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国内第一部高等教育研究方法著作,《高等教育研究方法》一书突出了方法论的探讨,提出了高等教育研究的四种范式,对思辨研究方法的地位再次进行了确认,对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的辩证关系重新进行了阐释,对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的应用性进行了强化和解读,是一部融学术性与通俗性于一体的学术力作。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科学研究的古老传统,思辨研究方法在我国高等教育研究中地位独特。“重定性轻定量、重思辨轻实证的倾向在高等教育研究中非常明显”“高等教育学的研究方法还主要是在思辨、定性研究的范式下的研究方法,而采取实证研究模式的研究还比较少”。然而,尽管思辨研究方法历史久远,但对于它的系统考察却很缺乏,因此急需对其做一系统考察,以加强人们对思辨研究方法价值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中国高等教育分类研究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2003年以来逐步形成了研究热潮,但尚处于以介绍和借鉴国外高校分类法及制度为主的起步阶段。研究对象上侧重于高校分类,研究内容集中于文献研究和案例研究,研究成果集中于对现有分类法及分类政策的介绍、评述、反思和批判。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一方面要将高等教育分类研究的视野从高校层面提升到高等教育层面,加强专题研究和理论研究,另一方面要加强原创性研究和应用研究,集中力量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分类(含高校)的依据、标准、指标及配套的制度和政策框架,并进行分类的应用性试验和试点。  相似文献   

4.
研究方法进步是一门学科进展的最直接显示。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在方法论上获得了重大突破,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研究方法由单一走向多元,这为高等教育研究带来了勃勃生机。但就整体而言,人们的方法意识并不强,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的深度和结论的可靠性。因此,加强对研究方法的探讨就显得尤为必要。本刊特约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七位专家、学者撰写了一组笔谈文章,从多个角度对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的最新进展进行介绍。限于篇幅,本刊将这组笔谈分两期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研究方法进步是一门学科进展的最直接显示。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在方法论上获得了重大突破,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研究方法由单一走向多元,这为高等教育研究带来了勃勃生机。但就整体而言,  相似文献   

6.
论高等教育的多学科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等教育的多学科研究主要从多学科,多角度研究高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其目标主要有三个:一是借鉴方法;二是思想,观点,理论的创新;三是提高高等教育理论的专业化程度及其科学价值。高等教育研究中的许多问题超出了高等教育科学自身的范围,激励着人们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等角度研究高等教育。如何从多学科角度研究高等教育也有一个方法和科学态度的问题。如果生搬硬套,脱离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特点,就会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变革是沿着放权和发展的思路展开的,六十年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成就与经验主要表现在:实现了权力结构的创新转变,学校布局由省级区域间的不均衡设置向布局结构的合理化转变,从办学理念到实践模式探索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之路,研究方法和路径的科学性和多样性等。人类进入21世纪后,担负创造和传播知识任务的高等教育的地位更为突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还面临高等教育管理理念的变革对高等教育管理实践的影响、时代的变迁、大学的使命诉求、高等教育国际化潮流冲击等新的特殊的发展环境。要使高等教育从象牙塔走向经济社会建设和个人生活的中心,在国家创新中成为重要基础和引领力量,我们至少必须以更加注重教育质量提高、在张扬技术理想的同时,弘扬人文精神、辐射和推进地方经济的发展等方面推动高等教育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8.
美、中两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之路在进程、资金来源、承担主体和立法上各有特点。作为先行者,美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给中国以宝贵的经验与借鉴。本文认为今后我国高等教育的重点是: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的多元化办学体制;优化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大力发展专科层次的社区学院;实行多样化的入学途径和方式;建立以政府为主的多元教育投资体制;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学的实践性决定了高等教育研究的理论作用。价值意义和研究方法的科学性,高等教育学科是认识主体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需要,教育的内部矛盾及其相关学科的协同效应等推动下逐步建立和成熟的,因此,加强队伍建设,找准研究问题,探索研究方法是当前本学科研究与建设之要务。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四本CSSCI期刊2006~2009年的载文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以揭示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作者群的成熟度。结果显示:我国高等教育研究业已形成学术集中地区,但学术成果产出机构性质比较单一;高等教育研究作者队伍规模庞大,但新、老作者结构不合理,尚未形成稳定的高产核心作者群;非教育学科背景作者对高等教育研究介入较少;高引文率显示学科内部联系相当密切,但研究者之间合作程度低,且其自身的研究普遍缺乏连续性;研究者对专著和期刊论文保持高度关注的同时,网络资源也成为重要参考源;新近8年内出版的文献对现时研究最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推进高等教育研究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研究对学校改革和发展起着很大作用。深刻阐明了高等教育研究是综合性的研究活动,它不仅具有重要的先行地位,而且具有重要的总领地位;全面部结了中南工学院开展高等教育研究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和取得的一些成果。  相似文献   

12.
在业余研究者日益被专业研究者取代的高等教育研究领域,高等教育研究要坚守学术立场和履行学术责任,使高等教育成为真正的学科;需要通过影响教育政策的走向和提升政策合理性以及为高校自身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等方式来提升其公共服务的影响力;需要通过实施适切性教育来为学生提供最有价值的知识,从而更好地表达高等教育研究的立场与责任。  相似文献   

13.
选择无处不在,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教育的发展过程也必然是一个充满选择的过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种种问题的本质,源于我们对教育发展多种可能性所必需进行理性选择的困惑。我们认为,只有以科学的方法论为指导,在尊重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借鉴其它领域行为选择的研究成果,才能有效地解决高等教育的选择问题。李枭鹰所著的《高等教育选择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一书从选题和内容上都体现了上述背景,并从理论的高度和宏观层面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英格兰议会于2003年1月通过了《高等教育未来》的白皮书。通过加大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力度,加强研究型大学的建设、改善高等教育与工商业的联系,以及扩大入学机会等措施,来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这次改革对加强知识的传播、提升研究型大学的研究能力,以及促进公平入学起到了推动作用,但也产生了一些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最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关于高等教育财政的研究进展,从大学公共性视角可以概括为:高等教育财政研究的逻辑起点与现实是从服务公共目的到追求“3E”;西方国家的研究理路是从政府介入到成本分担;中国高等教育财政的关切是从吸引社会投入到关注教育公平;高等教育财政的发展路径是政府责任与市场的有限介入。  相似文献   

16.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是中国第一个高等教育研究专门机构。它的创建,体现了中国第一代高等教育科学工作者“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同时,它的创建对中国其他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和组织的建立起到了带动和示范作用,并直接促成了中国高等教育学科的诞生。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是世界范围内社会关系的日益强化,它是当代社会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对高等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探究全球化与高等教育的关系,剖析全球化对高等教育政策和实践的主要影响,有利于深化对当代高等教育性质和特征的认识。全球化与高等教育研究已经发展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积累了大量的文献和许多有益的结论。理论分析和文献述评揭示,为了深化对全球化与高等教育关系的研究,促进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需要建立新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18.
人本性是柔性管理的本质体现,是实现柔性管理的思想精髓和核心理念.高等教育柔性管理是柔性管理在高等教育管理实践中的具体化.高等教育柔性管理以人格化为标志,是对以制度为中心的传统刚性管理模式的超越,是现时代语境下高等教育管理模式走向人本性和现代性的一种思维范式与实践范式.高等教育柔性管理是以认识论和政治论为基础的高等教育管理,向以生命论为基础的现代高等教育管理范式转换的应然选择.推行高等教育柔性管理有赖于正确处理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关系、坚守和践行人本管理理念、优化管理组织结构与形式、培育良好社会资本等几个实践维度.  相似文献   

19.
十八大提出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是党中央根据新时期新形势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目标、新任务和新要求。内涵式发展本身具有非常丰富和深刻的内涵,它不仅是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也是科学的高等教育本质观和价值观。内涵式发展是新时期中国高等教育本质论的回归、价值论的重建和方法论的提升。只有站在这样的角度与高度,我们才有可能正确理解和深刻把握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精髓,也才有可能真正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功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马丁·特罗提出的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的新形态——对入学机会的态度、高等教育功能等九个方面人手,通过对美国高等教育实现普及化之结构准备的回顾与审视,指出美国高等教育系统的敏感性与美国特质。日本高等教育的普及化也将走一条特殊之路: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承担者——私立部门仍然可以承担起普及化的重任,但其前提是,政府要在规划指导以及财政资助下,在私立部门内部“创造”低成本、开放、弹性化和多样化的高等教育机构,并通过入学方式、课程设置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吸纳非传统学生和“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