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80年代黄河下游引水引沙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黄河来水来沙偏枯。但下游引水却逐年增加,年引水量约占河道来水量的1/4;引沙量随来沙量的丰枯而变化,约为2.6~1.0亿t。从历年引水引沙过程分析,高村以上的河南河段引水基本稳定略呈下降趋势,高村以下的山东河段则呈阶梯状稳步上升。这种不平衡的用水状况有待调整。 相似文献
3.
80年代黄河下游凌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黄河下游冬季气温较常年略偏高,花园口站冬季各月平均流量较常年偏大1%~13%,下游平滩流量大,不易在黄河下游的上、中河段首先叉封。但由于河口段河道的淤积延伸、比降变缓、流速减小,致使10年中有8年首先在河口河段封河,其封河机率较70年代增加了30%。 相似文献
4.
从形成高浓度粗泥沙水流机理出发,综合分析了不同地层侵蚀产沙对黄河粗泥沙的影响。分析认为,风沙和基岩产沙对黄河粗泥沙均有一定影响,但起关键作用的仍然是黄土。风沙,基岩,黄土产沙的综合作用量同浓度粗泥沙水流的重要原因,因此应从整体上综合治理多沙粗沙区。 相似文献
5.
6.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水土保持减沙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950~1997年长系列水文资料和面雨量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黄河中游河口镇至龙门区间年输沙量和年降水量的时间变化趋势:1970年以来,在多沙粗沙区入黄泥沙量减少的总体背景之下,出现了1986~1997年间入黄泥沙量增加的近期趋势。这一增加趋势,与20世纪80年代以后淤地坝修建量大为减少,70年代修建的筑地坝与拦沙库已大部分失效有密切关系。此外,20世纪90年代人为增沙量大幅度增加,已占水土保持减沙量的22%左右,部分抵消了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沙效益,这也是同期入黄泥沙增加的重要原因。因而得出的结论是:①要重视淤地坝的后续建设,实现其拦沙作用的可持续性;②造林种草措施不能代替淤地坝拦沙的作用;③新增水土流失问题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7.
黄河中游侵蚀环境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Research Group 《人民黄河》1996,18(11):8-10
文研究了整个黄河中游地区的不同类型区、强烈侵蚀产沙中心带以及小流域和沟谷这三种不同空间尺度的侵蚀产沙量。得出黄河中游地区的年平均侵蚀量为14.655亿T(1970-1989年);强烈侵蚀产沙中心带的平均产沙量为3.58亿,沟谷地产沙星点汉域总产沙量的比例在大部分地区为70-80%,在塬区别大于85%。另外,还对下下世纪时的入黄泥沙量作了初步预估。 相似文献
8.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区域界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门峡水库和黄河下游河道主要淤积物是粒径d≥0.05mm的粗泥沙。黄河中游多沙区有11.92万km^2,粗沙区7.86万km^2,两者套绘在一起的多少粗沙区面积7.86km^2。重点治理该区严重的水土流失,是减少黄河下游淤积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根据黄河中游多沙粗区暴雨洪水及产流产沙特点,提出了为控制水沙危害,黄河中游治理应分两步走的战略。第一步解决近期水沙控制和耕地问题,主要措施是建设淤地坝和骨干坝。研究表明,在现状坝地,梯田条件下,为满足粮食生产需要,每平方公里需新增坝地3.18ha,且能港口控制水沙的要求。第二步是进行坡面治理,改善生态环境,以达到根治水沙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研究表明,黄河中游地区降水季节、持续时间、暴雨分布等与夏季风活动十分对应。探讨夏季风与水沙的年际变化规律,可进一步分析估价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对水沙系列的影响程度,进而为黄河中游地区的治理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80年代黄河中游降雨特点及其对入黄沙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80年代黄河中游平均年降水量为464mm,是近40年来降水量最少的10年,尤以7~8月降水量减少最多。受夏季风和地形差异的影响,主要少雨区在北中部的河龙区间。正是由于主要产沙区特别是河龙区间大、暴雨的显著减少,导致该区间入黄沙量锐减。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下游河道泥沙淤积与中游多沙、粗沙区的来沙关系非常密切,其中粒径在于0.05mm的粗泥沙是淤积下河道的主要成分。通过重点分析不同年代粗沙区来沙量、粗泥沙模数的变化及水利水保措施对减少粗泥沙的作用,说明黄河中游兴建的水利、水土保持工程对控制水土流失、减少入黄泥沙特别是粗颗粒泥沙发挥了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中游水土保持措施减沙量宏观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对黄河中游水土保持措施减沙量进行了宏观分析,研究结果分为黄河中游水土保持措施减沙量、水利措施减沙昔、水利水土保持措施减沙量、“水保法”计算的水土保持综合减沙超和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措施减沙量等5个层次:结果表明,1970~1996年:①黄河中游水土保持措施年均减沙3.2亿t,黄河中游水利水土保持措施年均减沙4.5亿t,“水保法”计算的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年均综合减沙量为4.2亿t,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措施年均减沙3.5亿t,黄土高原水利水土保持措施年均减沙4.8亿t;②若扣除1970年以前的减沙量,则黄河中游水土保持措施年均新增减沙量2.1亿t,黄河中游水利水土保持措施年均新增减沙量2.6亿t,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措施年均新增减沙量1.7亿t,黄土高原水利水土保持措施年均新增减沙量2.2亿t.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中游干流泥沙组成规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利用系统、 颗粒级配资料,详细分析了黄河中游主要控制站长时期泥沙组成和泥沙粒径的变化,认为近期黄河中游有来沙细化的现象,但这是由于来沙量的减少造成的,泥沙组成规律并未发生明显的趋势性变化。 相似文献
15.
16.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