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态累积分批精馏过程研究(Ⅱ):过程模拟计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张卫江  白鹏 《化学工程》1994,22(6):19-23
继前文(I),建立了动态累积分批精馏过程的数学模型,并用其对不同操作条件下的二组元动态累积分批精馏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新操作方法明显优于常规分批精馏过程。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动态累积分批精馏过程,选用两种不同物系进行了动态累积操作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分批精馏方法相比,动态累积法既利用了全回流高效率浓缩,又消除了飞轮效应,所以分离效率明显提高,在实验中分别缩短操作时间25%和40%。  相似文献   

3.
动态累积分批精馏过程研究(I):操作方法及实验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白鹏  张卫江 《化学工程》1994,22(6):15-18,23
提出了动态累积分批精馏过程,选用两种不同物系进行了动态累积操作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分批精馏方法相比,动态累积法既利用了全回流高效率浓缩,又消除了飞轮效应,所以分离效率明显提高,在实验中分别缩短操作时间25%和40%。  相似文献   

4.
无返混动态累积分批精馏过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动态累积操作是提高分批精馏效率的一种有效方法 ,但在塔顶累积罐内存在的液相返混限制了分离效率的进一步提高。本文提出了塔顶累积罐无返混动态累积操作过程。研究了塔板和塔顶存液量对分离效率的影响。模拟计算和实验结果均表明 ,降低塔顶返混可显著提高动态累积操作的分离效率  相似文献   

5.
提出分批精馏过程中的动态累积与变压强联合操作法,并成功应用于工业高效填料塔,生产运行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分批精馏操作方法相比,动态累积与变压强联合操作方案不仅大幅度缩短了操作周期, 而且明显提高了分离效率, 减少了能耗, 降低操作费用, 具有显著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白鹏  刘佳  宋爽 《化工进展》2005,24(Z1):15-19
提出了采用塔顶和塔中温度控制进行操作状态转换的全回流间歇精馏控制方法,并以异丙醇-正丙醇为实验物系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用塔顶和塔中温度控制动态累积全回流-全采出的状态切换是完全可行的.此外,引入塔中温度控制使产品数量、质量及操作时间优于单独用塔顶温度控制,并且双温度控制操作弹性更高.  相似文献   

7.
动态累积间歇精馏操作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提出了用塔顶温度控制累积罐进行交替切换的操作方法,并以异丙醇-正丙醇为实验物系对该操作进行了可行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塔顶温度控制累积罐的自动切换是完全可行的,并且此操作方式在分离轻组分含量高的物料时仍然有很好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含低浓度杂质物系的分离进行了连续精馏动态累积操作(DACD)的研究,提出了DACD的操作方案.建立了数学模型,通过MATLAB编程对过程进行了模拟求解,研究了不同操作参数对操作影响,并用乙醇-正丙醇物系进行了实验验证.模拟和实验结果表明,DACD能够解决连续精馏处理含低浓度杂质溶液时塔顶或塔底产品流量太小控制不方便的问题,也降低了间歇精馏对塔釜大小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白鹏  尹波 《化工科技》1999,7(2):11-14
综述了当前分批精馏模拟技术的研究进展。介绍了作为目前快捷(shortcut) 模型主流的FUG快捷模型和ISC 快捷模型。与严格模型相比,FUG模型和ISC 模型具有适应性强、计算量小、计算精度较高的独特优点。  相似文献   

10.
采用正丙醇-异丙醇混合物为分离物系,在动态累积间歇精馏理论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采用塔釜回流的操作方式,并在常规动态累积与精馏节能方面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确保塔顶异丙醇产品纯度达到85%的条件下,节省了操作时间,进而可节约17%~33%的能耗,且收率提高1.5%~2.2%。  相似文献   

11.
热敏物料的冷存料复合式分批精馏塔精馏过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了冷存料的复合式分批精馏塔 ,建立了恒摩尔持液数学模型 ,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 ,并对该设备分离热敏物料的可靠性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采用冷存料的复合式分批精馏塔分离热敏物料是合适的 .  相似文献   

12.
分批精馏最小过渡馏份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分批精馏的最小过渡馏份量概念,导出了最小过渡馏份量的计算方法,通过算例分析讨论了塔板数和塔内存液量对最小过渡馏份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非均相催化精馏过程的模拟计算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瑞生  韩英 《化工学报》1989,40(6):693-703
提出了多组分非均相催化精馏过程的数学模型.该微分方程组的边值是未知的,但受全塔总物料衡算方程的约束,模型的求解是一个困难的边值问题.借助于多用标打靶法和Newton-Raphson迭代,本文提出了模型的有效解法.提出的算法亦适用于在填料塔内进行的非催化反应精馏过程.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的一致性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
15.
张兵  陈立峰  李文秀 《现代化工》2011,31(Z1):377-381
在动态累积间歇精馏塔中,采用双回流动态累积间歇精馏操作对正丙醇-异丙醇二元混合物系进行分离研究。主要考察了操作时间对塔顶整个过程产品浓度、温度变化的影响,并与塔顶回流动态累积间歇精馏操作的分离结果进行了比较,以及过渡馏分阶段操作时间对塔釜正丙醇浓度及温度变化的影响,同时,又对正丙醇的回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同样的产品采出要求条件下,双回流动态累积间歇精馏操作时,随原料中异丙醇含量的增加,所需的操作时间越长,产品的纯度越高,收率越高;操作时间节省166 min,原料中异丙醇质量分数为30%的条件下,所得回收正丙醇的纯度达到91.22%,正丙醇的回收率可达62.93%,原料中异丙醇质量分数别为30%、50%、70%时对应过渡馏分持续时间分别为40、47、58 min;原料中异丙醇质量分数越大,所得回收正丙醇产品的量越少,正丙醇的纯度越低,回收率越小。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采用全回流操作完成一定分离任务时所应达到的平衡程度,提出了平衡程度系数概念,并采用乙醇-异丙醇-正丙醇物系对全回流过程中各组分的平衡程度系数在塔内各处的变化及全回流操作终点适宜的平衡程度系数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同一时刻不同组分及不同板上的接近平衡程度不同,但实际应用中可只考虑塔顶处关键组分的接近平衡程度,全回流操作终点适宜的平衡程度系数的选取应综合考虑塔板数及操作时间这两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17.
《应用化工》2016,(12):2326-2331
精馏过程稳态模拟主要是针对实际精馏操作过程中精馏塔内的温度、压力、汽液相流量及汽液相组成分布进行分析,并通过模拟找到制约生产的瓶颈。稳态精馏过程模拟计算的难点是求解MESH方程组。国内外已经提出了许多稳态精馏过程模拟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三对角矩阵法、牛顿法、内外层法、松弛法以及其他方法。精馏过程的数学模型及其求解方法直接影响到精馏过程模拟结果的准确性。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许多精馏过程的稳态计算方法已被编成程序应用于精馏过程模拟。主要介绍了精馏过程的数学模型,国内外稳态精馏过程模拟计算方法的发展历程,归纳了几类主要稳态精馏过程模拟计算方法的应用及优缺点,旨在为稳态精馏过程模拟计算方法的后续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过程始终为全回流操作的间歇精馏新型操作方式,其特征在于沿塔身不同高度设置有多个中间累积罐,操作中整塔始终处于全回流状态,每隔一段时间将下一级储罐内的液体转移至上一级储罐,塔顶储罐内液体作为产品转移到产品储槽。建立了该流程的数学模型并采用Matlab软件进行模拟,当目标产品浓度相同时,新操作方式的可以节省操作时间,在最优化的中间累计罐密集程度下,可节省50%左右,与具体操作参数相关;最后采用乙酸-水二元物系对该操作方式进行了试验验证,且整塔运行稳定易于操作控制。  相似文献   

19.
《应用化工》2022,(12):2326-2331
精馏过程稳态模拟主要是针对实际精馏操作过程中精馏塔内的温度、压力、汽液相流量及汽液相组成分布进行分析,并通过模拟找到制约生产的瓶颈。稳态精馏过程模拟计算的难点是求解MESH方程组。国内外已经提出了许多稳态精馏过程模拟的计算方法,主要包括三对角矩阵法、牛顿法、内外层法、松弛法以及其他方法。精馏过程的数学模型及其求解方法直接影响到精馏过程模拟结果的准确性。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许多精馏过程的稳态计算方法已被编成程序应用于精馏过程模拟。主要介绍了精馏过程的数学模型,国内外稳态精馏过程模拟计算方法的发展历程,归纳了几类主要稳态精馏过程模拟计算方法的应用及优缺点,旨在为稳态精馏过程模拟计算方法的后续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0.
对精馏过程进行稳态模拟宗旨在于分析现实精馏操作过程中精馏塔装置中温度、压力、汽液相流量分布特征,基于模拟过程探寻到对生产效率及质量形成负面影响的各种因素。首先阐述了与精馏过程相关的数学模型,其次较为详细地论述国内外稳态精馏过程模拟计算方法的主要发展过程,对几种较常用的精馏过程模拟计算方法和应用优劣势进行分析,其宗旨在于为稳态精馏过程模拟计算方法的研究工作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