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勃莱特·阿施利是海明威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中的女主人公。长期以来,她被评定为“魔女”和“坏女人”。本文以小说《太阳照常升起》文本为中心,对勃莱特·阿施利这个女性形象作重新分析,指出她实际上是海明威笔下父权社会里的一位具有反叛意识的不幸受害者。  相似文献   

2.
《太阳照常升起》扉页的两则引言,让作者海明威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这两则引言背后分别指涉两种不同的理性思维: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整体主义。从主人公来看,整体性思维具体表现在泡咖啡馆、舞厅、酒吧,钓鱼、斗牛等为恢复与土地的联系的种种努力。同时,这些也是人类中心主义带来的消费文化在他们身上的体现。由于这两种理性思维之间的张力在现代性文明内部无法得到彻底的解决,所以,海明威认定《太阳照常升起》就是一部永世长存的悲剧。  相似文献   

3.
学界对海明威究竟属于现实主义作家还是现代主义作家一直存在争议。以海明威早期的生活经历和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为例,分析海明威早期创作中体现出来的现代性思想倾向,对人们进一步理解海明威后期的文学创作,厘清海明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海明威一向以描写“硬汉”与“准则英雄”而著称。但运用新历史主义理论,对海明威小说《太阳照样升起》中3位男主人公杰克、迈克和科恩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作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人物,这3位“硬汉”都是帝国主义战争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精神危机的受害者,他们都迷失在太阳的光辉里。  相似文献   

5.
海明威在代表作《太阳照样升起》一书中,刻画了"迷惘的一代"和"准则英雄"的人物形象,运用了象征主义文学的创作手法和冰山原则的创作理论,《太阳照样升起》对美国文学、世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希望通过本文的进一步解读,能够更加深入地揭示作品的创作手法和小说的深层意蕴,能够对以后的文学创作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美国伟大作家海明威塑造的“硬汉”形象这一主题,分析了“硬汉”形象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海明威作品中存在着一个重复出现的人物,而这一人物与海明威本人存在着极其密切的关系;(2)人物对生活的认识仅限于他早年对战争和暴力的经历;(3)在“硬汉式”英雄身上存在着一套价值模式,而这一价值模式正是主人公所竭力获得的;(4)海明威早期作品中的人物缺乏这一套价值模式,是被动的和被打败的,在后期作品中,人物获得了这一套价值模式,是积极的,未被打败的,富于个性和社会责任感的.  相似文献   

7.
赏析了海明威的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中的女主人公形象.认为凯瑟琳这个完美女性是海明威心目中的理想女性.海明威正是运用这样一位天使般人物的悲剧结局来打动读者,给人以强大的震撼力,从而进一步揭示小说的主题--战争即死亡.  相似文献   

8.
海明威的创作具有"冰山风格",《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就是海明威笔下一篇浓缩了的长篇小说,是体现其冰山理论的代表作。小说中雪、豹子、秃鹫和鬣狗等意象各具意蕴,象征意义深刻,揭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渲染了气氛,达到了深化主题的目的。作者通过对意识流叙事手法的运用,巧妙安排了主人公的意识在时间和空间里的自然流动,省去了大量的笔墨,有利于海明威"冰山风格"创作理论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海明威笔下的人物通常是面对荒诞而残酷的现实却打不跨的硬汉子形象。但在短篇小说《杀人者》中,海明威描写了一群截然相反的人物。在荒诞不经的世界中,他们对生活感到无助与迷茫,陷入了悲观绝望的境地。在荒诞的世界与痛苦的人生面前,海明威给出了另一种人生态度。毫无疑问,这是海明威对他的时代以及人生的思索。同时,他也把对世界与人生的疑惑抛向了世人。  相似文献   

10.
在张爱玲小说中,作者对男/女人物的刻画形成对照,这种对照表现在形体、精神以及在家庭中的身份等几个方面.在这种对照中,女性人物显出一定的独立主体性,而这种对照本身也使文本中的女性主体意识得到凸显.  相似文献   

11.
《丧钟为谁而呜》在海明威的作品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在这部小说的创作中,海明威放弃了他早年信奉的虚无主义,对自身和社会树立了新的信心,采用一种不同于以前的时空艺术手法,创造了一种新的叙述形式,他利用自然时空、现实时空和心理时空三者之间的关系,以自然时空为基础,通过对题材的放大和扩展将其变为现实时空;开掘人物的心理时空,以冷静的观察、流畅的笔墨,揭示出了主人公内心深处的迷惘、空虚、惆怅、哀怨、忧伤、绝望和悲愤,从而表现出了人物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同时也充分显示出了海明威卓越的艺术才能。  相似文献   

12.
巴勃罗是海明威作品中一个极少受到读者和书评家们关注的人物,他虽然是《丧钟为谁而鸣》中的次要人物,却生动地体现了海明威人物性格的丰满性以及其对人性问题的探究。  相似文献   

13.
根据法国叙事学家热拉尔·热奈特对叙事视角的分类,对爱尔兰著名作家詹姆斯·乔伊斯的长篇小说《尤利西斯》的叙事角进行分析,着重分析了小说中内聚焦叙事的艺术特征。在分析小说内聚焦叙事的特点时,根据苏联文艺理论家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中的"多声部"概念,阐述小说内聚焦叙事下三个人物斯蒂芬、布卢姆和莫莉运用个性语言展现各自独立意识的多种声音共现的多声部现象。阐述了三个人物的声音所展示的在逆境中的强烈生命意识。他们的声音表现了他们各自为改变生存环境所展现出来的强大的生命能量与欲求,斯蒂芬的声音表达了对英国殖民统治和罗马天主教压迫的愤懑与抗争;莫莉的声音表达了她对传统婚姻伦理的挑战;布卢姆的声音表达了与命运抗争过程中的不屈和坚忍以及苦难中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相似文献   

14.
《南昌水专学报》2016,(2):74-78
英国历险小说常常以男性为主人公,这些人物在历险的过程中建构了许多栩栩如生的英雄形象,他们身上机智、勇敢、自信的男性气质是青少年儿童争相模仿的标志性特征。这些男性气质常常被类型化,而被忽视了内在的差异性。事实上,英国历险小说中的男性气质随着历史的演变发生着微妙变化,呈现了不同社会历史语境在这些人物身上留下的印记。  相似文献   

15.
海明威开创了用"冰山文体"写作的先河,并在19世纪50年代凭借《老人与海》这部小说赢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从而证明了自己。之后,有不少作家试图去模仿他的文体,然而成功者却屈指可数。从海明威的青少年成长经历及其小说中主要人物的特点等方面,分析了那些作家之所以模仿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论海明威小说的非理性主义色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明威的很多小说都呈现出浓重的非理性主义色彩。人物异化、荒诞和非本真的生存状态、人与人之间的隔膜与对立、人物孤独空虚的内心世界等因素使他们包括有着优雅风度和精神品质的"准则英雄"在面对困境时,或者强硬地对抗,或者本能地逃避,或者采取非理性的行动,或者最终步向死亡。由于小说中人们生存的意义已成为一个巨大的疑问,人物与外部世界的对抗性行为的本身变得近乎虚妄。这些非理性主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悬置了海明威对人类生存意义的探寻。  相似文献   

17.
从生存困境、精神奴役和生命悲歌三方面论述萧红小说的女性书写,分析萧红小说表现出的生命悲剧意识.萧红对女性生命存在的深层思考,在今天仍有普遍意义,促动着我们对于女性人生价值的反思,对人间温暖和生命尊严的渴求.只有女性的真正解放才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成功塑造了具有悲剧色彩的英雄人物——圣地亚哥.圣地亚哥身上蕴含的宁可被毁灭、决不可被击败的硬汉精神成为一种高于时代与现实的经典美.结合海明威的生活经历以及小说的创作背景,探讨了《老人与海》孤独与死亡主题的渊源及其具体表现形式,揭示了该小说悲剧艺术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传统阅读认为《永别了,武器》中的男主人公亨利是典型的海明威式硬汉,而女主人公凯瑟琳是男主人公孤单的慰藉品,是展现"硬汉子"人物的辅助物。文章从生态女权角度重新解读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这部作品,重新分析文中大自然﹑男主人公﹑女主人公这三者的关系,从而体现海明威的相互关联和相互关爱的社会伦理意识,及其对女人和男人、人类社会和自然之间关系的关注,证明海明威是一位具有生态女权意识的男作家。  相似文献   

20.
作为近年来一位重要的乡土小说作家,阎连科的作品中凝结着浓郁的生命意识,他始终坚持用这浓郁的生命意识来传达他对乡土社会的生命关切,并以极端化的叙述方式书写着耙耧山民的沉重苦难,折射出他们反抗苦难命运的悲壮无畏。同时揭示了潜藏于民间生活中人们习以为常的盲目的权力崇拜意识以及由此形成的畸形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