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新乡市历史遗迹众多,文物资源丰富,为发展文化产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近几年新乡市文化消费水平日益提高,文化产业发展呈现逐年加快的态势,但也存在一系列的制约因素。针对这种情况,文章从文化消费的视角下,通过分析居民消费状况,从文化产品有效供给、居民文化消费需求、行业准入和市场监管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新乡市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产业规模较小、基础薄弱,文化产业资源分散、缺乏核心竞争力,文化产业规划政策不完善,基层文化设施薄弱,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需要构建特色文化产业体系,推动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文化产业龙头企业,扩大文化消费,建立人才激励机制,以促进新乡市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化旅游产业是当代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淮南市要推动文化产业加快发展,使之尽快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一个现实突破口就是积极探索我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新途径、新方法充分发挥文化的灵魂作用和旅游的载体作用,实现文化旅游业的良性互动、共赢发展,使发展文化旅游成为拓展文化消费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产业化是发展孙子文化产业的根本途径。要想做大做强孙子文化产业,必须加强孙子文化基础理论研究,增强孙子文化产业发展的理论支撑;面向市场,加快应用性创意研究与开发,着力打造以惠民为中心的文化创意产业园,以此带动孙子文化产业的发展;以多元化投资为依托,加快孙子文化景区和产业园的开发建设;加快孙子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孙子文化产业高端人才;面向国内外,创造搞活孙子文化消费市场,扩大孙子文化消费。  相似文献   

5.
南通市通州区城乡文化的主要发展路径为“六大统筹”,即统筹城乡文化政策设计、统筹城乡文化投入支持、统筹城乡文化设施建设、统筹城乡文化产业发展、统筹城乡文化资源共享、统筹城乡文化队伍建设.尽管通州城乡文化发展成效明显,但是制约当前城乡文化统筹发展的主要问题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城乡文化公共投入依然不平衡、城乡文化设施建设依然不平衡、城乡文化资源供给依然不平衡、城乡文化产业发展依然不平衡、城乡文化队伍能力建设依然不平衡.为此,下一步要不断健全政策保障、完善发展机制、创新培育方式、优化发展环境,从而进一步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6.
文化不仅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同时也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发展水平。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总结出可借鉴的国外文化产业发展规律,通过对国内外文化产业载体的路径、模式研究,分析得出青岛市文化产业发展模式、载体建设及政策支持建议。  相似文献   

7.
浙江民宿文化产业依托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与历史文化底蕴,以特有的现代表达方式回应社会。在文化产业持续发展的情况下,关注乌镇民宿疫情影响、消费人群变化、民宿专业化等状况,进而提出从政府助力产业未来新政策、科技创新文化资源新输出、空间营造文化气息的新融合、延伸产业链条消费新服务几个方面,优化古镇民宿产业与文化元素耦合,以满足人们的愿望和需求,推进乌镇民宿支柱产业持续创新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利用运河文化遗产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得到了运河沿线城市的高度重视,而运河沿线小城镇文化产业的创新与发展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引起重视。运河沿线小城镇也同样具有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运河江苏段沿线有许多小城镇,如窑湾古镇、码头古镇、邵伯古镇、震泽古镇等,可以发展运河特色文化产业,拉动文化消费,促进小城镇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结合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国家发布的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的要求,探讨小城镇文化产业发展策略,对推动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运河沿线小城镇特色文化产业的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把江苏运河小城镇建设好,能为大运河文化带沿线小城镇文化产业发展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9.
十八大的召开已经标志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小微文化企业的发展是文化产业升级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产业发展从政府主导转向市场主导的有机环节,对于文化产业升级有着重要作用.这同时也是聚集民众智慧,传承与创新地域文化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0.
文化帝国主义主张实际存在着一个关于传播效果的前提假设,即受众毫无批判地接受了文化产品中的信息。《意义的输出》与《广告:艰难的说服》分别从传播效果角度和社会历史的角度对文化帝国主义进行了一定的批判。通俗文化、消费文化、文化产业三者之间实际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它们之间的互动造就了美国通俗文化遍布世界。认识和把握这些关系对于我国发展文化产业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文化兴国战略以来,各级政府纷纷出台大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励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政策,引起新一轮文化产业投资开发热潮。国内早期的文化类建筑多为单个独立的场馆,如科技馆、博物馆等。这些建筑大多位于城市核心区,建设周期较长,运营成本较高,给地方财政带来巨大压力。如何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已成为文化建筑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转型的关键时期,积极推动新兴文化产业发展是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转变发展方式和提高产业规模效益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2.
文化产业是我国未来的支柱性产业,其发展需要税收政策的扶持和引导。在考察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的前提下,对"营改增"后的文化产业税收政策的系统性、文化企业税负的影响、传统文化保护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在借鉴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税收政策的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实行文化产业的差异化税收政策,优化文化事业的捐赠政策,保持文化产业税收政策的稳定性,完善文化产业创新的税收激励政策,发挥税收杠杆作用,保护传统文化遗产,在税收法定原则下实施文化领域的"费改税"等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政策视角分析了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结合河南省文化产业政策的形成和文化产业实践展开的总体历程,将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划分为3个阶段,即摸索与探讨期、奠基与扩展期、全面加速发展期,并阐述了各个发展阶段河南省文化政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文化消费水平随收入水平变化而变化,研究城镇居民收入与文化消费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引导居民的理性消费和促进区域文化消费健康发展.文中通过估计面板数据模型,考察我国不同地区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的过度敏感性,得出结论:我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水平对其当期收入存在着较为显著的依赖性;文化消费的过度敏感性,在样本省市均表现出与其当期收入水平高低一致的变化趋势;文化产品消费对当期收入的依赖程度最低,文化服务消费最高,教育消费居中;各地区居民对现期收入进行文化消费支出分配的偏好各异,且样本省市居民不同文化消费类型的过度敏感性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SWOT分析对江西文化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的研究,进而提出改善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转变观念,积极倡导人才战略,突出个性化战略,强调集群集团竞争化战略,构筑复合型衍生产业链,大力培育新型文化业态等策略。  相似文献   

16.
文化产业生产的产品及其所提供的服务是直接用于满足人们精神文化层面的消费需求,文化产业已成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动能。当前宁波文化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同时,也存在文化产业发展速度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产业规模占GDP的比重较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未来宁波文化产业发展要在推进文化管理职能转变、健全体制机制、加大扶持力度和加强引导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好地促进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在调查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与高职教育关系、梳理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计算机应用等基础上,提出了在高职院校开发适应区域文化产业发展要求的计算机专业应用课程,制定了符合区域文化产业发展要求的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大纲.通过改进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方法,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以适应区域文化产业发展要求的计算机实践教学,为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培养一批既懂文化产业政策,又具有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的技能型、应用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8.
本论文采用资料调研和问卷调查等方法,研究大连城市社区居民的体育服务需求。对大连市四个区部分社区居民进行随机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表明,居民收入水平直接制约着居民体育服务消费水平;闲暇时间较少是影响体育服务消费水平的关键因素;消费价格、兴趣爱好、文化程度以及消费群体的相互作用,都会对体育服务消费产生一定影响,据此提出拉动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从近年来南通市文化产业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十一五"期间南通文化产业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借鉴苏南城市发展文化产业的成功经验,提出前瞻性发展文化产业项目,实现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强力聚集文化资源与要素,扩大南通文化品牌影响力,推进文化体制创新、政策创新和文化人才战略创新等构建南通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湖南作为文化大省,近几年在文化产业的新型业态发展上呈现出逐步繁荣的态势。在这种发展背景下,探究湖南文化产业新型业态的发展,探讨文化新型产业的内涵,基于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视角,对湖南文化产业新型业态进行分析,并从产业融合、结构优化、政策引导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湖南文化产业新型业态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