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开发了一种反相气相色谱法并将其成功地运用于测试蛋白质的吸湿等温线。结果表明: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单分子层吸湿量明显低于酸法大豆浓缩蛋白,且在吸湿过程中无溶胀现象。由于蛋白质聚集微粒表面的极性吸附点减少,致使醇法大豆浓缩蛋白无法获得有效的塑化作用。这是该大豆蛋白在常规挤压条件下无法实现组织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大豆蛋白的变性热力学性质。在热变性过程中,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结构刚性大、次级健断裂程度低。水对蛋白质的热变性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蛋白质水分含量的提高,其热变性温度(Tde)降低。根据这些性质,经调整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pH值使其热变性焓差(△Hd)增大,可实现其挤压组织化。所得挤出物的物理性质及其流变特性均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大豆蛋白的变性热力学性质。在热变性过程中,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结构刚性大、次级键断裂程度低。水对蛋白质的热变性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蛋白质水分含量的提高,其热变性温度(Tde)降低。根据这些性质,经调整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pH值使其热变性焓差(ΔHd)增大,可实现其挤压组织化。所得挤出物的物理性质及其流变特性均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超滤法浓缩大豆蛋白质的研究(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主要探讨了超滤膜在提取大豆低温粕蛋白过程中的应用概况,就膜的特性,即:压力、温度、pH、流量等对膜分离性能的影响作了详尽分析,通过正交试验,找出了膜分离的最佳操作条件,并选择了最适工艺参数。此外还研究了浓缩大豆蛋白质浸取浆的全过程,并对超滤过程中所产生的浓度极差化现象、膜的污染形式进行了分析和探索,对膜的清洗方法做了多种应用性试验,找到了工业化应用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5.
以大豆浓缩蛋白为原料,采用双螺杆挤压组织化技术,对大豆组织蛋白的组织化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大豆组织蛋白组织化度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其次是螺杆转速与水分,喂料转速最小,最佳工艺是挤压温度180℃,水分38%,螺杆转速9Hz,喂料转速11Hz。  相似文献   

6.
和双螺杆挤压机对大豆渣膳食纤维进行挤压处理,结果表明,挤压可以使膳食纤维中的一部分水不溶性组分向水溶性转化,转化的部分来自半纤维素,转化的程度随挤压的剧烈程度面变化。X-射线衍射分析说明,纤维的晶体结构不受挤压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大豆蛋白序列中隐藏着外啡肽β-酪啡肽-3(β-CM-3)的片段,使得大豆肽食品中含有外啡肽β-CM-3成为可能,因此有必要对大豆肽食品进行外啡肽β-CM-3定性和定量的检测。采用反相液相色谱的方法,以β-酪啡肽-3标准品进行了包括分离柱、流动相的选择、柱温、柱压、流速、检测波长和灵敏度等色谱条件的探索,得出检测条件为波长220nm,柱温25℃,进样量10μL,采用等度洗脱,洗脱条件为:含0·1%TFA的14%乙腈溶液。流速0·9mL/min,洗脱时间为60min。该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4·07%,平均回收率为95·3%,最小检测浓度为0·4μg/mL。对照标准品保留时间和峰面积,得出酸性蛋白酶/Alcalase=4h/2h酶解液中含有目标外啡肽156·41μg/g。  相似文献   

8.
大豆蛋白序列中隐藏着外啡肽β-酪啡肽-3(β-CM-3)的片段,使得大豆肽食品中含有外啡肽β-CM-3成为可能,因此有必要对大豆肽食品进行外啡肽β-CM-3定性和定量的检测。采用反相液相色谱的方法,以β-酪啡肽-3标准品进行了包括分离柱、流动相的选择、柱温、柱压、流速、检测波长和灵敏度等色谱条件的探索,得出检测条件为波长220nm,柱温25℃,进样量10μL,采用等度洗脱,洗脱条件为:含0·1%TFA的14%乙腈溶液。流速0·9mL/min,洗脱时间为60min。该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4·07%,平均回收率为95·3%,最小检测浓度为0·4μg/mL。对照标准品保留时间和峰面积,得出酸性蛋白酶/Alcalase=4h/2h酶解液中含有目标外啡肽156·41μg/g。   相似文献   

9.
选用500μm和80μm两种平均粒度不同的蔗渣膳食纤维,在法国Clextral BC-45型双螺杆挤压机上探讨挤压蒸煮处理对蔗渣纤维组成与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挤压蒸煮后,蔗渣纤维的水溶性得以明显提高(2.2% ̄12.4%),可溶性纤维含量也得以显著增加(2.7% ̄9.5%),但对总膳食纤维含量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0.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Acronf醇法大豆浓缩蛋白(ALSPC)、氨改性ALSPC、NaOH改性ALSPC、酶改性ALSPC的风味物质进行了研究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后的ALSPC中己醛、壬醛、苯甲醛等异味成分降低了,应用于食品工业具有实际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借助于气相色谱和X-衍射仪的分析表明,挤压蒸煮处理后蔗渣膳食纤维内部组成成分得以调整与重组,部分不溶性阿拉伯木聚糖会溶解或断裂某些连续键转变成可溶性阿拉伯木聚糖,但纤维的聚合物结构并没有发生深度降解或破坏。挤压蒸煮还对膳食纤维的物化性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微波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研究了微波对醇变性大豆浓缩蛋白进行改性的方法,分析了改性时间、微波功率、pH及原料均质时间对微波改性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微波改性的最佳条件:浆液均质时间8min,pH 9,改性时间50 s,微波功率800 W.最佳改性条件下改性的大豆浓缩蛋白的NSI可达到67.28%,乳化稳定性达90%.  相似文献   

13.
醇法大豆浓缩蛋白应用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叙述醇法大豆浓缩蛋白的加工工艺、物理改性、挤压组织化应用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醇法大豆浓缩蛋白改性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孟橘  石珊珊  张骊 《中国油脂》2006,31(11):72-74
主要对醇法大豆浓缩蛋白改性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改性过程中加水温度、溶液pH、超声时间对改性工艺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将醇法大豆浓缩蛋白加100℃水溶解,调pH为10,超声时间30 m in,在此条件下生产的产品水溶性蛋白质可达57.2%,氮溶解指数(NSI)为81.5%。  相似文献   

15.
利用高温豆粕生产醇洗大豆浓缩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玉兰  汪学德  丁莉 《中国油脂》2007,32(11):36-39
分别以高温豆粕和低温豆粕为原料采用醇洗工艺制取大豆浓缩蛋白。测定高温豆粕和低温豆粕醇洗浓缩蛋白的蛋白质含量、NSI以及乙醇萃取液糖蜜中皂甙、异黄酮、总糖、蛋白质含量。结果显示:高温豆粕(蛋白质含量47.16%)醇洗浓缩蛋白的蛋白质含量(59.64%)虽然低于低温豆粕(蛋白质含量51.83%)醇洗浓缩蛋白的蛋白质含量(67.71%),但已接近60%,且高温豆粕乙醇萃取液糖蜜中皂甙、异黄酮含量(分别为8.04%、2.67%)与低温豆粕乙醇萃取液糖蜜中的含量接近(8.53%、2.13%)。表明利用高温豆粕生产饲用大豆浓缩蛋白应该是可行的,且副产物糖蜜是提取大豆皂甙、异黄酮、低聚糖的优质原料。  相似文献   

16.
17.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技术分离菜籽蛋白的蛋白酶k水解物(PKH),并通过分析其DPPH·、O-2·、·OH的清除能力和氧自由基吸附能力(ORAC),评价了PKH及其分离组分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结果表明:菜籽肽清除DPPH·的能力与其疏水性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疏水性最高的组分清除DPPH·的能力与谷胱甘肽(GSH)相当,IC50值为(0.183 8±0.002 1)mg/m L;分离后菜籽肽的O-2·和·OH清除能力虽然有所提高,但是仍然弱于GSH;4个分离组分的ORAC值高于PKH,其中2个组分的ORAC值与GSH的相当,1个组分(F7)的ORAC值是GSH的1.5倍,其ORAC值(Trolox)高达(2 413.41±162.98)μmol/mg。研究认为,基于疏水性的RP-HPLC分离显著提高了菜籽肽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获得的分离组分(尤其是F7)可以作为抗氧剂开发相关功能性食品。  相似文献   

18.
醇法大豆浓缩蛋白最佳浸出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采用先工业己烷、后乙醇二次浸出,一次脱溶的工艺生产醇法大豆浓缩蛋白;实验室研究考察了乙醇浓度、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固液比对产品质量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选择的最佳生产工艺条件为:工业己烷一次浸出为常规生产工艺条件,乙醇水溶液二次浸出工艺条件为:浸出温度45℃、乙醇浓度65%(wt%)、浸出时间60min、固液比1∶3。  相似文献   

19.
木瓜蛋白酶提高醇法大豆浓缩蛋白乳化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冰玉  石彦国  朱会芳 《食品科学》2006,27(12):505-508
制取低成本、高蛋白含量的大豆浓缩蛋白时,乙醇产生变性作用,从而降低了大豆浓缩蛋白的功能特性,因此本研究采用木瓜蛋白酶对醇法大豆浓缩蛋白进行改性。通过对酶浓度、底物浓度、改性时间与改性温度的单因素实验,针对乳化性进行研究,然后进行正交试验,最终得出木瓜蛋白酶提高醇法大豆浓缩蛋白乳化性最佳工艺条件:酶用量(E/S)为3%、底物浓度为(W/V)8%、改性时间为2h、改性温度为50℃,改性中pH值为6.0,可提高乳化能力3.8倍,乳化稳定性3.9倍。  相似文献   

20.
加热改性醇法大豆浓缩蛋白凝胶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控制加热温度对醇法大豆浓缩蛋白(ALSPC)改性.主要考察了不同加热温度对其溶解性、凝胶性的影响,以及这些功能性与其游离-SH、分子亚基的关系,并且通过电镜观察其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通过加热改性的ALSPC其溶解性有明显改善,NSI由原来的5%左右提高到50%以上;凝胶性在150℃加热时有明显改善,其凝胶硬度可达到400 g左右.游离-SH的变化以及电泳、电镜的观察从结构上也说明加热对其凝胶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