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了3种改性双酚A型环氧丙烯酸酯树脂和标准双酚A型环氧丙烯酸酯树脂的性能对比,结果表明,特殊胺改性双酚A型环氧丙烯酸酯树脂B-168G比标准双酚A型环氧丙烯酸酯树脂B-113具有更低的黏度和黏性,稀释性能更佳;UV汞灯或UV LED辐照固化下,改性双酚A型环氧丙烯酸酯树脂的固化速度比标准双酚A型环氧丙烯酸酯树脂更快;树脂单独固化及在白墨中固化膜的UV灯老化黄变结果显示,改性双酚A型环氧丙烯酸酯树脂的黄变均小于标准双酚A型环氧丙烯酸酯树脂,且基材的润湿性均优于标准双酚A型环氧丙烯酸酯树脂。尤其是特殊改性双酚A型环氧丙烯酸酯树脂B-168G,在BP/DETX作为光引发剂下,具有良好的UV响应活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将端基含双键的光交联剂GQS-1与丙烯酸酯单体进行自由基聚合,合成了侧链含光交联基团的丙烯酸酯压敏胶,并研究了光照能量、光交联剂含量以及不同光照方案等因素对UV光固化丙烯酸酯压敏胶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UV光固化压敏胶的固化程度随着光照能量的增大而逐渐提高;随着光交联剂GQS-1含量的增大,UV光固化压敏胶的固化程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光交联反应存在一个能量阈值,只有当单次光照能量超过该值后才会有效发生光交联反应;总光照能量和单次光照能量对UV光固化压敏胶的固化程度有着直接的影响,总光照能量不变的前提下,单次光照能量越高,UV光固化压敏胶的固化程度也越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及自制的N,N,N三乙基2羟乙基氯化铵合成了一种季铵盐改性丙烯酸酯抗静电剂。使用核磁共振谱表征产物结构。将产物制成浓度40%的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溶液,通过UV固化成膜,涂膜的表面电阻为106Ω,水洗后表面电阻为107Ω。为了得到综合性能优异的涂膜,添加活性稀释剂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HDDA)与低聚物(PUA),研究了各组分对固化时间、硬度、附着力以及抗静电性的影响。最佳配比(质量分数):季铵盐改性丙烯酸酯抗静电剂40%,HEMA40%,HDDA15%,PUA5%。涂膜的性能:外观(目测)澄清透明,固化时间3s,硬度2H,附着力1级,表面电阻108Ω。  相似文献   

4.
改进感光性能的水溶性季铵盐酚醛树脂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詹学贵  谢洪泉 《化工学报》2003,54(3):379-382
用丙烯酰氯对新型水溶性丙烯酸酯季铵盐酚醛树脂的羟基进行了反应,羟基是由丙烯酸及叔胺盐与环氧酚醛树脂开环反应生成的.讨论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丙烯酰氯用量对羟基转化率的影响,并比较了丙烯酰化前后树脂在光交联时凝胶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最佳反应条件为:丙烯酰氯/羟基摩尔比为1.5,温度40~50 ℃,时间1~2 h.羟基转化率可达75%以上.产物在紫外光交联时凝胶含量比未反应前高1倍.  相似文献   

5.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n-BA)、二缩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TPGDA)、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为单体,正十二烷基硫醇(NDM)为链转移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合成了一种可紫外光固化的丙烯酸酯树脂(UV-WZF)。通过FT-IR、DSC、TGA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讨论了KH-570的含量和TPGDA的含量对光固化膜的附着力、光固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硅烷偶联剂KH-570的用量为6%时,涂膜附着力良好;当TPGDA的用量为26%时,固化漆膜的光固化时间最短。采用实时红外光谱原位跟踪监测了该树脂的光固化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当光引发剂Darocur1173含量为树脂质量的5%时,体系的光固化速率最优,增大光强利于光固化。  相似文献   

6.
环氧丙烯酸酯的改性及其性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主体树脂,环氧丙烯酸酯在光固化技术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提高性能,对其进行改性成为光固化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环氧丙烯酸酯的改性方法,分析了改性环氧丙烯酸酯对光固化产品性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环氧丙烯酸酯改性的新方向,对辐射固化主体树脂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8.
《有机硅氟资讯》2007,(11):23-24
作为最早工业化的合成树脂,酚醛树脂已有100年的历史,由于原料易得、合成方便以及树脂固化后性能能满足很多使用要求,因此在模塑料、绝缘材料、涂料、木材粘接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但酚醛树脂的反应活性低,固化反应放出缩合水,使得固化必须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严重限制了其在复合材料领域的应用。为了克服酚醛树脂固有的缺陷,进一步提高酚醛树脂的性能,[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季铵盐改性陶土充填丁苯橡胶的流变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MPT的测试数据,以补强因子R.F、软化指数S.I为参数,评价陶土用季铵盐改性之前与之后填充丁苯橡胶的流变性能变化,为探索填料/橡胶界面状况同体系流变行为的相互关系提供了有意义的数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述了UV固化环氧丙烯酸酯的合成和改性。改性主要是针对降低黏度,增加柔韧性,提高硬度、耐热、耐磨、阻燃等性能,最后对光固化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摩擦材料用改性酚醛树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摩擦材料用改性酚醛树脂(PF)的研究进展,其中分别对钼、硼无机物改性PF和聚酰胺、腰果壳油、桐油、亚麻油、橡胶等有机物改性PF进行了讨论,并对纳米PF树脂和复合改性PF进行了介绍。改性PF的性能得到了显著改善,用其作基体制备的摩擦材料具有摩擦系数稳定、磨损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含硼烯丙基树脂改性BMI树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 同主链结构的含硼烯丙基树脂改性双马来酰亚胺(BMI)树脂,并对其预聚工艺、反应性、固化树脂力学性能、耐烧蚀性能及玻璃布层压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对一种新型改性酚醛树脂的粘度特性、耐热性和耐烧蚀性能及其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得出该树脂体系的粘度在60~120℃的范围内均小于800m Pa·s,且在70℃、80℃时工艺适用期大于150min;其玻璃化温度Tg为253℃,氮气气氛800℃残炭率可达到67.1%,质量烧蚀率和线烧蚀率分别为0.0766g/s、0.119mm/s;RTM成型碳纤维增强改性酚醛树脂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和轴向压缩强度分别可达39.3MPa和177MPa,氧-乙炔烧蚀的线烧蚀率和质量烧蚀率分别为0.044mm/s、0.0762g/s。结果表明,该种树脂体系具有粘度低、工艺适用期长以及良好的耐热性和耐烧蚀性能,能很好地满足RTM工艺的要求,且其碳纤维针刺复合材料具有作为耐烧蚀材料的潜质。  相似文献   

14.
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外墙涂料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丁琰  莫群速 《涂料工业》1998,28(4):12-13
由于Si—O键较稳定,故以有机硅改性的丙烯酸树脂配制涂料,可提高涂料的耐候性、保色性和耐沾污性。介绍了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制备外墙涂料的方法,讨论了树脂用量、溶剂、颜填料及助剂的选用对涂料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空心玻璃微球改性酚醛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空心玻璃微球对酚醛树脂(PF)的影响,通过光学显微镜和红外光谱证实了空心玻璃微球的存在.加入质量分数为5%的空心玻璃微球时,PF的硬度和热稳定性均得到提高,在空心玻璃微球小于等于15 μm时高于纯PF.固定空心玻璃微球为15 μm,PF的硬度和热稳定性随着玻璃微球含量的增加先迅速后缓慢提高;冲击强度则随含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在质量分数5%时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6.
以玻璃纤维(GF)为增强材料,制备了玻纤/醋酸锆改性酚醛树脂(GF/ZPF)复合材料,考察了树脂中锆含量对复合材料弯曲强度、线烧蚀率的影响以及复合材料线烧蚀率和烧蚀形貌随烧蚀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ZPF在1000℃的残炭率为68.7%,相比纯酚醛树脂(PF)提高了21.7%;当树脂中锆含量为14%时,GF/ZPF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达到最高值642MPa;当锆含量由10%增加到15%时,GF/ZPF复合材料的线烧蚀率由0.0305mm/s降低到0.0208mm/s;随着烧蚀时间的延长,GF/ZPF复合材料的线烧蚀率基本没有变化,表明GF/ZPF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耐烧蚀性能。  相似文献   

17.
改性酚醛树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本文介绍用腰果壳油与苯酚、甲醛反应,在复合催化剂存在下,用一步法制得改性酚醛树脂。该树脂具有热分解温度高,韧性好等特性,用此树脂与蛭石等材料复合制成的摩擦材料,具有耐温、耐磨、冲击性能好等特性,是有机基摩擦材料较理想的粘结剂。  相似文献   

18.
高性能化改性酚醛树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综述酚醛树脂的增韧和耐热改性的新方法。介绍采用聚砜、聚酰胺、腰果壳油/双马来酰亚胺、橡胶、环氧树脂及聚乙烯醇等改进酚醛树脂的韧性;采用碳纳米管、纳米蒙脱土、双马来酰亚胺、硼元素、焦油、有机硅、苯并恶嗪及酚三嗪树脂改进酚醛树脂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详细探讨了增韧性改BMI体系中各组分对树脂的冲击强度、玻璃化温度和热分解温度等的影响,改性体系保持了较高的玻璃化温度和热分解温度,冲吉强度高达18.9kJ/m^2,并通过SEM对冲击为口的形态和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