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以鲜牛乳为主要原料,采用L16(44)正交试验方法,研究膜过滤工艺除菌时,不同孔径、温度、压力和错流流速对膜通量、除菌率、蛋白截留率和冰淇淋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膜孔径为1.5μm,温度为47℃,压力为0.4MPa,错流流速为6m/s。  相似文献   

2.
以鲜牛乳为主要原料,采用L16(44)正交实验方法,研究膜过滤工艺除菌时,不同孔径、温度、压力和错流流速对膜通量、除菌率、蛋白截留率和冰淇淋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膜孔径为1.5μm,温度为47℃,压力为0.4 MPa,错流流速为6 m/s。  相似文献   

3.
董伦  陆茵 《食品工业科技》2014,(19):168-171,176
研究了指孔状结构和网状结构的亲水性聚偏氟乙烯(PVDF)微滤膜的滤菌性能与膜结构、膜孔径的关系,探讨了生啤酒过滤过程中膜结构、清洗方式对除菌效果和膜过滤通量的影响规律,通过SEM和接触角测定仪表征了微滤膜的结构和亲水性。结果表明:膜的结构对滤菌效果影响不大;0.22μm数量级的PVDF微滤膜的滤菌效果达到啤酒生产要求;清水清洗和碱、清水、酸、清水连续清洗两种清洗方式对网状结构的PVDF膜影响不大,其平衡过滤通量保持在22.2~22.4L/(m2·h),但碱、清水、酸、清水连续清洗方式更有利于指孔状结构PVDF膜性能的恢复,平衡通量约为40.8L/(m2·h),而同样条件下清水清洗的平衡通量为35.0L/(m2·h)。实验数据表明用亲水性的PVDF微滤膜过滤生啤除菌,仅采用清水清洗膜在操作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以鲜牛乳为主要原料,采用L9(33)正交试验方法,研究膜过滤工艺除菌时,不同孔径、温度、压力和错流流速对膜通量、除菌率、体细胞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膜孔径为0.8μm,温度为53℃,压力为0.45 MPa,错流流速为7 m/s。  相似文献   

5.
以新疆和田酸石榴为原料制作石榴汁,用不同孔径的陶瓷膜对石榴汁进行除菌过滤,对比不同孔径膜的膜通量、除菌效率、成分截留率等参数,确定适于石榴汁膜除菌的膜孔径;并研究了石榴汁陶瓷膜除菌最佳工艺。结果表明,用于石榴汁除菌陶瓷膜的孔径为0.22μm;最佳工艺参数为压力0.20MPa、温度20℃。通过陶瓷膜过滤,可以有效去除石榴汁中的悬浮物和有害微生物,同时保留了其中的营养成分,避免了加热杀菌过程中的褐变、营养成分损失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结冷胶发酵液微滤除菌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有机微滤膜对结冷胶发酵液进行过滤除菌实验。考察了不同膜材料的过滤性能,以及结冷胶浓度、温度、压力等操作参数对除菌效果的影响。将结冷胶发酵液脱酰基处理后稀释成浓度为3 g/L的料液,再将酸碱度调至pH10,在0.1 MPa、65℃下用孔径为0.45μm的聚醚砜膜过滤,菌体去除率和结冷胶回收率分别为97%和84%。滤膜污染后采用0.75%HCl和1%NaOH交替清洗,可使膜通量得到较好地恢复。  相似文献   

7.
哈密瓜汁对热敏感,为了减少因热处理导致的营养成分和风味物质的损失,采用无机陶瓷膜对哈密瓜汁进行微滤除菌。通过研究三种孔径膜的膜通量、微滤前后哈密瓜汁营养成分的变化及除菌效果,选择最适的膜孔径,并在此基础上选择最适的操作压力和进料温度,从而确定最佳的微滤除菌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佳的工艺参数为膜孔径0.2μm,操作压力0.2MPa,进料温度25℃。在此条件下处理的哈密瓜汁透光度可达98.8%,浊度为2.61NTU,菌落总数为13CFU.mL-1,其中大肠菌群、霉菌、酵母菌均未检出。  相似文献   

8.
该研究使用不同孔径(0.5,0.2,0.05,0.008μm)陶瓷膜处理泡菜汁,测定不同操作参数下不同孔径陶瓷膜处理泡菜汁微生物截留率、理化指标、有机酸含量、氨基酸含量及风味物质组成,分析了陶瓷膜处理对泡菜汁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0.008μm孔径膜过滤除菌效果比另外3种好。综合膜通量、理化指标和有机酸含量、氨基酸含量以及挥发性物质组成等多项指标评价,0.05μm孔径陶瓷膜效果最佳。实验确定的最佳过滤条件为:孔径0.05μm,操作压力0.35 MPa,过滤温度40℃,此时膜通量最大,为395 L/(m~2·h),微生物去除率达到99.1%,泡菜汁原有风味损失较低。  相似文献   

9.
陶瓷膜微滤技术在牛乳除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陶瓷梯度膜用于牛乳微滤除菌的效果及其可行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0.8与1.2 μm孔径梯度膜对细菌高效截流,截留率达到了99.5%以上.0.8μm孔径梯度膜在温度为50℃、浓缩20倍的条件下,蛋白截流率为10%,膜通量为300L/(m2·h).  相似文献   

10.
为了使酱腌菜加工过程产生的含盐卤汁能够在工业生产中再利用,需杀灭或降低卤汁中的微生物并保留卤汁中的氨基酸等营养成分。该研究采用膜分离技术对卤汁进行微滤除菌,通过研究不同膜材料、孔径、频率、压力对膜通量和除菌率的影响,确定最佳的除菌工艺技术参数,并评估其对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微滤除菌技术参数为采用0.80 μm孔径的陶瓷膜、频率40 Hz、压力0.25 MPa,此条件下细菌和芽孢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5.19%和100%,膜通量达到367.7 L/(m2·h),并且对卤汁营养成分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12.
采用下面发酵的双醪一次煮出糖化工艺生产的小啤酒为基酒,添加果浆,经清酒罐贮藏冲溶CO2,再过滤,灭菌,灌装得成品果啤,果浆与小麦啤酒为1.5:1混合,过滤工浊度要求≤0.6EBC,滤后酒液不宜在精酒罐停时间过长。(孙悟)  相似文献   

13.
以云南资源生态优势、啤酒大麦和啤酒产业紧密结合,运用生物技术、遗传育种与栽培等多学科、多种方法和技术相结合,对云南啤酒高新技术产业与开发进行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其效益显著,促进了云南啤麦、麦芽和啤酒工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王国良 《酿酒科技》2006,(1):119-121
螺旋藻所含的维生素及矿物质微量元素不仅种类齐全,而且含量较高;复方SOD除含有SOD外,还含有猴菇多糖,多种必需氨基酸,维生素,及锌、硒、铁、钙等10多种微量元素;桦树液中富含生物活性物质,含有多种碳水化合物、20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硅、铁、锶、钛、钡、铜等。开发螺旋藻啤酒、复方SOD啤酒和桦树液啤酒,不仅可充分利用生物资源,发展啤酒科技;还能丰富啤酒品种,生产多种绿色啤酒、保健啤酒,满足消费者需求,提高啤酒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啤酒菌种源应用有单项性直接启用原种、启用原种和汉生罐菌种相结合和组合式启用菌种。组合式启用菌种技术有:(1)原料的保藏,包括培养斜面菌种和制备液体石蜡菌种;(2)菌种的启用:液体石蜡菌种的启用;汉生罐菌种的使用、贮存与再启用;扩大罐菌种的使用、培养与再启用;生产闲季大罐酵母菌种的留取、贮存与再启用。组合式启用种源不需增添设备而达到生产要求,所产啤酒产量高、质量好、风味一致。  相似文献   

16.
啤酒废弃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啤酒废弃物主要是啤酒废酵母和啤酒糟,在食品工业中有广泛应用。啤酒废酵母可用于生产酵母浸膏、营养调味品、胞壁多糖及蛋白粉;啤酒糟可用于制作面包饼干,生产调味品、食品添加剂、复合氨基酸,用作食用菌栽培原料,发酵生产燃料乙醇、甘油及沼气。啤酒废弃物在食品工业中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奶啤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牛奶、麦芽和酒花为主要原料,通过二次生物发酵研制出具有奶香和啤酒风味的奶啤饮料。通过实验确定奶啤的最佳配方及生产工艺流程并对奶啤的稳定性进行探讨,从而研制出即有啤酒的低酒精度、泡沫丰富和适度的二氧化碳,又具有酸乳饮料的酸甜可口、营养全面的奶啤饮料。  相似文献   

18.
研究以香梨果汁与啤酒大麦为主要原料,结合啤酒工艺和香槟酒工艺通过低温发酵制作酿造型香梨果啤,结果表明:麦汁与梨汁混合比为1:1,主发酵温度为10℃,酒花添加量为1.3kg/m3,发酵较好,最终产品酒精度,固形物含量5.5%,pH值3.9,可获得令人满意的口感。  相似文献   

19.
黄芪保健啤酒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彦营 《酿酒科技》2007,(6):101-102
以大麦芽、黄芪、啤酒花为原辅料,在啤酒生产过程中添加黄芪提取液2%~3%,接种啤酒酵母1%,主酵温度12℃,生产黄芪保健啤酒.该酒具有较协调的酒花香气和黄芪特有的气味,口味较纯正,杀口感较好,无异香、异味;具有止汗脱毒、增强人体免疫力之功效.  相似文献   

20.
保健啤酒新产品的开发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用食用酒精制成绞股蓝皂苷液,添加量按总皂苷量计,为4~6mg/L。可采用3种方法添加:在麦汁煮沸时与酒花一起加入到麦汁中;加入到清酒中搅匀;加入主发酵结束后的嫩啤酒中,制成绞股蓝保健啤酒。将黄瓜、西红柿、小白菜分另4制成蔬菜汁,可单独添加,也可混合添加制成蔬菜啤酒。(丹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