计费系统和一些简单的网管系统.  相似文献   

20.
丛秋波 《电子设计技术》2006,13(1):30-30,32
“今天的通信与娱乐消费电子领域正在经历着一场包含音频、视频和无线通信在内的多媒体处理方式的变革,其推动着半导体产业的发展,这就像20世纪80年代,PC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处理业务的方式,以及20世纪90年代,蜂窝电话和网络改变了人们相互之间的交往模式一样,技术转折点将会引起半导体应用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