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善意取得制度是物权法是物权上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世界各国尤其是大陆法系国家普遍确立的一项民事制度。传统善意取得制度,将标的物限定为动产。《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则对善意取得制度作了最为完整的规定,其中将不动产及所有物权载体纳入善意取得,是立法上的重要突破,但其利弊仍然是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2.
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在法律上得到明确的认可是我国物权法的一大亮点.从不动产善意取得的渊源和外国立法例入手,分析我国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建立及其意义,并进一步研究在我国适用不动产善意取得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我国现有的有关善意取得中无权处分合同效力的立法规定和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和判断了无权处分合同效力是否有效的理由,认为有必要将善意取得下的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界定为有效,并且以合同的有效作为善意取得的前提,从而解决司法实践中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4.
从房屋买卖看不动产的善意取得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法学界目前已经认可了动产适用善意取得,但对不动产善意取得的适用尚有争议.针对在实践中出现的有关不动产纠纷的案例,从不动产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的理论基础、可行性、构成要件和法律效力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指出,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司法实践的需要,不动产应当适用善意取得.  相似文献   

5.
善意取得制度适用范围几点存疑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2007年3月16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在适用范围上争议颇大,尤其是在对不动产、盗赃物、遗失物、国有财产以及对其他物权的适用等问题上存疑较多。由此结合办案实践,对这几个问题做出严谨与科学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合同债权已逐渐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载体,经济交易的标的,并广泛运用于融资担保等。特别是在商业领域,合同债权已显现证券化趋势。本文主要从合同债权的性质与特征角度,分析了合同债权的财产权属性和合同债权的价值化、合同债权由人身依附关系向经济关系的发展和合同债权的社会性。  相似文献   

7.
物权行为理论中的核心问题是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目前,我国并不承认物权行为理论,更不承认其无因性,但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亟需构建一种完整的物权行为理论框架,并在这一基础上,配合善意取得制度来更好地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我国应从国情出发,采取两者并存的立法形式,让二者在现实社会中发挥更充分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无权处分合同效力的认定,是一个需要众多民事法律制度配合,进行体系化调整的复杂法律问题。我国《合同法》将其规定为效力待定合同,与善意取得制度,合同相对性理论等民法原理和制度发生矛盾和冲突。对《合同法》第51条的规定进行了检讨,指出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的认定应以物权变动模式为其制度前提。  相似文献   

9.
善意取得是传统民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但由于在与无权处分制度的衔接上存在诸多问题,尤其在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上始终争议不断,使得在司法实践的过程中,当标的物存有瑕疵时对善意第三人的救济与保护屡屡陷入困境。论文以我国法律为视角,对无权处分法律框架下的善意取得制度进行审视与反思,分析造成制度困境的原因之所在,并尝试提出相应的修正意见,以期促进善意取得制度之不断完善。同时希望通过对善意取得与无权处分之关系的研究和修正,能够对我国立法中相关规定的进一步完善有所帮助,并最终推动我国民事法律制度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0.
论无权处分合同效力的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权处分合同效力的认定,是一个需要众多民事法律制度配合,进行体系化调整的复杂法律问题。我国《合同法》将其规定为效力待定合同,与善意取得制度,合同相对性理论等民法原理和制度发生矛盾和冲突。对《合同法》第51条的规定进行了检讨,指出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的认定应以物权变动模式为其制度前提。  相似文献   

11.
善意取得,最初是罗马法中为了保护非法律行为条件下第三人的正当利益而设的理论和制度,后来演变成一切物权变动条件下对第三人保护的理论和制度。在我国法制史上善意取得经历了一个从不被承认到逐渐最终确立为物权法中一项重要制度的过程。但是,善意取得作为一项法律制度与物权行为理论相比有其自身的缺陷,只能发挥有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善意取得起源于古罗马法,本来仅限于动产,根据我国现行《物权法》106、107条之规定,不动产亦有适用之余地。本文讨论的是动产善意取得之范围,具体是讨论盗赃物能否适用善意取得以及怎么适用(在可以适用的前提之下)。  相似文献   

13.
善意取得制度,是一种牺牲财产所有权的静的安全为代价,来保障财产交易的动的安全的制度。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善意取得制度将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立法应及早加以明确,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物权法》107条规定了所有权人和其他权利人如何追回遗失物的问题。笔者认为:此条规定与善意取得制度无关,我国立法对于遗失物完全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  相似文献   

15.
无权处分素有"法学精灵"之称,关于其法律效力的探讨也向来为民法领域争议的热点。本文将以买卖契约中的无权处分合同为典型,以《合同法》第51条为基础,分析无权处分合同在各种情况下的法律效力,并阐释其与善意取得等概念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物权形式主义制度下,物权行为往往是产生无权处分从而适用善意取得的前提.对物权行为与善意取得关系的认识,不必考虑无因问题,只需要认清或判定物权行为效力即可.善意取得于存在无处分权事实时才能发挥作用,物权行为无效时无法保护交易安全,二者相互协调,实践着共同的旨趣.但当物权行为制度能发挥作用时,根本没有善意取得制度适用的余地.仅仅基于物权行为无因性与善意取得的功能效用的比较就得出舍弃物权行为无因性的结论是狭隘的.物权行为无因性原理虽然适用于双方当事人间,其保护交易安全的功能是通过该制度在两个有关联的法律行为中适用而实现的,从而实现对第三人保护.  相似文献   

17.
不应否认留置权的可让与性。留置权与抵押权、质权相比,其产生有一定的特殊性,即留置权人有一享有留置权的同时,也承担着基于合同交付留置物的义务。  相似文献   

18.
在房地产开发建设过程中,以房抵债的现象十分常见,抵债房屋被多次转抵的情形非常普遍.以房抵债的实质是房屋买卖关系,但由于法学界对房屋权属登记是否影响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问题存在争议,已经造成司法实践上的混乱.笔者从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入手,结合案例对该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对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在国际商事领域,合同转让是非常普遍的情况,若合同出让人与合同相对方之间在原合同中订有仲裁协议,那么在合同转让情形下,该仲裁协议是否可以约束合同受让人?这是当前争议的热点问题。文章首先对合同转让的三种情形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债权让与情形下否定仲裁协议效力扩张的观点,最后结合案例,对债权让与情形下仲裁协议效力扩张进行了肯定论证。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商务迅速发展,点击合同应运而生。文章介绍了点击合同的三大特点,阐述了点击合同的四大生效要件,提出了从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角度对点击合同的效力进行控制,保护合同相对人的权益。最后,结合典型案例,对于点击合同的效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