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河流相沉积微相与测井相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陈钢花  王中文 《测井技术》1996,20(5):335-340
在关键井相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研究河流各沉积微相的特征及测井曲线上的呼应特征,建立了河流相各种沉积微相的测井相模式,实现了根据测井资料用计算机定量识别井剖面地地层的沉积微相,并对胜利油田的实际井资料进行了处理,其结果与地质专家解释结果相当吻合。  相似文献   

2.
陕甘宁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测井-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针对陕甘宁盆地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在关键井沉积相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各沉积微相的测井响应特征,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湖泊三角洲相各种沉积微相的测井识别模型。实现了单井剖面沉积微相的自动连续识别与解释;并在单井沉积微相分析的基础上实现了多井平面解释。应用所开发的软件对长庆油田实际钻井资料进行了处理,其结果与地质认识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3.
白豹油田白209井区长6油层组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准确划分白豹油田白209井区沉积微相,本文针对白209井区延长组岩心、地质、测井和实际资料情况,采用多种相标志确定该区长6油层组的沉积相划分方案,遵循从单井到剖面再到平面的研究思路。利用测井曲线小波分析系数进行地层精细划分与对比,运用测井相分析、灰色关联分析技术、交会图技术进行沉积微相识别研究。研究表明,利用常规测井曲线小波系数中第三层细节系数重构的第三层细节信号可以满足白209井区精细地层划分对比的要求,灰色沉积微相识别技术在长6油层组沉积微相识别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陕甘宁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测井-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陕甘宁盆地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 ,在关键井沉积相分析的基础上 ,通过研究各沉积微相的测井响应特征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湖泊三角洲相各种沉积微相的测井识别模式 ,实现了单井剖面沉积微相的自动连续识别与解释 ;并在单井沉积微相分析的基础上实现了多井平面解释。应用所开发的软件对长庆油田实际钻井资料进行了处理 ,其结果与地质认识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5.
用Bayes判别法定量识别沉积微相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雍世和  文政 《测井技术》1995,19(1):22-27
利用多种测井曲线提取反映沉积微相的若干参数。应用主成分分析法与Bayes判别分析方法建立埕岛油田馆上段地层的测井-沉积微相数值模型,开发出连续识别钻井剖面地层沉积微相的软件。实际测井资料处理结果表明,用此法识别沉积微相与地质划分的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6.
测井相分析     
测井相分析是一项新技术,主要用于确定岩性剖面、研究储集层、进行井与井之间的地层对比、研究沉积相等,测井相分析已是油藏描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利用镇泾油田37口井的岩心资料和EMI微电阻率成像测井资料来确定岩性相标志特征,系统地对长81段储层进行划分和对比,建立了地质-测井的沉积微相模式,在单井沉积微相分析、对比和多井连井剖面对比图的基础上,通过沉积相相标志物的层次结构分析法和沉积体系分析法,结合测井相分析等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确定了研究区沉积相及砂体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测井资料作为认识油气藏重要手段之一,能为油气藏井旁构造精细解释和测井沉积微相分析提供重要手段。主要介绍测井资料在井旁构造解释方面的一些应用,包括成像测井资料对过井断层的识别、地层测压资料对封闭断层的识别、判断角度不整合的地层接触关系、非轴对称背斜的判断、构造倾斜的变化趋势、地层微小错动的识别。  相似文献   

9.
利用镇泾油田37口井的岩心资料和EMI微电阻率成像测井资料来确定岩性相标志特征,系统地对长81段储层进行划分和对比,建立了地质-测井的沉积微相模式,在单井沉积微相分析、对比和多井连井剖面对比图的基础上,通过沉积相相标志物的层次结构分析法和沉积体系分析法,结合测井相分析等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确定了研究区沉积相及砂体的空间展布规律,绘制了延长组长81段油层组沉积微相平面分布图,从而划分出有利的油气富集区,为油田合理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模糊模式识别沉积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井相分析是现代油藏描述技术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针对沉积微相的划分存在着模糊性,应用模糊模式识别法进行了定量分析沉积微相的研究,并选用川西北平落坝气田平落1井为关键井,来识别平落2井的单井剖面沉积微相。其识别结果令人满意,与沉积微相的地质分析相符。  相似文献   

11.
以岩心、测井及综合录井等资料为基础,对十屋油田SN17,SN18区块营城组和沙河子组的沉积相进行了分析。通过区内取心井单井相分析的同时,研究沉积构造、岩石微相特征,识别沉积微相与测井曲线间的关系,建立微相的测井相模式。研究表明本区为湖泊一扇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前缘、浅湖等亚相,进一步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浅湖砂坝等微相。研究区沉积微相的划分以及沉积相模式图的建立将有助于油田的精细开发。  相似文献   

12.
在充分利用和分析岩心、录井、分析化验、测井等多种资料的基础上,利用自然电位、自然伽马、电阻率和声波时差等测井曲线的形态、幅度等特征,建立了其与沉积微相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对不同沉积微相的测井曲线形态进行描述,从单井分析、剖面对比、平面展布3个层次对H1储层沉积微相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HSS油田含油层系为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和滨浅湖亚相。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的测井曲线形态多为箱形、钟形,河口坝的测井曲线形态多为倒雪松形,前缘席状砂的测井曲线多为齿状,滨浅湖测井曲线多为齿状或指状。  相似文献   

13.
王树寅 《测井技术》2006,30(2):146-148
以关键井岩相分析为基础,利用测井资料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地区上古生界测井沉积特征.依据不同沉积相、亚相、微相等的测井响应特征,建立了主要砂体测井相模式,进行了单井测井相划分和多井测井相对比,并精细刻画出不同相(亚相)的分界及所控制的不同类型砂体分布范围,这对深入认识苏里格气田天然气分布特征及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从岩心相,测井相,沉积展布几个方面对文安斜坡东营组的总体沉积特征进行了论述,并将研究区的沉积相类型定义为河流相。通过对研究区岩心相的详细分析,认为东营组主要发育有边滩微相、天然堤微相和泛滥平原微相。在岩心相分析的基础上发现了对沉积相响应较好的三类测井曲线,得出了研究区的测井相模式。根据对该区东营组沉积相的平面展布特征的研究表明,研究区以河流沉积和泛滥平原沉积为主,河道类型主要为曲流河至网状河,总体上呈由东向西方向展布,由早期的河道向下侵蚀作用为主到中晚期的河道侧向侵蚀作用为主,向湖盆方向河道变宽变浅直至消失,呈泛滥平原化,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得出了泛滥平原化河流相的相模式。  相似文献   

15.
应用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技术进行测井沉积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人工神经网络(ANN)模式识别技术应用于测井沉积学解释中,可以实现井剖面沉积环境的连续自动解释,大大提高解释精度和工作效率。在确定济阳坳陷车镇凹陷关键井8种主要沉积相及测井响应模式的基础上,从测井曲线中提取出10种具有较明确地质意义的特征参数,在岩心观察以及地区经验的基础上优选指示沉积相灵敏性较好的曲线组合,基于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技术进行井剖面沉积微相自动解释。采用自行开发的软件解释了40余口井的沉积微相,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软件适用于具有一定区域背景知识和地质解释经验的人员。图3表2参16  相似文献   

16.
水淹层测井识别方法研究及效果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田在长期注水开发过程中,不仅储层孔隙空间结构发生变化,而且储层含油饱和度也发生了变化,形成了水淹层。水淹层的测井解释是油田开发的一个难题,经研究分析表明,油层水淹前后的测井响应特征不同,且从宏观沉积特征看,不同的沉积微相类型,其储层物性在水淹前后变化量也不同。据此,可以通过单井常规测井资料解释,或通过一些特殊测井资料与常规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来解释和识别水淹层,并依据对子井测井曲线特征研究、生产动态资料研究、密闭取心资料分析、沉积微相划分及多井综合评价等一系列技术对解释结果进行有效性验证,从而找到水淹层电性特征与含油饱和度及沉积特征的关系,达到准确解释水淹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葡萄花油层是松辽盆地WX油田重要的含油层系之一,该油层砂体层数多、厚度小(1~2 m);局部井间距较大,井间沉积相变快,砂体展布特征复杂,精细地刻画油层段各小层沉积微相特征难度大,目前砂体叠置模式尚未建立。为此,以测井、录井和三维地震数据为基础,采用优化的随机森林算法和数据挖掘技术建立沉积微相概率预测模型;再通过机器学习和模糊判别方法分别识别WX油田东北部姚家组葡萄花油层各小层的沉积微相类型;最终建立四种砂体叠置模式,即平面连接式、平面分隔式、垂向接触式和垂向分离式。通过钻井验证,该技术具较高的储层预测精度,对于河道沉积微相,样本井的准确率平均值可达88.8%,各小层(除PI11和PI3外)检验井预测准确率均可达80.0%以上。精细刻画的沉积微相和建立的砂体叠置模式可为后期储层综合评价、开发方案优化、调整和井位合理部署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绥中36-1油田I期为例,首先,利用以精细地质建模为目的的地震、测井和地质一体化综合研究与建模方法,合理划分模拟单元;依据单井微相的解释成果,结合三角洲前缘亚相各沉积微相平面的组合关系,编制各沉积单元的沉积微相平面图,作为三维沉积微相模拟的趋势约束条件;建立沉积微相三维模型。其次,依据相控建模思路及各微相物性参数的分布特征,采用相控方法建立三维孔隙度模型。最后,采用相控加孔隙度协模拟的方法建立渗透率三维模型。老井及新钻调整井的生产动态资料表明,以地质模型为基础的数值模拟结果与生产动态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