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燃油车在定置工况下由于车身各板件振动引起的车内噪声对乘坐舒适性有较大影响,通过发动机、悬置等与车身的连接点传递至车身的振动是引起车身板件振动的主要原因。对某重卡车身悬置安装点动刚度及噪声传递函数进行了计算,发现其X向动刚度及噪声传递函数远低于企业标准;基于此明确了提高悬置安装点动刚度降低车内噪声的方法,通过对悬置支架结构优化改进,提升了悬置安装点动刚度。试验结果表明:改进方案能够降低车辆怠速及定置额定转速两种工况下的车内噪声,悬置安装点动刚度的优化有益于降低特定工况下的车内噪声。  相似文献   

2.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在汽车减振及隔振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作为悬置系统中的悬置金属支架在实际行驶中常常会先于橡胶元件早期破坏。结合某汽车公司商务车发动机前悬置支架在某些工况下易产生疲劳破坏和断裂失效的现象,应用ABAQUS软件分析得到了较大工况下的应力云图和位移云图,根据分析结果找出了破坏的位置并提出了合理的改进方案,然后通过Optistruct对其进行优化分析。通过对比改进前后的有限元分析结果,优化后的悬置支架应力明显减小,满足性能要求,表明提出的优化方案是合理正确的。  相似文献   

3.
履带板受力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履带板作为履带式车辆的主要承载零件,由于其工况的复杂性,使它的受力情况很难得到计算.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履带车辆的转弯和履带板的啮合工况进行分析,得到了这两种工况下履带板的受力情况.对履带板受力情况的研究有利于更好的设计履带板.  相似文献   

4.
鉴于掩护梁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结构严重变形、断裂失效等故障问题,选择顶梁扭转载荷工况作为液压支架强度分析工况,通过建立液压支架三维模型,对掩护梁的结构强度开展了分析研究,针对掩护梁上薄弱位置,提出结构改进措施,并展开了仿真分析研究,得出改进后的掩护梁前端耳板受力更小的结论,说明了此改进方案可行。该研究对提高掩护梁的结构强度和液压支架使用安全性具有重要作用,可为掩护梁的进一步强度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谢凯 《机电信息》2014,(18):145-146
基于发动机悬置托臂总成的现有模型,在产品开发初期进行模拟分析,利用ABAQUS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托臂在不同工况下的受力情况,并对托臂进行改进设计。  相似文献   

6.
针对发动机悬置怠速工况下的隔振问题,结合磁流变液体的流变特性,在已有磁流变发动机悬置的基础上改进了悬置结构,设计了带有多个惯性通道的磁流变半主动悬置,建立其力学模型,推导动刚度和阻尼滞后角的表达式,应用软件编制程序对悬置动特性进行仿真,并用试验的方法验证了单惯性通道悬置模型的正确性;建立了考虑悬架等效刚度和等效阻尼的二自由度模型,借助于Matlab/Simulink仿真模块搭建其仿真模型,对该二自由度系统的PID控制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磁流变悬置在PID控制作用下有一定的隔振效果,能够改善车辆平顺性。  相似文献   

7.
王晓辉  韩君 《压力容器》2014,(11):67-73
全深度液压胀接技术是核电机组蒸汽发生器及其他换热器管子-管板接头普遍采用的制造工艺。液压胀接具有操作简单、胀后变形均匀、壁厚减薄率低、残余应力小等优点,但也会产生管内划伤、胀接长度超差等管内缺陷,薄壁管厚管板胀接时胀接过渡区的管子内部缺陷产生的几率更高。对液压胀接时管子长度缩短量、壁厚减薄率进行了理论计算和测量,对过渡区胀接芯轴和管子受力进行分析,表明过渡区管子内部缺陷是由于管子长度缩短效应及管子受力共同作用产生的,胀接区的划痕缺陷主要是由于芯轴损伤及金属颗粒残留引起的,未胀区胀接长度超差主要是由于芯轴设定失误引起的。通过改进胀接芯轴密封形式和限位止环的设计,证明采用芯轴保护套及非膨胀式的限位止环等工艺措施能够有效避免管内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由对应车型工况得到副车架的12种工况,对各工况的受力情况进行对比,选取两个危险工况对副车架进行静力分析,找出应力分布较小的部件,此部件在危险工况下的变形特征为旋转,故对其进行旋转刚度质量系数分析,以研究结构尺寸参数对旋转刚度的影响,进而提出轻量化改进方案,并经同工况下的有限元静力分析验证了改进效果。  相似文献   

9.
车门玻璃导轨是车窗升降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车窗的平稳升降起到导向和限位的重要作用,玻璃导轨精度直接影响车窗升降的质量。玻璃导轨与车门窗框焊接后,焊接变形难以控制,应用simufact软件对窗框进行焊接变形仿真分析,还原实物变形情况,并在仿真中测试多种定位及焊接方案,得出有效改善玻璃导轨变形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0.
余龙  俞树荣 《流体机械》2007,35(10):36-40
研究了三偏心蝶阀关键部件--蝶板的工作特点和规律,分析了蝶板的受力和变形的分布,并推导出相应的理论公式,得出蝶板边缘应力的分布直接影响三偏心蝶阀性能,而影响蝶板边缘应力主要因素之一是夹角γ的变化,利用有限元分析对结论进行了验证.提出了蝶阀结构的改进意见,对改进三偏心蝶阀设计、改善蝶板应力和变形分布、保证其操作及密封性能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发动机罩烘烤变形问题现状,原因分析,以及相应的改善方案及确认实施效果的全过程,对比了双组份折边胶、增加焊接工序以及优化涂装辅具等方案之间的实施效果的优劣,得到优化涂装辅具方案效果较好。阐述了该过程中各项工作的开展思路和方式方法,为发动机罩烘烤变形问题的改善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某微型涡喷发动机在研制中出现的辐板热变形故障,应用湍流换热计算公式 计算了辐板上的换热系数等有关参数,应用有限元素法计算了辐板的稳态温度场、机械 应力和热应力。基于上述的计算,分析了辐板热变形,并对辐板结构的改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发动机-变量泵功率匹配极限负荷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负荷多变工况条件下发动机一变量泵系统的节能要求,分析了发动机功率极限负荷的控制机理;运用转速传感控制原理,提出了变量泵随发动机功率变化进行功率匹配的动态调节方法;给出了发动机-电比例控制变量泵功率匹配控制方框图,推导出系统控制调节传递函数。实验证明:外负荷变化时变量泵吸收功率与发动机输出功率基本匹配,发动机无须功率储备就可以保持正常工作,节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罗良传  陈敏 《机械》2012,39(8):12-17
应用有限元分析计算软件建立摩托车车架有限元模型,进行了结构静强度分析、模态分析、改进前后对比分析和应力测试实验,提出了车架结构优化改进方案。分析结果显示,改进后车架整体应力值有所下降,上横梁管与加强板连接处应力集中现象得到很大改善,车架整体变形量较改进前减小,具有良好的减振效果,舒适性较好。通过对车架这一摩托车关键部件的有限元分析和结构优化改进,为摩托车的开发设计打下了坚实的随机动态仿真基础,摩托车的整体设计将依托这一基础,应用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进行三维数据模型建立、验证和修改,可以大大缩短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数字化集成水平。  相似文献   

15.
李斌 《机电工程》2004,21(9):54-56
板式楔横轧机的机架变形主要是由模板变形引起,且模板的刚度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产品质量。采用ANSYS/Mechanical/LS-DYAN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立式UWQ40型板式楔横轧机模板进行了刚度计算和分析,得到了模板的最大变形量及等效应力分布等信息,并对模板刚度和变形进行了改进前、后的对比分析。最后,对改进前、后的模板从刚度和材料使用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得出结论,并为进一步提高板式楔横轧机的模板刚度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摩擦离合器接合过程热分析数学模型,并利用有限元技术对离合器外摩擦片进行了热变形分析,结果显示离合器外摩擦片在一定工况条件下会发生翘曲变形,与实际外摩擦片变形情况一致,证明了热变形分析的正确性.该分析也为摩擦离合器安全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针对某乘用车发动机转速在1 573 r/min,压缩机开启时车内噪声异常的问题,对样车进行试验分析与诊断,对压缩机-支架系统进行仿真分析,提出改进方案并验证改进效果。利用LMS声振信号采集系统采集振动噪声数据,采用频谱分析、阶次追踪等方法,并结合压缩机-支架系统模态仿真结果,确定车内异常噪声是压缩机轴频21阶与压缩机-支架系统3阶模态频率接近发生共振造成的。通过优化支架结构来提高压缩机-支架系统3阶模态频率以此来避免共振,并换装橡胶驱动盘缓和压缩机输入扭矩波动。将改进结构进行整车试验,结果表明:匀速工况空调开启时问题转速下,车内噪声降低了2.5 dB(A);匀加速工况空调开启时发动机转速1 500~1 650 r/min区间,车内噪声无峰值,其余转速空调开启时改进前/后车内噪声基本不变,噪声波动趋势平缓。  相似文献   

18.
A rigid-plastic finite element method combined with the effect of elastic deformation is proposed. In the present method, elastically and elastic-plastically deforming elements are mixed with rigid-plastically deforming elements in the deforming material. In this formulation based on an implicit scheme, the nodal forces for the rigid-plastic elements are equilibrated with those for the elastic and elastic-plastic elements at the end of each deformation step. The nodal forces for the elastic and elastic-plastic elements are derived by 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rigid-body rotation during deformation increment. The elastic-plastic element is transformed into the rigid-plastic one during the loading when the elastic strain increment is small. The reverse transformation is carried out in the unloading. This leads to a comparatively small computing time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calculated results. Plane-strain bending of a plate with a round punch is simulated by the present method under a mixed condition of elastic, elastic-plastic and rigid-plastic elements in the plate. Deformation behaviour in early stages of bending is successfully calculated. The calculated amounts of springback are in reasonable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ones for aluminium plates because the stress distribution in the elastic regions without achieving yielding around the edges of the plate is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相似文献   

19.
振动平板夯的动力学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段红杰  陶浩 《机械设计》2005,22(5):43-45
针对现有振动平板夯运动模型不符合实际工况,受力状态过于简化,提出了一种精细运动模型。分析了振动平板夯的运动过程,导出了平板夯的受力公式。借助有限元分析方法,利用计算机可视化程序,模拟振动平板夯的实际工作情况,获得夯板在各种载荷下的应力和变形值,为振动平板夯的设计、生产及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协同发展,汽车制造行业的发展也十分迅速.而在汽车制造中,发动机缸体是一个关键部分.为实现发动机制造及其应用质量的良好保障,本文特对其发动机缸体的铸造技术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的分析,可以为汽车发动机缸体加工及其后续应用效果的保障提供科学参考,以此来促进汽车生产制造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