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正> 高速钢淬火时,由于奥氏体中溶有较多的合金元素和碳,使M_s 和M_f 点下降,冷却到室温时还残留较多量的奥氏休(25—30%)。其中一部分是伴随马氏体而存在的,另一部分则是由于钢的M_f 点为-60℃左右,钢冷却到室温时尚未转变而残留下来的。欲减少后一部分残余奥氏体量,可采用低于M_f 点温度的冷处理,以促使这部分残余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1937年提出的高速钢冷处理工艺。将淬火钢冷却到零下温度,以促使马氏体量的增加,并试图以此来缩短热处理周期,即用淬火+冷处理+一次回火来取代经典的淬火  相似文献   

2.
深冷处理及其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用过度冷却的方法改变钢的性能已不是新问题,早在三十年代国外就开始研究零下温度对钢的相变影响,确认淬火钢零下冷却导致残余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并提出高速钢冷处理工艺。由于试验结果的不统一及当时测试手段的局限,使该项研究停滞不前。冷处理工艺在工厂只在某些场合下才得到有限应用。到了七十年代由于低温技术的解决,测试手段的完善,人们又重新注视低温处理工艺,并由通常的-78℃冷处理扩展到-196℃冷处理——即所谓“深冷处理”(或“超低温处理”)。试验研究证实,零件经深冷处理使用寿命可提高几倍甚至十几倍。深冷处理的组织,不仅有残余奥氏体转变,亦有马氏体转变和碳化物微细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高速钢工具的冷处理是三十年代后期提出来的一种热处理工艺,这种工艺在七十年代又取得了一些进展。按传统的概念,冷处理的目的是将淬火钢件冷却到零下温度(一般为-60~-70℃,使钢内的残余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过去工业上采用的高速钢的冷处理主要应用于缩短热处理生产周期(即用淬火 冷处理 一次回火来代替淬火 三次回火)。除此之外,冷处理亦用  相似文献   

4.
淬火就是把钢加热到临界温度Ac_3以上(过共析钢加热到Ac台以上),然后根据它的有效厚度,保持一定的时间,使钢的内部组织转变为成均匀的奥氏体(过共析钢是奥氏体和渗碳体)。接着再从这个相变的温度迅速地冷却下来,在奥氏体组织还来不及扩散和分解的条件下,很快的冷却到马氏体的转变温度M_H点,使得这过冷的奥氏体组织,转变成为马氏体的组织。钢料由于内部组织是马氏体,就具有最高的硬度,用它制成的零件耐磨性和使用  相似文献   

5.
<正> 残余奥氏体是一种很不稳定的组织,淬火硬化后进行冷处理可加快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的速度,从而减少残余奥氏体量,晶粒度也因低温而有所减小,由此提高了钻头的硬度和耐磨性.处理时,一般采用液态氮冷却,因其维护费用很低,投资费用也较低,而且容易得到低于-184℃的冷却温度.  相似文献   

6.
用液氮作为冷却液对调质态42CrMo钢进行磨削淬火试验,之后对试验钢进行空冷和深冷处理,研究了淬硬层的组织、硬度和表面粗糙度,并将其组织与乳化液冷却磨削淬火试验钢的淬硬层组织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与乳化液冷却磨削淬火相比,液氮冷却磨削淬火后,淬硬层中的马氏体更加细小;深冷处理后,淬硬层中的的马氏体和碳化物增多;随着磨削深度增加,液氮冷却磨削淬火试验钢淬硬层的厚度、峰值显微硬度和表面粗糙度均增大。  相似文献   

7.
钢中残余奥氏体的优缺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处理是改变钢材组织性能的有效手段。通过高温加热和急速冷却的淬火过程,能使钢材的微观组织由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可是淬火过程并不能完全将奥氏体转变成马氏体,仍有一定量的残余奥氏体遗留下来,通常以A′_r表示。钢中A′_r的多少对钢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当A′_r量大于10%以上时会显著降低滚动轴承及齿轮的接触疲劳寿命,特别是对工具钢,  相似文献   

8.
刘翔 《机械制造》2001,39(11):37-38
钢淬火后得到的是马氏体或马氏体+少量残余奥氏体,淬火钢必须进行回火,即将淬火后的钢加热至AC1以下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至室温,以获得回火马氏体、回火托氏体或回火索氏体等组织所需的性能。一般淬火钢组织都是不稳定的,都有向稳定组织转变的倾向,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淬火钢组织要经过马氏体分解、残余A转变和碳化物的析出、扩散、聚集长大三个过程的变化,使钢的塑性韧性提高,而强度硬度下降,同时淬火内应力消除比较充分。因此,淬火钢的回火温度选择是热处理的关键工序,是决定零件性能的主要因素。笔者根据教…  相似文献   

9.
将表面渗碳处理的SAE8620轴承钢在855℃奥氏体化后,在225℃盐浴中进行等温淬火处理,再在225℃下进行回火处理,研究了等温淬火时间(7,21 h)对试验钢显微组织、物相组成、硬度和接触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等温淬火7 h时试验钢表层组织为贝氏体铁素体、残余奥氏体、马氏体和碳化物,等温淬火21 h后表层组织中的马氏体消失,贝氏体板条平均宽度增加,针状贝氏体铁素体含量增加,残余奥氏体含量减少;与等温淬火21 h相比等温淬火7 h试验钢的表层硬度更大,接触疲劳寿命也更长,这主要与其表层残余奥氏体含量更高、贝氏体板条平均宽度更小、表层硬度更大,可以更好地抵抗塑性变形有关。  相似文献   

10.
几乎所有的碳钢和合金钢为了改善性质都要经过淬火和回火。大家知道,淬火时,在铜内将产生很大的剩余应力,这应力有时大至超过了钢的强度,形成了淬火裂纹。 这篇论文是研究在淬火时产生裂纹的原因,和探讨减少引起裂纹的淬火方法。 一、淬火时在钢内引起裂纹产生的原因 加热到具有奥氏体组织的钢,在快速冷却时分为二个温度区:第一个温度区──钢从加热温度冷却到奥氏体开始转变为马丁体的温度,第二个温度区──从奥氏体开始转变为马丁体的温度冷却到冷却液的温度。 在第一个温度区只发生奥氏体的冷却作用,而在第二个温度区──奥氏体冷却并转…  相似文献   

11.
对40Cr13塑料模具钢进行不同温度(960,1020,1080,1140℃)淬火处理,研究了淬火温度对该钢组织与硬度的影响,然后进行200℃的低温回火处理,通过浸泡试验与电化学测试研究了其耐腐蚀性能。结果表明:不同温度淬火后,试验钢组织均为淬火马氏体、碳化物与少量残余奥氏体;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组织变得粗大,碳化物减少,当淬火温度为1140℃时,组织中存在沿奥氏体晶界析出的网状碳化物;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试验钢的硬度先增加后减小。当淬火温度由960℃升高到1080℃,经回火后试验钢在FeCl3溶液中的腐蚀速率减小,试验钢表面点蚀孔直径变小,数量增多,但深度变浅;试验钢在NaCl溶液中的自腐蚀电位增大,自腐蚀电流密度降低,腐蚀速率减小,腐蚀倾向降低;最佳淬火温度为1020℃,此时淬火马氏体组织较细小,硬度最大,回火后试验钢的耐腐蚀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2.
<正> 众所周知,P18高速钢有奥氏体热稳定化倾向。淬火钢20℃保温或低温回火使奥氏体稳定化,结果表现为冷处理时减低马氏体转变倾向。奥氏体稳定化也可看作减小高温回火时进行第二次马氏体转变倾向的因素。М·М·Бигеев1937年发现奥氏体热稳定化与弹性应力松驰及位错被碳原子固定有关。回火、碳化物析出及马氏体收缩引  相似文献   

13.
等温淬火(包括分级淬火 Marguenching)是根据钢的等温转变曲线的知识,将奥氏体化后的工件淬入珠光体转变温度以下一定温度的热浴中等温足够的时间,使工件获得细珠光体,贝氏体以及马氏体组织,然后把工件取出在空气中冷却或加上一道回火工序,根据工件要求的力学性能不同(等温淬火所得到的组织不一定是马氏体,这是与其他淬火方法不同的地方),等温温度的选择分别在 C~C 曲线的高温区,中温区、低温区,由于等温温度不同,所得到的组织状态也不同,所以,严格地说,等温淬火应根据等温处理后的组织状态进  相似文献   

14.
一、国内,外深冷处理工艺方法概况早在本世纪初,国外就开始研究用过渡冷却的方法,改变钢的组织和性能,确定了高速钢的冷处理工艺。但由于科学技术水平和低温处理工艺限制,长期以来,冷处理仅局限在某种合金钢(轴承钢、量具钢)的稳定尺寸和减少残留奥氏体的处理方法上。  相似文献   

15.
Cr12MOV钢的隐晶马氏体及其强韧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Cr12MoV 钢的隐晶码氏体及其强韧化进行了研究。电镜分析表明,Cr12MoV 钢的淬火隐晶马氏体的微观形态与亚结构随淬火奥氏体化温度不同而异。950℃及其以下奥氏体化温度淬火,可获得单一的板条状位错融隐晶马氏体;而经950~1100℃奥氏体化温度淬火,则获得了由针(片)状孪晶马氏体与板条状位错马氏体构成的混合隐晶马氏体组织,并且孪晶马氏体随奥氏体化温度升高而增多。经机械性能试验发现,隐晶马氏体的微观形态与亚结构对钢的强韧性有直接影响。因此,为了使Cr12MoV 钢得到最有效的强韧化效果,不仅要均匀化和细化钢中的碳化物,而且要控制钢中隐晶马氏体的微观形态与亚结构。  相似文献   

16.
冰冷处理     
渗碳和淬火后一般要进行冰冷处理,它既可以作为渗碳淬火后的标准工序,也可以作为渗碳淬火后的可选性工序。其作用是使淬火后零件中所有的残余奥氏体转变成为马氏体。这样做将产生如下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最近兴起的冷处理技术是指在零度以下对刀具或模具等进行处理的工艺。这一处理过程可作为标准淬火回火工艺的补充工序,目的在于改善金属材料的组织、消除内应力,进一步提高淬火后金属材料的硬度、强度、耐磨性及尺寸稳定性等。冷处理包括-100℃以上的普通冷处理及-100℃以下的深冷处理。从1965年在美国首先获得实际应用以来,国  相似文献   

18.
正1.热处理冷却曲线热处理工艺一般包括加热、保温、冷却三个过程,其中加热是为了让珠光体向奥氏体转变,保温是完全奥氏体化,冷却方法因工艺不同而不同,主要是控制冷却速度,因冷却速度不同而分别转变为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或混合组织。通常淬火时希望得到马氏体,回火时根据回火温度的不同分别得到回火马氏体(低温)、托氏体(中温)、索氏体(高温)。共析钢奥氏体等温转变图如图1所示,基本反映了共析钢在不同温度下转变需要的孕  相似文献   

19.
整体加热喷冷淬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的淬火冷却均采用浸液式,即将加热为奥氏体化的工件浸入冷却介质中,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速度快速冷却,获得淬火马氏体组织。这对中小截面的工件或淬透性好的合金钢件可获得满意的淬火效果。但是随着淬火工件截面增大,淬火质量效应的影响也会明显增大,采用浸液式淬火就难以达到质量要求,甚至淬不上火,直接影响着工件的力学性能和使用寿命。为此,传统的解决方法是:更换淬透性更好的钢种或采用更强烈的冷却介质及搅拌介质。但是前者将使工件生产成本提高;后者会由于过度激冷或控制不当发生较大热处理变形或开裂。 近年来,热处理工作者在淬火冷却方面进行了大  相似文献   

20.
在机械工业中,碳钢制成的零件占很大部分,其中有很多零件还需经过热处理手段来改变它的组织结构,达到提高其强度、耐磨性、屈服强度等的机械性能。由于碳钢在热处理淬火时,它的临界冷却速度V_0很大,所以要使碳钢在淬火后能得到高硬度的马氏体组织,就必须要用大于碳钢临界冷却速度的冷速才行,但如果过冷速度太大,又容易产生零件的变形和开裂,因为碳钢在淬火冷却时,会产生组织应力和热应力二种内应力。(即由奥氏体组织转变为马氏体组织,会使其比容发生增大,而体积增大又与零件的形状和部位、冷却速度的快慢、各断面上组织转变的先后等不同而不同,这种因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