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白冬梅  赵学明 《食品科学》2000,21(11):41-44
提出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米根霉乳酸发酵液中的有机酸和葡萄糖。用Wakosi-Ⅱ5C18RS(4.6mm*150mm,5μm)色谱柱,以0.01mol/L磷酸水溶液(PH2.5)为流动相,流速1ml/min,利用有机酸及葡萄糖对紫外光吸收强弱的差异,采用双检测器系统,以示差折光检测器检测葡萄糖,以可变波长检测器检测有机酸,一次进样可同时定性及定量分析待测样中的有机酸及葡萄糖,每个样品的分析过程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一种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苹果树腐烂病菌发酵液中有机酸和葡萄糖的方法。采用Atlantis C18色谱柱(150 mm×4.6 mm,3.5μm),以5g/L NH4H2PO4(用磷酸调pH=2.5)溶液为流动相,流速为0.6mL/min,柱温30℃,应用紫外检测器检测有机酸,示差检测器来分析葡萄糖。在此色谱条件下,葡萄糖和有机酸能很好地被分离检出,平均回收率为96.2%102.2%,精密度RSD(n=5)为0.26%102.2%,精密度RSD(n=5)为0.26%0.75%,每一样品的分析时间不超过15 min。该方法能够简便、快速测定苹果树腐烂病菌发酵体系中有机酸及葡萄糖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梨汁中有机酸的种类和含量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研究了利用HPLC法分离测定梨汁中有机酸的条件 ,同时对来源于不同产地和品种梨汁中的有机酸的种类和含量进行了测定 ,并应用SAS统计软件对各有机酸含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选择 0 0 1mol/LK2 HPO4 磷酸盐缓冲液 (pH 2 5 5 )和体积分数 3 %甲醇做流动相 ,流动相流速为 0 5mL/min ,柱温为 3 0℃ ,紫外检测波长为 2 1 0nm时 ,可以较好地分离和测定果汁中常见的 1 1种有机酸 ,该方法相对标准偏差 0 72 %~ 2 99% ,回收率 91 1 %~ 1 0 6 5 % ,各种酸的线性相关系数r>0 9996,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确度 ;梨汁中的主要有机酸有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莽草酸、酒石酸、奎宁酸、乳酸和富马酸 ,其中苹果酸含量最高 (为 1 1 4× 1 0 3~ 3 0 9× 1 0 3mg/L) ;不同品种梨汁中各有机酸含量差别较大 ,其中琥珀酸与乳酸和富马酸 ,莽草酸与柠檬酸和奎宁酸的含量之间表现出极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一种结合紫外检测器同时检测果汁中的乳酸、富马酸、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fural,5-HMF)和展青霉素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eversed-phase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RP-HPLC)分离方法.考察了柱温、pH值、流速以及乙腈浓度对各组分保留时间和峰高的影响,最终采用pH为2.5的磷酸水溶液和乙腈的混合液作用于反相C18柱,以进行乳酸、富马酸、5-HMF和展青霉素的色谱分析.在流速为1100ml/min,温度为30℃的整个分析过程中,流动相为含有5%乙腈的磷酸水溶液.前10min内,两种有机酸被在210nm处分离和检测.而5-HMF和展青霉素则被接下来的10min内于276nm处分离和检测.89.96%到102%的平均回收率证实了方法的准确度.该方法被成功地用于同时定量苹果浓缩汁中的乳酸、富马酸、5-HMF和展青霉素.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饮料及果汁中的酸味物质与甜味物质。用交联度为8%的氢型阳离子交换树脂Aminex HPX-87H色谱柱,对各种有机酸及糖分的保留性质进行了研究。以0.01NH_2SO_4为移动相,糖分及有机酸分别得到了较好分离。利用糖分及有机酸对紫外光吸收强弱的差异,采用双检测器系统,使有机酸及糖分均能在对其具有较高灵敏度的检测器中得到检测。因而一次直接进样可同时定性及定量分析待测样品中的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 (或维生素C) 琥珀酸、蔗糖、葡萄糖及果糖。每一样品的分析过程不超过十五分钟,这是其它方法很难达到的,特别对样品数量较多的日常分析,本方法的优越性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嗜碱微生物发酵液中的有机酸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建立了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嗜碱微生物Lp3-3发酵液中有机酸的方法。采用Sinochrom ODS-BP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2.5mmol/L NH4H2PO4(含1%甲醇)溶液(pH2.5)为流动相,流速为0.5mL/min,柱温30℃,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10nm。在此色谱条件下,7种有机酸得到很好分离,方法重现性好,精密度高,有机酸浓度在1~500μg/mL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加标回收率为96%~110%,各有机酸检出限≤0.12μg/mL。运用该方法测定嗜碱微生物Lp3-3发酵液中的有机酸,得到发酵液中主成分乳酸及副产物乙酸、丙酮酸在发酵不同时间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通过对样品前处理和仪器条件的优化,建立同时测定果酒中8种有机酸的离子交换色谱分析方法。结果表明,样品经稀释和RP柱净化后,经Dionex IonPac AS19色谱柱(4 mm×250 mm)分离,4 mmol/L(0~13 min)和16 mmol/L(14~33 min)氢氧化钾梯度洗脱,采用抑制型电导检测器进行检测,可同时对果酒中奎宁酸、乳酸、乙酸、甲酸、苹果酸、酒石酸、琥珀酸、柠檬酸8种有机酸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8种有机酸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R2在0.996 5~0.998 7之间,检出限为0.82~4.05 mg/L,定量限为2.74~13.5 mg/L,精密度试验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3%,稳定性试验结果的RSD≤3.65%,加标回收率为82%~125%,加标回收率试验结果的RSD为0.21%~5.13%。该方法操作简便、性能稳定、安全环保,适用于各类果酒的测定。采用该方法对5类市售果酒样品中的8种有机酸进行检测,发现葡萄酒样品主要有机酸成分为乳酸、酒石酸、琥珀酸和乙酸,这四种有机酸的总含量为5 498.50 mg/L;桑葚酒、蓝莓酒、杨梅酒、荔枝酒的主...  相似文献   

8.
樱桃酒中有机酸种类和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对樱桃(Prunus avium L.)酒中有机酸的种类和含量进行了研究。采用Atlantis d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0.02mol/L的KH2PO4溶液(pH值2.80)为流动相,流速为0.70mL/min,柱温30℃,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10nm。在此色谱条件下,方法重现性好,精密度高,有机酸在浓度(0~9.0)×103mg/L,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0,加标回收率为96%~105%,各有机酸检出限≤8.0mg/L。在此条件下测定发酵樱桃酒中的有机酸,得到樱桃酒中主要有机酸是苹果酸,其次是柠檬酸、乳酸、琥珀酸、酒石酸和草酸。  相似文献   

9.
建立同时测定青稞酒中4种有机酸(草酸、柠檬酸、乳酸、乙酸)、3种醇(丙三醇、甲醇、乙醇)及一种糖(葡萄糖)成分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并利用该方法测定不同发酵条件青稞酒中的酸、醇、糖含量。其色谱条件为:色谱柱Carbomix H-NP5,8%(7.8 mm×300 mm,5 μm);保护柱Carbomix H-NP5:8%(7.8 mm×50 mm,5 μm),流动相为2.5 mmol/L硫酸溶液;示差检测器,检测温度35 ℃;流速0.5 mL/min;柱温45 ℃;样品进样量5 μL,一个样品测定周期为33 min。结果表明,其重复性RSD在0.15%~1.68%,回收率在97.20%~103.60%。该方法能够检测出青稞酒中酸、醇、糖的含量,但是其糖、醇、酸含量均有差异。该方法处理样品简单、安全、便捷、准确,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回收率,可以作为同时测定青稞酒中酸、醇、糖含量,并且测定甲醇含量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产酸丙酸杆菌在发酵生产丙酸的同时也会伴随有机杂酸的产生,通过对4种有机酸的监测以期调控发酵条件,从而使丙酸高产。应用HPLC的方法分别研究了在不同流动相种类、pH、洗脱条件、流速、柱温条件下四种有机酸的分离状况,建立了快速、简便测定丙酸、乳酸、乙酸和丁二酸四种有机酸的方法。结果表明,色谱柱条件为COSMOSIL 5C18-PAQ(4.6 mm×250 mm),检测器为紫外检测器,紫外检测波长为210 nm,流动相为K2HPO4缓冲液(0.02 mol/L)和乙腈(0~1%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25 ℃,进样量10 μL,采用外标法定量。在该条件下各物质线性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均>0.999,加样回收率均在95%~105%,精密度实验结果相对标准偏差均<5.0%,表明该方法准确度高、精密度好,可为丙酸发酵过程中四种有机酸的监控及发酵调控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利用离子排斥色谱法同时分析米根霉富马酸发酵液中主要代谢产物与葡萄糖的方法。在BIO-RAD Aminex HPX-87H色谱柱上,65℃柱温下,以5mmol/L H2SO4溶液作为流动相,流速0.8mL/min,采用示差折光检测器对8种有机酸(草酸、柠檬酸、α-酮戊二酸、L-苹果酸、丁二酸、L-乳酸、富马酸和乙酸)、葡萄糖及乙醇进行了成功的分离,确定了各物质工作曲线的回归方程、线性范围、相关系数和检出限。并应用于米根霉产富马酸发酵液的产品分析,对经预处理后的富马酸发酵液直接进样分离定量,其中的富马酸、-酮戊二酸、葡萄糖、L-乳酸和乙醇完全分离定量,确定了测定发酵液中有机酸、葡萄糖和乙醇的相对标准偏差在0.43%~4.69%,平均回收率在98.41%~104.33%。经多次实验证明,该方法是测定富马酸发酵液中各种主要代谢产物与葡萄糖的准确、有效的定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2.
玉米淀粉深层发酵生产L-乳酸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报道了使用米根霉(RhizopusOryzae)TL-527-9菌株用玉米淀粉深层发酵生产L-乳酸。探讨了不同碳源、氮源、底物浓度、液化条件、通气量、种龄对L-乳酸生成的影响,在3M3发酵罐中,当玉米淀粉投料浓度为13%时,7罐平均产L-乳酸9.41g/100ml,对糖转化率79.55%。发酵液经分离提取精制,L-乳酸纯度达98%以上。同时在研究过程中利用高压液相色谱测定了L-乳酸代谢变化。本结果表明米根霉TL-527-9菌株具有L-乳酸产率高和发酵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米根霉不同菌丝体形态对重复间歇发酵生产L-乳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米根霉在3L 发酵罐重复间歇发酵过程中,菌体形态对发酵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絮状米根霉首批发酵产L- 乳酸为105.8g/L,葡萄糖转化率88.12%,球状米根霉产L- 乳酸105.0g/L,葡萄糖转化率87.50%;在重复间歇发酵过程中,球状米根霉前6 批产L- 乳酸均保持在80.00g/L 以上,第7 批产L- 乳酸78.60g/L,葡萄糖转化率均高于87.33%,产酸效率最高可达到4.26g/(L·h),而絮状米根霉前4 批产L- 乳酸可保持在80.00g/L 以上,第5 批产L- 乳酸78.30g/L,第6 批产L- 乳酸77.40g/L,第7 批产L- 乳酸70.20g/L,产酸效率最高可达4.07g/(L·h)。研究数据显示,球状米根霉更适于重复间歇发酵生产L- 乳酸。  相似文献   

14.
姜绍通  吴学凤  刘靖  刘模  杜威 《食品科学》2009,30(9):124-128
为了选择米根霉半连续发酵产L-乳酸工艺参数,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接种量、CaCO3添加时间、温度、装液量及转速进行了优化,并采用培养基重复发酵,建立米根霉半连续发酵工艺。其中摇瓶半连续发酵条件为:孢子接种量4%,种子接种量10%,发酵开始时添加CaCO3,装液量为20%~30%,0~36h时发酵温度28~30℃、36~72h时发酵温度32~34℃,转速200r/min。7L磁力搅拌发酵罐半连续发酵工艺条件为:搅拌转速为300r/min,通气量为1.25L/(L·min),温度为32℃。发酵罐重复发酵稳定,产L-乳酸最高达到86%。为米根霉半连续发酵产L-乳酸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不同发酵剂对小米营养成分及γ-氨基丁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世聪  赵丹  路锶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9):165-167,172
研究三株不同丝状真菌(米曲霉,米根霉3.1175和米根霉3.2751)发酵对小米营养成分及GABA含量的影响。通过测定不同时间段发酵后小米中的总酸,氨基酸态氮,还原糖等营养成分以及γ-氨基丁酸的含量,结果发现小米中的总酸和还原糖在三株菌的发酵下均得到显著提高(p〈0.05)。此外,氨基态氮在米曲霉和米根霉3.2751的发酵下得到显著提高(p〈0.05),而米根霉3.1175发酵的小米变化则不显著(p〉0.05),米曲霉发酵的小米中γ-氨基丁酸含量随着发酵时间的增加而显著提高(p〈0.05)。因此米曲霉和米根霉3.2751发酵的小米具有更大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6.
路锶  田北  赵丹  姚世聪 《食品科技》2012,(8):148-151
采用3株食品常用真菌(米曲霉,米根霉3.1175和米根霉3.2751)固态发酵荞麦,研究不同发酵时间下,这3株真菌对荞麦营养功能成分的影响。通过测定发酵后荞麦中的氨基态氮,还原糖,γ-氨基丁酸等营养功能成分的含量,结果发现荞麦中还原糖,氨基酸在米曲霉和米根霉3.2751的发酵下得到显著提高(p<0.05),而米根霉3.1175发酵的荞麦,这2个营养成分变化不显著(p>0.05)。米曲霉发酵的荞麦中γ-氨基丁酸含量随着发酵时间的增加而显著提高(p<0.05)。可滴定酸含量在3株真菌的发酵下变化较小。因此米曲霉和米根霉3.2751发酵的荞麦相对未发酵荞麦具有更好的营养和功能价值。  相似文献   

17.
潘丽军  刘靖  姜绍通  郑志  王颖 《食品科学》2009,30(9):133-136
采用分批补料方式对米根霉As3.819高密度培养产L-乳酸的效果进行研究。摇瓶实验确定的最佳培养条件为:接种量5%、接种时间24h、装液量40%、补料液中葡萄糖与硫酸铵的质量比为20:1。罐发酵的最佳补料方式为葡萄糖浓度反馈流加。通过流加培养获得了较高的菌体密度,菌体干重达18.45g/L;重复发酵5批次,产L-乳酸效率达2.25g/L·h;菌体干重和产酸效率较分批培养分别提高了92.9%和82.9%。  相似文献   

18.
真菌固定床反应器发酵L(+)-乳酸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在5L发酵罐中采用纤维床固定化技术发酵生产乳酸过程不同溶氧量和固定化面积对乳酸发酵过程的影响,测定了不同固定化面积发酵过程中的氧传质系数。在通气率为1.0vvm和固定化面积为400cm2条件下,产酸速率为2.13g/(L·h),发酵液中乳酸最终浓度为73.1g/L,L(+)-乳酸光学纯度为98.9%,证明提高发酵过程中菌体层内部溶氧传质系数有助于增加乳酸产率。乳酸发酵液浊度0.49NTU,显著改善发酵液的流体力学条件,为应用膜生物反应器技术连续发酵生产乳酸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黑青稞为原料,探究2株乳酸菌(R1、R5)、1株米根霉单独及混合发酵黑青稞过程中生化成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3株菌株单独发酵过程中,R5发酵的黑青稞其pH明显下降,最低达到4.32±0.01,且总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余两株菌,最终达到2.52%±0.12%;而米根霉发酵的黑青稞其还原糖含量及乙醇含量明显高于R1、R5,最高分别达到(6.94±0.22)、(9.19±0.49) mg/g;R1、R5发酵得到的氨基酸态氮含量较为接近且高于米根霉,最终分别达到(0.10±0.01)、(0.11±0.01) mg/g。混合发酵结果表明,混菌发酵能显著提高黑青稞发酵制品的营养品质、改善其风味,其中R5+米根霉混合发酵的黑青稞制品在发酵过程中pH下降较快,且产酸较多,pH由降低5.65±0.08至4.16±0.08,总酸含量由0.48%±0.03%增加至7.16%±0.03%,乙醇含量较低,最终仅为(8.25±0.35) mg/g,氨基酸态氮含量较高,最终达到(0.11±0.01) mg/g,同时感官品质优于其他发酵组合,48 h评分最高,达到(86±0.89)分,适宜发酵制备低酒精、高营养型黑青稞制品。而R1+米根霉混合发酵的黑青稞制品产酸较少,但其乙醇含量最高,最终达到(9.80±0.60) mg/g,适宜发酵低酸、高酒精黑青稞发酵制品。综合考虑,最终确定混合固态发酵48 h时其黑青稞制品营养品质及感官特性最佳。根据发酵黑青稞产品的品质及风味要求,可选择适宜的混合发酵菌株。该研究可为开发黑青稞产品工业化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由于研究生产L-乳酸代替D-乳酸和DL-乳酸已成为一种趋势,为构建米根霉液体发酵L-乳酸动力学模型,对米根霉发酵生产L-乳酸进行了初步研究。在米根霉分批发酵过程中,测定菌体生物量、还原糖和乳酸含量,经处理后得到菌体生长、乳酸生成和基质消耗的动力学模型及参数。对比实验数据与模型表明,两者能较好拟合,基本反映米根霉发酵L-乳酸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