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薄层多波AVO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AVO效应反映了地震反射振幅随炮检距变化的特征。在一定条件下,利用AVO效应可以预测出储层参数并识别油气异常。然而,引起AVO效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很难唯一地确定储层参数或判断油气的存在。多波AVO效应的研究有利于解决这种检测结果的多解性问题,尤其对薄储层,这项研究更有意义。本文选择含气和不含气的薄储层模型,利用完全形式的Zoeppritz方程,进行多波AVO效应的研究。认为对P-P波而言,不论薄 相似文献
3.
4.
上覆薄反射层标量波的AVO校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覆薄层对目的层反射响应有很大的影响,它可以生速度各向异性以及散射衰减引起的传播的损失。在进行反射层成像和反射系数反演时,必须考虑这些影响。用等效介质理论来描述一套薄导中标量波的传播可得出一个简单的一般O‘Doherth-Anstet公式。 相似文献
5.
根据Aki&Richards等给出的PP波反射系数近似公式,利用纵横波速度、密度与拉梅常数和剪切模量之间的关系,给出了一个物理意义明确、形式简单、涉及弹性参量少的PP波反射系数近似公式。分析该近似公式中两个弹性参量之间的关系及25个不同模型的AVO交会图,得出的结论是:两弹性参量之间满足线性关系,直线的斜率为纵横波速比平方倒数的2倍;直线的截距为界面两侧泊松比之差的2.25倍。因此,利用这两个参量的AVO交会图可以直接提取纵横波速比和泊松比差等参量,并可以定性区分和判别反射界面两侧岩性的变化。图3参13 相似文献
6.
用P—SV波AVO特性差别油气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中平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5,30(5):653-658
地震反波振幅随炮检距变的规律不仅P波存在,而且P-SV波也同样具有AVO特征。在某些条件下,P-SV波的AVO特征更明显。据此,可在研究区内利用P-SV波的AVO特性差别油气异常。 相似文献
7.
AV折基础是反射振幅随着震源和检波器之间的距离增加而增加。已经证实,AVO异常在利用地震资料确定敢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已经开发的一种特定的反演技术是根据AV 松比。这项技术经Shuey的公式为基础并且参考Marquardt的简化线性反演方法。这项技术控制过程的收敛。从有用的观察资料中确定未知的参数。一旦获得了泊松比的值,便估计S波速度及推导出储导石的弹性属性,例如杨氏模量。在Java盆 西北部应用这 相似文献
8.
莺琼盆地纵横波地震参数及衍生参数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树林 《中国海上油气(地质)》2001,15(3):214-219
利用岩心实验室测试数据、全波列测井数据和地震资料对莺琼盆地纵横放地震参数及衍生参数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含气岩心的弹性模量、纵横波速度比和泊松比比古盐水岩心低很多;砂岩的纵横波速度比和泊松比比泥岩低得多。当地层埋深超过2500m时,纵横波速度比、泊松比基本不受深度的影响。岩石密度和孔隙度的相关性很好;含盐水岩心的纵横波速度比与孔隙度的相关性很差,含气岩心的纵横波速度比与孔隙度的相关性稍好于含盐水岩心。 相似文献
9.
多波AVO分析在兴城地区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多分量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多波AVO分析技术在识别储层特性、提高油气预测成功率方面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针对松辽盆地北部兴城地区的地质特点和油气勘探、开发需求,在XS1井井深3000m以下应用多波AVO分析技术进行砂砾岩、火山岩含气储层的识别研究。首先依据该井含气井段的实际井资料,建立了本区砂砾岩、火山岩含气储层的多波AVO模型,通过正演模拟,确立PP波和PS波在AVO道集上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对过XS1井的M1地震测线进行多波AVO处理和分析,表明此法用于气层的识别结果与正演模拟结果一致,而且PS波AVO分析在识别该区气层方面比PP波具有更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P—SV波AVO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参照 Aki和 Richards的近似方法 ,本文对 Zoeppritz方程所描述的 P- SV波反射系数公式的角度项进行了泰勒展开 ,并保留了密度和速度的二阶项 ,得出一个新的反射系数近似公式。对 4个三层含气砂岩模型的定量计算表明 ,该近似公式所得出的计算结果在入射角小于 4 0°时与由 Zoeppritz方程给出的精确解吻合得很好 ,甚至优于 Aki和 Richards公式的近似效果 ,很适合大入射角的 AVO参数反演和理论研究。以新的近似公式为基础 ,文中分别从不同岩性参数表示的转换波反射系数、P- SV转换波的 AVO加权叠加方法及 P- P波和 P- SV波AVO联合反演等三个方面深入讨论了利用该近似公式进行岩性参数反演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戴涛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2,31(6)
多分支水平井是增加单井产能的利器,但其增产效果受分支参数(分支长度、分支数目、分支井筒造斜率)影响.针对实际钻井轨迹特点,采用分支井筒在一定造斜率的条件下逐步向外展开的方法对多分支水平井进行建模,研究了分支参数对多分支水平井增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主井筒对分支井筒的干扰是影响多分支水平井增产效果的主要原因;分支井筒造斜率越大,多分支水平井增产效果越好.为了达到增产效果,可以采用“长分支、少支数”或“短分支、多支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孔隙流体类型及饱和度对岩石弹性参数的影响,在模拟地层温度、压力条件下采用超声脉冲透射法对不同流体状态的岩样进行了声学测量,采用流体指示因子定量评价了研究区岩石弹性参数对孔隙流体的敏感程度,进而优选敏感参数用于地震叠前反演的解释.理论数据与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认为,相对于纵横波速度而言的岩石拉梅系数、纵横波速度比、泊... 相似文献
13.
利用煤层气模拟技术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研究了储集层参数对煤层气产出的影响,指出决定煤层气产出的关键储集层参数是割理绝对渗透率,割理相对渗透率,原始含气量和地等温线。同时,井网密度和裂缝半长对生产的影响也相当明显。 相似文献
14.
多参数表征储层岩性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成岩岩石种类多、岩性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精确表征火成岩岩性特征、分析岩性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对火成岩油气藏的勘探开发意义重大。利用测井资料、岩石力学参数、岩石物理特征等多种参数相结合的方法,对Hsh2井区二叠系火成岩岩性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岩性是火成岩储层物性其他影响因素的基础;凝灰岩和安山岩的渗透率、孔隙率较大,裂缝发育,为有利的储层岩性,其次是玄武岩;多参数综合分析法可以较准确地识别岩石岩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致密油藏和特低渗透气藏的油气产量近年增加很快,多裂缝或缝网等大型压裂成为开采此类油气藏的重要手段。为了深入了解裂缝对油气渗流的影响,优化裂缝长度和开度等参数,以油藏工程理论为指导,以物理模拟为技术手段,开展了裂缝对致密油藏和特低渗透气藏储层渗透率和孔隙度影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裂缝贯穿程度和开度增加,岩心孔隙度增大,但增幅较小;与孔隙度相比较,裂缝可明显提高岩心渗透性;当裂缝贯穿程度超过60%时,渗透率开始明显增大,当贯穿程度达到100%时,裂缝岩心渗透率要比基质岩心渗透率高10~1 000倍。 相似文献
16.
由于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效应的存在,油藏流体的渗流过程不再符合经典的达西渗流理论,流体的流动阻力加大,使油井的产能降低。通过建立启动压力、应力敏感效应存在下的产能方程,分析启动压力、应力敏感效应以及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效应同时作用时的油井采油指数变化,研究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效应对油井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启动压力梯度存在时,油井采油指数随生产压差的增大而增大;应力敏感效应存在时,油井采油指数随生产压差的增大而减小;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效应同时存在,可以通过调节生产压差来提高油井的产量。 相似文献
17.
泥岩成岩作用对砂岩储层胶结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砂泥岩地层为主的含油气盆地中,泥岩成岩过程中析出的无机和有机组分伴随压实流体进入砂岩孔隙后,可使砂岩中的不稳定组分溶解产生次生孔隙,并形成新的化学沉淀和某些自生矿物,还可使早期的胶结物发生成岩变化而形成新的组分。因此,地层中泥岩的发育程度、粘土矿物、有机质的类型和丰度以及成岩变化特征都将对砂岩的胶结作用产生十分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杜文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6,(6):148-154
注水井经过长期高压注水,其周围储层物性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利用套前、套后的自然伽马测井曲线,评价地层泥质含量的变化情况;在套管井中进行双源距补偿中子测井和交叉偶极阵列声波测井确定地层目前的孔隙度,与裸眼井的孔隙度对比,定量评价地层孔隙度的变化情况;进行压力降落测试确定地层的有效渗透率,与以前的试井分析结果对比,评价有效渗透率的变化情况;进行脉冲中子全谱测井确定储层目前含水饱和度,分别与原始和完井时的含水饱和度对比,评价含水饱和度的变化情况。通过3口井现场试验得出:在非射孔层位以及射孔非主力生产层位,注水井长期高压注水对储层物性影响较小;在射孔的主力生产层位,注水井长期高压注水对储层物性的影响较大,当孔隙度变化量大于4%,含水饱和度高于90%,关井初期地层压力降落幅度大、速度快,有效渗透率明显变大时,主力吸水层位已形成注水优势通道,需要采取封堵措施。研究成果为油田水淹层解释、下步综合治理、实现精细注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流固耦合油藏数值模拟中物性参数动态模型研究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根据流固耦合的基本思想,将渗流力学与岩土力学相结合,阐述了流固耦合油藏数值模拟的基本原理及其实现过程;将油藏开采过程中的物性参数视为应力与温度的函数,并根据体积应变的概念,导出了流固耦合藏数值模拟求解所需的孔隙度孔隙压缩系数及涌透率等物性参数动态变化的理论计算模型,为实现流固耦合油藏数值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