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教育组织,书院与地方社会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一方面,书院依托于地方社会而发展,离不开地方各种社会力量的支持;另一方面,书院的发展又对地方的学术发展、知识积累、人才培养、社会风习、文化交流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了解书院与地方社会的这种互动关系,有助于全面把握古代书院发展的社会动力、运行机制与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2.
湖南书院的数学(算学)教育始于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是湖南新政事业的一部分,是湖南教育事业由古代向近代转型的重要标志之一.其发展由浏阳、湘乡而及省城长沙,然后推至岳州、常德、衡州、武冈各地.由于有数学名家执掌,其组织与实施皆有较高的水平,主持其事者称算学山长、算学总教、译算山长、算学监院、算学斋长、算学教习、算学主讲、算学学长、算学分教习等.当时认为“算学原有中法、西法之分”,教学中强调“学者取其所长,弃其所短,并习兼攻,毋庸歧视”.教学内容除传统算学经典之外,还有三角、几何、代数、曲线、微分、积分等近现代西方数学知识.本文的揭示,完全可以改变书院只教授儒家四书五经的陈旧认识.  相似文献   

3.
湖湘文化源远流长,它从深层次影响了湖湘教育思想的近代嬗变,孕育了湖南特质的人才教育思想。经世致用、敢为人先的湖湘人才特质之所以能够传承不绝,主要依靠湖南地区的书院教育。湖湘书院的传统精华:教育宗旨、自由自主精神和独立办学模式,可以为湖南高等教育的现代转化提供契机。涤荡于湖湘文化和书院传统下的湖南高等教育,必须在目的、内容、方法、思想等方面形成特点,才能走出一条富有湖湘特色的现代化之路。  相似文献   

4.
当今,利用古代书院之地、之名、之精神开展国学教育的机构和学校越来越多,呈现出一种国学教育书院化的倾向。但滥用书院之名开展国学教育在宗旨、方式和机制上出现了一些问题。为此,社会上的国学书院要克服功利思想,更加规范化,充分发挥"书院是国学教育的形式,国学是书院教育的内容"的结构功能;中小学国学教育应以诵读经典为主要方式,增加国学教育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提升青少年人文素养和做人的本领,发挥国学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并在经典诵读之外强调践行书院精神;在一些大学,书院制是学生社区生活管理模式,国学研究院则致力于专门的国学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应在体制和目标上加以整合,通过开设国学通识教育科目和采用书院式研讨,将国学教育融汇到大学人才培养的全领域、全过程,并共同担负起为各级各类国学教育机构养成优良师资的责任,使大学真正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地。  相似文献   

5.
110年前的1901年9月14日(光绪二十七年八月初二日),清廷发布上谕,宣布改书院为学堂,此后全国各地书院相继开始改制,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才基本完成,制度层面的书院从此在中国历史大舞台上消失。书院改制被清廷视为挽救几近覆亡的败局、发展近现代教育、培养实用人才的重要举措。笔者认为,在讨论书院改制对近代教育的促进作用时,不能仅以书院改学堂的数量来衡量其实际效果,主要应当看书院改制的政策实施以及书院对其改制后学堂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二十世纪末中国书院研究勃兴的过程中,陈谷嘉先生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他主持和组织了全国规模最大的书院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为书院研究的兴起和书院学的建立奠定了厚实的资料基础;探讨书院研究理论,提出了书院学的概念,对书院的定义进行了辨析和论述;打破了以往教育史研究视角的局限,将书院置于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研究,拓展了研究的视野和方法;梳理以书院制度为主线的书院发展历史,深入研究书院的德育教育等问题,提升了书院学研究的理论水平;出版了书院研究的重要著作;积极探索传统书院现代化的道路,使古老的岳麓书院成为现代学术研究和人材培养的重要基地以及全国书院研究的中心.  相似文献   

7.
通过论述朝鲜时代安义地区草溪郑氏一个门中书院的礼仪规范及形式,并分析它所反映出的社会机能,体现礼仪所具有的政治及社会性含义,以及通过书院、斋舍的祭祀活动,可以构筑出新的共同体文化的特点。特别是在传统朝鲜社会如何运用书院、斋舍、精舍等多样的形式和礼仪祭祀内容,来确保自身家门的正体性和政治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8.
曾小明 《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14,(3):F0003-F0003,36
20世纪20年代,蔡元培、胡适等发起了第一次书院研究与书院实践活动,由此开始了书院研究历程。建国后,书院研究趋于沉寂,20世纪80年代再度兴盛。朱汉民教授是较早关注并致力于书院文化研究和传播的重要学者之一,汇辑二十余年心血力作的《书院精神与儒家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4月版)便是这一领域研究的典范之作。新书共分《书院精神与书院制度》、《儒家的人文教育》和《演讲与访谈》等三辑。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清廷宣布我国古代书院改制为学堂110周年。岳麓书院为此积极筹备了一系列纪念性学术活动,再次掀起了学术界对古代书院研究的热潮。本刊特约岳麓书院四位专家分别从古代书院精神与书院制度的统一、古代书院的董事会制度、书院与地方社会的互动、书院改制对近代书院的促进作用等方面进行了专题研究,撰写了四篇笔谈文章。现予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清代书院的儒学传播对当时处于不同社会阶层的士人群体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对社会上层的官僚士大夫而言,培养了他们的书院讲学情结、儒学信仰、道德情操和行为模式;对社会中层的知名学者、普通官吏而言,影响到他们的治学风气、教育方法和理念乃至施政方略;对社会底层的民间士人而言,有利于他们改变自身的社会地位以及民间儒学风气的普及和形成。而这些反过来又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书院儒学传播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论文批驳了《理性的视角》所提出的“从理性分工的角度来看,高等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知识再生产活动”这一核心观点,认为认知理性不是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高等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人才培养而不是知识再生产.主动适应社会需要是高等教育发展与变革的永续动力,知识创新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价值.在批判了“认知理性”的理论错误及其实践危害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人才培养、社会需要与知识创新相结合是中国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大多数地方本科高校尚未形成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创业教育目标不明确,教学计划和教学模式零散。为提升大学生毕业生创业与就业能力,地方本科高校必须探索科学有效的创业教育新途径.形成地方特色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温州模式”案剜研究显示,地方本科高校创业教育应以地方多元人才目标需求为导向。把创业教育活动纳入教学主渠道,构建校企互动、校内联动的创业教育实施体系,  相似文献   

13.
从生态哲学的视域重新审视教师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发现当前的教师教育存在教育生态环境不平衡、学术性和师范性对立、人才培养模式生态链断裂等困境.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当运用生态哲学观点,遵循以尊重生命的存在为前提、以回归生活的统一性和整体性为基础、从学术取向抑或师范取向转向生态取向、建设教师专业发展的人文生态链四个原则.各级政府要对教师个体活动予以尊重,优化“教师教育生态环境”,打破“师范性”与“学术性”在课程体系上的樊篱,构建“四位一体”的教师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14.
晚清的"新政"改革中,书院退出历史舞台。在20世纪20年代,由于新教育实施所带来的弊端,引发人们对传统教育和新式教育的反思。书院研究正是在此背景下应时而生。同时,书院作为一项重要的传统资源,在"整理国故"运动中,备受学者重视,由此推动了书院研究的兴盛。30年代中后期至40年代前期,书院研究达到顶峰。近代书院研究呈现出针对性强,现实意义突出;实证研究与计量研究并重;教育学家与历史学家共同参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地方教学型本科院校需立足社会需求、办学实际,坚持“实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从学生毕业“能干什么”出发,确立多样化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考评机制,并以学校特色文化为依托,“专业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线,整合和融通课堂教学、实验实训、校园文化活动三个人才培养平台,重构或创新“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新形势下专业教育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6.
中国书院是一种官学系统之外的教育组织,它不依靠朝廷的正式诏令而建立,其主持者、管理者都没有纳入朝廷的官学教职之中。所以,在中央集权的古代社会中,书院具有一种相对的独立性,特别是在书院创建、办学理念和内部管理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自治权。中国书院与欧洲中世纪大学一样,在文化史、教育史、学术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中国书院与欧洲中世纪大学根植于不同的社会结构之中,二者的自治权差异十分明显。中国古代书院的自治权与家族自治权存在同构关系,正像家族自治权往往受制于皇权一样,书院的自治权也总要受到以皇权为主导的中央和地方行政权力的限制。而欧洲近代大学的自治权则是与城市自治权存在同构关系,大学自治是城市自治的直接产物。中国书院和欧洲大学在自治权方面的差异,主要是由二者根植的特定历史的社会政治结构不同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7.
王敏  冯任余  杨甫勤 《广西机械》2012,(11):226-228
装备保障人才作为军队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分析了军队院校装备保障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以及教育的特殊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装备保障人才教育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8.
大型精密仪器是科研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随着科研改革的深入,改制科研院所中大型仪器的管理面临一系列困难,然而,机遇与困难总是并存,改制科研院所处于发展的需要必须将大型仪器作为自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改制科研院所中的大型仪器管理者必须改变自己的服务理念,从过去单纯服务于基础性科研转变为参入应用性科研、制定标准、裁判行业质量性争议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