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成珺 《中国科技博览》2014,(40):235-235
美育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培养孩子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幼儿时期是是进行美育教育的最好阶段。学前儿童美育教育的任务是:教给儿童关于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等方面的粗浅知识和技能,培养儿童对艺术的兴趣。初步培养儿童对周围生活、大自然、文学艺术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幼儿美育有其独特之处,它是以声音、颜色、线条、动作、  相似文献   

2.
王旭 《中国科技博览》2012,(35):183-183
学校教育的职能包括培养文化素质和人文素质,而美育是一门囊括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质的教育领域。通常认为美育的任务是培养教育对象的完美个人品格、对生活的审美情操以及高度的人生境界。在美育范畴中,学校的美术教育是一个成熟教育载体,比较符合美育发展的需要。因其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素质,陶冶情操,还能帮助学生开发智力,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的才能和心智,积极促进美育和素质教育的同时发展。  相似文献   

3.
姚明 《中国科技博览》2013,(15):538-538
体育与美育在教学中都属于教育范畴,体育与美育二者又紧密关联,本文试图从体育美学的角度,从研究和探讨体育教学与美育的关系出发,阐述体育教学中如何能充分发挥体育中的美育效能,并指出进行审美教育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与人文素养,教育美育工作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就国内普通高校而言,现阶段美育教育存在像对美育重视不够,重理论轻实践,美育课程架构不完整等诸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要在教与学两方面着手,建设专业的美育工作教师团队,完善美育教育课程体系,利用互联网平台,缩小美育教育的地域差异等,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培育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共同谱写中华美育新篇章。  相似文献   

5.
学校美育是通过多学科、多渠道综合进行的。文学、艺术的教育和实践对培养学生艺术活动的技能、艺术创作的能力起主要作用,各学科的教育与实践、日常生活在培养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文明习惯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美育中,地理学科又有其特殊的地位。因此,在地理教学借助文学、艺术作品,智育、美育相互渗透:按照美学规律,加强审美教育:通过渗透,激励学生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相似文献   

6.
李夕雯  赵建府  曾俊华 《包装工程》2023,44(10):444-450
目的 数字技术是连接科学技术、美学教育的重要纽带,运用数字技术融合儿童美育教育工作,提出科技与美育相融合的创新发展思路。在科普中注重美育,在美育中探索科学,为前沿数字技术与儿童科普美育教育协同创新发展提供新思路。方法 分析目前儿童科普美育教育的路径研究;以科普美育教育为主要研究内容,从数字技术的沉浸式、交互性、构想性出发进行分析;探索其对儿童科普美育教育中科学认知、趣味互动、审美素养等的有效影响。结果 数字技术运用在儿童科普美育教育过程中,能够有效促进儿童建立美学思维和科学意识,提高儿童在科普体验中的兴趣度与参与度,提升科普教育成效。结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深化,数字化教育已经成为儿童科普美育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运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前沿技术,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多感官地促进儿童美育教育工作,是对当代儿童科普美育教育工作方式的有效补充,有着长远的意义和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谈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以美育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称。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忽略了以美育人的重要作用。本文从树立教育者自身的美好形象;将美育渗透于教学;努力做好课外活动中的以美育人;以及重视校园环境中的美育渗透等几个方面,较为全面的介绍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进行以美育人的作用及做法。  相似文献   

8.
加强职校生美育教育是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阐述了职校生美育的重要性,对职校生美育的主要途径进行刍议。  相似文献   

9.
美育是指审美教育和美感教育,学校实施美育,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认识力的需要,是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需要,是培养全面发展一代新人的需要。寓美育于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依靠审美的规律,可以使思想品德课更具实效,更有助于创造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美育与人文教育对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且与美术有着密切的联系。该文首先分析美术基础教育对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重要性,然后提出环境设计专业巩固美术基础教育的有效策略,举例说明美育与人文教育在包装设计上的具体表现,以期巩固美育和人文教育,提高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综合水平。  相似文献   

11.
进行美育和开展审美活动对端正社会风气和培养新人,特别是对教育高校学生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本文对高校图书馆实现美育职能策略进行了分析。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艺术欣赏与艺术教育时刻在我们的生活中,它遍布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细节。本文从音乐欣赏角度入手,对艺术欣赏、艺术教育进行了分析,阐述了艺术欣赏和艺术教育都是美育教育,通过美育教育促进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从而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安丛  高炳学 《湖南包装》2022,(3):190-193
新工科建设中,美育的研究还很欠缺。文章通过调研分析,指出目前工科美育存在的:美育与专业教育相互脱节,缺少关联;美育课程针对性不强、特色不够鲜明;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交叉、融合等问题。在此基础上,论述了美育与工程人才的创新能力、综合素质培养之关系,提出了美育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的感受力、领悟力、想象力和创新力,对于工程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基于对现有工科培养计划结构模式的分析,提出了能够融入现有教学课程体系、与专业教育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交叉与融合的美育课程体系策略、课程群及其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何国桢  丁诗瑶 《包装工程》2022,(S1):348-353+361
目的 对国内6~10岁儿童美育中美术通识教育进行教学创新实践。提升国内美育通识教育水平和未来国民综合素质而做出努力和贡献。方法 首先通过桌面调研等方式,对国内外美育发展案例等有关的培养措施等进行分析。然后利用设计学中的双钻模型设计思维方法对整个研究流程进行梳理,发放问卷调查了解现今美育情况,获取监护人及教师对儿童的美育看法和意见,分析问题,拟定美育培养创新策略和方法。最后进行实证分析法,深入广州市社区组建美育课堂,观察记录方式对儿童美育上课情况考察,佐证创新美育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 对方案进行实地授课试验佐证,总结出教学模式。结论 为未来推广和发展国内美育教学而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舞蹈文化占有重要的位置,因为舞蹈教育的美育意义是其它艺术方式不可取代的,有其独特性与特殊性。舞蹈是一种人体文化,一种情感符号,是以展示心灵与情感世界为宗旨,有别于其它艺术。古今中外对舞蹈教育的推崇,舞蹈有独特的美育功能,培养普及型的舞蹈教师,达到舞蹈普及目的。大力弘扬民族文化艺术,提高全民素质,大力发展文化教育,提高群众的艺术修养,传承民族文化是我们的希望,更是我们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大学校园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为国家不断提供各方面的人才。近年来,教育部门倡导大学生的索质教育工作,艺术类院校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注重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素质的发展。声乐教育在艺术学院中受到学生的普遍喜欢,对于提高大学生自身艺术修养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对声乐教学的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模式、教师自身素质等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加强美育在声乐艺术教育中的实施途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阐述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育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艺术文化美育培养的作用,并着重对我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育"向人才培养方案渗透,与专业社会实践结合,和校园文化建设挂钩"的实践进行探讨,以期实现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人才教育兼具高超设计技能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应用美学原理和法则来教学语文和塑造人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并善于挖掘蕴涵在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并同时开启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本文结合实例,将浅谈自己对创造教学之美的一些理解和探索.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稳步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教育落实了素质教育的方针,体现了我国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作为诸多素质中的美育方面,正是通过美术教育得以实施。美术教学在学生素质的培养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陈炜  郝继旭 《湖南包装》2020,(1):116-118,122
随着国家大力推进高校美育工作,美育教育成为当今高校教育的重要课题。民族传统技艺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地方高校应利用地域优势,促进高校美育发展。文章以广西侗绣技艺为例,借鉴国外手工艺教育模式,并结合中国高校教育现状,探索民族传统技艺融入高校美育的路径,通过技艺活化、符号活化及数字活化,开发与创建相应的美育体验活动、公共课程以及美育网络共享课程,使民族传统技艺以新的姿态走进高校,实现传统文化的校园美育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