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浪详水电站为C15混凝土砌毛石拱坝,为监测大坝的安全运行,在大坝布置了垂直位移、水平位移、挠度、缝隙及扬压力等监测设施,根据水库蓄水后4 a的观测资料,对大坝的垂直位移、水平位移、挠度、坝肩缝隙、扬压力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评价了大坝的安全性和资料的可靠性。分析成果表明,大坝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在碗窑水库大坝蓄水后的有效观测时段内,对大坝水平位移、坝体挠度监测资料进行了定性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大坝坝体水平位移与库水位、温度的相关性较好,变化规律基本符合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变形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3.
双沟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水平位移采用弦式土体位移计进行监测。文章结合双沟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工程,通过对水平位移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比较,分析了堆石坝在蓄水前后水平位移的变化规律,提出大坝工程蓄水期安全运行的合理建议,为同类工程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石门子水库碾压混凝土拱坝垂线监测系统自蓄水以来的观测数据,结合坝体温度实测资料,分析了大坝水平位移及挠度变形,对水库大坝安全性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5.
引子渡水电站大坝监测项目有大坝表面垂直水平变形、坝体内部垂直水平位移、横缝及周边缝变形、面板应力应变、渗流渗压监测等;水库于2003年4月下闸蓄水,已运行近一年。通过对大坝安全监测初步成果进行分析,对设计进行总结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苏家河口水电站面板堆石坝监测系统布置情况,分析了大坝的水平位移、沉降、渗流等监测成果,并与国内同类工程的面板坝进行比较,对大坝施工质量和蓄水后的安全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评价。所得结论可供相关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龙门水库面板堆石坝内部原型观测的测点布置、仪器选型、仪器埋设与计算方法 ,并对大坝在施工期和蓄水初期的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大坝在施工期和蓄水初期的沉降及水平位移过程分布合理 ,大坝内部和外部的沉降及水平位移总量均很小 ,大坝的渗流量也很小 ,大坝在施工期及蓄水初期的运行状况正常  相似文献   

8.
三峡水利枢纽右岸大坝变形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瑕  张文胜 《人民长江》2010,41(20):19-22
结合长达6 a的观测资料,对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右岸大坝的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基础转动、基础地质缺陷部位的稳定性进行了综合分析,阐述了右岸大坝坝基及坝体的变形规律以及水库蓄水对其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峡右岸大坝坝基坝体是稳定的,基础地质缺陷部位状态稳定,大坝的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均较小,大坝变形受温度变化和水库蓄水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9.
国外非常重视施工及初次蓄水期间的大坝安全监测。本文对有关情况及监测工作的内容和要求作了概述。文中分别着重介绍了国外在施工和初次蓄水期间关于大坝应力,渗流及位移监测的某些较新的典型成果,特别说明了这些成果对大坝工作性态的影响及在工程上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水平位移监测是大坝安全监测重要项目之一,监测方法众多。现行大坝监测规范对水平位移变形方向规定较笼统,在实际应用中,不同水平位移监测手段采用的观测坐标差异较大,往往给水平位移对比分析造成诸多不便,甚至错误。笔者探讨了雅砻江流域大坝及边坡水平位移监测项目观测坐标统一的方法和原则,通过在流域推广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流域统筹大坝安全监测资料分析工作的效率,为后续相关规范修编及其他电力企业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运行单位大坝安全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精细化。  相似文献   

11.
经对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堆石坝施工期长序列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堆石坝施工期相对沉降量最大为858mm,约占坝高1.2%。其中填筑期最大沉降量为724mm,发生在10环附近,占施工期总沉降量的84.4%,相对稳定期最大沉降量为193mm,发生在顶部,占施工期总沉降量的22.4%,不同高程坝体沉降总体表现为靠近坝轴线大,靠近两坝坡小。坝体水平位移在12mm以内。坝体与坝基间剪切位移已基本趋于收敛,最大值在16mm以内。坝基总体表现为无水压状态,绕坝渗流水位总体较低。坝顶钢筋笼内钢筋应力变化主要受温度影响。结果表明:目前该电站上水库堆石坝各监测物理量处于稳定状态或已基本趋于收敛,堆石坝总体处于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12.
某黏土心墙坝在蓄水期间,出现渗流量较大、坝体渗流、绕坝渗流增大等现象。为了寻找原因,通过对某黏土心墙坝的环境量、坝体渗流、绕坝渗流、渗流量等原型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渗流量、坝体坝基渗压、绕坝渗流等监测成果。为进一步分析渗流来源,对渗流量进行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各监测成果互为印证,受库水位影响显著;库水位是影响渗流量大小及变化的主要因素,降雨量是次要因素,其中,库水位对渗流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两岸绕坝渗流,其次是通过坝体坝基渗流。库水位对渗流量的影响既是即时的又是持续的。  相似文献   

13.
水库施工期间坝前滑坡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研究水库建设阶段的坝前滑坡问题,以甘肃省九甸峡库区燕子坪滑坡为例,采用GPS对库岸滑坡表面的位移和变形进行了高精度、连续性监测,完成了水库建设阶段的滑坡演化全过程的位移变化监测。结合滑坡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对滑坡的变形特征、诱发因素及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从力学变形机制方面研究施工期坝前滑坡诱发机理。结果表明:水库施工期坝前滑坡失稳分为两个阶段(施工围堰建成前后),并且两个阶段坝前滑坡失稳主要影响因素不同;施工围堰建成前坝前滑坡主要是在受降雨影响,施工围堰建成后库水位上升是坝前滑坡失稳的主要诱因,整个施工期间施工围堰建成后的滑坡变形占较大比重,并且两个阶段滑坡失稳形式均表现为中、后部推移前缘滑动。  相似文献   

14.
安全监控指标是监测大坝安全的重要指标,科学、合理地制定安全监控指标,并利用安全监控指标及时发现大坝的安全隐患,意义重大。在对混凝土坝位移变形进行有限元分析的研究中,提出了通过引入强度储备法来拟定大坝水平位移的1,2,3级监控指标。该方法所拟定的水平位移监控指标可以考虑大坝可能遭遇到的各种水位荷载,比采用常规方法拟定的监控指标更为合理,可以为综合评判和决策大坝的运行状况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安全监测是保障水库大坝安全的重要措施,表面变形监测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传统的水准仪、全站仪人工变形观测手段监测效率低,无法实时连续、全天候观测。以北斗、GPS为代表的GNSS变形监测技术,具有实时连续、全天候、自动化监测的优点。介绍了茜坑水库主坝表面GNSS自动化变形监测系统的集成方案,分析了运行期间监测数据的精度和可靠性,验证了系统具备毫米级精度变形监测能力。系统的成功建设表明,GNSS技术能很好满足土石坝监测的应用需求,对加强水库抵抗恶劣天气能力、提升水库信息化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在变形监测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石兜水库大坝变形观测(沉陷及水平位移)资料分析,对石兜水库大坝库区水位、沉陷位移与平位移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大坝的垂直沉陷、水平位移变化量较小,大坝处于稳定状态.并在此基础上,对石兜水库大坝加高扩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黄河李家峡大坝原型观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公司于2009~2010年开展了李家峡大坝原型观测试验,利用上游拉西瓦水电站2009年3月下闸蓄水和其后抬升水位的有利时机,人为调控水库水位进行原型观测试验,获取了大量有效的试验监测数据并结合大坝运行期监测资料和之前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了李家峡大坝安全快速评估体系,能够及时准确地分析评价大坝在高水位运行和水位短期内小幅波动下大坝的运行状态及规律,研究成果达到了预期目标。笔者简要介绍李家峡大坝原型观测试验研究及其成果,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利用岩土软件Geostudio,根据非饱和渗流原理,以四方井水利枢纽中的黏土心墙土石坝为背景,分析了库水位骤降偶遇地震作用下黏土心墙土石坝上下游坝坡渗流特性及抗震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库水位下降速率越大,上游坝坡的孔压力变化越剧烈,安全稳定系数越小;监测点位置越高,孔压越难以达到稳定值。对于下游坝坡而言,孔压力变化相对平缓,监测点距离地下水位越远,孔压越难以稳定,孔压力响应库水位骤降的时间越长;库水位骤降至死水位情况下发生地震时,库水位骤降速率越大,上游坝坡安全系数越小,Newmark位移越大。下游坝坡的安全系数对于骤降速率不敏感,安全系数基本一致,Newmark位移非常接近。研究成果可为实际工程管理运行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主要介绍了大坝安全监测系统在岗南水库中的应用,为大坝安全监测系统提供一个工程借鉴,阐述了大坝安全信息管理系统、DAU2000监测单元箱的特点及双路供电系统的实现方法。通过介绍系统的结构框架及网络构成,说明了系统在提高水库的科学管理水平、大坝的安全运行中所起到的作用,具有一定工程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混凝土拱坝对温度变化十分敏感,在建立混凝土拱坝位移监控模型时,温度分量的确定一直是建模的重点和难点。目前很多拱坝坝体温度监测资料不完整,很难用来确定坝体的温度场和变温场。本文提出当拱坝内部温度监测资料较少时,采用朱伯芳法估算库水水温,以气温和水温确定大坝的温度边界,用有限元方法计算大坝的温度场和位移场,进而建立监控模型。以清江隔河岩重力拱坝为例,建立了一维多测点确定性位移监控模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