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神农架地区新元古代青白口纪凉风垭组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农架主峰中元古代神农架群顶部矿石山组白云岩之上、南华纪莲沱组砾岩之下,发育一套以陆源碎屑岩为主的沉积地层,命名为凉风垭组,厚度711.4 m,产丰富的微古植物化石,时代为新元古代青白口纪。其岩石组合、沉积结构构造特征反映由下向上构成滨岸相—泻湖相—陆棚相的沉积盆地地层构架,具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沉积特征,是中元古代神农架群褶皱基底之上的沉积盖层。  相似文献   

2.
湖北大洪山地区中、晚元古代(1350~650Ma)35个岩石样品经热退磁、SCT超导磁力仪测量,获得若干古地磁结果。其中,中元古界打鼓石群古地磁极位置为:λ28.4°(N),11.5°(E);上元古界花山群为:λ39.6°(N),358.8°(E);震旦系莲沱组为:λ48.3°(N),13.1°(E),并计算了它们的古纬度。结果表明,它们的古地极关系密切,呈有规律移动。古纬度在17°N~3.5°S之间,处于低纬度地区。在蓟县纪雾迷山—洪水庄时期,蓟县地区与大洪山地区相距4500km以上。从那时起到现在,华北地块与扬子地块间至少相对运动了3600km。  相似文献   

3.
对下扬子鄂东南南华系地层进行剖面测量,描述南华系地层岩性、砾石发育特征及其与顶底地层的接触关系,通过地层对比分析南华系地层沉积相及物源方向。研究表明莲沱组与下伏大药姑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底部砾石砾径3~15mm,向上砾径逐渐减小,区内常缺失古城组和大塘坡组,南沱组砾石砾径2~15mm,上部砾石比下部略增多,与上覆陡山沱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莲沱期四斗朱水库剖面离剥蚀区较近,物源丰富,斜层理发育,为河流—三角洲平原沉积环境,郭源村剖面离物源较远,粒度相对较细,岩石呈灰—灰绿色,为三角洲前缘—临滨相沉积环境。南陀组砾石特征表明区内南华系地层物源来自西北方向。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在"湖北区域地质调查与片区总结"项目工作检查暨大洪山构造带地质现场研讨会上,湖北地质专家依据近期取得的翔实地质资料,首次提出扬子陆块北缘大洪山构造带是一条晋宁期板块拼合带。该成果进一步深化了扬子统一陆块基底的形成演化研究,更新了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前南华纪地质构造发展的认识,对该区矿产资源的成矿  相似文献   

5.
红安群天台山组解体为变质花岗岩、变质基性岩(墙)、变质火山岩三类岩石组合。锆石U-Pb定年结果:变质花岗岩形成时间为(813±10)Ma,属新元古代青白口纪岛弧花岗岩。变质火山岩形成时间为(739.1±6.4)Ma,属新元古代南华纪大陆裂谷火山岩。桐柏—大别地区广泛发育850~740 Ma岩浆事件表明,新元古代时期桐柏—大别山地区是扬子克拉通北缘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神农架蚂蝗沟地区新发现的南华系实测剖面综合研究,结合全国地层委员会提出的南华系建系的地层划分原则及中国地层表(2013),首次于神农架腹地新建了神农架地区南华系地层序列,并认为该地区剖面完整、顶底齐全,具有一定代表性。通过对其地层序列与沉积相及环境分析,自下而上划分出下统莲沱组,中统古城组、大塘坡组,上统南沱组4个组级岩石地层单位。结合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明确指出莲沱组时期海水变浅、气候开始转冷,出现冷暖交互气候条件下的灰黑色碳泥质沉积;古城冰期为海洋成冰作用的产物;大塘坡间冰期为滨浅海碎屑沉积间碳酸盐岩沉积;南沱期为大陆成冰期冰碛岩。  相似文献   

7.
黄陵断穹核部北缘,发育一套不整合于中深变质的黄陵杂岩之上的浅变质—极浅变质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组合。据其相互接触关系,由下至上划分为中元古代西汊河组、吴家台组,新元古代浇园山组。吴家台组为一套含叠层石中厚层—块状白云岩,底部为块状—中厚层状石英质砾岩、石英砂岩,角度不整合覆于西汊河组不同岩石组合之上,相当于神农架群底部—中下部地层,主体属碳酸盐台地及滨岸相。角度不整合于吴家台组之上、被南华纪南沱组假整合覆盖的一套白云质复砾岩,即浇园山组,主体属台内—台缘斜坡相。推断神农架群为被动大陆边缘盆地—裂陷盆地沉积,浇园山组为被动大陆边缘裂陷盆地沉积。反映中元古代中期,在扬子古陆块区可能存在一次较大规模的板块碰撞造山事件。  相似文献   

8.
鄂东南的震旦系呈北东东向出露出幕阜山及其以北的通山、崇阳一带,自下而上在幕阜山区为莲论组、南沦组、陡山沦组、老堡组.在通山、崇阳一带为莲沱组、古城组、大塘坡组、南沱组、陡山沱组、老堡组.笔者于上述地层的岩石薄片中发现丰富的微古植物化石,在通山、崇阳一带的上震旦统中发现痕迹化石宁强陕西迹(Shaanxilithesninggiangensis),特别是首次于大塘坡组中发现丰富的茵、藻类化石,这些发现为鄂东南的震旦系提供了新的古生物资料。  相似文献   

9.
沿着扬子地块北缘、秦岭—大别造山带南缘,沿着勉略—城口—青峰—襄广断裂两侧断续新元古代与洋盆形成、俯冲—消减有关的蛇绿岩、弧火山—侵入岩组合,这些物质建造可能与新元古代扬子统一基底形成演化过程有关。以该带最新地质调查研究成果为基础,由西往东选取陕西黑木林、汉南—米仓山和湖北耿集、大洪山、蕲春等五个典型地区进行剖析,重点讨论它们的物质建造的形成时代背景以及整体时空构造格架。初步推测新元古代扬子北缘与南秦岭—大别地块之间发生了洋陆转换事件,该过程起始于新元古代早期,结束于南华纪初,以南向的俯冲为主要特征,晚期局部发生北向俯冲。  相似文献   

10.
《煤炭技术》2015,(11):115-117
通过大量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综合分析,对云南保山盆地新近纪不同时期的岩石组合特征进行研究,按照地层发育特征和盆地演化历史,将盆地新近纪划分了5个编图层序,并在分析各时期岩相古地理特征的基础上,探讨盆地新近纪油气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11.
红安群为出露于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中一套中元古代中浅变质的低角闪岩相—绿片岩相含磷、钇、碳、锰的沉积—火山喷发岩系。其下是以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大别山岩群花岗岩化的角闪—麻粒岩相物质为底;其上以低绿片岩相的南华纪耀岭河组变细碧角斑岩系或震旦纪板岩、千枚岩、碳硅质岩、碳酸盐岩等为界。红安群是产出于大别山南麓的区域性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的蓝闪石—榴辉岩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内,在区域分布上构成总体上有序,自下而上划分为天台山岩组、七角山岩组、黄麦岭岩组三个构造岩石地层单位,局部无序的构造岩石地层序列,与造山带西部武当岩群为同物异名。鉴于造山带内覆盖于红安群之上的南华纪—震旦纪物质组成并未见磷矿产出的事实,红安群黄麦岭磷矿与扬子区震旦纪含磷地层是不属同一时代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大同含煤盆地山西组砂岩骨架颗粒、砂体古流向及物源区构造背景的分析,认为大同含煤盆地山西组沉积地层的物源区为其北侧的阴山隆起构造带,陆源剥蚀区的母岩组合主要为沉积岩型的石英砂岩和碳酸盐岩,物源区的构造背景为华北地块北缘陆内隆升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13.
基于VB的古流向玫瑰花图的绘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古流向分析为基础,以计算机程序代替吴氏网,完成了大量数据的计算、统计,并绘制出古流向的玫瑰花图,其精度可达0.01°,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效率。  相似文献   

14.
宁国市西坞口铷矿床位于扬子陆块,江南造山带北东端的南华及后南华纪沉积盖层的褶皱带内,绩溪复背斜北东段的次级向斜内。宁国墩—五城边界断裂从矿区南东侧通过。详细分析了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结果表明: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南华系休宁组、南沱组,震旦系蓝田组、皮园村组,西坞口花岗(斑)岩沿西坞口向斜倒转翼形成;矿区铷矿(化)体主要赋存于接触带原生花岗(斑)岩、花岗岩体内;铷矿体形态受花岗(斑)岩体形态控制。西坞口花岗斑岩成岩时代为(141.7±1.0)Ma,属白垩纪早阶段岩浆活动的产物;岩体具有高分异特征,具有较好铷矿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5.
走马坪地区位于扬子地块东南被动边缘的南华裂谷盆地,南华系大塘坡组中—下部的黑色岩系中赋存有"大塘坡式"锰矿.在分析总结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基础上,对比研究大塘坡组含锰岩系岩性组合及厚度变化规律,认为走马坪成锰盆地为断陷盆地成因,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断陷盆地—海相沉积型锰矿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16.
松桃举贤锰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忠 《西部探矿工程》2012,24(2):153-156,160
举贤锰矿床位于扬子陆块东南部被动边缘褶冲带铜仁逆冲带的半局限浅海盆地中,含矿层位"含锰岩系"为南华系下统大塘坡组第一段,含矿岩性为炭质页岩含锰炭质页岩,矿体呈层状、似层状,矿石矿物主要为菱锰矿,矿体严格受层位、矿系厚度、古构造及岩相的控制,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岩相古地理、古构造等综合分析,推测该区具有一定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7.
研究区位于阿尔金山北缘,在前人所划蓟县系塔昔达坂群斯米尔布拉克组中解体出一套南华系火山岩,该套火山岩出露在阿尔金红柳沟北,在西部以枕状玄武岩夹紫红色硅质为主的大洋火山岩组合为主,东部则为玄武岩、枕状玄武岩、球颗玄武岩与英安岩、流纹岩及酸性火山灰凝灰岩构成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其中玄武岩的主量、稀土、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其为裂谷-大洋玄武岩,锆石U-PbSHRIMP定年为775Ma±14Ma,为南华纪早期,结合区域地质特征,我们认为红柳沟北一带火山岩为红柳沟-拉配泉大洋裂解初期的产物,说明阿尔金洋盆在南华纪已有一定的规模。  相似文献   

18.
从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等方面介绍了桂凌家金矿的地质特征,并对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进行了分析,初步认为该矿属破碎带蚀变岩和含金石英脉复合型金矿,南华系莲沱组为主要矿源层,控矿因素以构造为主。  相似文献   

19.
随县群主要出露于湖北随县、应山一带,以北为红安群、大别群,以南为扬子准地台的震旦系。其层位及时代一直为地质界所关注,认识各异,本文据这套地层的原岩建造、变质相、同位素年龄值,特别是它与上、下地层的接触关系,提出:随县群是继下元古代红安群之后,于中—晚元古代接受的又一次地槽型沉积物,其上被震旦系陡山沱组不整合覆盖这一认识,与同行们探讨。  相似文献   

20.
黄陵断隆北缘发现一套浅变质岩系,以角度不整合覆于下元古界水月寺群中深变质岩系之上,该浅变质岩系原岩为陆源浅海相沉积,自上而下新建两个组,分别命名为孔子河组和西汊河组,均含较丰富的微古植物化石,共13属17种,如:雾迷山糙面球形藻Asperatopsophos-phaera umishanensis,粗面球形藻Trachysphaeridium sp.等为神农架群下亚群的常见分子,西汊河组获得碎屑锆石最早变质年龄为1683ma,地质时代归属中元古代早期。层位置于神农架群下亚群下部,与下元古界呈角度不整合关系,命名为兴山运动,时限2000ma左右,代表黄陵——神农地区早地槽阶段的一次重要褶皱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