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蜡微乳液是由58#石蜡、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制备而成。影响石蜡微乳液粒径的因素有乳化剂用量、乳化温度、乳化时间、搅拌速度、pH值和助表面活性剂。实验结果表明:乳化温度在75-85℃时对石蜡微乳液的粒径影响不大;而其它因素对石蜡微乳液的粒径影响较大。制备石蜡微乳液的最佳工艺条件为:w(乳化剂)=6%,乳化温度为80℃,乳化时间为40min,pH为8,搅拌速度约600r/min,助表面活性剂为正戊醇。在此条件下,可以制备粒径为97nm、半透明的石蜡微乳液。  相似文献   

2.
高效海上溢油分散剂的研制及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制了以乙二醇丁醚为溶剂,以司班、土温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主成分的系列高效海上溢油分散剂(OSD),并确定了原液的最佳配方。利用HLB值法确定OSD所用表面活性剂的HLB最佳值为10.5,结果表明,含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OSD的乳化率和稳定性较高;最佳配方的OSD原液在剂油比为0.04:1条件下对胜利原油30s乳化率大于80%,10min乳化率大于70%。考察了原油种类、剂油比、温度和盐度对乳化率的影响及OSD的生物降解性。  相似文献   

3.
为研制廉价的重油乳化剂,在实验室采用亚硫酸盐法纸浆废液与阴离子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复配制备了一种重油乳化剂,最佳配方为纸浆废液 546.4mg,十二烷基硫酸钠13.7mg,OP103.4mg,Span-20 13.7m,乳化剂S 23.0mg,pH11.5的乳化剂(共占乳化重油总质量的0.6%),可使油水质量比为70:30的油包水型乳化重油在85度下稳定134h以上,常温下稳定一年以上,通过对不同重油乳化稳定性的研究表明,其乳液稳定性差别较大,试验过程中采用均匀设计与调优软件进行试验方案的设计和试验结果的优化,考察了乳化剂中纸浆废液,阴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间的协同作用及pH 值影响 。  相似文献   

4.
委内瑞拉稠油水包油乳化降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委内瑞拉稠油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制备委内瑞拉稠油水包油(O/W)体系,以体系的表观黏度为主要评价手段,考察了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形成的稠油O/W体系的初始乳化性能;考察了表面活性剂含量、体系中油与水体积比(简称油水比)及搅拌转速对体系乳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阴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体系界面黏性及乳化性能产生较大影响;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0.08%、油水比7:3、搅拌转速3500~5000 r/min的条件下得到的体系的初始表观黏度较低,且初始乳化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5.
O/W乳化钻井液用的阴离子/非离子混合乳化剂,其中的非离子乳化剂先用PIT法初选,再以O/W乳状液黏度为性能指标,用HLB法选定,其中的阴离子乳化剂也用HLB法筛选。选定的一对非离子和阴离子乳化剂按不同比例复配,利用混合表面活性剂HLB值的加和性原理,由O/W乳状液黏度-HLB值关系确定二者最佳配比。O/W乳化钻井液以体积比70/30的柴油 原油为油相,油水相体积比40/60-60/40,乳化剂加量为油水总体积的4%-7%,加入的主要处理剂有:一种代替膨润土的成胶剂,抗高温液体抑制剂,油溶性储层保护剂,降滤失剂等。该钻井液在180℃、最高压力2.5 MPa下热处理24小时或在-26℃冷冻24小时后解冻,均不发生破乳,性能不恶化;用-26℃冷冻7天的乳化剂配制的钻井液,常温和热处理后性能良好。该钻井液流变性能良好,动塑比0.23-0.60,静切力2-8/2-10 Pa,滤失量为零,抑制性良好。图1表3参4。  相似文献   

6.
阴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稠油降粘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多种阴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助剂为原料,通过复配和筛选,制得阴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考察了原油含水量、复配体系加量和温度对其降粘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条件:原油含水量25%,阴离子/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加量0.3%。在此条件下,对东辛油田不同区块稠油的降粘率达95%以上,沉降脱水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7.
可逆转乳化钻井液乳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可逆转乳化钻井液体系的性能要求,对其乳化剂体系进行了研究。优选出酸接触可逆转的有机胺类主乳化剂HN408,可提高乳液稳定性的助乳化剂RSE,以及有助于稳定乳液并能改善酸转相后水包油体系流变性的助表面活性剂RSO。确定了各乳化剂的最佳加量为:HN4082%,RSE1%,RSO0.4%。由此建立了可逆转乳化钻井液体系,该体系在酸转相前后,均具有良好的流变性、热稳定性及较低的高温高压滤失量。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适合乳化不同类型减压渣油的阴离子 /非离子复合乳化降粘剂。这种乳化剂的成本明显低于非离子型乳化降粘剂。由于阴离子组分的原料立足于裂解轻油 ,更进一步降低了乳化剂成本。这种复合乳化剂特别适合乳化高粘度渣油 ,乳化后渣油在 60℃下的粘度可以降低到 1 0 0~ 2 0 0mPa·s,常温下即可输送。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不含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石蜡乳化剂,采用均匀设计与调优软件进行乳化剂配方设计与优化。在乳化剂用量为7%的条件下,选用不同种类的非离子复配表面活性剂为乳化剂,确定各因素的取值范围,在此范围内设置适当的水平,根据因素数、水平数来选择合适的均匀设计表进行因素水平数据排布,对均匀设计表中的实验点进行实验,对所得的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模型,对回归方程分析进而得到优化的实验点并对其进行实验验证,考察了表面活性剂之间的协同作用以及对乳化蜡稳定性的影响,得到了最佳的石蜡乳化剂配方为平平加(20)20.74%、司盘(20)14.12%、脂肪胺聚氧乙烯醚(10)7.79%、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36.18%、聚乙二醇(400)14.26%、司盘(85)6.91%。  相似文献   

10.
用均匀设计的分区间优化法研究重油乳化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均匀设计与调优软件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 ,并用分区间优化方法进行实验结果的优化。考察了能在界面上形成复合物的乳化剂对乳状液的稳定化作用 ,以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间的协同作用 ,并得到了稳定性较好的乳化剂配方。最佳乳化剂配方为 w (脂肪酸 ) =78.1 % ,w ( Tween 80 ) =1 1 .2 % ,w (三乙醇胺 ) =4 .5% ,w ( Tween 2 0 ) =3 .3 % ,w (苯酚 ) =2 .9%。加入量为乳化油总质量的 0 .0 9%时 ,可使油水质量比为70∶ 3 0的油包水型乳化重油在 85℃下稳定 5d以上 ,常温下稳定 1 a以上。研究结果表明 ,乳液稳定性与重油性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_9)与丙三醇缩水甘油醚为原料,在碱性条件下,合成了一种低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用红外光谱以及电喷雾电离质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测定其临界胶束浓度为1.99×10~(-5)g/mL。将低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复配成混合表面活性剂,制备了W/O柴油微乳液,并以油、水、助表面活性剂和混合表面活性剂为三组分做出拟三元相图。通过考察表面活性剂的复配比例及混合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的比例对微乳区的影响,得到最佳组成为:m(低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m(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1:4,m(助表面活性剂):m(混合表面活性剂)=1.5:1。溶水量随着盐浓度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2.
针对特超稠油开采难度大,乳化降黏过程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以嵌段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为核心的自乳化降黏体系。合成的高分子型非离子嵌段聚氨酯表面活性剂DBPS,其临界胶束浓度为2.71×10~(-6)mol/L。考察了引发剂(Na_2CO_3)加量,不同乳化剂与助表面活性剂对超稠油乳化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自乳化体系配方。结果表明,自乳化降黏体系最佳配方为:0.5%Na_2CO_3、0.5%DBPS、0.5%吐温80和0.6%聚乙二醇。自乳化体系与稠油混合后,形成较为分散的水包油型油水乳状液滴,乳化降黏率达98%以上。80℃时,乳状液沉降2.5 h后的脱水率达73%;70℃时,自乳化体系水溶液表面张力为27.02mN/m,自乳化体系水溶液与稠油的界面张力为0.0057 mN/m。  相似文献   

13.
SBS乳化改性沥青因其优良的渗透性、抗疲劳性和防水性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为了解决SBS与沥青相容性的问题,需要制备性能良好的SBS乳液。选择了三种阳离子乳化剂以及非离子和阴离子乳化剂,按不同的比例分别考察了阳离子乳化剂与非离子、阴离子乳化剂复配时对SBS的乳化效果,同时也和阳离子乳化剂单独使用时的乳化效果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单一的阳离子乳化剂对SBS的乳化效果不如复配乳化剂得到的效果好;阳离子、非离子、阴离子三种类型的乳化剂按质量比为3:1:1复配时对SBS乳化效果最好,但其对乳液的稳定性贡献不大,在此基础上加入一定量的稳定剂,可以制备出性能优良的SBS乳液。  相似文献   

14.
高活性阴离子—非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合成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为原料,合成了高活性阴离子—非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考察了合成条件对表面活性剂产品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二元醇化合物与氢氧化钠及氯乙酸摩尔比1∶4∶4,反应温度95℃,反应时间5h条件下,阴离子—非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产品收率达80%以上.考察了阴离子—非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油水界面性能、...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阴离子丁苯胶乳原浆直接用于油井水泥浆存在的性能不稳定问题,在优选胶乳稳定剂的基础上,由70%丁苯胶乳原浆、2%非离子表面活性剂FB-1、1%非离子表面活性剂FB-2、0.4%阴离子表面活性剂YB-1、0.25%阴离子表面活性剂YB-2 和适量防腐剂与去离子水制备了耐高温丁苯胶乳BZT-L1,研究了采用BZT-L1 配 制的胶乳水泥浆机械稳定性、抗盐和抗温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50~150℃、压力25~75 MPa 下,加有6% BZT-L1 的胶乳水泥浆体系的稳定性良好,水泥浆的稠化曲线为直角稠化。此外,胶乳水泥浆具有良好的抗盐性,使用半饱和盐水配制的水泥浆,其稠化曲线平稳,基本可以实现直角稠化。在常规密度水泥浆中加入BZT-L1胶乳,不但可以减少水泥浆体系的失水(低于50 mL),而且胶乳水泥浆表现出良好的综合性能:具有良好的流动性,流动度均大于20 cm,自由水、密度差均几乎为零,水泥石养护24 h后的抗压强度均大于14 MPa。图5表5参12  相似文献   

16.
幼苗移栽抗旱保活用乳化蜡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水作为稀释剂,三乙醇胺等几种表面活性剂为乳化剂,石蜡为原料,制备了幼苗移栽抗旱保活用乳化蜡。通过优化得到最佳配方:乳化时间40 min,搅拌速度为500~700 r/min,w(石蜡)=1.4%~1.8%,w(微晶蜡)=0.5%~1%,w(硬脂酸)=0.5%~1.2%,w(三乙醇胺)=0.4%~0.7%时得到乳化蜡产物。经使用后可在幼株表面形成一层极薄的蜡膜,从而减少水分的蒸发而保证其成活率。可使幼苗成活率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17.
从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官能团、相对分子质量、碳链长度及相应的助表面活性剂和助溶剂等方面入手,总结了适用于高温高盐恶劣油藏的表面活性剂的特点.研究表明,适用于恶劣油藏的表面活性剂兼具阴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优点,具有高相对分子质量和多支链;同时,表面活性剂分子中具有:PO/EO基团的可以增加其耐温抗盐性;醇类助溶剂可...  相似文献   

18.
针对国内老油田的开发现状,对设计的乳化剂配方体系进行了基本性能评价和乳化驱油效果研究,探讨了乳化驱油的可行性和驱油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优选的乳化剂配方体系HC-5(氨基磺酸型两性活性剂20%,OP系列非离子表面活性剂8%,稳定剂0.8%,助溶剂2.5%,其余为水)具有良好的耐盐抗盐性能,在室温数85℃范围内、盐度超过120 g/L的混合盐水中的溶解性良好;HC-5能在高、中和低盐度的盐水中有效乳化原油,并具有良好的乳化稳定性;HC-5乳化体系的乳状液类型与盐度和含水率有关,盐度增加时,发生W/O型乳状液向O/W型转变的临界含水率增大,矿化度为15350 mg/L、40650 mg/L和120670 mg/L的体系的临界含水率分别为48%、57%和68%。室内模拟乳化驱油试验表明,乳化驱对于低渗透驱替介质有明显增压和调剖作用,波及系数增大,原油采收率提高;而对于较高渗透率的驱替介质,乳液的调剖机理和表面活性剂驱油机理共同作用实现了原油采收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用表面活性剂回收废白土中油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采用单一和复合表面活性剂对废白土中油分进行回收。考察了表面活性剂种类、复合表面活性剂的配比、加热温度和时间等条件对油分回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单一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回收效果好于单一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当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质量比为1:5、加热温度为95℃、加热时间为25min时,油分的回收率可达93%。  相似文献   

20.
表面活性剂高温乳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测定114℃条件下,4种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溶液(石油磺酸盐PS、非离子-阴离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FOS、烷基糖苷APG以及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与高30原油间的乳化速率、乳化稳定性以及乳化降黏效果,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的高温乳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通过降低动态界面张力初始值提高乳化速率;通过增强界面活性和界面膜强度提高乳化稳定性;通过形成O/W型乳状液以及破坏胶质、沥青质聚集体结构降低原油黏度。盐度仅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乳化性能影响较大,而表面活性剂浓度和油水比对各类表面活性剂的乳化性能均有显著影响。图4表5参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